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2022-03-17龙维举
晏 波,龙维举
(云南外事外语职业学院人文艺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1700)
1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提升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阶段学前教育发展迅速,各项工作也在高速完善中,部分高校为了学生就业率达到“高指标”而忽视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首先,缺少职业信念感。现阶段高校学生主要为95后和00后,他们的成长环境与生活经历直接影响了其对未来职业的规划和要求,往往择业观与实际情况出入较大[1]。实际工作过程中,幼儿园工作较为烦琐复杂,部分学生在进入园所工作后,由于缺少职业信念而对幼儿缺少耐心和不够细心,长此以往甚至出现体罚幼儿的现象;在教学活动中专业能力不扎实、言谈举止不规范等诸多问题。可见,高校轻忽职业认同感的培养势必会影响学前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所以在日后的教育工作中应提高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培养其对学前专业的感情,帮助他们提高职业使命感和责任感。其次,职业习惯缺失。即教育工作中习惯使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由于学生对学前专业教育所从事的职业认同感不足,因而职业习惯缺失、职业发展效率偏低的问题显著。最后,理论传授与实践活动相割裂。长期受传统固化理念影响,教师依旧选择“灌输式”单一模式而忽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将理论知识的传授放置首位,直接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导致其就业后无法很好地适应岗位要求。
2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
2.1 基本能力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分支,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所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具备教师的“基本功”。其一,具备优良的思想素养、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道德品质以及健全的人格,对学前教育事业充满激情和责任感,对幼儿保持耐心、细心;其二,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优良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熟练操作现代化信息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学前教育作为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须具备较强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底蕴,从而才能做好幼儿发展道路上的指引者。
2.2 专业能力
学前教育专业能力即学生理当具备的专业技能,以及符合社会岗位需求的基本能力。其一,专业知识[2]。学生应充分了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有关学前教育的纲领性文件,以及《儿童心理学》《儿童教育学》等专业知识,掌握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发展规律,知悉幼儿教育基本理念和幼儿园一日常规内容,对学前教育岗位要求了如指掌,为更好地适应岗位要求做好铺垫;其二,专业技能。是指根据学前教育发展方向、幼儿发展诉求所要求具备的技能,除了普通话、舞蹈、声乐之外,还应具备环创能力、应急能力、保教能力等,可以开展符合幼儿特点的知识教学和能力培养工作,保证幼儿在教学活动中快乐成长;还应具有管理能力,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其三,专业态度。学前专业学生拥有较强的教育信念和优良的教学态度,是在实际工作中提高获得感的重要前提,找准自身的社会定位,以满足幼儿未来发展的诉求。
2.3 关键能力
其一,学习能力。即学前专业学生需要从“学生学习”向“教师学习”转变。由于高校学生长时间处于以学习知识为目的的被动学习模式,很难从“学生”转换为“教师”,这是需要学生从“被动学习”走向“自主学习”,从“学习能力”走向“教学能力”,需要学生立足于教育本质进行思考,“为什么教”“怎么教”“如何教”,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其二,社会能力。即社会交往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幼儿阶段的教育重视“幼儿”“幼儿园”“家长”的协调统一,教育历来是社会进步和现实生活的核心,幼儿教师应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保证教育在多方力量支持的背景下开展,才能更好地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3]。
3 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路径
3.1 培养学生职业信念感
高校学生对所学习专业的兴趣和喜欢程度直接影响学习时的积极行和自主性,所以培养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感情以及对幼儿的热情是提高职业能力的先决条件,高校学前教育中过于重视专业技能传授的现象普遍存在,致使部分学生将学前教育视作一项技能;再加之职业信念的匮乏使得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缺少继续学习和继续深造的动力。所以,高校应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信念并培养对该专业的感情,以此强化职业能力。其一,开设学生与幼儿交流相关课程。“校园”携手开展联谊会活动,为学生初步了解幼儿和工作环境提供弹性空间,从而树立正确的职业认知[4]。其二,邀请学前教育专业优秀从业者进校开展座谈会,通过面对面互动让学生多角度了解学前教育的就业前景以及学前教育的重要性,有效解决学生存在的疑虑和顾虑,从而激发他们学习专业技能的热情度和积极性。
3.2 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地提高学前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结合岗位要求和社会需求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位极为重要。其一,将职业能力放置突出位置。高校应将学前专业课程详细化和具体化,如基础理论(职业道德与法规、幼儿心理学等)、专业技能(五大领域活动设计、幼儿歌曲弹唱、奥尔夫音乐)等。以基础理论为引领,明确学前教育学生职业规划,合理调整专业课程和公共课程比例,重视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其二,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职业认知和职业素养是提高职业能力的强力保障,而职业认知和职业素养的培养是一项需要长时间坚持的思想教育工作,需要贯穿于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其三,将前沿理念和学生个性化发展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心理特点进行教学设计,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引导学生不断从机械学习向自主学习靠拢,促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得以实质性提升。另外,高校应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岗前证书做出明确要求,包括普通话证书、幼儿园教师资格证。其中幼儿园教师资格证是从事教育行业的重要基础,高校应将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纳入教育教学中,确保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理论知识牢固、专业技能过硬、职业能力全面。
