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挑战与对策

2022-03-17吴成达李平权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产教立德校企

吴成达,李平权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一、问题的提出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2]。

随着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换,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发迫切。高等职业教育抓住机遇,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报告指明了职业教育改革方向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从办学主体、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等方面明确了“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实施路径,给高职院校的意识形态工作带来新的形势、问题和挑战。因此,职业教育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背景下,认清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探索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办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二、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范围和深度需拓展

目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主要模式有:一是合作共建二级学院。地方党委和政府对职业教育全面领导,积极引导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共建二级学院,校企双方分别选派党政负责同志共同组成二级学院的决策机构,明确相关制度,签订合作协议,保障双方利益。一般校方偏重于党委领导,把握方向,企业方负责日常教学管理。二是合作共建高水平实训基地。实训基地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能帮助学生提高动手能力、掌握专业知识、增强职业技能。根据市场和企业的需求,校企合作共建高水平实训基地,能针对性地为行业企业提供高质量符合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三是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展顶岗实习、师资建设、技术攻关等。

从以上合作协同育人的主要模式可以看出,校企合作存在“重专业建设、轻思想塑造;重技能培养、轻价值引领”的瓶颈障碍,产教深度融合在加强师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等方面还有所缺失,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范围和深度需加强。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校企双方共同的思想基础和价值遵循,是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根本原则。在学校和企业共同成为育人主体的背景下,学校宣传思想和意识形态工作需要和企业的实习实践有效融通,在工学结合中,实现“以德为首、德技双修”培养人才的知行合一,从而拓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范围和深度。

(二)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意识不强、能力亟待提高

首先,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高职院校着力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基层一线教师觉得教学、科研、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工作更重要,意识形态工作较为空泛、缺少教育载体,只要不出事就行。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法人,参与产教融合的重要动力是控制成本,以期最大程度地降低其人力资源成本,企校双方利益共享机制尚需完善。企业还未真正从“立足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高度参与校企合作,对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性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尚显不足。

其次,传统的意识形态工作方式刚性有余,“柔性对话”不足。其工作方式往往是自上而下、单纯说教、硬性灌输;“大水漫灌”居多,“精准滴灌”不够;存在单向色彩,缺少感性感化、平等对话意识。这种单向的、碎片化的宣教模式思想引导的力度、深度和效度不够,越来越难以适应网络时代的需要。企业文化、工匠精神、劳模精神融入到校企合作举办的二级学院或实训基地的教学仍需要加强。

再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理念陈旧落后,“互联网思维”尚未确立。高职院校掌握网络舆论主动权的能力薄弱,忽视运用新媒体手段创新工作。没有形成“体验为王、极致简约、服务为本、协同共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思维,跟不上网络时代的发展趋势。

(三)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薄弱、机制不够健全

高职院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保证。然而,“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复杂性和隐蔽性认识不足;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实效不大;学习培训交流不够、专业性不强;激励机制不健全、队伍不稳定”等问题在高职院校表现还很突出[3]。

第一、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党委宣传部设立时间不长,力量相对薄弱;仍有部分高职院校没有设立党委宣传部,宣传思想和意识形态工作职责放在党委办公室内设科室,造成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缺少顶层设计和规划。第二、在工作机制、协调配合、工作合力等方面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宣传党建、教学科研、学生管理、群团工会、安全保卫、马克思主义学院等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各自为政,协作不足、效率不高。第三、在工作队伍建设上,学校层面缺乏专业的意识形态工作人才、工作队伍专业性不足;各基层党组织意识形态工作队伍主要由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兼任,主要包括党总支书记、副书记、秘书、团总支书记、辅导员等,专业性相对不足;校企合作共建的二级学院更是如此,基层党组织建设更显滞后。

(四)高职“百万扩招”引发的新挑战

一方面,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高职院校扩招100万人,2020年继续扩招200万人。扩招对象包括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高素质农民、在职职工等,他们在成长背景、从业经历、学习基础、年龄阶段、认知特点、发展愿景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入学后,各校的人才培养方式尤其是教学方式也有所不同,有在校脱产学习、节假日集中学习、晚间走读学习、线上线下结合学习、校企协同等。高职“百万扩招”,学生生源的多样性、身份的多重性、教学方式的多种性,给宣传思想和意识形态工作也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另一方面,意识形态工作对象出现时间和空间上的背离。产教融合背景下,校企合作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实习实训得到进一步强化,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时间大大增加。学生在校集中学习和在企业实习实训变得同等重要,这就形成了意识形态工作对象时间和空间上背离的现状。学生在校期间,学校有系统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对其开展教育,有各种校园文化活动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而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实训后,企业更多注重技能技术、工作能力等培养,“开展思政教育也往往不够系统、集中”[4],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较之于学校而言,有一定程度的弱化。

(五)意识形态工作外部安全形势复杂严峻

高职院校全体师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5]。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部分政客,凭借其在国际网络空间拥有的绝对优势,对我国进行或隐或现的意识形态渗透,试图将网络空间演变成“没有硝烟的战场”。他们凭借在电脑硬件、软件以及互联网技术上的绝对霸权地位,在互联网上大力输出意识形态,大肆兜售和宣扬所谓“普世价值”、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资产阶级思潮,加上一批背景复杂的网络大V推波助澜,以达到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和平演变”的目的。高职院校大学生思维活跃,关注热点,对新事物和新观点感兴趣,是受网络影响最深的群体,容易被敌对势力裹挟利用。高职院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外部安全形势复杂严峻。

