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022-03-17董宪军

基础教育论坛 2022年2期
关键词:道德法治教师

董宪军

近年来,学校对于学生思想品德与法治教育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在新课改以来,教师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与优化,总结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经验与成果,产生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传统教育观念长期阻碍着教育教学方法的转变与优化,道德与法治学科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教师要对自身教学进行反思,根据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对策,优化教学过程,为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单一而僵化

目前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存在着教学方式单一僵化的现象,而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发展阶段,长期使用单一的教学模式会令学生产生厌倦情绪,从而对学习失去兴趣。说教式灌输模式下,抽象的理论充斥课堂教学。而小学生处于形象思维阶段的认知特点,决定了其对抽象的理论不感兴趣,并且不能深入理解。教师没有结合学生形象思维阶段的认知特点与身心发展规律,实现教学观念与教学模式的更新,一直沿用教师讲解、学生背诵记忆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认为只要学生在考试中能够取得比较高的分数就算达成了教学目标。在这一思想观念支配下的小学思政教育,学生不感兴趣,更谈不上落实于道德实践过程,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难以得到落实。

(二)缺乏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师在教学中通常是重知识灌输而轻方法指导,学生不知道如何学习。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一味地接受教师传输的相关知识,而不知道如何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获取知识,学生学习方式方法不得力,也就不能深入而自主地学习知识。教师不注重以趣味化的教学激发学生探究动力,忽视在有趣的课堂教学氛围中渗透学习方法,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三)忽视学生实践体验

目前部分教师对于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问题认识不到位,认为只要学生能够背诵记忆考试题目,目标是取得好分数。这种错误认识对于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产生了不良影响,认为分数的提高与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是成正比的,从而忽视了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实践体验。此外,部分教师还存在着只要把语数英所谓主科课程学好就行,道德与法治学科成绩的提高无关紧要,没有认识到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对于促进其他学科学习的重要性以及课程育人的价值。所有这些,导致道德与法治课堂成了学生背诵与记忆的课堂,对于学生思想情感的培育及道德品质的提升不能产生有效作用。

二、提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优化道德与法治教学

教学观念的转变是促进道德与法治教学优化的重要基础。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教学,更要注重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改变传统教学以分数高低为评价学生的唯一尺度。要注重分析学生,根据学情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特别要注重学生切身体验,如果学生学习中缺乏体验,不能触动心灵,也就不能达成良好的学习效果,不能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增强学生道德品质与提升法治认知的效果。如学习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以下简称《教材》)一年级上册“别伤着自己”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通过讨论和列举,知道生活中不安全的地方与因素,学会自我防护,也学习关怀他人不受伤害,为他人的安全做一些必要的提醒,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这样的合作学习中学生能够畅所欲言、相互借鉴,提高安全意识;在学习“早睡早起”时,则采取与生活联系的方式,说说自己遵守作息时间的情况,早上按时起床,不让妈妈为自己操心,在促进学生养成生活规律的同时,也渗透对家人的感恩意识;学习《教材》一年级下册“我们爱整洁”一课,让学生采取观察的方式了解教室卫生、校园卫生的情况,理解搞好卫生的重要性,提高自身环保意识,加深学生的道德认知。教师教学观念转变了,教学方式也就会根据学生的特点变得更加丰富多元,有效促进了学生道德认知的提高[1]。

(二)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与转变应该成为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内容,这在传统教学中往往被教师所忽视,认为学生只要能够记忆与背诵就可以,事实上只有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更有效地实现自主学习[2]。如,学习《教材》三年级下册“慧眼看交通”时,课前教师让学生自主阅读,学生按照教师分发的预习任务单,通过微课等方式进行自主探究;鼓励学生搜集与本课相关的网络资源,学生可以从网络上搜集优秀教师的教学视频进行学习。学生在预习中通常会遇到一些难题,这些难题正是学生认真听课的催化剂,因为学生将这些问题带进课堂,在合作学习中加以解决。学生学习的空间与方式不再局限于课堂,信息技术与网络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密切联系生活,增强道德认知

要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生活化教学是实现目标的重要渠道,可以消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抽象与深奥晦涩的感觉[3]。再以《教材》三年级下册“慧眼看交通”为例,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加强学生的体验,增强道德认知,教师模拟交通情境,让学生扮演行人、司机,有的扮演警察,这样学生在情境中懂得了遵守交通规则的作用。学生提高了交通安全意识,对于树立学生的规范意识、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具有强化作用。再如学习《教材》四年级上册“少让父母为我操心”时,让学生说说日常父母对自己关爱的事例,产生孝敬父母的意识。此后,让学生在家庭中力所能及地为父母做事情,如打扫房间、整理被褥、清洁厨房等。活动之后,让学生总结活动体验,从而更好地巩固学生的道德认知,从关心父母拓展为关心他人,立志学习、报效祖国,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增强学习动力。

(四)实施分层教学,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

采取分层教学策略,使各层学生都有收获,都有不同的体验,是道德与法治教学重要目标。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等情况将学生划分为ABC三个层次。在教学时,落实好不同层次的目标。如学习《教材》五年级上册“富起来到强起来”时,对于C层的学生,要求明确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生活变化,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对于B层学生,要求他们能够了解中国历史,尤其理解在社会主义建设阶段,中国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激发他们热爱生活,努力学习的动力;对于A层学生,要求他们能够参与社会实践,对当地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成绩进行调查研究,切身感受社会的变化,通过调查相关人物与参观相关单位,获得结论。这样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中都有所收获,而实现目标的难易程度并不同,促进了学生的共同进步[4]。

猜你喜欢

道德法治教师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最美教师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教师如何说课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