APP下载

初中英语阅读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策略探究
——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

2022-03-17陈雪颜

英语教师 2022年7期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校本

陈雪颜

引言

长期以来,我国的英语教学更多关注学生分数的提高,忽视了文化素质的培养。国家开设英语这门课程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能力,而不仅仅是让他们获得更高的分数。

随着我国大面积推广素质教育,中学英语教学不断改进。但是,综观我国初中英语教学,存在教材与学生兴趣、实际需求脱节的问题。本研究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探讨开发和实施初中英语阅读校本课程的策略,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综合素养。

一、校本课程概述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本位,学校自行决定学生所需要学习的课程,它源于英美国家,且在英美国家发展了近20年。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国教育界人士逐渐意识到校本课程带来的好处,于是积极倡导开发、设计校本课程,并将其引入教学。

根据内涵和性质的不同,校本课程可分为以下两种:一是以国家、地方课程为基础的校本课程,即学校及教师基于国家、地方课程对本校课程进行有效的融合与改进,或者根据所在学校的教学特点,对国家、地方课程进行创新性加工,从而形成符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风土民情的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二是学校根据自身特点,自主设计和开发新的课程,指学校及教师在科学、准确地分析教学情况和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及地方课程,开发符合学生学习特点、满足其学习需求的校本课程(郑学燕、陈婷 2018)。本研究提及的初中英语阅读校本课程属于第二个类别。

二、粤港澳大湾区初中英语阅读校本课程开发背景和现状

粤港澳大湾区包含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各个城市地域相近且文化一脉相承,都是在岭南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岭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一脉,为我国文化的创造性、创新性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帮助。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中的各个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均形成了自己的路径和经验。其中,作为我国的“南大门”和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广州具有极强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既保持了自己本身的文化特点,又在不同的文化碰撞中迸发出新的生机。

粤港澳大湾区初中英语阅读校本课程受区域形成机制和发展模式的影响,目前相关研究的重点在理论方面。关于教育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影响的研究寥寥无几。对于初中学段,有关粤港澳大湾区英语阅读校本课程的研究仍属空白。文化和经济是相辅相成的,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同国际交流最密切的地区之一,应当给予英语教育,特别是初中英语阅读校本课程的开发高度的关注。

以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为例,目前应用的初中英语教材为广州牛津版,其中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介绍很少,只有在七年级上册Unit 6 Travelling around Asia的More practice部分对中国香港进行了简短的介绍,学生想了解更多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中各个城市的地理位置、气候、人口、环境、著名景点、美食、风土人情等,就必须进行课外阅读。因此,为了满足学生对于粤港澳大湾区文化的知识需求和兴趣,有必要根据粤港澳大湾区文化特征及学生学习现状积极开发相关的校本课程。

理论的学习离不开实践的支撑,因此,目前,初中英语阅读校本课程的开发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倡导教师依据国家课程与本校教学的特点,采用社团的形式开展英语阅读校本课程,以教学PPT作为辅助,有效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素养(刘琳2018)。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的学校开发初中英语阅读校本课程的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学生能了解粤港澳大湾区文化的内涵,掌握相应的阅读技巧与交际能力。

2.技能目标

学生能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强化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并在不借助教师帮助的情况下独立完成英语阅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增强对家乡的热爱,对身处粤港澳大湾区这块热土有无限的自豪感和优越感;学生能学以致用,并树立爱国精神。

三、粤港澳大湾区初中英语阅读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策略

下面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探讨初中英语阅读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策略。

(一)关注学生的阅读需求,增强校本课程目标制订的“生本性”

学生是课程的主体。英语阅读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须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充分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了解学生的兴趣、学习需求是开发、优化校本课程的重要条件。在开发初中英语阅读校本课程前,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聆听他们的想法和建议,了解他们对哪方面的内容感兴趣。粤港澳大湾区的学校在开发初中英语阅读校本课程时,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粤港澳大湾区在发展过程中针对粤语的宣传活动较多,因此,教师在开发初中英语阅读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可以引入粤语,并开展相关游戏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其更多地了解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进一步提高文化素养,从而增强校本课程目标制订的“生本性”。

(二)增强课程资源意识,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资源整合模式

粤港澳大湾区的学校开发初中英语阅读校本课程能有效弥补传统课程对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介绍少的缺陷。从学生最关心、最感兴趣的内容入手,能有效激励他们由浅入深地学习并应用所学语言知识与技能。校本课程的开发者应增强课程资源开发意识,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课程资源(罗水贞 2016)。

粤港澳大湾区的学校在开发初中英语阅读校本课程时必须发挥区域文化特色,根据区域内各个城市的位置、气候、人口、环境、著名景点、美食、风土人情等方面的文化特点,筛选、撰写、改编英语课外阅读篇章,为校本教材Welcome to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的编写奠定基础。另外,在编写初中英语阅读校本课程教材时,不可脱离粤港澳大湾区学校正在使用的教材,所使用的内容必须来源于通过正规渠道发行的书、报、刊等。由于粤港澳大湾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比较丰富,在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校本课程开发时可以整合该区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充分利用资源、模式,立足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真正让他们从丰富多彩的英语阅读校本课程中找到快乐,使其能够在轻松、快乐的课堂中认识到粤港澳大湾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培养对粤港澳大湾区文化的热爱之情。

(三)完善课程实施过程,提高校本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在我国,素质教育的实施在持续推进。我国的素质教育始终将学生放在课程教学的主体地位,尊重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因此,在实施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习、生活等方面深入了解他们,结合他们的需求,有效实施课程。在以往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以一篇文章作为整堂课的内容进行精讲,在讲解的过程中侧重字、词、句的解释,忽视阅读课程真正的价值和功能,这与开发英语阅读校本课程的初衷背道而驰。在实施初中英语阅读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全面关注每一个学生,部分内容可以向困难学生倾斜,从而帮助这些学生很好地进行阅读,包括阅读过程中对于字、词、句的掌握和具体应用(陈燕琼 2018)。

粤港澳大湾区的学校在开发初中英语阅读校本课程时须不断完善课程管理体系,根据学校现有的课程管理体系,自上而下地建立校本课程实施监督管理体系,对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学校要成立专业的管理小组,并制订适合学校管理的规则,从而进一步落实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权利与义务,将英语阅读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制度完全融入教学的各个阶段,通过制度保证英语阅读校本课程教学顺利实施,进一步提高英语阅读校本课程的质量。

(四)建立过程性和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的课程评价体制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学校初中英语阅读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始终将目光放在英语理论知识的传递上,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因此,粤港澳大湾区学校针对初中英语阅读校本课程建立过程性、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制刻不容缓。

首先,要考虑评价体制的多元化特点。评价方式不应局限于教师评价,课堂教学评价应引入学生自评、互评方式,让学生从同伴的评价中找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评价的对象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小组。学校还可以采用星级评价制度。总之,应通过课程评价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与态度(刘玮 2019)。

其次,建立融合学校、教师、学生及家长的多方评价机制。通过多方主体参与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不唯分数且更加全面、客观的评价。通过过程性和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最大限度地促进教师评价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协调整合。

结语

粤港澳大湾区的学校在开发和实施初中英语校本课程时应结合学校现有的课程资源,积极、深入挖掘区域文化的积极因素,进一步加强对初中英语阅读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力度。

猜你喜欢

粤港澳大湾校本
大咖论道:大湾区超级“极点”强势崛起!
大湾区城市大洗牌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大湾区的爱情故事
编读往来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开幕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