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常见问题及改善策略探微
2022-03-17阮文丽
阮文丽
由于受应试教育观的影响,目前仍有不少初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墨守成规,按照僵化的套路让学生写作,如一味地范读优秀作文让学生仿写、套写,作文教学缺乏创意、新意,使初中生备感作文写作枯燥乏味,不但无法激起写作的欲望,反而扼杀了其写作的热情,束缚了其创新思维,致使初中作文教学质量低下。因此,如何让作文教学走出困境,提升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质量,就成为当下初中语文教师应认真研究的课题。
一、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现实意义
首先,有利于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文章是作者表达观点、抒发情感的有效载体,学生的作文必然也是其倾诉对社会、生活、人生的认识与体验的载体,初中语文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作文中体现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进行合理的引导,坚持“作文作人、教文育人”的原则,以培养初中生良好的道德素养为出发点,逐步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让初中生的作文、做人均得到切实提高。
其次,有利于提高初中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在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指导初中生根据文体特点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文从字顺、清晰明确地表述自己的思想,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写作素材,选择贴近写作主旨的典型材料,进行再创造、再加工,让学生从生活中吸收营养,增长智慧,不断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通过作文真实表达自己的生活、实践和思想,从而有效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再次,有利于培养初中生的观察能力与思维能力。
初中生的作文一般都是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是他们平时观察与思维的结果。初中生在写作时,无论是材料选择,还是语言组织、修辞运用、表达手法,都与自己的观察和思维有关,因此作文教学的重要作用还在于能培养初中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认真细致观察事物,形成严密的逻辑,避免写作时出现内容空洞、描写千篇一律的情形,
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作文教学模式程式化。受应试教育观的影响,部分初中语文教师作文教学功利化思想明显,作文教学向考试看齐,为了让学生的作文在考试中获得高分,往往急于求成,重在训练作文套路。不少语文教师热衷于寻找写作的捷径和小窍门,把学生训练成考试的机器。例如,教师会要求学生将作文写成规定的格式,开篇都运用名言警句作题记,或是运用大量优美的排比句吸引读者的眼球,使用小标题概括每段的大意,最后总结主题结束全文等,这种方式有其可取之处,但因为过于固化程式化的写作方式,导致学生作文缺乏个性,本应是情真意切的文章变成了好句好段的拼凑,严重束缚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其次是写作的主体缺位。初中生阅历较浅,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情绪波动较大,在作文、日记中记录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抒写自己成长中遇到的困惑与不解,发泄自己的小情绪等都很正常,这也是教师了解学生真实思想的一个重要途径。但在目前的作文教学中,不少语文教师为了追求作文的分数,把自己的一些想法观念强加于学生身上,学生在作文中呈现的只是教师或他人的想法与观点,不能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导致初中生的作文成人化现象严重,作文内容没有学生自己的思想,缺乏个性,学生作为写作的主体却缺位,久而久之,学生写作的创造性被抹杀,写作的热情和兴趣被浇灭,最终出现抵触作文写作的情绪,写作水平也迟迟得不到有效提升。
再次是学生作文写作脱离生活实际。初中生毕竟缺乏丰富的生活经验,如果他们平时的阅读量较少,语言积累匮乏,没有足够的写作素材作为支撑,就难免在写作时“无米可炊”、无话可说,作文内容空洞无物,没有真情实感的流露。此外,有些语文教师未能结合初中生的生活实际指导写作,学生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作文任务,只能乱编乱造,“徒手摘星辰”,凭空创造大量不真实的素材,这样的作文就严重脱离了生活实际,更谈不上情感表达,这也是目前初中生作文写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三、改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第一是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写作动力。针对初中生害怕写作、厌烦写作的问题,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彻底摒弃传统的、程式化的作文教学模式,从创新教学模式入手,激发初中生的写作兴趣。要鼓励学生围绕话题自由创造,打破固定作文格式的限制,让学生走出八股作文的牢笼,抒写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在初中生写人记事类作文中,我们常常会看到学生对人物的描写详略不当,缺乏生动的细节描写,不会借助人物的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使得作文内容不够充实饱满。针对这种情况,可采取游戏法。为了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写作活动,笔者使用了“击鼓传花”的游戏,当鼓声停止,所传的“花”到哪位同学手中,这位同学就要登台展示才艺,而其他同学要认真观察和欣赏表演才艺的同学,从外貌、语言、神态、动作等细节及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并鼓励大家大胆猜测这位同学的心理活动。游戏结束后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结果进行写作,并在班内交流写作成果,由笔者给予适当的点评和指导鼓励。这样的方式既能让学生习得描写技巧,掌握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在轻松愉悦的游戏氛围中,更容易激发出写作热情,大大提高了学生作文写作学习的动力。
第二是强化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和提高其创新意识。初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明确师生的角色定位,教师只是学生写作的指导者,学生才是写作的主体。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进行独立自主创作,在学生的写作中教师不要过多干涉,尤其是在观点和情感表达上,不要为了迎合阅卷教师的评分,进行虚假的套用和改编,要让学生自由表达、自由阐述,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高作文的创新能力。
第三是引导学生着眼生活实际,学会从生活中取材。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用心观察周围环境,通过对生活中各类事物的观察和记录,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积累写作素材,以解决学生在写作中出现的“无米可炊”的问题。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作文训练“到民间采风去”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深入社区,走访社区居民,展开调查访问,调查内容包括当地的风土人情、婚嫁习俗、各民族的禁忌、民谣和历史文化等,以积累写作素材。这样的活动,每一位学生都愿意参与,充分彰显了学生的写作学习主体地位。采风结束后,再让学生根据采访内容撰写相关文章。由于学生亲自参与活动,有较好的生活体验,在写作时便会“有话可说”,写作灵感容易迸发,就能写出高质量的作文。
为了切实改善低效的作文教学现状,语文教师要重新审视作文教学,大胆创新,充分发挥初中生的写作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切实提高初中生的写作水平,进而全面提升初中作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