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策略研究

2022-03-17生蒙蒙

建筑与装饰 2022年5期
关键词:监督机构建设工程监督管理

生蒙蒙

山东长坤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山东 东营 257000

1 工程质量监督行业困境

1.1 监督人员数量不足

随着城镇化的建设和发展,投资大、规模大、体量大、技术难度大的项目不断增多,工艺复杂、技术风险高的工程也在增加,工程质量监督的范围处于持续扩大趋势,监督对象的工程技术含量和复杂程度也越来越高。但是,与当前工程建设现状相比,质量监督机构的编制人数没有随着工程规模、监督范围的扩大而增加,尤其是县域城市监督人员数量已远不能满足工程实体质量有效监管和督促整改的需要,更有经验不足者,针对质量问题并不能及时指出并要求整改,对于工程质量的合格与否,也是与工程质量监督的人员的知识储备和经验息息相关的[1]。

1.2 管理因素

由于市场竞争时的恶意降价和违规操作,部分施工现场并未履行监督职责和安全监督职责。

由于较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施工工程质量的监察和管理都需要极强的专业性知识和解决问题能力,在绘图、查阅文献与规范、安全检查、特种设备作业规范、技术行业标准、各种质量资料、后果评估、风险管控、应急预案制定和完善等方面,需要大量的专项技术人才进行专业指导和帮助,需要很强的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和广博的专业知识。但由于日益增多的施工工程现场和从业人员较低的安全防范意识,部分施工团队并未聘用相应的技术型和管理型人才,且当前人才的不足和专业技术型的匮乏,致使监督机构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应付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

同时,有些监督人员并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质量安全监管的尺度,缺乏检查工作经验,工程团队也不能很好地做到责任工作有效规划,不能实施具体的计划统筹和全面监管,比如仅偶尔到场及仅在最终项目结尾时进行检查;又或是拘泥于质量安全监督监管的流程,从形式上完成对施工工程的监督管理,并未从工程实体的安全本质出发,仔细探寻工程施工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因素或者质量问题;又或是仅仅关注质量安全检查,对于工程违法行为较少关注甚至完全不关注,不能很好地起到以一带全的作用。

因此,不完善的安全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和规范,也是造成建设施工工程质量监督失效或低效的重要因素。

1.3 项目施工过程监督管理不到位

监督人员执法检查时,未能全面掌握建设工程施工质量,不能准确地掌握各个施工阶段、各个施工工序的施工质量,甚至某些建设工程从开工到施工完成,监督人员仅到施工现场监督检查1次,对整个项目建设起不到监督管理的作用。例如,一个建设项目,工程质量监督人员只在刚开工做基础时进行1次监督检查,而后续的主体工程、屋面工程、节能工程、装修工程以及贯穿整个工程的水、暖、电等都不在监管之下,由于各个施工流程,都是环环相扣的,一处监管不得当,就会对整体工程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不是轻易返工就能挽回的,在这种情况下工程质量很难得到保障,工程监管并不是一件可有可无的工作,相反,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是极为重要的一环,且不可忽视。

工程建筑材料的品质是保障建设工程质量的根本,然而很多施工项目都不以为然,工程建筑材料进场验收流于形式,产品质量无人把关。进场材料委托检测程序不符合相关规定,材料取样、送样无真正的见证人,检测结果不能体现进场材料的真实质量状况。材料这一块也是极为重要的部分,不可做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工程,要从内而外,无坚不摧,才能保证工程质量。

2 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措施

2.1 加强监督队伍建设

要想做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一是要有一支强大的工程质量监督队伍。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要配齐配强监督队伍,进一步完善进人机制,严把进人关口。通过社会公开招聘的方式将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选拔到监督队伍中,进一步充实监督人员的技术力量,提升队伍的整体素质,确保监督队伍中各建筑专业的技术人员配比要求。同时,要切实加强监督人员的业务培训,制定培训计划,不断提高监督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政治素养。二是要进一步明确质量监督机构的执法地位,既然工程质量监督是执法行为,那么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就必须有执法地位,具有行政处罚权[2]。经事业单位改革后,多数质量监督机构都归属于公益一类,没有了执法权,监督检查的效力大打折扣,其维护法律的行为往往流于形式。所以,确定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执法地位,才能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才能做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提高建设工程质量(图1)。

图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监督现场

2.2 建设工程质量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

针对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要求,通过上述对建筑施工工程项目的具体风险的分析和讨论,辨识出具体的风险因素,并以此构建了建筑施工工程项目的质量监督管理失效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就要进行重点因素辨识和综合评判,这是建立指标体系的基础和关键,也是进行后续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重要步骤和基础。

