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海洋生态文明观的历史演进、理论意蕴及价值取向*
2022-03-17王茹俊
王茹俊,王 丹
(大连海事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6)
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蓝色宝库,人类文明的延续与繁荣离不开蓝色海洋。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日益复杂严峻的海洋生态问题,习近平提出海洋生态文明这一重要概念,强调要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海洋开发总布局之中[1],推动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开辟全新境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海洋强国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习近平高度重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海洋生态文明观,对新时代中国海洋生态建设和全球海洋生态治理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价值与前瞻意义。
一、习近平海洋生态文明观的历史演进
海洋实践是海洋理念的肇端。习近平海洋生态文明观诞生于多年的海洋建设实践,经过福建时期——浙江时期——上海时期——中央时期四个阶段,完成了由萌芽探索到完善创新的历史演进,有着厚重的历史积累与实践积淀。
(一) 在福建工作时期的海洋生态情怀
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间开始海洋建设实践,先后提出用“山海经”丰满羽翼、建设“海上福州”和“生态福建”等海洋建设理论,其海洋生态文明观进入萌芽探索阶段。
在宁德工作期间,习近平提出要念好“山海经”,不断丰满“飞洋过海”的羽翼。在实地考察调研后,习近平认识到闽东地区贫困问题的症结所在,认为摆脱贫困的关键在于因地制宜,要坚持“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2]6。“念海经”就是要从海洋实情出发,利用好滨海地理优势和海洋生态资源,处理好海洋生态与海洋经济的关系,统筹推进海洋捕捞和滩涂养殖,增强海洋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动力,从根本上实现“以海治贫”的脱贫目标。在担任福州市委书记期间,习近平提出“海上福州”战略构想,坚持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基于对福州区位及世界格局的科学洞察,习近平认为福州的优势、出路和希望都在于江海,应当大力推动福州向海发展、向海进军。“海上福州”战略的重点是推动发展福州海洋事业,在保护海洋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加快海洋综合立体开发利用,促进海洋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效益,培育福州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在担任福建省长期间,习近平提出“生态福建”战略构想,明确海洋生态建设的严肃性与重要性。生态问题是制约福建发展的重要因素,保障绿水青山永续利用成为福建强省的关键。“生态福建”战略落实到海洋领域,要求推动海洋生态保护与海洋经济建设方骖并路,推动发展生态效益型的新型海洋经济。具体而言,既要大力改善海洋生态环境,保障海洋生态安全,建设好美丽海洋;又要转变海洋经济发展模式,提高海洋资源综合利用率,开启提升生态经济水平的新篇章。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以保护海洋资源和海洋生态环境为根底,科学有序地开展海洋经济建设实践,推动海洋事业逐步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 在浙江工作时期的海洋生态意识
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时期全面进行海洋建设工作,先后提出“山海协作工程”“海洋经济强省”和“绿色浙江”等海洋发展战略,其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海洋生态意识,其海洋生态文明观进入初步形成阶段。
浙江是我国重要的沿海省份,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广阔的海域面积,海洋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浙江的整体发展情况。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特别重视海洋发展建设,关心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进展,注重利用海洋优势推动浙江绿色发展。第一,提出实施“山海协作工程”。山海是重要的发展资源,习近平把浙江省的山海资源优势作为海洋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点,主张协调沿海与山区的生产力布局,推动资源集约利用和生态环境改善,坚持海洋产业发展与海洋资源环境保护并重,走资源节约型、生态保护型的海洋发展之路。第二,提出建设“海洋经济强省”。习近平认为要“充分认识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重要意义”[3]216,主张将海洋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动力与经济优势,不断拓展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空间格局,推动浙江由海洋大省向海洋强省的重大转变。同时,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离不开海洋环境保护与治理,习近平指出“保护海洋环境是生态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3]222,必须加强海洋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实现海洋经济与海洋生态协同发展,走好可持续发展的强省之路。第三,提出建设“绿色浙江”。绿色发展是科学的发展模式,习近平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主张建设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落实到海洋领域,要重点落实海洋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推动转变海洋资源开发及利用方式,遏制海洋生态环境破坏局面和恶化趋势,提升海洋生态的自我净化与修复能力,恢复清洁美丽的海洋生态面貌。在习近平的推动下,《浙江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等法规制度相继出台实施,浙江成为开展海洋生态治理的“领头羊”,走在了全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前沿。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全面推动海洋事业建设,积极进行海洋生态环境治理,实现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三) 在上海工作时期的海洋生态理念
