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2022-03-17边碧砚甘肃省临洮县椒山初级中学

基础教育论坛 2022年22期
关键词:道德法治教学内容

边碧砚(甘肃省临洮县椒山初级中学)

初中阶段是学生初步形成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利用道德与法治教学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能够引导学生的健康心理和正确行为,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教师要以学生的情感共鸣作为教学切入点,使学生融情于教学过程,并完成对学生的情感引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样能够推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对于推动初中教育事业的发展也能产生积极影响。

一、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意义

1. 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能够利用正面情感引导学生体会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对道德与法律的认知。学生能够以审视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种种现象,不仅拉近了道德与法治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还能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此同时,渗透情感教育可以激发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有利于引导学生研究专业知识,从而提升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实效性。

2. 提升学生的是非辨别能力

经济全球化推动了文化全球性的交融,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思想,还冲击了初中生的价值观念。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是非辨别能力,使学生更为客观地看待各种社会现象,进而更好地感知生命、珍爱生命,并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科学地对待生活和学习压力,逐渐塑造起高尚的人格。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存在的问题

1. 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

明确的教学目标能够为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提供方向。然而在课程改革背景下,虽然大部分教师都在落实融合教育,但是并没有较为明确的教学目标,很多教师只是将情感教育视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导致情感教育难以与道德与法治教学进行充分融合,学生难以产生深层次的情感共鸣,更无法深刻体会知识内涵。

2. 缺乏有效的教学模式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教学模式单一。“灌输式”教学不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长期处于被动地位学习知识,容易使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教学失去学习兴趣,不能体会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正面影响,无法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难以被激发,教学效果因此大打折扣。

三、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策略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用自身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榜样,熏陶学生,丰富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在具体开展教学时,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 合理引入生活案例,加深情感体悟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要想渗透情感教育,教师可以先将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引入生活案例,拉近学生与道德与法治知识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感知道德与法治并不只是一门课程,引发学生产生真实的代入感,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欲望。另外,教师在进行情感教育时要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引入的生活案例要符合学生的逻辑思维特征,在分析案例时要科学把握社会道德标准,加深学生的知识感悟。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以下统称“教材”)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道德观察》节目中“村里有个爱心理发师”的视频,利用平凡人的故事帮助学生了解不平凡的人生,引导学生思考“人们为什么将普通的理发师称为英雄”,让学生了解生命、敬畏生命,进而成为一个有价值、有追求、有道德的人。

2. 构建融情于学情境,优化情感体验

良好的教学情境是开展情感教育的关键。在构建融情于学情境时,教师要重视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内心需求。与此同时,教学情境的构建必须充分考虑具体教学内容,要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真实情境,以引导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

例如,在教学教材“亲情之爱”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与父母之间的趣事,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并用行动表达感恩之情,进而帮助学生获得更为真实的情感体验,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中“家”的意义,体会家庭中的亲情之爱。

总的来说,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与社会道德、法治有关的常识,还要引导学生形成崇高的道德修养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教师要遵照课程改革理念,积极推进、创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途径,通过渗透情感教育丰富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努力打造高效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借助情感之力感染学生,帮助学生健全人格,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道德法治教学内容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