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共育
——浅议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22-03-17谈曾
谈 曾
德育教育是育人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教育实践表明,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让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综合素养得到全面提高,让学生形成健康的行为习惯。本文阐述了几种简单有效的将德育贯穿于体育教学过程的方法,旨在便于教师运用于实际教学中。
一、德育教育的渗透原则
首先,德育教育的渗透要确保统一性。德育教育的效果决定了学生是否能够健康地成长,教师需要对新时代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发展要求有深入的了解,基于这些内容有目的地、有计划地、系统地设计德育教学,使学生在思想、政治、道德等多方面获得有效的提升。为此,教师需要保持体育教育中的德育渗透与学校德育教育目标的一致性[1],这样才可以使学生的品德修养得到有效提高。
其次,德育教育的渗透要有延续性。德育教育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首先,德育内容和方式需要得到学生认可,且需要融入在生活中进行长期实践。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师不能过于急躁,要有一定的耐心与信心。其次,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时要遵循延续性原则,因为随着学生身心不断发展,认知也在发生变化,教师应该根据不同水平学生的实际需求,调整德育教育的侧重点。
再次,德育教育的渗透要体现差异性。学生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有些优秀的学生能自主地规范自己的言行,教师可以对他们适当地提高要求,通过他们去影响其他同学;有的学生认知能力较弱、行为控制能力较差,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就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进行引导。也就是说,在渗透德育教育时,教师需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因材施教。
二、德育教育的渗透策略
其一是关注德育教育的阶段性、系统性特征。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成长迅速,各方面的发展存在不平衡性,所以德育教育在不同的阶段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时不仅要遵循循序渐进、系统性的原则,还要调动多方力量,通过多样化体育项目合作为德育教育提供保障。[2]
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学情,将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重难点知识与体育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基于学生成长的学段逐步地渗透德育教育。例如,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年纪较小,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所以在这一学段的德育教育中,教师需要将认识自我、情绪控制、良好习惯养成作为重点,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有不良的行为习惯时,需要及时纠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教师就可以将德育教育的重点放在义务、责任、集体荣誉感等的培养上;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将德育教育的重点放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上。
其二是要运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有一定的了解,然后基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适合的方法[3]。以下是笔者认为较为有效的方法策略:
1.营造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首先,教师自己要以身作则、谈吐文明,通过树立正面形象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其次,针对学生的不同体质设计合理的体育教学方案,让体育课变得轻松愉快,例如,可以让女生增加踢毽子跳绳等运动项目,男生则在篮球和足球运动的基础上增加一些竞技性项目,让学生爱上体育课,为德育的跨学科渗透奠定基础。
2.建立健全体育课堂规范并严格执行。对于遵守体育课堂纪律较好的学生要及时进行表扬,促进良好课堂风气的形成,为育人育德营造氛围。例如,学生在体育课上需要遵守集合信号、自由活动信号,对老师、同学要有礼节,要穿着统一的体育服装;课程结束后要主动收拾体育器材并离开体育场,不要逗留以免影响下一节课的进度。
3.培养学生的体育审美观。体育也是一门具有很高观赏性的行为艺术,培养学生的体育审美能力有利于学生在热爱体育的同时,形成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品格,可以帮助学生增进对美的理解,提高艺术修养。例如,教师可组织学生观看体操、跳水、花样游泳等具有观赏性的体育项目,引导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塑造恰当的审美观,让学生自发产生对真善美的追求。
其三是要强调体育精神。在当下的体育教学中,不少教师只看重体育知识、技能的传授,忽视了体育精神的传承。鉴于体育精神与德育教育部分内容的一致性,教师要以课程内容为载体,在体育教学中将德育元素彰显出来。
例如,教师可在课后让学生自行搜集关于体育精神的相关事迹,并在下一节课堂上进行分享交流,必要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提炼升华其中蕴含的德育内容,总结和解读相关的体育精神。如,通过“亚洲飞人”刘翔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和理解拼搏奋斗、永不放弃的进取精神;通过“亚洲巨人”姚明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和理解舍小我为大我,团体大于个人的集体精神;通过“举重之神”吕小军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和理解吃苦耐劳、顽强不息、坚持不懈的优秀美德。体育精神的内涵非常广泛,通过对体育精神的理解,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体育不仅仅是单纯的锻炼、运动或竞技,更是精神塑造,体育运动能力的进步要有体育精神的支撑,也更是人生成长不可或缺的内在动力。
其四是突出团队的重要性。德育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修养,让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时,教师不但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重视学生的客观表现,尽可能实现德育教育与体育发展的统一,就体育课堂教学而言,更要让学生明白团队的重要性,要强调合作共赢的理念,[4]。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富有趣味性的团体性体育游戏,让学生认识到同伴协作、尊重规则、尊重对手、尊重裁判的重要性;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体会团体的重要性,理解只有团结一致才能赢得胜利的道理。
其五是提升教师的影响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德育教育的组织者和引领者,而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教师有着“神圣”的崇拜感;教师的一举一动发挥着德育教育的引导、示范作用,教师挺拔的身姿、规范的示范、关爱学生的举动、积极自信的言语,都关乎学生的成长。因此,体育教师就需要对思想品德相关内涵有深入、全面、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在渗透德育时要做到以身作则、以德服人,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学生对德育教育产生认同感,才能在潜移默化中修炼自己的行为、品德。
德育教育的渗透方法不只是上文提到的几种,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课堂教学的目标设计和内容选择,因时而变、因人而变,大胆实践、认真反思,并不断地加以改进和完善。唯有如此,才能有效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效果,才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德育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