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专业认证的材料类工程伦理教育实践研究

2022-03-17周为夷

科教导刊 2022年9期
关键词:伦理案例材料

周为夷,钱 雯

(1.湖北工业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8;2.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8)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工程技术行业相关协会对相关工程专业的高等教育质量加以监控,以保证工程技术行业从业人员达到必要能力水平的过程。《华盛顿协议》是目前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工程教育学位认证互认协议,通过该协议成员国认证协会认证的工科专业毕业生学位具有国际可比性和等效性,可以得到其他成员组织的认可。中国于2016年6月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由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在国内推进工程教育认证工作。

随着我国在工程教育认证理念及实践方面不断与世界接轨,目前按照工程教育认证要求开展课程设置、建设、检查等教学活动已成为国内高校本科教学的一种潮流。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根据《华盛顿协议》规则要求制定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要求毕业生达到12点毕业要求,其中第6条“工程与社会”,第7条“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以及第8条“职业规范”均包括工程伦理素质要求[1]。湖北工业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已于2018年通过专业认证,并于2021年通过专业认证中期检查。本文根据实践经验,探讨满足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的材料类专业工程伦理教育体系建设及专业课程内工程伦理知识的教学与考核,以期为材料类专业开展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工程伦理教育提供借鉴。

1 国内材料类专业工程伦理教育现状

自20世纪70年代现代意义上的工程伦理学在美国诞生以来,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目前绝大部分欧美高水平高校都为工程类本科生开设了工程伦理学必修课,并将具备工程伦理素养作为工程专业学生毕业的基本条件。

我国工程伦理教育研究于1998年由肖平教授开启先河,获批第一个“工程伦理”研究项目,并编写国内第一本工程伦理教材。之后国内工程伦理学的理论创新研究渐热,其实践教学也从肖平教授任职的西南交通大学逐渐推广至其他高校[2]。之后大连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清华大学等二十余所高校陆续开设了工程伦理课程。随着工程伦理学科在国内发展,2018年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的《关于制订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学位办〔2018〕14号),要求把“工程伦理”作为工程硕士专业的公共必修课,进一步引起高校对于工程伦理教育的重视。但作为进入国内时间有限的新兴学科,目前高校工程伦理教育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1.1 工程伦理教育局限于思政课,缺乏专业特色

国内绝大部分已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高校材料类专业,其工程伦理教育主要依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就业指导”等通识德育课程,与工程伦理相关的学生毕业要求也主要由通识德育课程支撑[3]。通识德育课程通常由专门的思政专业教师讲授,专业针对性差,教师多数缺乏工程背景,导致课程与专业结合不紧,实际上很难达到提升工程伦理素养的目的[4]。

1.2 专业课程中相关内容碎片化,缺乏完整体系

2017年孙丽丽等人对青岛市理工科大学生开展的一项调查研究发现,92.5%的受访者表示“只有部分质量不高的选修课中涉及少量的工程伦理相关知识”,同时52%的调查者表示,“目前工程伦理教育只了解到基础理论知识”[5]。

而作者在就职学校的走访调查也有类似发现。目前,虽有部分专业课教师为完成“课程思政”任务,在专业课教学中加入少量与工程伦理有关的教学内容,但不同教师和课程往往重复采用类似的案例,集中于环境保护、爱国主义等很少的几个工程伦理知识点。这样缺乏完整体系的工程伦理教学流于形式,教学效果有限。

1.3 师资力量薄弱,缺乏具备工程伦理素养的专业教师

孙丽丽等人的调查研究还发现,72%的受访学生表示“从来没有接触过工程伦理教育的相关教师”,而96.7%的受访教师从未接受过工程师职业道德的课堂教育[5]。笔者在就职学校的调查中发现,虽然部分教师通过企业横向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生产活动,但真正在企业长期参与工程实践且具备一定工程伦理素养的专业教师远低于10%。这就造成专业教师开展工程伦理教育时有心无力,由于工程伦理教育的知识储备以及认知不足,缺乏工程实践经历,即便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备课,依然难以吸引学生,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 材料类专业工程伦理教育改革实践

