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双主体作用培养高质量大学生党员

2022-03-17韦信铭杨玉玲

关键词:主体作用入党动机

韦信铭 杨玉玲

一、引言

中国共产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起领导核心的作用,不仅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把国家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且在引领世界发展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高质量大学生党员,无疑是当前高校育人工作的重中之重。人具有主体性和无限的潜能,是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培养大学生党员,要以新时代育人目标为导向,发挥高校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大学生)的双主体作用,方能调动“人”的积极因素,有效培养高质量的大学生党员,并引导师生党员全面推进学校育人工作的全面发展。发挥高校教育者主体作用是针对教育工作的创新方面而言,包括创新编写教材、教学互动模式、改变填鸭式的灌输教学为引导和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等;发挥受教育者(大学生)主体作用则是针对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方面而言,包括学生在思政课堂上的主动性学习、在德育实践中的主动性表现、创新学习方式等。通过双主体之间的同向合力,将思政或德育教育内化为受教育者的党性修养,就能进而借助双主体作用实现大学生党员培养的最佳效果。

二、“双主体”的内涵及影响其作用发挥的两大因素

高校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双主体作用的提升有赖于师生之间双向互动的强化,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二者的联动机制并不顺畅,体现为双方对“双主体”的内涵及影响双主体作用发挥的某些因素均未深入理解,缺乏与时俱进的育人意识,高质量党员培养成效不足。

(一)“双主体”的内涵

“双主体”指的是思政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主体和大学生的学习主体,二者互相促进,双向互动,即师生双方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师的“引导”与生的“学习”相互协作,[1]贯穿始终。作为教育主体的教师不仅在教学中发挥着教学设计和组织作用,还起到激励、示范和榜样的作用。一方面,作为引导主体的教师应尊重教育规律,以学生认知特点和思想水平为基点,选择相应的教育内容、手段和路径,因“人”而异地对学生进行引导与教育,充分发挥引导主体的作用;另一方面,作为学习者或受教育者的大学生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作用,积极按照老师的教学计划和目标指向,不断地在“教”与“学”中提升个人思想政治素质,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总之,培养高质量大学生党员,要以教师主体性发挥来带动大学生主体性发挥,激发大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大学生潜能开发,进而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学习活动,不断实现自我培养,提升自身党性修养和思想道德素养,把自己培养成新时代的高质量党员,同时,促进教师开展思政教育研讨,提升其培养学生党员的能力。

(二)影响“双主体”作用发挥的两大因素

1.引导者的导向性因素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过程性的引导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因为学生对思政内容从感性认识提升至理性认识是“认识”的一次质的飞跃。大学生拥有了对思政内容的理性认识才能掌握事物的内在规律,实现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转变。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的两个阶段,前者为初级阶段,后者为高级阶段,但两者之间不仅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而且相互渗透,在实际认识过程中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作为引导者的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对其进行党性教育。如,按认知规律编写学生党员培训系统教材,根据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学生党员培训教材也应遵循从具体到抽象的特点。具体地讲,早期培养阶段,大学生党员培训教材应多以党的建设史和革命史、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史、红色资源等为主,辅之以相应的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特别要突出党的革命和建设成果,激发大学生对认识党史知识的兴趣和动力,从而形成积极主动地去认识党的行为自觉。后期培养阶段,大学生党员培训教材则应主要集中在抽象的理论学习、分析党取得革命胜利和建设成果的深层原因等等,引导大学生进一步深入认识党史和党的宗旨等内容,自觉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不断提高党性修养。

