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入思政的《临床免疫学检验》混合式课程建设探讨

2022-03-17王豫萍余芳费樱谷俊莹周艳晏世荣何萍

教育现代化 2022年12期
关键词:免疫学思政检验

王豫萍,余芳,费樱,谷俊莹,周艳,晏世荣,何萍

(贵州医科大学,贵阳 贵州)

为全面振兴本科教育,2019年教育部印发《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实施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经过三年左右时间,建成万门左右国家级和万门左右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这意味着在本科教育中开展课程改革已经势在必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立德树人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并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和教育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领等重要论述中强调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课程思政是实施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关键措施,将其有效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与专业知识学习和职业能力培养恰当融合,课程思政改革已成为专业建设中的重点研究内容之一[1]。因此,我们在医学检验技术《临床免疫学检验》课程教学中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做好课程建设,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合理选择课堂教学方法,通过教学改革促进学习,积极推广混合式教学,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同时在教学实践中做到课堂教学与思政育人全方位地有机融合,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求知欲望,提高学习效率,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加强研究型、复合型和应用型医学人才培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新医科建设。

一 临床免疫学检验课程概况及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临床免疫学检验》是医学检验技术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它主要讲述临床免疫学的理论、基本技术以及常见免疫相关疾病的免疫学特征及免疫学诊断。本课程具有重要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目的在于注重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加强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及实验方法和技术的训练,通过该课程的学习,知识目标期望达到:让学生能熟练应用常用的免疫学检验技术,掌握免疫性疾病的免疫学诊断,并能对诊断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和分析。能力目标达到:通过培养具备初步现代医学检验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养,能够在各级医疗机构、疾病控制中心及检疫机构、血液中心、医学科研等单位从事临床检验、病理检验工作,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医学检验人才。素质目标上使学生具备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关爱、尊重病人,敬畏生命,诚实守信,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达到高素质复合型医学检验人才的培养要求。《临床免疫学检验》自1986年贵阳医学院医学检验系成立时开始开设,2004年评为校级精品课程(GYJPKC2001122504)和省级精品课程(黔教高发[2004]404)。2018年遴选为校级线下线上混合式一流课程。近年来,该课程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虽然与国家级“一流课程”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但我们一直以地方高校一流课程建设为标准建设该课程。

二 课程改革的主要措施

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加上临床免疫学检验知识抽象等特点,学生不能深入掌握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相关机制。而对于临床免疫学检验这门课程,理论是基础,有了基础,才可更好地理解试验的原理、操作、结果分析及注意事项。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一对多地进行讲解,难以照顾到所有学生的接受情况。随着免疫学技术和检验医学的不断发展,许多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和稳定性好的免疫学技术应用于临床实验室,对疾病的诊断提供非常重要的帮助,由于学时和教学条件的限制,临床上不可能介绍所有的检测方法。此外,学生习惯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自主思考意识,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如何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免疫学检验教学方式大多局限于课堂内,课堂外学生和老师无法交流,影响学习效果。所以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善,选择合理的教学模式开展临床免疫学教学就显得非常重要。在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要以学生为中心,发掘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优点,探索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发挥在线学习的优势,丰富线下课堂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提升与学生的互动效果,做好课程的组织实施,以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实现学生的培养目标[2],《临床免疫学检验》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课程的建设。

(一) 建设一支相对稳定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教师是课程建设的主力军,也是保障教学质量的核心要素,建设一流课程离不开一流的师资队伍[3]。一流教学给教师提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既是课程的设计者,讨论的引导者和课堂的组织者。混合式教学也需要教师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能熟练应用各种在线学习软件。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观念、不断加强学习,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凝练,掌握各种信息技术的使用,才能成为合格的教师[4]。教研室通过外出进修、学历提升、校本培训或高端人才的引进等途径不断加强课程教师队伍建设,每学期举办多次教学研讨会,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水平。每2周进行全体教师集体备课,对每一节课的每一个课程目标都要精心设计。现本团队主要教学成员共有10人,正高4人,副高3人,中级3人,其中博士5人,硕士5人,形成了稳定合理的年龄梯队。团队成员均具有丰富教学经验,项目成员积极参与微课、慕课和网络课程等建设。青年教师也屡次参加教学竞赛,提高教学能力。本课程教学团队一人在瑞典哥德堡大学获博士学位,一人在瑞典哥德堡大学学习2年,一人在美国NIH学习1年,教研室现有一名青年教师在瑞典学习,一名骨干教师将到牛津大学进修深造,力求通过教师出国学习为双语教学创造好的条件,使双语教学的比例逐步扩大[5]。

(二) 优化课程教学内容等改革和数字化在线教学资源

教研室不断优化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通过学习国内外优秀高校相关课程的授课内容和模式,根据学生的培养目标修改教学大纲,优化课程的内容设置,做好学科的教学设计和创新,教学内容尽量体现前沿性和时代性,以问题为导向的理念开展教学设计,从临床免疫学检验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导入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利用在线教学资源和积极进行信息化教学手段,2016年开始借助贵州医科大学网络课程中心平台,建设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18年制作了《临床免疫学检验》部分微课并在贵州医科大学网络课程中心平台上线,并且本教研室在2018年与人民卫生出版社合作按知识点拍摄《临床免疫学检验》慕课并于2019年在慕课平台(网址http://www.pmphmooc.com/)上线使用,包括课程简介、教学PPT、课程公告、52个教学视频、测验与作业、考试、互动交流等。2019年8月在学校网络平台创建了《临床免疫学检验》网络课程,进一步完善了课程资源建设,包括基本信息、单元学习、课程资源、课程活动。其中单元学习包含教学视频;课程资源包含教学PPT,课程活动包含课程作业、答疑讨论、播课单元、在线测试、课程问卷、常见问题、研究型教学、试题试卷库等,提升在线课程质量。2019年教研室教师作为副主编参与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临床免疫学检验》及《临床免疫学检验实验指导》(第四版)及书网融合数字化教材编写工作,进一步丰富了教学素材并更新了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方面,教研室附属的医学检验学院以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直属附属医院检验中心为依托,构建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临床实验室”一体化的教学平台。为实验教学提供了良好的保证,为学生基本检验技能、科研能力、临床实践技能的训练提供优良平台。

