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策略引领 让计算教学更高效

2022-03-17

基础教育论坛 2022年2期
关键词:数学计算苏教版计算能力

李 松

计算是数学学习的基础,是学好数学的前提条件。但是在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对于计算教学的重要性的认识还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与不足,或是教学方式过于简单,只是单纯地照本宣科,或是机械地固化学生的计算方式,疏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从而使许多学生在计算时只是死记硬背教师的“套路”,缺少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与灵活变通的运用,这就导致课堂教学达不到预期效果。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能力,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基础性培养,运用创新性的方式进行数学计算教学。

一、创设教学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

虽然计算对于数学学习来讲意义重大,但是计算过程本身也有着对学习情绪产生影响的另一面,即长时间的计算容易让学生感到无趣、枯燥,导致学生很难长时间地坚持[1]。再加上教师若采用陈旧的教学模式,这些都将阻碍学生计算能力的发展。所以,采用充满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来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势在必行。为了在数学课堂中融入趣味性因素,让学生的计算学习充满个性化,教师在计算教学中可以采用情境化教学模式来吸引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比如,在学习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时,首先,教师可以给学生设定这样一个情景:超市进行促销活动,原来34元一箱的南瓜现在23元,原本22元一斤的龙虾现在12元,小李是一位批发商,假如现在小李购买12箱南瓜以及14斤龙虾一共要多少钱?学生很快给出了答案:23×12+12×14=444元。接着,教师为了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可以借此情景要求学生自己提问,如有学生问道:“在没有促销的情况下,小李要花多少钱?”有学生问道:“现在购买比原来购买节省了多少钱?”最后,教师再让学生们一起计算提出的问题,并以此为例给学生重点强调两位数乘法需要注意的要点,如数位的对齐、进位等。

情景教学可以让原本单调的课堂生动有趣,能够有效地调节由于大量计算而让学生产生的疲倦或反感情绪,让学生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对待计算,从而能更好地提高计算能力,进而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

二、重视算理理解,提高课堂效率

在教学中,部分教师的注意力大多集中在对计算结果正确与否的判断上,疏于关注学生的计算过程,忽视了计算过程的重要性。这种教学方式容易造成学生过于追求计算结果,而在算理方面不求甚解。事实上,计算过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与理解程度,通过这一过程,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比如,在学习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首先,教师可以给学生出示具体的习题,如300/5,学生们很快都给出了答案60。然后,教师再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计算过程。有的学生说道:“可以把300看成30,先计算30/5,利用乘法口诀表可以得出结果是6,之后再在后面加上一个0”。这名学生的算法代表了绝大多数学生的计算过程。接着,教师再对学生的思维过程加以指导,如这种计算方式结果虽然是正确的,但计算过程中的思路存在问题,从算理上来讲,应该是把300看成是10个30,然后用每个30除以5,得到10个6,从而得到最终结果60。最后,教师可以再次举例让学生进行巩固计算,如720/9,并让学生说出算理过程。

教师应重视学生的计算过程,让学生理解计算的原理,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2]。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关注习惯养成,提高计算有效性

小学阶段正是塑造学生良好习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关键时期。所以,在计算教学中,教师不能只关注一个运算结果,仅仅关注答案的正确与否,更要关注学生的解题过程和计算习惯,并对其中不合理的方面进行及时纠正。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发展。

比如,在教学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小数加法和减法》一课时,首先,教师可以给学生列出具体的例题,如12.4+82.6-12.6,让学生上讲台进行计算演示。其次,在学生计算的过程中教师就如下几个方面进行跟踪、指导:细心读题,观察题目由哪几部分构成,题中是否有特殊符号;分析习题,思考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是否可以使用简便算法;独立计算,在计算任务完成后,不去询问他人结果;认真检查,进行倒推验算。再次,教师让学生根据引导进行自主计算,如在第一道习题的计算中,有的学生按照习题的顺序进行了解题,有的学生则根据整数运算规律,进行了简便运算,先计算82.6-12.6=?再用求出的差与12.4相加,既节约了时间又简化了计算环节。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反思,自己检视、分析计算方法、错误所在、发生错误的原因。

数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小学又是学生学习数学、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初始阶段,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规范学生的计算习惯,为学生的计算能力打造一个较好的发展基础,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质量。

四、开展估算训练,提高计算效率

计算是一个繁杂且枯燥的过程,计算过程简捷、计算结果精确、正确是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表征之一,而数学计算还有更多的能力培养目标,比如掌握估算的能力便是其一。在估算教学中教师需要简化学生的计算,既保证计算的准确率,又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计算教学的质量,教师应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与能力,从而提高计算课堂的教学质量。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一课时,首先,教师可以给学生模拟这样一个教学情景:学校打算购进一批图书,其中人物传记类每本19元,一共购买51本,童话类每本11元,共22本,问大约一共要多少钱?绝大部分的学生都是用19×51+11×22的方式算出来的,而忽视了题干中的“大约”两个字。虽然学生很快给出了结果,但是再次让学生验算时,学生明显情绪低落。教师此时可以指导学生采用估算方式进行计算,如将19看作是20,51最接近的数是50,所以用20×50很快就能得到一个近似的答案。接着,在学生掌握方法后,教师可以提问:“童话故事大概比传记类图书少多少钱?”并让学生进行估算。最后,教师还要给学生讲解估算要注意的要点。

估算计算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学生的计算过程,能够让学生对自己的计算结果有一个大概的判断,从而减轻了学生的计算负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效率与质量,促进计算课堂的发展。

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对于小学生来讲意义重大,计算教学质量的提高任重而道远,需要教师持续努力。

猜你喜欢

数学计算苏教版计算能力
多措并举,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试析如何开展有效的数学计算教学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策略
低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苏教版与人教A版数学教材的比较研究——以“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为例
精编课本题改编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