习近平在上海工作时期继续深化海洋建设实践,相继提出“以海洋拓展城市空间”和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等海洋发展战略,促使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海洋建设的关键内容,其海洋生态文明观进入全面发展阶段。
调任上海市委书记后,习近平通过广泛深入的实际考察调研,全面掌握了上海整个地区的基本情况,系统地构筑了上海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框架。第一,提出“以海洋拓展城市空间”。2007年8月,习近平在南汇区调研时指出,海洋是上海拓展城市空间的重要依托,应当立足上海自身的海洋具体实际,采取立竿见影的海洋建设策略,努力争创海洋经济发展新优势[4]。海洋拥有最广阔的发展空间,海洋是上海发展的独特优势。“以海洋拓展城市空间”就是要充分发挥上海海洋资源优势,提高海洋生态环境水平,创造优质的海洋发展条件和强劲的海洋发展动能,在海洋经济与海洋生态的和谐中实现上海城市空间拓展。第二,提出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上海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和港口城市,也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2007年8月,在上海市委常委学习会上,习近平提出加快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重点明晰了上海海洋事业的国际定位。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要充分发挥市场对港航资源的配置作用,大力推进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工程,全面推动航运服务业企业成群、产业成链、要素成市,在国际航运中不断发挥上海优势、提高上海地位。同时,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还要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具体而言,要坚持海洋生态优先的发展原则,增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提高海洋生态修复能力,加大政府治理力度,完善海洋生态管理防控体制机制,提高海洋生态执法效率和惩治力度,推进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生态环境治理并驾齐驱。在上海工作期间,习近平进一步发挥上海海洋区位优势,协调发展海洋经济与海洋生态环境,海洋生态文明观被注入更多新的理论内容。
(四) 在中央工作时期的海洋生态思想
在中央工作时期,是习近平海洋生态文明观的完善创新阶段。在此期间,习近平统筹海洋发展大局,陆续提出建设海洋强国、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及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等海洋发展战略,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至全新高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海洋发展问题,充分明确了海洋的重要战略地位,全面开展海洋综合建设与治理工作,逐步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系统完善的海洋发展体系。第一,提出建设海洋强国战略。习近平领衔起草了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对实践方案进行了全面部署。2013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海洋强国进行集体学习,习近平对海洋强国进行了科学阐释,主张依靠海洋建设带动经济发展,推动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逐步实现海洋强国的建设目标。落实到海洋生态领域,要求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完善海洋生态文明制度,推动海洋生态污染治理与环境修复,不断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第二,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013年1月,习近平在出访东南亚国家时,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而后主持起草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实现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落地。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建设海洋强国的核心内容,也是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工程,为沿线国家开展海洋生态治理提供了重要平台。第三,提出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2019年4月,习近平在青岛明确提出“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出人类被海洋联结成了一个命运共同体。“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主张构建海洋生态共同体,明确了新时代全球海洋生态发展的总体趋势与格局,提出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海洋治理新原则,明晰了“人海和谐共生”的海洋生态价值新观念,为全球海洋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在中央工作以来,习近平就中国海洋发展和全球海洋治理提出了一系列科学的理论与战略,其海洋生态文明观成为一套系统完善的思想体系。
二、习近平海洋生态文明观的理论意蕴
作为新时代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观点、发展路向和实践指南,习近平海洋生态文明观主要包括五个维度的理论内容,即海洋生态战略地位观、海洋生态系统治理观、海洋生态绿色发展观、海洋生态法治建设观和海洋生态全球合作观,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完备、系统、严密的理论体系。
(一) “美丽中国离不开美丽海洋”的战略地位观
海洋覆盖了地球约71%的面积,是全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根柢。21世纪以来,随着海洋事业的持续纵深发展,海洋生态问题也日益严峻,科学利用海洋、优先保护海洋、绿色发展海洋逐渐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海洋命题。习近平重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认为“要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海洋开发总布局之中,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并举,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维护海洋自然再生产能力”[1]。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国家整体发展的重大工程,新时代建设好美丽海洋才能真正建设好美丽中国。
