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改革在理论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以《无机及分析化学》为例
2022-03-17邓永刚赵冰洁代婷婷张宝东
邓永刚 赵冰洁 代婷婷 张宝东
(沈阳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辽宁·沈阳 110159)
《师说》曾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由此教师教书育人的根本在于先传道,其次才是授业,再次才是解惑。俗话说得好,做事先做人。德育在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的根本是德育先行,德育的根本是思政教育为先锋。德育有很多种,除了最基本的品德品格教育以外,还应该重视政治教育、爱国教育、世界观教育。科学界曾有这样的说法,“科学无国界,可科学家有国家。”钱学森和邓稼先等前辈,都是在国外学成以后,立志报效祖国的典型代表,很好的证实了这句话。思政教育是当前时代背景下教育的重要一环。也是贯穿整个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尤其是高校教育,大学生群体是一个特殊且重要的社会组成部分。他们的特殊性体现在,他们刚刚脱离家庭和父母的影响,是实现自我独立生活的开始,既有青春活力又缺乏人生经验,既懵懂又有激情,如果遇到有心人的故意引导,可能会做出危害社会和国家等不可控的行为。他们的重要性体现在,他们很快就要进入社会,成为国家的中坚力量,是国家的未来和脊梁,如果思想走了歪路,对国家将是致命性的打击。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势在必行。作为一名普通的高校教师,如何将思政教育带进课堂,如何在教学中将理论课程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如何正确引导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了我们的必修课。
本文以专业基础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为例,通过对课程内容和特点的分析,挖掘理论知识所涉及的课程思政素材,研究在理论教学过程中课程思政的切入点和关联度,探究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方法。以其适应新的课程思政改革形势。
1 《无机及分析化学》基本概况
《无机及分析化学》作为一门专业理论基础课,分为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两个部分,主要针对化学反应的理论、规律的研究过程及其应用。包括各种化学概念和原理,定量化学分析方法和仪器使用等。
它是一门实用的课程,如将化学反应的一般原理应用于实际生产过程和科学研究。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属两个不同的概念却又互有联系。化学热力学告诉我们一个化学反应在给定条件下能否自发进行,进行的程度有多大,反应物的转化率是多少;而化学动力学则告诉我们在给定条件下该反应进行的快慢。
它是一门辩证科学。本课程在分析化学部分讲述了酸碱平衡和酸碱既定、沉淀平衡和沉淀滴定、氧化还原平衡和氧化还原滴定、配位平衡和配位滴定,分析方法既相似又有特殊性,体现了辩证方法中事物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规律。在讲述酸碱解离平衡时,引入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等重要的辩证思维。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注重实践教育,讲述了大量工业实际生产的案例,如工业合成氨、硫酸的生产等均利用了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在理论教学中挖掘思政素材
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和特点,充分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着重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工匠精神、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2.1 在理论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及科学精神
《纯碱制造》被誉为首创的制碱名著,自出版以来就轰动了整个科学界。侯氏制碱法就是一个从零开始,在创新的基础上,最终掌握自主技术的典型案例。两弹元勋邓稼先更是放弃美国优厚的条件,毅然回到祖国,经过无数次的试验最终制造了我国第一科原子弹。诺贝尔奖获得者波尔在曼彻斯特大学毕业后回到了祖国丹麦,经过多年的研究提出了波尔理论,成功解释了氢原子的光谱。课程引用这些案例,激发学生刻苦钻研的和不怕失败顽强奋斗的精神,同时培养学术的爱国情怀和学术精神。
创新不是一个口号,而是一种科学精神。各行各业想要发展,创新必须放在首位。没有创新,科技就不会进步,社会也会停滞不前。奥林匹克的精神是“更高、更快、更远”体育界尚且如此,需要不断的超越自我,想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就得不断的创新训练方法。其他行业,尤其是我们化学行业、材料行业,是基建的基石,是国家大型工程的保证,更应该加强创新精神。然而,怎么去创新,如何突破现有的壁垒,又是另一个难题。这就得需要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什么?是不气馁,忍得了孤独和寂寞;是不放弃,经得起千锤百炼。是不骄傲,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信念。
2.2 在理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及工匠精神
低碳环保、节能减排一直是当今社会关注的重要议题。自“碳达峰、碳中和”提出以后,绿色生产和绿色制造更是被提升到了国家的战略目标。在本门课程的无机化学部分涉及到了热力学和动力学知识,在讲授这章节课程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将神州系列运载火箭燃料的升级发展过程加入进来,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一艘宇宙飞船的运载火箭的燃料是液态联氨和过氧化氢;阿波罗的动力燃料是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中国神舟系列飞船的运载火箭的燃料也经历了较大的转变。神六的运载火箭采用的燃料是液态联氨和二氧化氮。神七的运载火箭采用的燃料是纯液体氧和纯液体氢,燃烧过后是水分,更加环保可靠。神舟十二号以后的燃料都是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这种燃料不需单独的进行点火,火箭发射时只要将这两种液体在发动机燃烧室混合即可。科学家们并没有停止科学创新的脚步,正在研究焓变更大的燃料。
案例中燃料的环保性与当前节能环保理念相适应。神州系列燃料的进步也是化学行业的进步,在化学热力学和动力学中引进此案例,既符合授课的内容,又无形中增加了课程的趣味性,又增加了学生的见闻,更有利于学生增强学科荣誉感,增强未来人生规划的方向感。
工匠精神,除了指在工作中精益求精、专注创新以外,还指契约精神、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所以说工匠精神是专业素养和道德的结合。在理论教学中,我们要注意通过典型案例来引导学生的品德,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2.3 在理论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及爱国情怀
社会责任及爱国情怀是当代大学生的必备品质之一。在开展无机化学课程过程中,会讲到化学检测、化学分析、仪器运用等知识点,在面对人类的共同灾难,中国科学家们昼夜奋战,经历无数次的失败之后,终于成功将疫苗研发出来,大大降低了感染的可能性和病死率,疫苗的研发过程就是一次次化学实验过程、化学分析过程和仪器改进过程。
大学生马上就要进入社会了,他们更快就要摆脱学生身份,会有更多新的身份。每个人都适应好自己新的身份,履行好新身份的职责,社会的秩序就不会乱。这需要的就是社会的责任感。社会稳定安宁,国家才会繁荣昌盛。国强才会民富,人只有爱自己的祖国,对自己的祖国有归属感,心就会安定,心安定,家庭才会幸福。所以无论是社会责任教育还是爱国主义教育都是人生的必修课。
3 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的设计
(1)结合《无机及分析化学》的授课内容和特点,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对教学大纲、教案等进行调整,明确教学思路。
(2)切实利用好课堂渠道,结合专业特色,将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经典案例自然而然的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激励学生为民族的振兴而奋斗。
(3)除了理论课程外,可以带领学生参加课外实践,去和学校有关的企业去参观学习,让学生提早进入实验室,实现理论与实践互补的作用。
(4)多增加学校的实验课程,以实验来践行理论,增加学生的参与感与实际动手能力。
4 结束语
本文以《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为研究对象,在深度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的基础上,将思政建设融入于课程教学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国家的长治久安、经济建设培养合格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