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传统文化项目的PBL实施策略
——以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教学为例

2022-03-17

基础教育论坛 2022年2期
关键词:名人垃圾传统

刘 敏

PBL是英文Problem-Based Learning的缩写,也称为“问题式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能够真正地实现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从原本被动学习的状态,转变为主动学习的状态。随着传统文化内容在教学中所占比重日益增加,综合实践课程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综合实践知识时,开始尝试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将传统文化与综合实践课程进行整合,期望学生在掌握基础性综合实践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而PBL教学策略可以适时被引入综合实践课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立足综合实践课程,以问题为起点,引发学生的讨论和交流,促使学生在不断地解决问题中,把握隐藏在问题之下的传统文化精髓。

一、预设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搜集资料

素质教育理念与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不断融合,让教师开始意识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而课前自学环节,是落实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1]。但是,如果教师直接为学生布置自学的任务,学生很难找准自学的方向,更难有效地把握综合实践课程中的传统文化内容。对此,在正式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前,教师可以根据综合实践课程的内容,围绕传统文化的元素,为学生设定相关问题,指明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向,以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可以自主挖掘其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并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比如,在苏教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成长手册》二年级下册《探秘黑白棋》一课的教学前,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对我国的“棋文化”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教师可以为学生设定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资料的自主收集。具体来说,教师可以设计“哪些棋类活动是从我国起源的呢?”“围棋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呢?”等问题,促使学生在课下通过网络检索、阅读书籍等渠道,查找与我国棋文化、围棋等有关的信息,并进行下载和记录,以便在课前解决问题中,为课堂上有效学习传统文化铺垫良好基础。

教师根据综合实践课程中的内容,为学生设定自主探索的问题,能够让学生在课前就对传统文化有所了解,让学生带着疑问、收集资料,做好探究准备,走进综合实践课程,更好地完成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二、借助问题引思,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问题”是引发学生思考的重要工具,在以往的综合实践课程中,教师往往基于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来判断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以便查漏补缺,帮助学生健全知识体系。而基于传统文化背景下的组织学生学习综合实践知识时,教师也可以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深度挖掘,找出其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提出相关问题,促使学生沿着问题的提出方向,完成对综合实践课程中传统文化的学习。此外,结合学生的答题,教师也可以进行精准判断,为学生补充针对性的学习资源[2]。

以苏教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成长手册》三年级上册《走进名人故居》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利用问题引发学生的深思,促使学生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增强对我国传统建筑文化、历史人物、民族精神等的认识。在活动中,教师可以提出“在我们生活的地方,还有哪些名人故居呢?”“在参观名人故居时,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等问题,开启学生的参观之旅。围绕名人故居,教师也可以设计“我们参观的名人故居,在建筑风格上有什么样的特点呢?”“你知道与这个名人有关的故事、事迹吗?”等问题,促使学生在解答问题中了解名人的民族气节、道德修养和故居的建筑文化。

在实际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教师为学生设计问题,能够引领学生的思考方向,促使学生在逐一解答问题中,深入感受其中的传统文化,逐步完成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三、巧设问题探究,引领合作学习

随着社会对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在当前综合实践课程中,教师应倡导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在小组中团结协作,汇聚集体智慧,共同完成项目式学习任务。但是,单纯设定合作学习的形式,而不为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方向,会大大降低合作学习活动的实施效率,影响学生完成综合实践任务的进度。对此,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基于合作的方式,对综合实践课程中的传统文化进行分析,教师可以设定问题式的合作任务,以便学生在汇聚集体智慧解决问题中,真正地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成长手册》三年级上册《我为集体献一计》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便可以透过合作问题的设计,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进而引导学生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由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强化学生的集体自豪感、荣誉感,使学生产生为集体努力的意识。对此,教师可以设计“在我们的校园中有哪些不良现象呢?你认为应当如何进行改进呢?”的合作问题,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小组中尽情表达自己的想法,基于集体的力量总结出一些较为典型的问题,并提出可行性的改良建议。

教师围绕集体生活的内容为学生设定合作学习的问题,能够为学生指明合作学习的方向,并让学生在不断解决合作问题中,逐步强化集体意识,让校园变得更美好。

四、链接生活提问,实现传承发扬

现实生活与综合实践课程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教师组织学生学习综合实践知识的目的之一,也是期望学生能够充分理解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并且能够利用所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而传统文化也是劳动人民基于生活的智慧凝结,所以,为了做好传统文化与综合实践课程的整合,教师可以以问题为衔接,引导学生立足现实生活,思考综合实践课程中的传统文化内容。这样,在回答问题后,学生也能够将掌握的综合实践知识应用在现实生活中,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3]。

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苏教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成长手册》三年级上册《关于生活垃圾的研究》一课时,教师就可以链接生活元素为学生设定问题,逐步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在生活实践中渗透传统文化。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生活垃圾带来的危害,引导学生提出“垃圾是如何产生的?”“垃圾会为人类带来怎样的危害?”“在生活中我们会如何处理垃圾呢?”等问题,并让学生以此为方向展开实践探究的活动。在学生探究完毕后,教师再设计“那么在未来的生活中,我们应当如何对待垃圾呢?”之类的问题,促使学生基于问题主动地点燃责任意识,积极地在生活中对垃圾进行分类,合理地处理垃圾。

教师从生活的角度出发开展活动,能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主动地提出问题,促使学生在解答问题中增强对综合实践知识的体认。教师提出的生活性的问题,能够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促进优良传统的发扬。

立足传统文化进行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是当前综合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而PBL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渠道。所以,在日常的综合实践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以问题为起点,促进传统文化的渗透,让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更能贴近学生认知水平、贴近生活实际、贴近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名人垃圾传统
垃圾去哪了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舔名人
名人摔跤后
老传统当传承
倒垃圾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你不可不知的中外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