总之,教学团队在教学活动中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的研究和教改课题的申报,近5年主持了7项省级和校级教学研究项目,并有一定的收获。论文“普通高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本科教学改革之浅思”获全国医学检验教育征文优秀论文三等奖;微课《ELISA双抗夹心法》获得全国高等院校医学检验专业校际协作理事会“泽众杯”微课制作竞赛二等奖;“基于临床应用实践的《临床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内容改革”获贵州医科大学2017年校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等。

(三) 探索多样化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提前用雨课堂或微信群推送线上学习资源,让学生提前预习讲授的内容,课上通过提问或小测了解学生预习情况,课堂上老师进行知识的陈述、翻转、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讨论交流、学生展示、答题、小测等教学活动,课后进行测试或观看视频巩固。线上课程学习体系包括自制微课和慕课、课件、课外学习资源、题库和交流讨论区等线上学习资源;线下课堂包括授课、病例讨论、实验和教学辅导;课外的延伸教学活动包括课外学习指导、大学生创新课题和参加导师课题等活动。根据线上和线下教学的特点,探索启发式和研讨式的教学方法,做好教学组织和设计,探索多样化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允许学生多次尝试,实现个性化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融会贯通的应用能力。充分应用雨课堂教学平台,提供多样化签到方式、弹幕、分组讨论、随堂测试、在线直播等多种功能,很好地丰富课堂活动,使教师与学生互动充分。

(四) 融入思政元素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响应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倡导,持续深入推进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在《临床免疫学检验》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实现课程育人,打破传统专业课与思政教育分开的教学模式。教师要提高自身思想道德及文化素养,不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教师团队不断深入研讨,修改教学大纲,挖掘免疫学相关的思政元素,寻找切入点,将思政育人融入到课堂教学,将爱国精神、奉献精神、历史文化、医学人文、职业素养等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在教育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做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使医学专业课程与思政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6]。如在讲述“免疫细胞和分子的功能”时,让学生拥有“各司其职,爱岗敬业”的意识[7]。以人体的“国防系统”——免疫系统功能为例,融入国防教育元素,培养大学生对于国家安全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增强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8]。通过讲述“细胞、体液免疫应答”过程,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通过讲述移植免疫时,树立学生社会、伦理和道德意识。并通过我们老师进行器官捐献登记的事迹传输奉献精神;通过“质量控制”的讲解传输爱岗敬业、质量为本、实事求是和对结果负责的意识。通过“免疫自动化检测技术、流式细胞技术”等内容的讲述,告诉学生科技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及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全球新冠病毒疫情的发生发展、科学家疫苗研究、中国及世界各国抗击新冠疫情的状况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升学生民族自豪、家国情怀、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9]。

(五) 评价体系

在管理方面,为保障教学质量进行监督评价,建立院领导、教研室主任和同行三级听课制度,每人每学期至少听课10学时,对所有授课教师听课全覆盖,填写“教学质量评价表”,对老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进行多方面评价,课后立即将听课意见进行汇总反馈,引导和鼓励授课教师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中。同时学生一方面填写“课堂教学评估表”,从学生层面对老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进行多方面评价,另外每学期通过问卷星进行3次问卷调查,对老师借助信息化教学,如雨课堂、网络课程、微课和慕课等进行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进行反馈,并对老师在专业课中融入思政的内容、方式和效果进行评价,及时整理信息,对存在问题及时改进。

(六) 考核方式进行适当改革

高校课程考核方式对于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课程考核是以学期期末的一次性考试作为整个学期的学习成绩,这就导致了很多学生为了期末考试突击性学习,而不具有真正的学习能力。因此考核方式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让学习评价紧扣学习活动,体现学习目标达成度,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构建问题导向教学。在线学习可以基于课程平台功能与在线学习任务设计评价内容与方式方法,课堂教学可用雨课堂等进行互动评价。

因此临床免疫学检验在原来期末考试和期末实验考核的基础上增加了平时成绩,该部分的分数来自于学生使用雨课堂考勤和答题情况以及课后在网络平台上完成作业和讨论问题的情况,占总成绩的30%。通过该方法,不仅弥补了传统教学中因大班教学和学时数有限而很难对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予以考核的缺陷,而且还极大地促进了雨课堂和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和应用,使学生真正地体会到网络教学给自己带来的好处。

三 结语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10]。一流课程建设的目标为课程建设指引了方向,按照“两性一度”金课建设标准,通过教学团队分工合作、集思广益积极促进课程建设;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时俱进,优化课程教学内容等改革和数字化在线教学资源,充分利用雨课堂、网络课程、微课和慕课等平台,根据线上和线下教学的特点,做好教学组织和设计,探索多样化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到课堂教学,实现医学专业知识和立德树人授课目标的融通;对教学课程进行监督管理,领导、教师和学生评价相结合,教学考核方式适当进行改革,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来实施教学质量的保障,全方位、多角度考核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从问卷调查结果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更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教学质量。专业课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对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家国情怀、职业素养等有更好地引导作用。

猜你喜欢

免疫学思政检验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2021年《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征订启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对起重机“制动下滑量”相关检验要求的探讨
猪流行性腹泻的免疫学机理与临床应用
《中国免疫学杂志》第八届编委会名单
《中国免疫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中国免疫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