海洋生态保护一直都是习近平关注的重中之重,自福建工作开始,习近平就始终重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海洋生态文明观把美丽海洋作为发展目标,坚持海洋发展与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协同推进,推动新时代海洋建设走向绿色和谐与智慧创新,为建设美丽中国筑牢海洋生态文明实践基础。
第一,加快推动蓝色海洋建设。蓝色海洋建设是美丽海洋建设的关键环节,美丽海洋必然是绿色发展的蓝色之海。首先,全面治理海洋污染,加强海洋生态管理。习近平指出:“要下决心采取措施,全力遏制海洋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趋势,让我国海洋生态环境有一个明显改观。”[1]面对海洋生态恶化、海洋污染加剧等严峻问题,治理的关键在于加大海洋生态管理力度,既要从源头上有效阻断污染物排放入海,在过程中综合治理现存的海洋污染,提高海洋水体的整体质量;又要加强海洋生态环境检测,动态管理海洋开发建设工作,不断优化海洋生态环境质量。其次,加快海洋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也是海洋生态问题频发的原因之一。推动蓝色海洋建设,需要加快海洋空间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海洋空间资源的市场配置机制,保障绿色安全的海洋产品供给,提高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效率。
第二,不断推进智慧海洋建设。智慧海洋建设是美丽海洋建设的创新手段,美丽海洋蕴含着智慧科技成分。首先,要加快发展海洋科学技术,推动海洋生态创新发展。科技是国家发展的战略利器,科技也是海洋发展的重要力量。习近平重视海洋科技创新应用,认为“要发展海洋科学技术,着力推动海洋科技向创新引领型转变”[1]。智慧海洋建设关键在于海洋科技创新,必须加大海洋科技发展的资金投入与政策支持,完善海洋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推进海洋核心技术的研究及转化,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注入强劲的科技力量。其次,要充分发挥海洋科技人才优势。海洋科技人才是智慧海洋建设的主体力量,要推进海洋科技人才培育,组建海洋高新技术产学研基地,建立适应新时代海洋发展的高端人才库,努力突破阻隔海洋经济与海洋生态和谐发展的人才瓶颈。综上所述,习近平海洋生态文明观凸显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主张“美丽中国离不开美丽海洋”的战略地位观。
(二) “陆海统筹、人海和谐”的系统治理观
21世纪以来,全球性海洋问题呈现多发态势,全球气候变暖加剧、海洋自然灾害高发、海洋生态污染严重等,严重影响着全球海洋事业的发展格局,系统开展海洋治理工作势在必行。习近平强调加强海洋生态治理,指出要“坚持陆海统筹,坚持走依海富国、依海强国、人海和谐、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1]。“陆海统筹、人海和谐”的系统治理观破解了海洋生态治理难题,为新时代海洋生态治理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指南与实践准则。
海洋生态治理是一项复杂的全局性工程,唯有从大局出发,多方位立体施策,方能行之有效地治理好海洋生态。习近平海洋生态文明观坚持“陆海统筹、人海和谐”的治理方针,全面统筹海洋生态治理的陆海两域,实现人海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目标。第一,坚持陆海统筹的治理原则,推动陆域生态与海域生态综合治理。陆域与海域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二者间的生态问题也是密切勾连的,开展生态治理必须坚持统筹协调的原则,既要重视陆域生态,也要关注海域生态。首先,构建陆海统筹的海洋空间开发利用格局。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5]26,坚持陆海统筹必须打破陆域与海域间的壁垒,建立科学的陆海空间开发与管理体系,形成陆海整体性、一体化的开发利用格局,推动陆海经济协调联动发展。其次,健全陆海统筹的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区域联动机制。习近平强调要把陆海统筹用于海洋生态治理,“加快水污染防治,实施流域环境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5]40。坚持陆海统筹必须以生态系统为基础,构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区域联动机制,统筹陆源污染防治与海上污染防治,实现陆域与海域生态环境的综合协调治理。第二,坚持人海和谐的治理目标,实现人与海洋和谐共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现实要求。习近平指出:“要坚持走依海富国、以海强国、人海和谐、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1]人类与海洋是紧密联系的统一体,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海洋的滋养浸润。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落实到海洋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就是要实现人海和谐、建设人与海洋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时代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把握好人海关系,培育人海和谐的海洋生态意识,协调海洋资源利用与海洋生态保护,实现人类进步与海洋可持续的有机统一,走上人类富裕和海洋健康的绿色发展道路。总而言之,习近平海洋生态文明观重视人类与海洋的协调绿色发展,坚持“陆海统筹、人海和谐”的系统治理观。
(三) “碧海银滩也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
经济建设是维系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活动,经济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习近平强调要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意识,继而将这一理念延伸至海洋生态领域,指出要打造海上“绿水青山”,以“增绿”“护蓝”发挥海洋生态价值,实现海洋经济与海洋生态共同发展的现实目标。