作者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本科生主讲5门课程,包括为大二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高分子材料前沿进展”,为大三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计算机在高分子中的应用”和“材料力学”,为大四学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涂料粘合剂工艺学”和专业实验课“高分子材料创新综合试验”。这些课程覆盖大二至大四学生,涵盖专业基础课、选修课与实验课,作为教育改革实践对象能够全面反映整个专业的教学情况,具有代表性。

2.1 教学改革目标

(1)通过对工程伦理教育的方法学研究,引进翻转课堂、案例分析等教学手段,扭转材料类学生对德育兴趣不大、认知不足、认同不高的现状,改善德育效果,提升学生工程伦理素养。

(2)通过工程伦理教育实践,在现有专业课程嵌入工程伦理知识,改变以往《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中工程伦理相关毕业要求主要由通识德育课程支撑的现状,建设全面的材料类工程伦理教育体系,加速学科建设,更好地切合认证标准。

2.2 教学改革措施

2.2.1材料类专业工程伦理教育现状研究

针对课程全体学生开展问卷调研,重点关注学生对工程伦理学及工程伦理教育的基本认识、工程伦理道德敏感性以及工程伦理教育方法喜好。通过数据分析整理,获得了不同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从而使下一步教学改革更有针对性,能够对不同班级“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工程伦理认识情况平衡理论讲解和案例分析的时间分配,提升教学效果。

2.2.2课程内容改革

对于专业理论课,作者参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重新制定课程大纲,将材料专业知识教学内容与环境、社会、爱国主义等工程伦理教育内容有机融合,引导学生理解材料设计与应用中的工程伦理因素,在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时自觉考虑工程伦理规范。

以“涂料粘合剂工艺学”为例,在讲授涂料粘合剂产品生产工艺和施用工艺时,加入对环境及社会影响分析的内容,强调工艺设计中的伦理因素,并在考试中加入适当比例的相关题目,考查学生对于工程伦理的敏感性。

对于专业实验课,笔者将工程伦理教育内容嵌入实践环节中,训练和检验学生在真实环境下的工程伦理分析、决策和应变能力,体验在工程的决策、实施、运行和监管等环节中所遇到的各种工程伦理问题。同时加大实验课评价考核指标中工程伦理教育内容的分值比例,引导学生重视材料科学实际应用中的工程伦理因素考量。

2.2.3教学方法革新

为体现和贯彻专业认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法,并与案例教学结合起来。学生分组选取社会关注度较高的典型案例进行讨论,教师从旁引导学生对其中工程伦理相关问题的思考。然后各小组进一步查阅资料,形成案例工程伦理分析,制作PPT在课堂上讲解和展示,展示结束后各组学生开展互评打分,作为课程总评成绩的一部分。通过翻转课堂引导学生搜集整理材料专业领域所涉及的伦理问题和案例,加深其对材料专业和工程伦理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在选择案例时要注意正面思想引导,合理设置灾难性案例和积极性案例比例。通过灾难性案例可以引导学生重视工程实践活动中的伦理问题,但过分强调材料专业可能导致的灾难性后果可能会误导学生,降低学生的专业热情。因此,通过合理设置正面案例,充分说明符合工程伦理规范的设计不仅不会导致不良后果,实际上可以平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满足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

2.2.4考核方法改革

作者基于工程专业认证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对工程伦理教育建立常态性评价机制并不断改进。评价主要采用作业数据统计法、问卷法和访谈法。

通过在课程作业中设置有关工程伦理认知和判断的题目,统计完成度数据,分析每次课的工程伦理教育效果。对于不便在作业中设置的题目,如道德敏感性测试,可以设计有关问卷,在工程伦理课程开始之前与课程结束之后分别进行调查,将两次的结果进行比较,以此判断课程对于学生道德敏感性的影响和作用。访谈法是在作业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与部分同学进行课程开始前与课程结束后的访谈交流,以对定量研究的结果提供补充。通过课后评价,及时获得教学效果反馈,对之后的课程持续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

3 结语

笔者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教育理念,通过综合采用渗透式、嵌入式、案例式及翻转课堂教学法,将材料类专业课与工程伦理教育交叉融合,初步实践了基于专业认证的材料专业特色工程伦理教育内容和方法,提升了材料专业工程伦理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材料专业学生工程伦理素养提高,为其他院校材料类专业进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提供参考,有利于提升我国材料类专业工程伦理教育的整体水平。

猜你喜欢

伦理案例材料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最美材料人
材料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