2.学习者的能动性因素

大学生作为思政教育过程中的学习者,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否直接影响学校思政教育教学的成效。其中,学习动机的激发关涉到学习个体某种具体行动的内部原因和动力,包括其行为的发端、方向、强度和持续性等。思政教育涉及学习者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这些对培养高质量大学生党员影响之大不言而喻,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无疑是强化学习者主观能动性最有效的办法。激发个体的入党动机是其中最能彰显学习者主观能动性的教育影响因素。但是,入党动机与一般的行为动机相比,具有思想性、深刻性和多元性,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特点。有的人入党动机是正确的,有的人入党动机是错误的,有的人入党动机存在矛盾性,正确与错误的动机往往在其身上相互交织,同时或交替出现。[2]入党动机的这种纷繁复杂性,在大学生中也不例外,根据中共福建省委党校课题组的一项调查,目前大学生错误入党动机主要以功利型和动员性入党动机居多。该调查的结果显示,在3830 名大学生调查对象中,认为入党有利于个人今后就业和事业发展的学生占总人数44.9%,因家人的要求才申请入党的学生占比17.2%。[3]高校教育工作者对入党动机具体类型、大学生入党动机的重要性要有清晰的认识,以便更加精准地加以引导。正确的入党动机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申请入党;错误的入党动机主要有功利型、从众型、荣誉型、报恩型、动员型等五种类型。另外,还存在一种改造型的错误入党动机。功利型的入党动机是认为入党能给自己在今后的就业、职位晋升等方面带来好处;从众型入党动机则是自己对入党没有主观上的认知,只是随大流,看到身边的人申请入党,自己也跟随着申请入党;荣誉型入党动机就是认为入党能给自己带来荣耀,是一件光荣的事;报恩型的入党动机是认为党带领中国人民通过艰苦卓绝地奋斗取得伟大的革命和建设成就,带领中国人民富起来、强起来,应该报答党的恩情;动员型的入党动机是在与自己有深厚感情的家人、亲友等的动员要求之下而申请入党;改造型入党动机是极少数人妄图到党内来改造我们党。[2]入党动机是否正确对培养大学生党员至关重要。首先,入党动机是否正确关系到党组织的纯洁性、先进性问题,党组织的纯洁性、先进性决定党的战斗力、执政能力。其次,关系到党员是否有经久不衰的动力,不断以党员的高标准要求自己,自觉地把自己培养成为一名能起模范带头作用的高质量党员。再次,关系到党员能否正确处理好公与私的利益关系,有些国家公务人员正是由于没有处理好公与私的利益关系,给国家和人民造成重大的损失,严重影响当前现代化的建设进程。因此,应该从大学生入党动机着手,调动学生争当合格党员的内生动力,才能使党员培养的质量获得根本性提升。

三、双主体作用下高质量大学生党员的培养

由以上分析可见,“双主体”作用的有效发挥能凝聚两大影响因素的合力作用,提升大学生党员培养的效度,具体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目标上:按照新时代党员标准培养高质量党员

党员标准就是对党员的要求,对培养高质量的新时代合格党员非常重要。历届党中央领导人均高度重视依据党员标准对党员进行全面培养,如:毛泽东强调“思想入党”;[4]邓小平重视提升“党员质量”,提出只有具备“五种精神”[5]才算得上是一名合格党员;江泽民重视党员“能否自觉地为实现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6]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性,认为“加强党的建设要同一切弱化先进性,纯洁性的问题作斗争”。[7]2016 年,党中央提出“四讲四有”新时代培养合格党员标准。现在,我们正处在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进之时,引导大学生对标新时代合格党员的培养目标对于培养高质量学生党员尤为重要。

一是围绕“讲政治、有信念”,引导学生对党忠诚、[8]坚定理想信念,做政治合格党员。对党忠诚,就是要做到绝对服从党的领导,听党指挥,服从党的安排,增强“四个意识”,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真正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坚决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永不叛党。坚定理想信念,就是要做到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坚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性、真理性,志愿为实现共产主义而不懈努力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理论上清醒才能有政治上清醒,只有理论上坚定才能有政治上坚定。”[9]因此,教师主体要深挖思政教学素材,多角度引导大学生学深悟透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成果,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伟大的成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立场、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用马克思主义所阐述的基本原理、揭示的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指导我们的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党治国理政等各种经验及规律,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国家治理效能。这样,再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引导,使大学生党员进一步认识、悟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而更加认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理想信念,奋进新时代。

二是围绕“讲规矩、有纪律”,引导学生既懂规矩、认同规矩、维护规矩,又遵守规矩、践行规矩,做纪律合格党员。要做到纪律合格,首先要认识到规矩纪律的重要性,从而学习规矩纪律,敬畏规矩纪律,守住底线,不越红线,因为“党的纪律是全党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严格遵守和坚决维护纪律是做合格党员、干部的基本条件”,[10]“身为党员,铁的纪律就非执行不可”。[11]一个党组织有了严明的规矩纪律才会有强大的凝聚力、战斗力,否则就会成为一盘散沙。中国共产党能够取得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党组织有着非常高的纪律意识,讲究严明的纪律规矩,严格执纪,使整个党员队伍能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清正廉洁,保持纯洁性和先进性,形成强大的组织力和领导力,使得广大党员时时讲规矩,心中有纪律。

