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辅助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2022-03-17易倩马长红李萍王颖唐琳
易倩,马长红,李萍,王颖,唐琳
(眉山市中医医院骨四科,四川 眉山 620010)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常见类型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颈部麻木疼痛、活动受限、下肢无力及大小便失禁等,如未及时治疗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工作质量[1]。目前西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缺乏有效手段,仅能部分缓解临床症状,但治疗结束后易反复发作,且长期药物治疗易出现不良反应,使其临床应用受限[2]。中医将神经根型颈椎病归入“痹痿”范畴,近年来以针灸为代表中医外治手段被广泛用于颈椎病治疗,且在疗效及安全性获得初步认可[3]。基于此,本研究选取 2018 年 1 月至 2020 年 1月本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温针灸辅助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 2018 年 1 月至 2020 年 1 月本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40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 例。对照组男37 例,女33例;平均年龄(54.08±6.70)岁;平均病程(5.48±1.20)年。观察组男 39 例,女 31 例;平均年龄(54.72±6.89)岁;平均病程(5.33±1.12)年。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西医诊断标准[4];符合“项强”中医诊断标准[5];年龄18~75岁;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既往颈椎手术史;皮肤感染或破损;符合手术指征;临床资料不全。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单纯牵引治疗,坐位下维持颈部与躯干呈前倾15°~30°角,避免过伸,以机体舒适为宜;牵引物重量约为自身体质量的15%,每次30 min,每天1 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温针灸治疗,具体措施:俯卧位下以30#毫针直刺夹脊穴(C3~7),针尖达横突为宜;得气后将长约1 cm 艾条置于针柄处点燃,燃烧15 min 后更换艾条,温度以可耐受且未感烧灼最佳,每次30 min,每天1 次,连用5 d后休息2 d;两组均治疗1个月。
1.4 观察指标 采用MPQ 量表评价疼痛程度,包括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强度(PPI),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疼痛越剧烈[4]。颈椎活动度包括前屈、后伸、左旋及右旋,采用头盔式颈椎活动度测量仪完成测量。疗效评价标准[4]:痊愈,症状体征消失,颈部活动度恢复正常;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但在劳累或气温骤变时可感症状;有效,症状体征有所缓解,颈部活动能力改善;无效,未达上述标准。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7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MPQ 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PRI、VAS 及PPI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MPQ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MPQ评分比较(,分)
注:PRI,疼痛分级指数;VAS,视觉模拟量表;PPI,疼痛强度。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PRI VAS PPI治疗后2.36±1.03a 1.78±0.68ab例数70 70治疗前12.56±2.74 12.32±2.51治疗后9.98±2.01a 7.46±1.37ab治疗前6.46±1.75 6.62±1.89治疗后3.69±0.92a 1.80±0.55ab治疗前4.54±1.79 4.70±1.83
2.3 两组治疗前后颈椎活动度比较 治疗后,两组颈椎前屈、后伸、左旋及右旋角度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颈椎活动度比较(,°)
表3 两组治疗前后颈椎活动度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64.37±4.44a 72.80±5.26ab例数70 70前屈治疗前37.12±3.04 37.88±3.41治疗后42.35±4.46a 47.83±5.97ab后伸治疗前38.20±2.95 37.43±2.81治疗后44.50±3.38a 50.97±4.21ab左旋治疗前58.07±5.91 57.21±5.74治疗后65.41±8.39a 72.78±10.18ab右旋治疗前57.92±3.77 56.87±3.54
3 讨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应将纠正颈椎生物力学平衡紊乱和缓解临床症状放在首位;牵引是临床常用颈椎病治疗手段之一,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颈椎生理曲度恢复,增加椎管内容量,降低椎间盘压力,从而达到改善症状的目的[6]。但单纯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因个体差异较大,且易反复发作,难以满足临床需要[7]。
中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历史悠久,包括中药内治/外治、穴位敷贴、针灸及推拿等多种方法,已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8]。颈夹脊穴位于颈椎两旁,经项部膀胱经和督脉经脉循行;有研究显示,颈夹脊穴针刺能减轻颈部局部肌肉组织间隙压力,改善周围神经血流灌注,促进神经生长修复;同时,针刺还可刺激局部血管丛,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对于减少炎性物质渗出和神经根周围水肿,改善营养代谢状态具有重要意义[9]。采用温针灸产生局部温热效应可进一步加强针刺疗效,改善颈肩部血液循环,抑制炎性物质释放,从而达到更好的疼痛缓解效果[10]。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7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 PRI、VAS 及PPI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颈椎前屈、后伸、左旋及右旋角度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在牵引基础上加用温针灸治疗能改善患者颈椎活动度,提高患者活动功能方面具有优势。
综上所述,温针灸辅助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有效缓解疼痛症状,改善颈椎活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