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运用新技术 落实表达训练要素
——以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表达训练要素教学为例
2022-03-17陶海阳
马 珍 陶海阳
在落实表达训练要素的教学中不少教师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根据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创新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搭建好学习支架,有效落实表达训练要素,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实践路径。
一、习作教学三大问题
从三年级开始,部编版语文教材在单元导语中明确了本单元要落实的表达训练要素。而在实际教学中,只有少数单元中的习作要达成的表达训练要素能落实到位,大部分的习作教学目标达成度不高。究其原因,教材编写者虽然为了解决学生不知道“写什么”,不知道“怎么写”的问题,根据不同话题的不同特点,为学生的习作学习提供了有针对性的指导,但学生在习作时仍然存在三大问题:一是缺材料,知道大概写什么,但没有什么具体内容可写?二是缺方法,不知道选择怎样的表达方式?三是缺评价,不知道写出来的内容水平如何?
例如,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下称“本单元”)习作《国宝大熊猫》,要落实的表达训练要素是“初步学习整合信息,介绍一种事物”。教材提供了许多小朋友都想了解的关于大熊猫的三个问题。但在实际教学中,虽然教材设计了三个问题,但是多数学生对于大熊猫的认识,还是停留在网络、书本认知阶段,雷同而单一的来源于网络的材料,导致学生缺少介绍大熊猫所需的更为丰富的素材。此外,教材教参只是粗略地阐述了如何整合信息资料,但少有具体可行方法,也缺少习作表达方法的指导。对于如何评价学生所写出文章的优劣,教材也未给出完善的评价标准。
二、创新运用信息技术,搭建三类学习支架
学习支架,是指学生在学习中遇到新的或困难的任务时,能为他们提供帮助的各种材料。根据学生习作时存在的缺材料、缺方法、缺评价这三大困难,笔者创新使用新技术,为学生搭建材料支架、方法支架、评价支架,进而引导学生学会单元所要求的表达训练要素。下文以落实单元表达训练要素“初步学习整合信息,介绍一种事物”为例,阐释搭建三类学习支架的实践。
(一)制作习作前材料支架,丰富习作素材
本次习作的整合信息以收集整理学生以前学过的资料为基础,因此笔者给学生搭建了三类材料支架。
第一类是课前准备,引导学生自己搜集相关资料。教材中列举了三个问题供介绍大熊猫时所用,但这三个问题不足以打开学生的思路。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更多的问题,学生搜集的资料自然会更全面,可供学生选择的习作素材就会更多,因此笔者准备了微课视频,视频中不同身份、不同年龄、不同国籍的人从不同角度对大熊猫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学生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中各选择两个问题,课前借助新技术、媒介搜集相关资料,完成课前信息搜集单。
第二类是其他的优秀例文,供学生参考。例如:你可知道大熊猫有多灵活吗?爬树时,它站直身子,前爪一抓,后腿一蹬,三两下就爬上去了;翻滚时,它把身子卷成一团,灵活地滚来滚去;荡秋千时,那灵敏的样子不会让人担心它会掉下来。
第三类是笔者补充的相关资料。从课前学生搜集的资料来看,搜集的渠道不够多样化,所以搜集的资料零散、不全面。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又对大熊猫的相关资料做了进一步的补充。
教师在习作前为学生支起三类材料支架,即学生自己搜集的相关资料、优秀的例文和教师补充的资料,这三类材料支架涵盖了大熊猫的方方面面,丰富了学生的习作素材,解决了学生习作中“无米下锅”的问题。
(二)搭建习作中的方法支架,指导习作表达
第一类是整合信息方法支架。本次习作的教学难点是整合信息资料的策略指导,教给学生逻辑思维的方法。因此笔者首先指导学生学习运用选、排、连的方法整合信息。选,即运用课件推送功能将相关信息推送给学生,让学生圈出问题中的关键词,根据关键词快速选出相关联的信息;排,是让学生将选出的信息按重要程度进行排序;连,是让学生将提出的问题和选出的信息连成一段话,学生分为不同实践小组,运用选、排、连的方法整合信息。在此过程中,笔者创新利用了“屏幕遮罩”功能制作刮刮乐,让小组长先以抽奖的形式抽取各组需要完成的问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再利用分组推送功能,将不同的问题和信息资料,分别推送到各个小组。笔者还创新运用新技术将每条信息以图片形式呈现,利用课件推送功能,将之推送到学生端的平板电脑,让每位学生都能动手操作,实践运用选、排、连的方法整合资料。
第二类是习作表达方法支架。笔者利用课前制作好的微课,实施了单元整体教学,解决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实践中,笔者引导学生迁移运用本单元阅读教学中学习的两种表达方法:其一,利用本单元《海底世界》中的问题段落和语文园地中的“词句段运用”,引导学生学习运用以问句开头向别人介绍一种事物的写作方法,并学以致用地运用到本次习作中。其二,总结本单元两篇课文《我们奇妙的世界》和《海底世界》是如何从多个角度介绍事物,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两三个角度将大熊猫介绍清楚。在习作教学中,教师教给学生习作表达的方法,既可以规范学生的语言表达,又训练了学生多样化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搭建习作后评价支架,检验习作效果
教师在学生习作后应搭建评价支架对学生习作进行评价,但评价支架不应该只是可通用于各类习作的笼统套话式评价,而应该是根据当次习作内容设计的有针对性评价,实现教、学、评一致。
根据《国宝大熊猫》习作内容,笔者设计了自评单,提供三颗星评价标准:一颗星,选出的信息能回答提出的问题;一颗星,选出的信息排列顺序正确;一颗星,知道从几个角度介绍大熊猫。第一颗星是内容性评价,第二颗星是逻辑性评价,第三颗星是篇章结构性评价。三个评价指标,都紧扣选、排、连三个方法支架,评价要点与课堂学习目标一致。提供习作自评单,学生自我评价有了具体的指向,更检验了本节课的习作效果。
评价支架搭建好后,第一步笔者要求学生自行修改习作。第一遍先修改习作中的错字病句,第二遍对照评价标准自评,不符合评价标准的先尝试自己修改完善,尽可能达到自评三颗星。第二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互评,小组成员互帮互助,共同达到三颗星评价标准。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对照评价标准为每位组员给予正确评价,未达到三颗星标准的,要共同讨论找出作文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建议,组员根据修改建议再次修改。第三步进行全班评价。学生将习作拍照上传,笔者抽取不同层次水平的作文进行全班评价,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学习优秀作文的优点,探究如何避免次等作文出现的问题。最后一步是教师批阅全班作文,对班级每位同学习作进行评价,肯定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指出习作有待改进的地方,为今后习作水平提高指明方向。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创新运用新技术,为学生搭建好学习支架,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教给学生逻辑思维的方法,训练学生语言、书写与表达的规范,有效落实表达训练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