但由于工程项目中周期过长,人员复杂,技术工种繁多,施工环境复杂多变,很容易造成一些隐患未被排除,形成明显的质量问题。因此,本文基于上述分析的质量监督管理失效的风险因素以及查阅资料、档案、年献、管理记录手册等资料,结合当前已发生的一些事故案例以及风险评估报告,针对系统内因、系统外因、管理因素以及环境因素四个方面进行质量监督管理的主要评价指标。

基于部分专家进行打分和现场评判可以得出,法律法规不完善、安全管理不到位和工程组织漏洞具有相对较高的质量影响性。强化建筑施工工程的安全管理基础教育,及时有效地制定安全合理预防对策可极大改善质量监督失效风险,避免一些安全隐患的发生,提高建筑施工工程项目现场的质量安全事故的可预防性。与此同时,技术管理不规范、信息技术落后、劣质材料和安全操作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较低具有较高的影响等,也是施工工程质量安全失效的系统弱点所在,是安全事故的核心影响,更是造成建筑施工安全质量事故起源的主要不安全因素,应该多加监督管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2.3 建立科学的质量监督管理机制

科学的质量监督管理机制需要符合实际的建设工程情况,包括建设工程的周期、参与人数、组织架构等,如果质量监督管理机制与建设工程的实际情况存在出入,将导致质量监督管理机制无法有效运行。在建立质量监督管理机制时,首先要根据建筑工程的组织架构进行质量监督管理的层级与责任划分,可以将建设工程分为不同的模块,对不同模块采取不同的质量监督管理方法,使质量监督管理成效得以更好的提高。比如对工程材料的质量监督管理,需要加强对材料的质量检验、存储防护、正确使用等,对于工程设备的质量监督管理就要加强对设备的维护和正确操作等。对于施工人员施工过程及方法存在的问题,进行引导培训,使施工流程严谨并正规化。在进行质量监督管理时,也可以采取固定、巡查、抽检等不同方式,达到更好的质量监督管理效果。对于质量监督到的漏洞及隐患,及时做出要求以及整改,将质量监督工作,充分贯穿在整个施工当中,使工程每个环节的质量得以保障[3]。

2.4 建立全面的质量监督管理模式

质量监督管理模式能够从宏观上对质量监督管理进行规范,并使质量监督管理形成常态化,融入建设工程的各个环节中。在质量监督管理模式中,需要采取自上而下的领导形式进行,由领导人员根据建设工程的整体规划和质量监督管理目标进行具体质量监督管理的规划安排,再由各个层级部门进行执行,使质量监督管理的宏观效果得以保障。但自下而上的反馈路径也必不可少,需要通过具体的执行人员对质量监督管理的落实情况和作用效果进行反馈,避免质量监督管理规划安排与实际建设工程存在不符的问题,使质量监督管理的微观效果也能够得以保障。全面的质量监督管理模式还能够保障一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当建设工程产生变动时,不论是上层变化还是下层变化,都能进行及时的掌握和调整,保障质量监督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2.5 大力推行施工样板先行模式

逐步引导施工单位建立样板引路工作制度,包括工序样板、特殊工艺样板、施工过程样板、交付样板等,在样板验收通过后方能开始大面积施工。通过样板引路,不仅可以方便管理人员对工人进行技术交底和培训,也更利于提前发现设计图纸、施工工艺中的问题,从而提升一线操作工人的施工水平,避免出现大范围质量问题,最终达到提高工程质量的目的[4]。

2.6 加快工程质量监管的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管理具有高效性、透明性、可追溯性,是未来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建立一个集工程招投标、施工图审备案、报建报监审批、工程设计变更、工程现场监督、工程质量问题整改意见书下发、工程施工全过程视频监控、工程报验等一体化的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信息系统,使整个监督工作程序化。通过该系统可以实现质量监督人员在办公室也可以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和管理。

2.7 加大执法力度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把责任落实到各职能科室,只有通过严格执法,强化对施工现场的质量监管力度和执法力度,才能确保监管工作的有效、规范和震慑作用,将各种质量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确保工程质量。

此外,另一种有效模式是,监督机构作为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下属单位,直接服从条线管理,从中央到地方必然政令统一,监督机构就不会受到地方政府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压力,独立开展监督管理工作,积极发挥监督管理的作用[5]。

3 结束语

随着人们对建设工程质量要求的提高,质量监督管理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本文经过现阶段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分析后,结合建设工程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促进质量监督管理水平提高的建议,期望能够有助于建设工程形成更加创新的质量监督管理方法和发展模式。

猜你喜欢

监督机构建设工程监督管理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监督管理
广元八二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BIM技术在现代建设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有效策略
关于药品生产质量监督管理的思考
探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
关于建设工程监理发展趋势的探讨
新常态下国有企业内部监督机构整合研究
党内监督机构和体制的历史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