利用好、保护好“碧海银滩”,能够创造更多的海上“金山银山”。习近平海洋生态文明观明确了海洋生态环境的关键价值,主张海洋经济与海洋生态的和洽发展,打造新时代海洋经济绿色发展新模式。第一,保护与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海洋生产力。海洋生态建设和海洋生产力发展是一种相辅相成的重要关系,两者协调发展是必要的、可行的。习近平指出,生态环境就是生产力,要“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6]209。具体到海洋领域,明晰了保护与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海洋生产力。在工业化进程中,随着人类对海洋的过度开发、超载利用及大肆污染,海洋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控与修复能力逐渐失效,海洋生态环境自然就失去了提供物质能量、创造经济财富的能力,也就丧失了本来的生产力。保护与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海洋生产力,要对海洋生态环境实施有效保护,在合理利用海洋资源的基础上开展污染治理、生态修复、能源节约等保护行动,使海洋生态环境始终维持健康运转,保持有机循环。这就要求人们要增强海洋生态环保责任意识,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手段进行海洋生态环境治理,逐渐恢复海洋生态环境的本来面貌,实现人与海洋协调健康发展。第二,推动海洋经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习近平强调推进经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主张“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5]40。落实到海洋领域,就是推动海洋经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实现海洋生态与海洋经济并肩发展。具体而言,推动海洋经济绿色发展,关键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要加快转变海洋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海洋产业转型升级,推进绿色海洋科技不断发展进步,实现新时代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海洋经济循环发展,核心是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要不断变革海洋资源利用方式,建立科学高效的循环利用体系,加强技术创新,突破循环发展的制约瓶颈,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海洋经济发展模式。推动海洋经济低碳发展,重点是海洋发展中的节能减排,要推动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打造一大批新兴低碳产业,推进区域低碳发展,开展节能减排国际合作,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建共赢。实质上,习近平海洋生态文明观强调海洋经济与海洋生态的辩证统一,主张“碧海银滩也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
(四) “用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法治建设观
法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制与推动力量,科学严密的法治可以有效提升海洋发展质量和效益。习近平重视海洋生态文明法治建设,他指出:“建设生态文明,重在建章立制,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7]新时代推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重点是以法治作为实践武器,对海洋生态进行法治规约,使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走上法治轨道。
海洋生态法治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实践过程,需要推进海洋生态建设中立法、执法、司法与守法的协同开展,从法治高度对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有效制约,真正实现全面“依法治海”。第一,构建海洋生态立法体系。立法是海洋生态法治建设之基,必须构建起一套科学系统的海洋生态立法体系。具体而言,既要因地制宜地开展海洋生态立法工作,完善海洋自然资源、休闲旅游、污染排放等法律法规,保证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有法可依”,又要提升海洋生态立法的预见性,使立法准确反映海洋经济发展要求,加强对海洋经济发展趋势的科学研判。还要广泛发扬人民民主,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扩大公众对海洋生态立法的有序参与。第二,加强海洋生态执法力度。执法是海洋生态法治建设之策,必须加大海洋生态执法的力度与效率。具体而言,既要建立一批素质过硬的海洋生态执法机构与队伍,优化海洋生态执法的主体力量,保障海洋生态执法的实践效果,又要创新海洋生态执法方式手段,落实陆海统筹的联动执法模式,加大对海洋生态破坏的惩治力度,保证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科学执法”“严格执法”。第三,提升海洋生态司法水平。司法是海洋生态法治建设之力,海洋生态文明法治建设需要完善的司法制度体系保障。具体而言,既要完善海洋生态司法制度,使海洋生态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提高海洋生态破坏的司法震慑力,又要因地制宜地开展海洋生态司法工作,保障司法能力建设的连续性、稳定性,不断提高海洋生态司法能力和水平。第四,推动海洋生态守法实践。全民守法是法治建设的最后一公里,海洋生态法治建设离不开社会群体的现实参与。从涉海企业组织来看,要主动遵守海洋生态法律法规,严格规范企业组织的实际行为,在获取海洋效益的同时维护好海洋生态环境。就普通社会大众而言,要自觉树立海洋生态法治意识,积极参与海洋生态维护与监督工作,发挥好每一社会个体的海洋生态法治实践作用。概而言之,习近平海洋生态文明观崇尚海洋生态法治建设,主张“用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法治建设观。
(五) “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全球合作观
