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核心素养导向 彰显道德与法治课堂特色

2022-03-17吴慧琳

基础教育论坛 2022年5期
关键词:案例道德法治

吴慧琳

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效率有助于帮助学生规范日常行为,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进步。道德法治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道德品质、心理健康、法治观念、国家意识以及政治认同、文化自信等。教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核心素养要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为了有效落实核心素养培育的相关要求,教师需要灵活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将教材中的内容融汇贯通,让学生在趣味的活动中获得成长,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增强[1]。本文通过案例简要论述了把握核心素养导向,彰显道德与法制课堂特色的策略与方法。

一、做好案例分析,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

案例分析是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特有的一种授课模式,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案例分析,既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法治认识,又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法治行为,以求在生活中更好地践行法治理念。教师在日常授课的过程中可以选择与学生生活较为密切的案例,以便于学生更容易理解案例的内容,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理论、概念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展开积极的学习、实践,为学生法治观念的形成与法治行为的践行打下基础。

在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下称“教材”)六年级上册《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就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增强了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提高了他们的法治观念。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公民应该享有的各项权利,增强学生对我国法律体系的认识,强化学生依法维权的意识,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法律指导。在此教学目标的指引下,笔者在新授课环节出示了相关案例,组织学生根据案例内容并结合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分析案例中主人公的哪些权利受到了侵害,又应该如何帮助其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当学生经过分析讨论并完成表述后,笔者再给予评价,继续鼓励学生巩固已学习的公民合法权利知识,强化对本课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笔者运用案例分析的方式促进了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增强了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也促进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提升了学生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意识,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二、创设教学情境,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

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合理利用多种素材营造出符合教材相关要求的场景,以促进学生理解教材知识的教学模式,运用情境教学法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教师利用创设情境的方式,带领学生采用直观的角度看待自身的日常行为,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和体悟,让学生在实际情境的帮助下更好地体验道德标准与日常行为规范,提升学生对社会和生活的综合认识,让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最有效、最大程度地完成课程知识的学习。

在开展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学会反思》一课的教学时,笔者便利用情境创设法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懂得反思的含义,学会通过不同的角度评价自身的行为,发展逆向思维,促进自身人格的不断完善。在这一教学目标的指引下,笔者在上课之初利用动画的形式展示了学生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场景:动画中的两位主人公是同班同学,他们因为一点小矛盾在教室里发生了争吵,最后甚至大打出手。动画视频播放完后,笔者就引导学生结合课堂所学知识,对主人公行为进行分析,分析动画中主人公行为的合理和错误之处,并结合自身的行为习惯,思考自己在遇到这样的情境时应该如何处理。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笔者利用问题与情境,训练学生对同一问题如何从不同的视角进行分析,加深了学生的道德认识,帮助学生掌握换位思考的方法,为学生道德水平与反思能力的提升打下了基础。

三、借助实物欣赏,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内容,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提升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为其道德思想的发展提供正确的方向[2]。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借助实物向学生展示我国特有的文化、艺术及其变迁,以增进学生对我国文化根脉的更深的了解,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物赏析的过程中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感受中国文化的独有风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帮助学生树立起文化自信。

在开展教材五年级上册《美丽文字 民族瑰宝》一课教学时,笔者便运用实物赏析的形式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中国汉字的特点,了解中国汉字的演变过程,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鼓励学生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播者、传承者。在这一教学目标的指引下,笔者为学生准备了金文、甲骨文、《多宝塔碑》拓片等与汉字相关的史料图片,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观察,认识中国文字的演变。在学生欣赏文物的过程中,笔者适时介绍不同字体的形成与演变,让学生在观看史料的同时,直观地感受到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以及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笔者利用史料素材增强了学生对中华汉字文化的认识,激发了学生的欣赏兴趣,让学生在欣赏精美的文字中获得强烈的文化自信,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情感。

四、结合历史学习,促进学生的政治认同

政治认同感是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可以让学生获得正确的政治认知,约束学生的日常言行,有助于学生成长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合格人才。近代历史的发展浓缩着中国革命的历程,记载着中华民族不屈的奋斗历史[3]。教师带领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学习历史故事,感受历史背景,可以培养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党史的正确认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让学生从小便树立起正确的政治观念。

在教学教材五年级下册《中国有了共产党》一课的内容时,笔者带领学生通过了解优秀人物的事迹促进学生的政治认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过程,利用史料与文献帮助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增强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感,提升学生对中国革命史的全面了解。在这一教学目标的引导下,笔者在授课的过程中为学生播放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纪录短片,向学生展示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背景及其由小到大的艰辛发展历程。学生通过纪录影片认识到了近代中国革命的艰难历史,激发了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敬佩之情与感恩之心,为学生思想道德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笔者利用多媒体视频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将历史知识与道法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不但提升了学生对中国历史的了解,还让学生在熟悉历史的过程中自觉地传承伟大的革命精神,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

在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要注重教材内容与核心素养的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既能实现能力的提升,也能获得正确的道德认识,促进自身的全面进步。

猜你喜欢

案例道德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