三是围绕“讲道德、有品行”,引导大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8]做品德合格的党员。具体讲,就是要锤炼坚强的党性修养,在任何时候都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经得住各种诱惑,能够始终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始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传统美德,做有利于社会发展、有利于和谐社会构建的事;做到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守职业操守;做到家庭和谐和睦、勤俭持家,培养良好家风。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更要遵照党员标准,做到廉洁修身、廉洁为公,争当有道德情操、品学兼优的新时代高质量党员。

四是围绕“讲奉献、有作为”,引导学生培养奉献精神,立志对国家、社会、人民有作为,做发挥作用合格党员。讲奉献是中国共产党具有的政治品格,发挥作用是培养党员的总要求。对于双主体而言,一方面要引导大学生党员培养奉献精神,有了奉献精神,才会做到不计个人得失、敢于担当、善于作为,一心一意践行党的宗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另一方面,要引导大学生不断培养发挥作用的能力:一是要有意识地引导大学生党员培养五种思维能力,即战略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法治思维能力、底线思维能力;[12]二是要有意识地引导大学生党员培养七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13]此外,还应引导大学生培养经得起四大考验和防范四大危险的能力等,全面培养大学生党员能力素养。

(二)方式上:激发学生爱党向党热情并提升自我培养动力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学生接受关于党的宣传和实践教育比较少,入党动机形成于大学生递交入党申请书之前。因此,作为高校的教育者,要充分发挥教师主体作用,在大学生提交入党申请书之前和之后都必须给予他们积极主动的引导、宣传、教育。比如通过中国共产党产生的历史背景让大学生明白党的初心使命;通过党的革命历程中的种种事件、事迹让大学生了解党的革命精神和价值追求;通过新旧中国对比让大学生感受到党所创立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通过总结改革开放的实践成果让大学生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核心领导能力,把党的光辉形象树立起来,从而使学生对党产生敬仰之情和对党的向往,激发他们进一步积极主动地去探寻党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的奥秘,主动向党组织靠拢。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的原因,使其在理性的高度更加全面地认识党的初心使命,做到始终对党忠诚。

高校学生党员培养的教育实践路径和方式多种多样。首先可借助强大的宣传力量,组织受教育主体广泛阅读红色书籍,开展诵读红色经典、红歌合唱比赛,将红色诗文融入书画、演讲、征文等竞赛或党史学习中去,积极拓宽育人路径,创新育人方式,让学生党员在实践中接受思想洗礼、增强红色信念,提升党员精神境界;其次是让相关学生融入党组织活动接受“在场化”教育,如把党史学习或党日活动延伸至学生中,对学生进行党史学习宣传和立德树人教育,将党组织与学生组织相融合开展各项活动,做好红色故事、脱贫故事、乡村振兴故事等的宣传教育,助力广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其三是将党员培养与学生研学活动相融合,如借助“青马工程”“《摆脱贫困》读书社”“‘颂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宣讲团”等,组织学员深入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红色教育实践和宣传活动,参与研习革命历史和红色精神,激发学生爱国爱党热情,树立助力乡村振兴等时代理想,并在现场实践教学或追寻红色足迹等的亲历性研习中,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其四是引导大学生党员在服务性实践历练中接受教育,发挥主体性作用,如在基层党组织中创设党员示范岗、责任区,开展服务日、志愿帮困团等主题活动,或让学生党员在实践中展示自我,锤炼党性,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或积极发挥同辈影响作用,利用大学生同辈之间在心理志趣方面有较强的示范和影响作用的特性,鼓励先进带动后进,或学生支部发起结对帮扶等,既能促进后进生专业学习、思想提升,让学生党员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又能使后进生感受到被关爱的温暖,信任组织,感恩组织,产生对组织的向心力,不断地向党组织靠拢。[14]

(三)管理上:注重环境营造和制度建设以促进双主体作用的发挥

机制体制的健全是发挥双主体作用培养高质量大学生党员最重要的助力条件,良好的校园德育环境、相关制度保障可有效提升育人效度,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营造良好的校园政治生态环境

