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校劳动教育与体育教育的融合

2022-03-17王文睿

泰山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劳动融合大学生

王文睿

(泰山学院 体育学院,山东 泰安271021)

一、研究综述

目前,国内对体育教育与劳动教育融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体育教师的劳动特点与劳动价值研究、学校体育教育与劳动教育的融合研究。其中,戴宜琼探索了幼儿园体育与劳动教育的融合研究(1)戴宜琼.幼儿园体育与劳动教育融合开展的实践探索——以水稻种植活动为例[J].今日教育(幼教金刊) ,2020(Z1) :84 -87.;刘志军探讨了劳动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的应用(2)刘志军.劳动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的应用探析[J].田径,2021,(6) :59.;王道平以合肥师范学院为例,进行了劳动教育融入高校教育体系的模式创新研究(3)王道平.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体系的探究与实践——以合肥师范学院为例[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20(9):107-109.; 周进国、柯汉松以韩山师范学院为例,探索了高校体育院系劳动教育实践路径(4)周进国,柯汉松.高校体育院系劳动教育实践路径及其思政功能——以韩山师范学院为例[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21,42(1) :6 -10.。纵观目前学界的研究,关于高校如何将劳动教育与体育教育融合的研究还有广阔的空间。

高等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的质量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效果,为了更好地发挥高校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必须对高校的教育方式、内容等根据新时期党对高校的要求做出调整,从而确保高校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高素质人才。作为成长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大学阶段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虽然大学生的生理已经发育完成,但心理上却尚未完全发展成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都处于一个塑造的关键时期,高校需要在这一阶段对大学生加以引导,通过劳动教育与体育教育的融合,确保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高素质的劳动者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核心竞争力,高校开展劳动教育迫在眉睫。在高校开展体育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体魄,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与集体荣誉感。基于此,高校必须从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将劳动教育与体育教育有机融合,从而使人才培养工作更见成效。

二、劳动教育与体育教育的内涵

(一) 劳动教育

劳动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是人类特有的基本社会实践活动,劳动者的素质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劳动能力是人的基本能力之一,而教育是劳动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因此,劳动教育是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为了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讲话,培育新时代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专业型人才,应当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注意劳动教育的落实。高校应当充分意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大学生在劳动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从而体会到自我存在的价值(5)崔友兴.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具身转向及其实现路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38(12) :22 -27.。

(二) 体育教育

体育课程是学校体育教育的基本形式,体育教学能够在学生的大脑皮层形成兴奋灶,同时产生与此过程相关的代谢反应和适应性运动,将学生的体力运动、智力开拓与心理活动结合起来,从而产生新的环境适应度。通过体育教学,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人格和心理素质。当今社会大学生面临的压力巨大,如果长期得不到缓解,很容易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严重的甚至会出现自残乃至自杀的情形。高校通过体育教育设置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让大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参与体育锻炼,为大学生提供了十分有效的解压方式。此外,高校体育教育还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通过参加体育项目,大学生能够意识到团队配合的重要性,进而在今后的训练与比赛中会不断加强集体配合意识,以期获得最终的胜利。这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是十分有帮助的。

三、劳动教育与体育教育的内在联系

(一) 教育目的具有一致性

新时期,大学生面临的竞争呈现日益激烈的趋势,大学生想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具备各种能力,如抗压能力、合作能力等等。高校在培养学生这些能力的过程中,必须依赖劳动教育与体育教育。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很多学校和家长都将分数作为衡量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而忽略了学生劳动技能的培养,学生生活无法自理、无法适应大学生活等问题屡见不鲜。除此以外,由于缺少必要的运动时间,很多大学生处于一种亚健康的状态,当面对压力时很难以健康的体魄来应对。高校通过开展劳动教育与体育教育,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另一方面有利于大学生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缓解学习与生活中的种种压力,从而避免各种心理问题的出现。

(二) 教育内容具有一致性

劳动教育与体育教育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这种一致性体现在两者都需要身体素质和动作技能的支撑。体育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而发展相应的动作技能,而劳动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掌握必要的生存与生活技能,促进身体、动作技能的发展。劳动教育与体育教育相互促进,共同作用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劳动教育与体育教育都能够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同时还能够对学生的意志品质进行锤炼,使他们在面对困难时更加勇敢自信。劳动教育旨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体育教育的重点是保障高校学生的身心健康,并培养相应的品质与能力。虽然二者的侧重点有所差别,但是殊途同归,都是希望高校学生的各项能力得到长远的发展。