三、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对策研究

(一)立足方位,旗帜鲜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把握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历史方位是做好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立足点。《方案》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6]。无论是建设教育强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还是实施“中国制造2025”计划,都需要“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加突出的位置”是职业教育的历史方位;“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发展路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是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这构成了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本遵循。

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加强党对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最重要的就是认识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系列讲话精神,尤其是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具体而言,就是要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将其纳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做好顶层设计。充分发挥党委(党组)在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主体责任,压紧压实二级学院基层党组织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把握学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发挥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作用,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充分发挥“课程思政—学科育人”的作用,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努力实现“工匠精神”和“立德树人”高度融合。

(二)深化融合,构建系统协同的校企意识形态工作“共同体”

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背景下,学校和企业成为职业教育的共同办学主体。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工作更加复杂化,需要“厚植企业承担职业教育责任的社会环境,推动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7],校企全方位深层次开展合作,构建系统化、协同性的意识形态工作“共同体”。一要明确校企双方共同的思想基础和价值遵循,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强化学生在企业的实习实训和实践劳动,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在劳动实践中培育和践行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三是共建共享产教融合文化,把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融通起来,“将职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当中,培养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与从事职业的职业认同感”[8],积极开展优秀企业文化传承和社会服务等活动;四是探索建立学校和企业的党建联盟,充分发挥企业基层党组织、工匠大师工作室对学生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高职院校自身应以全面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为契机,构建意识形态工作格局。成立学校、部门、学生三级立体的意识形态工作网格。学校层面的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要明确学校党委的主体责任、党委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的第一责任、党委领导班子分管负责人的直接责任、党委领导班子其他成员的领导责任。二级学院、相关职能部门直接面对师生员工,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力军。学生组织、学生社团、班级要设宣传委员,负责相应群体的意识形态工作。从而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宣传部门具体实施,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三)不忘初心,培育一支“校企融通”的意识形态工作队伍

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信息来源多元性、传播迅捷性、体量无限性、价值多元性等特征,对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培育一支以教师和学生干部为主体的、“校企融通”的高素质工作队伍。首先,要坚定其政治立场、增强其政治意识。意识形态工作守护的是精神高地,做的是武装头脑和凝聚人心的工作,其工作队伍必须真正信仰马克思主义。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关键,坚持不懈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和教育全体师生,推动意识形态工作。其次,要把主体队伍建设和融合队伍建设统一起来。高职院校的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队伍是全体师生员工,尤其是直接面对全体师生的各二级学院和职能部门。校领导、二级学院和职能部门的党政负责人、辅导员、全体教师、学生干部等均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需要所有同志主动作为、通力合作。再次,随着校企合作不断加强,产教融合持续深化,高职院校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日益紧密,学校和企业间形成水乳交融的关系。这要求意识形态工作要充分发挥合作企业的作用,把企业的党组织、劳动模范、人力资源部门协调组织起来,形成融合队伍。

(四)网络赋能,打造校企意识形态工作网上网下“同心圆”

首先,加强传统校园媒体的建设和管理。传统校园媒体包括橱窗、板报、校报、广播站、电视、电子屏等。橱窗、板报等能及时传达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领导人的重要讲话精神,宣传优秀师生典型和师德标兵,从而发挥凝心聚力、鼓舞人心的重要作用。校报、广播站等大多由学生自己负责完成,能够反映出学生自己的思想特点,容易走进学生。这些传统校园媒体依然是校园宣传的主阵地,是学校进行宣传思想工作的主要载体,对于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具有重要的作用。

其次,建构网络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一方面,根据高职院校学生实际,加强平台建设,构筑网络育人工作矩阵。提高校园门户网站、网络教学平台以及校园专题网站的建设水平,拓展微博、微信公众号和手机客户端、QQ校园号平台功能,发挥“微宣传”作用,进一步提高网络育人效果。另一方面,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使思想政治工作联网上线,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利用网上教育教学资源,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网上形式政策宣传教育、教学研讨等活动,努力拓展网络“红色地带”。打造优秀校园“网军”,引导支持党政干部、学生骨干、教学名师、优秀导师等积极参与网络评论,培育网络“意见领袖”、红色“大咖”,及时发出权威声音,正确引导学生的网络言论和意见表达。

(五)改革评价,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检查考核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高职院校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教育评价的根本标准。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把“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9]作为学校评价的重要内容,需加快完善评价标准。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职业教育提质培优的改革中,加强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考核,完善立德树人成效标准,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首先,完善立德树人成效标准,以“德技并修、工学结合”为高职院校的根本指导思想,推进宣传思想和意识形态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贺信中强调,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10]。这给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在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时指明了方向,高职院校要“通过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具体承担起立德树人根本任务”[11]。其次,加强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考核。明确意识形态工作的责任主体的相关责任,制定可操作的考核清单,明确考核的主要内容和方式,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压紧压实学校各级党组织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再次,强化意识形态的执纪问责。高职院校党委要强化意识形态的执纪问责,实行意识形态问题一票否决制。无论是课堂教学阵地的把控,还是学术科研、讲座论坛政治方向等,都要从政治意识的高度把握意识形态问题,严明纪律,坚守底线思维。

四、结语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教育现代化都要求我们办好公平有质量的职业教育,评价职业教育的根本标准就是立德树人的成效。评价立德树人成效的关键维度是“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做的怎么样。高职院校要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关键改革中,切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学校办学治校的方方面面,实现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育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猜你喜欢

产教立德校企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严以修身”先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