环境对每一个人的成长都会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良好的环境对大学生党员培养产生积极的影响,反之则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营造良好的校园政治生态环境对培养高质量党员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高校教育工作者应以高度的政治自觉,率先垂范,在教育主体的干部选拔、职称评聘、评先评优、奖励先进等工作中实事求是,在受教育主体的奖惩中做到公平公正,按规矩办事,坚决抵制各种不正之风,让师生党员在党的理论、方针政策、会议精神、讲话精神等学习中严谨认真,共同进步,形成双主体互促互进的良性机制,共同构建良好的校园政治生态环境,促进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党性修养,锤炼共产党人的卓越品格。

2.加强制度建设,整合多方合力促进双主体作用的有效发挥

制度建设是保障性建设,不论是组织、团体、政党、国家,只有按规章制度、法令条文办事,才能保证人们正常履行各项职能,保证相应的秩序得以正常运行,提高育人效率。而双主体作用的发挥和高质量合格党员的培养更需要制度的保障,如加强激励性制度建设,建立正向激励和反向激励制度,即奖励性制度和惩罚性制度,实现激励力的最大化,才能充分调动双主体的互促作用。事实证明,教育者对取得进步或成绩的大学生党员给予奖励,包括物质奖励、精神奖励或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奖励,不仅有助于构建师生之间的和谐共同体,有利于激发双主体的育人合力作用,而且可激发大家的正能量和进取心。只要方法得当,便能在不同的主体间、事物不同的层面间等找到契合点,把课堂教学与实践教育之间、师生之间、校内与校外之间积极因素整合起来。同时,汇聚各方的介入力量,完善师生党员互相考核、监督、约束管理制度,不断加强双主体的纪律修养,促进他们对自身积极性、坚定性、先进性等的培养,形成学先进、爱先进、争先进的良好的制度生态,使双主体的互促作用力不断增强。

四、结语

通过高校教育工作者主体性发挥带动大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同时发挥制度的有效作用,能够实现高质量大学生党员的培养目标。具体来说,通过高校教育工作者主体性的发挥;通过校园政治生态环境的营造和相关制度的建设与执行,并按照新时代党员标准,借助教育活动激发大学生党员爱党向党热情,发挥大学生主体作用,提升自我党性修养;通过健全机制体制促进双主体作用的发挥,可增强高质量学生党员的培养力度。总之,通过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努力,受教育主体亦能够积极主动地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思想教育自己,用新时代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与实践,在实践中锤炼党性,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自觉地把自己培养成新时代高质量的合格党员。

注释:

[1]李晓曼:《基于“ERG 理论”的高校辅导员激励策略探究》,《教育与职业》2015 年第6 期。

[2]杨媚、权娟:《什么是正确的入党动机?》,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2 年9 月20 日,http://dangjian.people.com.cn/n/2012/0920/c349309-19061315.html。

[3]中共福建省委党校课题组:《关于党员数量与质量问题的调查与思考——以福建省为例》,《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8年第3 期。

[4]《毛泽东文集》(第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年,第90 页。

[5]《邓小平文选》(第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年,第368 页。

[6]汪青松:《“三个代表”与新世纪吸收新党员的标准创新》,《党的文献》2002 年第2 期。

[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 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年,第43 页。

[8]何毅亭:《人民日报人民要论:做“四讲四有”合格党员》,《人民日报》2016 年5 月27 日。

[9]晓山:《干部基本三十条(二)》,人民网,2018 年4 月18 日,http://cpc.people.com.cn/n1/2018/0418/c64387-29934676.html。

[10]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 年10 月9 日。

[11]《毛泽东文集》(第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年,第416 页。

[12]习近平:《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网,2017 年10 月28 日,http://cpc.people.com.cn/n1/2017/1028/c64094-29613660-15.html。

[13]习近平:《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人民日报》2020 年10 月11 日。

[14]周丽娜:《三全员育人理念下端正大学生入党动机的思考》,《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1 年第10 期。

猜你喜欢

主体作用入党动机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憨娃入党
三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
如何发挥编辑的主体作用
发挥主体作用,加强高中数学复习的自主性
动机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