海洋是全人类共同的美丽家园,推动海洋生态绿色发展是全世界的共同责任。在全球化趋势下,世界联结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海洋生态发展必然走向交流互鉴、休戚与共的新样态。习近平提出“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出“我们人类居住的这个蓝色星球,不是被海洋分割成了各个孤岛,而是被海洋联结成了命运共同体,各国人民安危与共”[5]463。新时代推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参与、紧密合作,构建和谐共生的海洋生态格局。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关乎全人类命运的时代课题,需要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汇集并发挥全人类的海洋生态建设伟力。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包括海洋经济、海洋政治、海洋文化、海洋生态和海洋安全等多个领域,具体到海洋生态领域,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重要内容。第一,中国为全球海洋生态治理贡献力量。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始终是全球海洋生态治理的中坚力量,为全球海洋生态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中国奉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若干海洋领域国际条例,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理念为价值引领,积极在多边框架下参与全球海洋生态治理,在实践中探索出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海洋治理策略。例如,中国倡导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推动沿线国家增强海洋战略互信,深化海洋生态治理领域务实合作,促进各国海洋经济与海洋生态协调发展,树立了全球海洋生态合作治理的典范。第二,各国要坚持正确的海洋生态发展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需要践行科学的海洋生态发展理念。首先,以公平正义为基本原则,主张摒弃海洋霸权主义等不平等观念,推进各国在同一平台进行对话,使各个国家都能成为海洋生态事业的参与主体。其次,以合作共赢为行动目标,坚持通过友好协商妥善处理海洋生态问题,在和平稳定中谋求海洋生态利益。最后,以交流互鉴为治理纽带,深化国际海洋生态文化交流,在文化交流学习中总结海洋生态治理理念,加强海洋生态治理的文化羁绊。第三,各国要加强国际海洋生态治理实践合作。海洋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世界各国一道努力实践。习近平指出:“唯有携手合作,我们才能有效应对气候变化、海洋污染、生物保护等全球性环境问题。”[5]375合作治理是化解全球海洋生态危机的关键,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要求加强海洋生态治理国际合作,倡导各国主动承担海洋生态治理责任,探索海洋生态治理策略,加大海洋生态治理力度,共同建设一个美丽的蓝色家园。归根结蒂,习近平海洋生态文明观坚持海洋生态治理国际合作,主张“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全球合作观。
三、习近平海洋生态文明观的价值取向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人民共享成果的绿色事业,蕴含着深邃的民生价值意蕴。习近平海洋生态文明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从根本立场、实践方法和价值目标三个角度出发,深刻回答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为了谁”“依靠谁”“谁享有成果”等重大命题。
(一)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立场——为了人民
为谁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立场问题,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伊始就将人民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要为人民提供丰富的海洋物质生活条件,更要为人民创造优美的海洋生态环境,不断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使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习近平将人民利益作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奋斗目标,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的根本立场。第一,积极回应人民的海洋生态诉求。海洋生态环境是人民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是老百姓的期盼。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海洋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已经严重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此外,进入新时代,人民生活水平获得显著提高,群众的基本诉求开始由“求生存”转向“求生态”,优美清洁的海洋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的需求和时代的需要。习近平指出,要“以对人民群众、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6]208,因此,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根本在于回应人民诉求,为人民创造良好的海洋生产生活环境,为群众提供更多海洋生态产品。第二,切实维护人民的海洋生态利益。任何活动,只有维护和满足人民利益,才能得到群众的支持与拥护,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也是如此。习近平重视维护人民的海洋生态利益,强调“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8]395。生态就是民生福祉,环境就是发展权利。推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要实现海洋生态安全与人民权益辅车相依,通过海洋生态持续改善助推海洋经济腾飞,保障群众在海洋领域的生存权与发展权,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的海洋利益,不断提高人民的海洋生态幸福指数。第三,助力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自由全面发展是人类的终极目标,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积极贡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也获得高质量提升。新时代人民不仅对物质文化需要有更高要求,而且在包括生态在内的诸多方面需要也越来越广泛。因此,推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很好地顺应了历史趋势,通过不断创造美丽清洁的海洋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发展水平,“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5]9。总之,习近平海洋生态文明观坚持为了人民的根本立场,以保障人民幸福生活作为海洋生态发展归宿。
(二)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方法——依靠人民
历史活动是人民群众的活动。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生命之源,人民决定着人类社会变革、影响着历史发展的整体趋势。回顾中国海洋建设进程,清晰可见人民作为主线贯彻始终,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人民群众。
