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实习阶段儿科学专业医学生实习情况调查与分析
2022-03-17张芥堰江志超张经爽史颖颖
张芥堰,江志超,张经爽,史颖颖
(江汉大学医学院免疫教研室,湖北 武汉 430056)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1]。近些年,尽管临床实习得到了高校的重视,但在实际的实践活动中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2,3]。儿科学作为一门专业性很强的临床学科,由于患者人群(儿童)的特殊性,临床教学难度以及对医生的要求均较高[4]。因此,本研究拟通过问卷调查对开展临床轮转的两届实习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深入了解其对儿科临床实习的总体感受,明确当下儿科临床实习中存在的各种主要问题,后期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革。准确把握当下儿科临床实习现状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儿科医学生的整体素质以及培养高水平医学人才都非常关键。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以2020年8月—2021年5月在武汉市儿童医院开展临床轮转的儿科学专业实习生为研究对象,包括2017级儿科班36人(男生9人,女生27人)和2018级儿科班40人(男生17人,女生23人)。
1.2 调查内容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问卷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儿科学专业学生对临床实习的总体评价,对教方的评价,学生对自身所存在问题的反思以及影响学生实习效果的主要原因分析。在设计问卷环节,广泛听取学生意见,根据学生的反馈设计题目和选项。
1.3 问卷发放
通过问卷星制作在线的调查问卷并生成答卷链接和二维码,通过学生群发送给学生并要求全体学生如实填写。填写时间为2021年5月1日至2021年5月8日,问卷填写完成后导出数据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调查共发放问卷76份,回收问卷76份,问卷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76份,占100%。在有效调查问卷中,来自2017级儿科班的问卷36份,占47.37%;来自2018级儿科班的问卷40份,占52.63%。
2.2 儿科医学生对临床实习的总体评价
在接受调查的76名实习医学生中,共有43名(56.58%)认为实习很重要,是当医生的启蒙阶段。其中,2017级儿科学专业及2018级儿科学专业的实习医学生中认为实习很重要所占比例分别为30.56%(11/36)及80%(32/40)。
在接受调查的医学生中,共有68名(89.47%)认为实习期间所从事工作有意义。其中,2017级儿科学专业及2018级儿科学专业的实习医学生中认为实习很重要所占比例分别为80.56%(29/36)及97.5%(39/40)。但仍有个别实习医学生认为实习期间所从事工作毫无意义(2/76,2.63%);另有6名实习医学生(7.89%)不置可否。
从取得的主要收获方面来看,共有32名(42.11%)实习医学生认为通过轮转实习后培养和锻炼了自己的临床思维;24名(31.58%)实习医学生认为在轮转过程中理论知识得到了巩固和补充;其余20名(26.32%)实习医学生认为自己的临床分析和操作能力得以增强。
2.3 儿科医学生对教方的总体评价
在对教学不足的评价中,2017级儿科学专业医学生认为教学方的主要问题在于提供基础操作的机会过少,导致学生缺少实践的机会(15/36,41.67%)以及教方承担了太多无意义工作,影响了实习期间教学的质量(15/36,41.67%)。2018级儿科学专业医学生认为教学方的主要问题在于实习期间给学生提供的基础操作机会过少(26/40,65%),其次是教师讲解不足,希望针对具体的案例或者操作多进行原理方面深入地讲解。
在就教学效果相关的教师素养评价中,2017级儿科学专业医学生和2018级儿科学专业医学生均认为教师的教学方法最重要,所占比例分别为94.44%(34/36)及90%(36/40)。其次是带教老师的临床诊疗水平(61/76,80.26%)和带教老师的医患沟通能力(56/76,73.68%),此外还有部分学生认为带教教师的职称也比较重要(16/76,21.05%)。
2.4 儿科医学生对自我存在问题的反思
实习医学生自身不足的反思方面,临床2017级儿科学专业学生认为自身主要的问题是短时间内无法理解很多操作要点(18/36,50%),对诊疗过程不追踪,对临床操作不理解(13/36,36.11%)以及遇到问题不主动思考或者与老师缺少沟通(11/36,30.56%),其余的问题包括基础操作参与少(8/36,22.22%),对儿科轮转“无兴趣”(6/36,16.67%)以及课前不自学,课后不复习巩固(5/36,13.89%)等。
而临床2018级儿科认为自身主要的问题在于课前不自学,课后不复习巩固(20/40,50%),短时间内无法理解很多操作要点(19/40,47.5%)以及基础操作参与少(11/40,27.5%),其余的问题包括遇到问题不主动思考或者与老师缺少沟通(10/40,25%),临床相关理论知识学习的时间和内容不足(7/40,17.5%)以及对诊疗过程不追踪,对临床操作不理解(5/40,12.5%)等。
2.5 实习效果影响因素调查