(三) 教学方法和手段具有一致性

劳动教育与体育教育都是实践性教学活动,对于环境有着很高的要求,大学生需要亲自参与其中才能获得相应的体验。大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欲望十分强烈,渴望获得更多新的体验,因此无论是劳动教育还是体育教育都必须采用体验教育的方法,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劳动与体育活动之中,在实践中有所收获。以组织篮球赛为例,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向学生讲授会遇到哪些困难,学生内心是不以为然的,但是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举办一场篮球比赛,那么学生在实际组织中会真正意识到一场比赛背后的辛勤付出,从而在今后参加其他比赛时能够更加包容与理解。

四、高校劳动教育与体育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一) 人才培养的客观需要

劳动教育与体育教育是重要的育人形式,劳动教育与体育教育中也包含着诸多的思政元素,对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具有重要价值。教育部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中强调,注重围绕创新创业,结合学科专业开展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普通高校的劳动教育要以专业导向为重点。人才是一个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支撑,高校在人才培育工作中的地位不可替代,其教育方式、教育理念将会对大学生的未来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对高校的劳动教育和体育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将劳动教育与体育教育结合起来,通过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并在今后的生活与工作中愈加珍惜劳动成果。就高校开展劳动教育与体育教育融合的实际工作来说,在体育课程设置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劳动教育,例如体育比赛志愿者、体育支教等等。

(二) 弥补现有高校教育的缺失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正被淡化、弱化。在开展体育活动的过程中,由于劳动观念淡薄,经常会出现在体育场乱扔垃圾、破坏体育设施等现象,由此可以看出现有的高校教育存在一定的缺失,长此以往很难培养出用人单位所需的全面人才。高校通过二育融合可以让大学生深刻感受到劳动的不易,从而养成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在体育活动中需要大学生进行劳动的地方,例如体育器材的归置、体育场馆卫生的清扫等等,高校教师在开展体育课程的过程中要将劳动教育融入其中,引导学生在课后进行劳动活动,从而在确保大学生强身健体的同时通过自身的劳动收获更大的成就感。

(三) 提升高校竞争力的现实需要

新时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日益提高,如果大学生不能根据用人单位的需要不断完善自己,那么在毕业后就很难获得心仪的岗位。而大学生所接受的大部分教育都来自高校,高校的实力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就业率,而且还关系到高校自身的长远发展。为了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高校要对现有的体育教学工作做出针对性的调整,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让大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如果高校不能根据新时代对于人才的要求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那么不仅对于毕业生的求职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也会影响到高校今后的招生、财政支持等方面(6)孟欢欢.体力劳动对青少年健康促进的作用及实现机制——苏霍姆林斯基“体力劳动的健康促进”思想探略[J].运动,2015(21) :7 -8 +112.。

(四) 高校思政教育的必然选择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需要一代代传承下去,劳动教育在这一过程中起到很好的助推作用。通过劳动教育,可以让学生意识到祖国的强大依靠的是一代代劳动者的辛勤劳动,只有通过劳动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添砖加瓦。而劳动离不开健康的身体,体育教育为劳动提供行动上的支持,所以在高校教育中劳动教育与体育教育缺一不可。在劳动教育与体育教育的融合中,教师不仅为学生传递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而且还与学生一起参加劳动,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从而为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打下基础。通过劳动教育与体育教育的融合,使学生一方面认识到只有劳动才能创造出幸福的生活,另一方面也体会到体育教育的重要性。

五、高校劳动教育与体育教育融合存在的问题

(一) 劳动教育与体育教育的观念相对淡薄

高校教育注重学生专业素养的培育,忽略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以及劳动价值观的培养,对劳动教育与体育教育的重视性不够,在相关体育课程设置上也没有注意体现劳动教育。究其原因,无论是高校还是社会都将学生的文化课成绩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劳动教育与体育教育的观念相对淡薄,在实际教学中没有为劳动教育与体育教育融合提供适宜的条件。虽然通过卫生检查、宿舍评比等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劳动锻炼,但都没有形成体系,很多大学生并没有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二) 社会、家庭劳动教育与体育教育的氛围不足

