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造性转化:儿童亲近小古文的必由之路
——以小古文《囊萤夜读》教学为例

2022-03-17

基础教育论坛 2022年5期
关键词:古文成语创造性

王 宁

“小古文”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毋庸置疑。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让小学生喜爱小古文,并产生亲近之感,却是一个棘手的、亟待解决的难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以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三(下)中的小古文《囊萤夜读》教学为例,阐述了如何以“让学生亲近小古文”为目标,以“创造性转化”为策略,开展教学实践与探究活动。

一、多元激趣——创造性转化的基础

“不兴其艺,不能乐学”。要让小学生对小古文产生亲近之感,并爱上语文学习,教师既需尊重学生在不同阶段的认知规律,又需把握小古文的特点,进行创造性转化,让学生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无穷魅力,进而激发探究欲望,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

其一是图猜成语,意趣盎然。《囊萤夜读》这一课的题目就是个成语,教师可抓住这一特点,从学生已经学习过并比较熟悉的凿壁借光、悬梁刺股、铁杵成针、囊萤映雪等成语的复习入手。比如,教师可在上课前,组织学生玩“看图猜成语”游戏,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学生猜成语,如此便可以很自然地引入《囊萤夜读》这篇文言文的学习。

其二是图说汉字,趣悟字理。汉字是形、音和义的统一体,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化石,可以有效传递信息和发展思维,那么众多的汉字就是存储历史信息的载体[1]。在识字教学中,如果不能融入汉字文化,只是简单机械地教学生识字,就忽略了汉字文化的传承,而如果过于注重对汉字演变历史的讲解,让小学生像汉字专家一样去研究,又会大大降低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创造性。

比如《囊萤夜读》一课,标题中的生字“囊”是本课识字重、难点。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带领学生观察图片,引导学生逐渐发现囊字的特点,即字形像一个袋口扎紧细绳的口袋,中间装满了物品,最下面像装饰着流苏。在学生明白了“囊”就是一种装东西的袋子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边背诵笔画口诀边写一写这个字,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学会了书写囊字。

在学生理解囊字的基本含义后,教师便可引伸讲解这篇小古文中的“囊”不是指口袋,而是指用口袋装。这样,教师既渗透了深厚的汉字文化,又关照了儿童的创生性,学生可望字生意,深入浅出地领悟到汉字的结构美、意象美。

其三是图说心智,情趣共生。成功的语文课堂应该是情趣共生的课堂。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囊萤夜读》教学中,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特点绘制思维导图,通过思维导图为学生展示文中故事的关键节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教师根据思维导图讲解课文,将文章大意化为思维导图的关键点,将抽象的内容具象化,有助于让学生加深理解。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课后尝试画出思维导图,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多法递进——创造性转化的能力

“教无定法,学贵有法。”小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在汲取传统文化精髓时,要有法可依、有迹可循。教师不能将传统文化一股脑儿地灌输给学生,而是要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和小学生学情,结合教材特点,渗透学法指导,让学生喜欢阅读,学会阅读。

例如,在教学《囊萤夜读》一课时,故事虽然短小,但是小古文对于小学生而言还是有点“晦涩难懂”的,因此,教材中编排了插图和注释,这些都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阅读。

在读完“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一句后,教师可以问学生,你是怎么快速地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的?通过提问引导,让学生意识到课文注释是帮助自己读懂文言文的小助手!随后教师让学生自主参考课文注释去理解“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等句子。在学生掌握参考注释的方法后,又可以适时让学生展开想象复述故事,并抓住“以夜继日”这个词语,让学生将这一画面描述出来。最后教师和学生总结出学习古文的小秘籍:反复朗读是关键,课文注释结合看,扩充词语想画面,牢记方法在心间。

三、多维朗读——创造性转化的关键

古文是用来读的,不是用来翻译的,翻译的古文替代不了原文,学习古文必须回到原文,重读原典。小学阶段学习小古文、提升文学素养,只需学生熟练诵读文章,并了解重点字词的释义即可,不需要过度拓展复杂的文言文知识,因此教师需要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来鼓励学生进行诵读。例如,教学《囊萤夜读》小古文时,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多维诵读,帮助小学生提升对古文的有效感知,促进小学生的古文知识积累。

其一是古今对照读,读准字音,感悟文体特点。

教师可让学生阅读白话文故事《囊萤夜读》,然后让学生对照教材中的小古文对比阅读。这样学生既能了解小古文内容,也感受到小古文语言精练的特点。

其二是对照图和注释读,读出自己的理解。教材中小古文言简意赅、插图鲜明,对关键词也有注释,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参照图片和注释自读自悟。

其三是带着理解读出韵味,读出节奏。在学生初步理解小古文大意后,教师可指导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语句停顿,不读破词句,并可在古琴配乐中逐渐读出韵味。

其四是熟读成诵,积累知识。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已经达到熟读的要求,此时教师可给予一定的提示和鼓励,引导学生背诵和记忆。

四、多向拓展——创造性转化的延续

教师在教学教材之外,还要不断拓展学习领域,不但让丰富的传统文化灌溉和滋润课堂,还要引导学生去更广博的空间中自由汲取。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读懂课本内容,还要以课本的文章为引子,引导学生探究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并探寻文本背后的传统文化内涵,让学生在“延读”中厚植传统文化根脉。

其一是温故知新。教学《囊萤夜读》伊始,教师让学生玩看图猜成语的游戏,通过熟悉的画面唤起学生的回忆,通过一串串成语引入教材文章学习。

其二是学法迁移。在教学《囊萤夜读》中,学生会逐渐学会阅读理解小古文的方法,可是从“学会”到“会学”还需要一个自我内化和习得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学法迁移”,也就是从“学”到“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囊萤夜读》之后,可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凿壁借光》这篇小古文,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或诵读,或讲故事,通过有滋有味的阅读、有声有色的复述,完成从“学会”到“会学”的创造性转化。

其三是灌溉课外。尽管部编版教材已经增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在篇幅上亦有所增加,然而之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也只是沧海一粟,教师应该将学生导向课外,导向自我学习的更为丰富的古文天地。

例如,在学生已经将《囊萤夜读》这篇文章熟读成诵,也自读学习了《凿壁借光》时,教师可以抛砖引玉,向学生介绍这些有趣小古文的出处——《中华成语小故事》,先让学生看目录,回忆自己熟悉的成语,说说自己想了解的成语小故事,并组织学生进行课后阅读,开展讲成语故事比赛,引导学生更上一层楼。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教师有责任将之薪火相传,让新时代的儿童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和精神,教师应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在小古文教学中进行创造性转化,让学生亲近传统文化,提升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古文成语创造性
中古文學劄叢之二(五題)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古文中走出的“超能力者”
关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几点思考
读《隶定古文疏证》札记
拼成语
猜成语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