习近平将依靠人民作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方法,指出要“始终相信人民,紧紧依靠人民”[8]52。第一,人民是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党和国家的根基在人民,人民群众是国家一切事业的核心和主体。坚持依靠人民就要植根于群众之中,充分尊重人民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好人民群众的主力军作用。具体而言,既要尊重人民在海洋生态建设中的理论地位,充分发挥群众的首创精神,积极吸纳人民的海洋生态治理观念与方法,确立更多海洋生态治理新理念、新模式,继续完善和发展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内容,又要尊重人民在海洋生态建设中的实践地位,发动人民开展海洋生态实践活动,积极参与海洋生态治理,为海洋生态保护不断贡献集体力量,推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第二,人民是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推动力。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提出“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9]1031。习近平同样重视人民的历史推动作用,指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要紧紧依靠人民,充分发挥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具体而言,一方面,人民是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动力,要充分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鼓励人民群众投身海洋生态治理事业,推进科技创新创造在海洋生态领域落地生根,不断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活力。另一方面,人民是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推动力,要发挥人民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的关键作用,破除海洋生态领域的各种落后观念,建立顺应时代、符合现实的海洋生态治理体系,引领新时代海洋生态文明健康发展。第三,人民是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监督员。在中国,国家权力源自人民,人民有权对国家各项事业进行监督,人民的监督能够使我国的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始终保持在正确轨道上。首先,国家要建立完善的监督举报制度,引导人民合法有效地开展监督工作。既要加强人大代表对海洋生态问题的调研与监督,积极参与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又要鼓励群众主动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对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监督并提出建议与意见。其次,人民要提高主人翁意识,自觉主动地投身海洋生态监督实践。人民群众应监督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全程,既要对海洋生态治理、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经济发展等环节进行监督,又要对破坏海洋生态的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等主体进行举报。总之,习近平海洋生态文明观运用依靠人民的实践方法,以人民力量作为海洋生态发展的现实动力。
(三)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目标——人民共享成果
发展成果的归属问题一直以来都是重要的价值问题。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共享成果作为价值取向。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是全体人民,人民共同创造成果,人民理应共同享有成果。习近平海洋生态文明观坚持人民价值导向,保障人民群众切实从海洋发展中获得实惠,促使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习近平将人民共享成果作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目标,指出要“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8]214。第一,坚持海洋生态文明成果全民共享。习近平强调共享的全民性,认为“共享覆盖了全民,而不是某些少数人”[10]。全体人民共同创造出海洋生态文明成果,这些成果不是某一个人或某一集体的私有财产,而是全体人民的共有财富,因此,成果共享的覆盖面涵盖了全体人民。具体而言,全民共享成果应该坚持公平正义原则,以制度建设、法治介入、社会引导等手段进行有效规范,保障各地区、各领域共同公平享有成果,保证人民群众共同公平获益。第二,坚持海洋生态文明成果全面共享。习近平强调共享的全面性,认为人民共享成果应该囊括全部内容,保证多层次、多领域、多维度、多方向共享。具体而言,全面共享成果不应该局限于单一的生态物质层面,还应该注重海洋生态文化、海洋生态安全等层面成果的多元共享,让人民公正合理地共享发展的各项成果,全面满足老百姓生存和发展的各方面需要,使群众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第三,坚持海洋生态文明成果共建共享。共建是共享的前提,共享是共建的目标,人民共享成果就是共建与共享辩证统一的结果。习近平强调:“只有投身参与社会建设,才能参与社会发展成果的共享。”[10]共享成果,不是“共享贫困落后”,而是“共享发展富裕”。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应该做到人人参与建设、人人尽力建设,通过人民共建不断创造更多海洋生态文明成果,既保证全体人民在实践中获得现实成就感,又使得全体人民共同享有更多数量、更高质量的发展成果。第四,坚持海洋生态文明成果渐进共享。人民共享成果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习近平强调人民共享成果的渐进性,认为必须经历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平衡到相对平衡的过程[10]。因此,要实现人民共享成果不能操之过急,应当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全面立足我国的基本国情,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并落实成果共享策略,逐步逐级推进人民共享成果目标的真正实现。总之,习近平海洋生态文明观坚持人民共享成果的价值目标,以人民需要作为海洋生态发展的终极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