劳动教育与体育教育的融合不仅要依赖学校教育,还要发挥社会与家庭的作用,因为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与大学生的成长密切相关。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家庭以及社会氛围都崇尚文化知识学习而忽视劳动技巧培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繁荣发展的大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受功利主义的影响,家庭与社会往往更看重教育的显性价值,劳动教育与体育教育的隐形价值很容易被忽略。同时,现在高校的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日常家庭生活中家长不舍得他们参与任何家务劳动,在这种氛围下学生的劳动意识与能力都难以得到培养与提高。

(三) 大学生主观能动性未得到发挥

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大学生的思想已经接近成熟,充分调动大学生参与劳动教育与体育教育的热情是发挥二育融合的重要环节。通过相关调查发现,由于劳动价值观的偏差以及对体育锻炼重要性认识不足,很多学生都忽视体力劳动,对体力劳动缺少应有的尊重。外在的教育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内化才能真正起到作用,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大学生才能克服自身的懒惰性,通过参与体育活动与劳动实践来提高劳动素养和道德修养。

六、高校劳动教育与体育教育融合的具体举措

(一) 发挥体育教师作用,实现劳动教育与体育教育融合

在高校体育教育中,体育教师的作用不可忽视,为了保障体育教育的专业性与有效性,必须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此外,高校体育教师还应当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确保在进行体育教育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掌握未来工作生活所需的劳动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高校首先应当对体育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使他们意识到体育教育和劳动教育的融合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其次,高校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设计时应当思考如何与劳动教育产生联系,在比赛活动中鼓励学生自愿报名成为志愿者,为参赛同学提供帮助;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互相服务,从而既完成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课堂目标,又让学生能够设身处地地了解到劳动的不易,在对待他人劳动时能够抱有感恩的心态。体育教师是体育教育的执行者,只有他们才能够真正理解学生内心对于体育教学的期待,另一方面,将劳动教育融入体育教育之中也离不开体育教师的支撑,因此应充分发挥体育教师在劳动教育与体育教育融合中的作用。

(二) 革新高校教育观念,注重劳动教育与体育教育融合

很多高校在体育教育中设置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对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不高,其教育作用自然也无从谈起。为了保证体育活动的效果,高校首先应当对体育活动的类型进行筛选,注重选择那些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满足学生团队配合需要的体育项目,使学生能够自愿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此外,高校还应当制定一套完备的考核机制,不能单纯以出勤率来考核学生体育活动的参与情况,要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参与劳动的积极性等来衡量学生的表现,从而确保能够在体育活动中进行劳动教育。唯有使学生乐于参与体育活动,才能真正实现劳动教育与体育教育的融合。高校要充分发挥体育场馆的育人功能,将体育场馆纳入劳动教育的范畴之中。通过对现有的高校体育场馆使用情况调查发现,部分高校体育场馆的数量以及设备难以满足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国家有关部门要加大对高校体育场馆的财政支持,保证高校的体育场馆数量及质量能够满足高校日常劳动教育与体育教育的现实需要。同时高校要加强校企合作,吸引社会资金投入体育场馆建设,并与企业联合,定期开展劳动教育和劳动实践。

(三) 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的密切合作

高校虽然是劳动教育与体育教育的主阵地,但仅仅依靠高校的力量难以实现二者的融合,要将家庭与社会纳入进来,实现高校、家庭与社会的有机结合。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最为直接和长期的,家长的价值观念会在无形中影响学生,因此要更好地发挥劳动教育与体育教育的育人效果,就必须注重家庭教育。高校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转变部分家长的观念,让家长认识到劳动与体育对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作用,从而在家庭生活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和体育观。个体处在社会之中,会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高校要充分利用社会环境的影响,在全社会营造起热爱运动、尊重劳动的良好氛围。

结语

人才培养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培养出社会发展、时代进步所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高校不仅要注重学生的智力发展,还应当注重劳动教育、体育教育,只有多维教育共同发挥作用,才能够满足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高校在培育人才的过程中,应当以实践为手段开展体育与劳动教育,为学生发展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既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又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此外,高校还要发挥社会与家庭的力量,将劳动教育与体育教育融入社会与家庭之中,为劳动教育与体育教育的融合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猜你喜欢

劳动融合大学生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热爱劳动
大学生之歌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