统计发现,对实习效果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实习生学习主动性(65/76,85.53%),然后是学生本身的基础理论知识是否扎实(63/76,82.89%),理论阶段学习内容与临床的贴近程度以及实习教学管理制度的完善程度(63/76,82.89%)。此外,带教教师业务水平,医院规模、病患数量,实习医院对实习生的人文关怀以及承担与学习无关的工作等因素影响也较大。
3 讨论
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肯定临床实习的重要性,认为实习培养和锻炼了自己的临床思维,巩固和补充理论知识以及增强了自己的临床分析和操作能力。但从对教方评价以及学生自身的反思可以看出,教学双方在临床实习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均存在着诸多问题。具体来说,提供基础操作的机会过少是很突出的问题,该问题的存在一方面是医院管理方面的客观因素,另一方面可能是教师和学生缺少沟通所致。同时由于近些年临床医生的医疗、教学和科研压力逐渐增大,大量地分散了带教教师的时间和精力,导致医生承担大量无意义的工作,影响了教学质量。同时教师在带教过程中没有针对相应的实习内容给予补充性的讲解,导致学生感觉教师讲解不足。
对临床2017级儿科学专业学生而言,当前是临床实习的中后期,学生基本完成了各相关理论课的学习,全身心进入轮转实习阶段,所以学生反映更多的是临床相关的自身问题:遇到问题不主动思考或者与老师缺少沟通,对诊疗过程不追踪,对临床操作不理解以及短时间内无法理解很多操作要点。而对临床2018级儿科学专业学生而言,其正处于临床实习初期阶段,安排有大量的临床相关理论课学习,因此学生反映自身的主要问题在于课前不自学,课后不复习巩固,短时间内无法理解很多操作要点以及基础操作参与少。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以提升实习质量。
3.1 加强教育和引导,提高学生对实习的重视程度
实习环节是医学生向临床医生转变的重要阶段,是提高医学整体性认知的重要环节,是医学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5]。在实习过程中会进行科室轮转,在转科的过程中会涉及很多科室,接触到很多以后从医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案例和问题。同时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自己的兴趣点,为以后考研选择专业以及就业选择科室奠定基础。针对学生实习意识淡薄的问题,学院在实习之前安排实习前培训教育。在实习过程中有院方科教科的老师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追踪,针对脱岗或者积极性不高的学生进行访谈式教育和引导,确保学生都能高质高量地完成实习。
3.2 提高带教教师的带教能力
带教教师的素养与临床教学效果密切相关,带教教师除提高认识重视教学过程之外,还要不断提高自身带教能力,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6]。学校一直鼓励教师多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增加以病案为基础结合临床的讲习和示教以及针对医学生的病案讨论。为了提高带教教师的带教能力,学校一方面提高带教教师的纳入标准,另一方面通过同行和学生评价提高对带教教师的监督,同时将带教实习的情况纳入教师个人绩效和职称评审中。针对学生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及时地向带教教师反馈,加强师生沟通。
3.3 加强实践教学考核
实习期间的教学考核也很关键,目前我校主要以执业资格考试大纲为基础采用三段式考试作为学业评价的主要方式。在此基础上增加基础操作的培训和考核,注重对医学生包括基础理论以及基本技能的全面培养。后期学校将进一步完善实践技能考核制度,制定相应的实践操作技能考核方案,以多次考核结果为参考,不断规范和优化实习教学过程。
3.4 规范医院带教管理制度
实习医院也在不断加强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把实习带教,临床服务和科学研究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在带教教师的个人考核中加入实习带教相关内容,促进医教研协同发展。同时医院也在不断优化教学设施,加强对临床教学的监管。学校也在不断增加与医院之间的交流,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反映的突出问题,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做好实习期间的生活保障工作,协调好后期考研备考和实习之间的时间关系。
对于带教教师和医学生而言,实习的本质依然是教学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一方的不重视,都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带教教师应强化带教意识,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同时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我们应当加强教学双方的沟通,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高水平医学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