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寓良知教育于高中政治学科教学的探索

2022-03-17肖传奇

基础教育论坛 2022年5期
关键词:良知立德思政

肖传奇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青少年阶段作为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思政课来塑造健全人格,在此过程中教师应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让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进而让青少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在这个过程中,良知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德育内容。良知教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素材与重要的时代价值。寓良知教育于高中思政学科教学,与高中思政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密切相关、相辅相成。

一、寓良知教育于高中政治学科教学的现实背景

1.高中思政课程标准的执行有待强化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本课程性质作出如下阐述:“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1]可见高中政治学科教学必须牢牢把握课程的思想性和方向性。但是,我们仍然会看到部分高中学校教师在政治课教学中片面强调知识的学习、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而忽视了学生思想品质的培养。这易导致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快速增长,而其思想道德修养水准却停滞不前甚至日益下滑。这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是严重脱节的,与把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的要求是不相符的。

2.家庭良知教育的严重缺位

家庭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在家庭中家长对孩子进行的良知教育,关系到孩子未来选择什么样的路、成为什么样的人,与之相悖的是“重智轻德”的家庭教育观的盛行,这便是家庭教育的误区。家庭教育中的良知教育的缺失,会影响儿童、青少年在未来“成人”道路上的自我认知、价值判断、理想信念确立、生活方式选择、人际关系处理等。因而,唤醒孩子良知的良知教育便显得尤为重要。

3.知行背离现象屡见不鲜

高中阶段的学生,他们受到近十年的学校教育和家庭道德教育的影响,如果单从道德认知层面上审视,他们能够很好地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但如果从道德行为和实践层面来进行评价,结果就不尽如人意。许多学生成为了“认识上的巨人”和“行动上的矮子”,这种道德畸形现象值得教师关注。当道德认知与社会现实的反差增大,学生就会对内心的良知产生怀疑,从而产生种种悲观厌世等消极心理,引发社会问题,这就需要在思政课教学中渗透良知教育。

二、寓良知教育于高中政治学科教学的多层意义

1.有利于明确高中政治学科的双重性质

高中政治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之处就在于它不仅是一门智育课,更是一门德育课。明确这一学科的双重性质便于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育时,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只有这样,学生习得的智育知识才能与德育修养相协调;当学生面对科学知识的应用与道德相矛盾的时候,政治学科教学中传授给学生的思想就会敲击学生内心良知的警钟,使其在冲突的漩涡中泛起层层善念的波浪。

2.有利于唤醒家长培养学生的双重素质

不少家庭对培养孩子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关系的把握不够明晰,许多家长认为二者不可兼得,实则不然,培养孩子道德高尚且科学文化知识丰厚的途径多种多样,例如,家长可以通过良知教育这一抓手使得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完美协调、融合。良好的科学素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而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也能够促进科学文化素养的培育。把家庭美德融入良知教育中,把理想信念注入其里,让孩子笃行好学、知行合一,让孩子在志存高远与脚踏实地中勇做时代的弄潮儿。

3.有利于学生进行评价的双重展示

思政学科教学的过程也是评价相伴的过程,在应试教育中我们往往看到的是学生写了什么、说了什么,而很少关注做了什么。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是冰冷的、无生命的,而通过政治学科教学中的良知渗透,学生可以感受到他们接受的知识是有温度和有生命的,乐于展示自己对本学科知识与技能的习得、迁移应用和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双重成绩与进步。有生命的教育才能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生命的评价才能兼顾过程性和发展性,才能看到学生是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真真实实、完完整整的人。

三、寓良知教育于高中政治学科教学的内容初探

1.挖掘良知教育深远持久的育人功能

良知思想的源头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柢,是传统道德的根基。在对中华文化的探寻中,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良知文化在日积月累中对人的价值观的影响一定是深刻的。因此,可以从人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社交方式出发梳理良知文化,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应当传承和弘扬良知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契合时代进步的内容。

2.拓展良知教育潜移默化育人的场域

一个人接受一定文化的影响,特别是优秀文化的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熏陶的过程,所以我们有必要去创设一个个“文化场”。家庭、学校、社会等潜在的文化场所,可以让良知教育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氛围中扎根学生心灵,让学生心中有良知之位、眼中有良知之事、行动中有良知之礼,让充盈良知教育的政治课堂成为学生核心素养生长的道德田野。

3.彰显思政学科育人的学科特点

高中政治涉及经济、文化、哲学、法律、逻辑、历史等多方面,就其涉猎的知识广度而言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这会促进学生将本学科中的良知教育与多学科知识进行链接、融合,对帮助学生实现从“要我信”到“我要信”、从“要我做”到“我要做”过渡的价值观的确立是极为重要的,有助于政治学科的教学目标的达成。

4.助力思政学科旗帜鲜明的价值引导

在高中阶段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要重视思政课教学,思政学科的鲜明阶级性凸显了其价值的引领作用,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则凸显了良知教育的奠基作用。科学的理论可以武装人,正确的舆论可以引导人,高尚的精神可以塑造人,优秀的作品可以鼓舞人。良知教育在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过程中将发挥持久的、积极的作用。

5.知行合一、全面发展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2],良知教育把尊重本然、提升本然、践行本然作为价值追求,而政治学科把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众参与作为核心素养。良知教育融入思政学科也是一个本然的过程,这一过程培养知行合一、素养全面的时代新人,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良知立德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Chapter 11 A clear conscience第11章 良知未泯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良知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良知”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