3.3 加强实践教学训练
以实践教学方式助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提升,重视应用型人才培养。其一,加大对实践教学的投入力度,为学生学习提供优良的学习氛围和适宜的硬件环境,构建学前教育专业实训室,如音乐教室、舞蹈创编教室、环创实训室等专属空间,进一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艺术修养,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教学场景以供学生进行模拟训练,带领学生深入感受真实的幼儿园工作环境,加强其岗位适应能力[5]。其二,完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考核方式,以幼儿教师岗位需求为基础,重点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需要的幼儿园舞蹈与创编、幼儿歌曲伴奏、美术创作、环境创设等综合能力,并重视学生职业道德、心理素质和思维品质的培养与提高。其三,重视提高学前教育学生五大领域活动设计的能力,根据幼儿年龄段特点和发展规律设计教学方案,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不断提升。教师在带领学生开展模拟教学活动时可以选择情景教学法。首先创设与现实生活贴合的教学场景,学生通过这一场景可以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联系起来。具体操作过程中,邀请小部分学生模仿幼儿,并根据儿童心理学和儿童的行为习惯进行模仿;学生需要将自己视为“幼儿教师”来模拟实际工作中的全部教学过程,并积极与模拟幼儿的学生进行交流互动。此教学过程再现了幼儿教师的工作场景,学生通过模拟教师,能够更为直接清晰地了解幼儿在教学活动中心理所发生的变化,也可以更好地指出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和不足,并以“幼儿”的角度完善授课模式和教学流程,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通过开展幼儿园模拟教学活动的方式,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加强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发现自身的短板和不足,从而提高专业技能。由此可见,高校应重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有目的地将理论课程与实践活动进行结合,让学生学会利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将自身所学应用在今后的工作中;教师要不断培养他们今后的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为学生以后的幼儿教育工作夯实基础。
3.4 积极开展理论+实践竞赛活动
高校可定期开展多元化活动,如通过技能比赛加强学前教育专业职业技能,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让学生在比赛过程中成长,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其一,开展幼儿主题知识竞赛,以答题、主题演讲、辩论赛的形式夯实专业知识,拓宽学前专业学生理论知识的储备量。其二,开展技能大赛。以童趣为主题开展手工制作、故事大王、舞蹈创编、钢琴弹唱等比赛,要求比赛紧贴学前教育岗位需求;其三,幼儿园课程设计比赛。要求学生以说课的形式设计五大领域课程的作品,由教师、学生、幼儿园管理者作为评委,最终通过票选选出优质作品,并给予适当奖励,进而调动学前教育学生参加活动的热情。依托竞赛评比的形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学生在比赛活动中可以更好地学习其他学生的闪光点,实现取长补短。
3.5 加强园校之间合作
为了有效提高学生职业能力,高校需要加强与幼儿园之间的合作交流,带领学前专业学生深入幼儿园中,使他们在实际教学环境中内化理论知识。“校——园”合作为新兴人才培养模式,可为社会输送高品质师资力量,为幼儿园提供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突破了以往高校向幼儿园单向输出人才的模式,而是在“校——园”双向互动中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并为其提供了岗位适应机会和就业保障。利用“校——园”合作模式,发挥各自的优势,由高校提供高质量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幼儿园提供实践机会,真正让学生走出校园步入幼儿园[6]。学前专业学生的见习活动应由高校教师和幼儿园教师共同指导;通过见习活动观摩幼儿园一日常规、游戏活动设计、教研活动等内容,帮助学生全方位感知幼儿教育特点,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习更具体,加强实习的实际效果。除此之外,高校应构建校外实习基地,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广阔空间。通过让学生在幼儿园“担任助教”“听课”等方式,提高实践能力。实践机会增多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树立职业意识,也有助于推动其职业能力的高质量发展,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知识和技能。
4 结语
在国家、社会、家长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提出高标准和严要求的背景下,学生既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专业技能,还应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可见,学前教育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须注重传统教育课程体系的重构,重视“校园”合作,更好地帮助学生从毕业到就业的无缝衔接;还应重视开展职业规划课程,切实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为学生提供立体化就业服务;教师应贯穿终身学习理念,积极学习前沿理念,采取科学的措施和有利的手段帮助学生,为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提供强力保障,从而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输送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