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描述翻译学视角下古语翻译方法探究
——以《加强政党合作共谋人民幸福》讲话中所引用古语为例

2022-03-17秦晓萌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古语可接受性充分性

秦晓萌

(内蒙古科技大学 内蒙古·包头 014010)

0 引言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和国家间的深度融合,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案。在“一带一路”倡议相关活动中,领导人讲话经常引经据典,其中所引用的古语,如按字面意思翻译,很容易造成译文读者的困惑和不解,因此如何既“充分”,又“可接受”的翻译给读者,是翻译过程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描述翻译学恰好解决这一难题,它对翻译原则的分析,超越了翻译工作本身,从译文使用环境入手,总结翻译原则,让引用古语所承载的深层含义,传递给译文读者,以达到沟通交流的目的。

本文以对《加强政党合作共谋人民幸福》讲话中引用的古语翻译研讨为例,为“一带一路”倡议下相关活动中所引用古语进行翻译原则的探究并提供范例作参考。

1 “充分性”和“可接受性”

描述翻译学是以色列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吉蒂昂·图里(Gideon Toury)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该理论对翻译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理论没有延续传统翻译理论对于直译与意译的探讨,而是从译文读者所处的实际环境出发,对翻译的原则进行探讨。

描述翻译学根据译文读者所处的不同环境,从“充分性”和“可接受性”两个方面出发,进行个例探讨。“充分性”即完全充分的表达源文的内容;“可接受性”即充分的考虑读者对译文的接受性。图里认为,任何译文都不可能做到绝对的“充分性”,或“可接受性”,而是居于两者中间。古语翻译的一大难点在于,需要首先对源文进行语内翻译:从古语翻译成现代语文,之后再进行语际翻译成译文,源文共经历两个翻译过程,每一个过程都不可避免地可能产生文意流失,这本就是对“充分性”的一大考验;在此基础上还要结合其所处的源文环境,提升“可接受性”,这个过程需要译者对源文有深刻理解。本文将在后文中分析源文环境,再展开对译文“充分性”和“可接受性”的探讨。

2 讲话背景分析

在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大背景下,2021年7月6日在中国北京举行了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并设立专门新闻网站来跟进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间交流与合作的最新消息。来自160多个国家的500多个政党和政治组织的领导人、逾万名政党和各界代表现场或在线出席了该会议。会上,国家领导人发表了题为《加强党政合作共谋人民幸福》的讲话,表达与会政党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增进人民福祉的共同愿望。也是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讲话。

多国领导人亦在会上致辞,其中,哈萨克斯坦、巴勒斯坦、西班牙等国家出席会议的代表明确表达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肯定,并表示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及其框架下合作。

在此会议背景下,古语翻译应在保证源文内容完整的前提下,优先考虑译文的“可接受性”,也就是把如何更好的传达讲话中倡议共同为人民谋幸福的精神内涵,以及呼吁世界各国家和地区携手共进、共谋发展的主张放在第一位。

3 讲话中所引用古语的翻译原则探讨

该讲话中共有两处古语引用,本文将分别探讨这两处引用的翻译:

(1)适己而忘人者,人之所弃;克己而立人者,众之所戴。

①引用语境:呼吁各国担负起发展责任,使其成果惠及人民,给人民带来希望。

②文本释义:这句话出自明代学者方孝孺的《家人箴》,意为自己满足了就忘记他人的人,会被人们舍弃;克制自己而树立他人的人,会被人们爱戴。也就是说,国家只考虑自身利益而不顾人民的需求时,就会被人民抛弃;国家如果能合理公平地使用发展成果,惠及人民,就能被人民拥戴。

③译文:

Those who only seek comfort for themselves will ultimately be rejected and those who sacrifice their own interests for the success of others will be supported.

④翻译原则探讨:

源文中“适己”本意是满足自己,此处指国家在取得发展成果后,不顾人民需求,只考虑自身利益;同样,“克己”本意是克制自己的欲望,此处指付出不求回报;两个词在引用语境中,都较源文多一层“利益”的含义,因此翻译添加interests一词,使其融入文段话题;

国家领导人在引用时,将“利人”改为“立人”,传达出不仅对他人有利,而且要扶持、成就他人之意,因此翻译用support一词完成对“立”的传意。

(2)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①引用语境:该引用出现在结尾,表示无论前路多艰难,也要做到的决心及对未来的期盼。

②文本释义:出自《荀子·修身》,本意是君子修身的道路险阻且漫长,但只要行动就会到达目的地;只要前行不半途而废,就可以期待美好的未来。此处暗指,为人民谋幸福的道路艰难而长远,但只要采取行动就能达成结果;只要坚持不懈地前行,就会实现期盼中的未来。

③译文:

Our journey ahead will be a long and arduous one.But as long as we press ahead with a sense of perseverance,there will be much to expect.

④翻译原则探讨:

源文虽然是四个短句构成的对仗形式,但整句话的逻辑并非一分为二。“道阻且长”交代环境背景,后面三个短句有共同的主题词“行”,也是整句话的核心动作,因此,以重构句子逻辑的形式进行翻译:第一短句单独成句,剩余三个短句合三为一,来强调虽环境艰苦,但仍下定决心的态度;

源文中的“阻”意为在人前行的途中会遇到阻碍,相较difficult等词汇,译文使用了arduous,其词义除艰难外,还有使人感到疲惫之意,既准确又生动的还原了“阻”的意思;

源文中的“将至”以及“可期”语义相近,使用much to expect同时传达两个词义,这样的句式结构更符合译文读者的用语习惯,以及说话逻辑。

源文的“行”在译文中使用了pressahead,相较walk等字面翻译“行”的词,pressahead暗含加紧步伐勇往直前的深层含义,更体现扎实前行,一步一个脚印的动作画面。

4 描述翻译学视角下对古语翻译原则的总结

两句古语的翻译均可看出译者对每个词的斟酌拿捏,在“充分性”和“可接受性”之间选取平衡点。总的来说,我们可得出以下三点翻译原则:

(1)增加词汇。古语源文的语境与引用语境不同时,可适当增加词汇,使古语译文融入其所处的话题之中;

(2)改变句式。古语与英文的最大差异是:一、可以无主语;二、可以无逻辑连接词。因此在进行古语翻译时,不必受源文对仗等格式的限制,可添加必要的主语或逻辑连接词,使其更容易被译文读者所接受;

(3)兼顾词汇深层含义。古语言简意赅,又意味深长。哪怕单子,也可富有深层含义。翻译时,首先要罗列尽量多的适用词汇,之后分析古语源文用词的深层含义,结合其引用语境,最后选择具有相近深层含义的对等词汇。

5 总结

此演讲是与“一带一路”倡议相关活动中规模较大的一次,参会人员身份也非常特殊,可以说能够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未来开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对于讲话中古语的翻译,不仅要准确,而且要切合讲话环境,并延续遵守“一带一路”倡议的译文中一贯强调的包容性,以及欢迎态度的原则,所以对于“充分性”和“可接受性”的把握要更加微妙。

猜你喜欢

古语可接受性充分性
2023 年高考充要条件问题聚焦
法律论证理论对提高裁判可接受性的启示——基于“昆仑燃气公司案”的分析
解析簇上非孤立奇点的C0-Rv-V(f)-充分性
注重裁判理由的可接受性——“寄血验子”案的法律解释分析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相关因素分析
调皮的魔术师
古语韵味
古人说现代流行语
论指导性案例制度的冗余与亏空——兼驳“同案同判”与“裁判可接受性”
充要条件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