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护理
2022-03-17张春燕李桂玲汪祖兰
张春燕 李桂玲 汪祖兰
感染是外科手术中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普通外科手术中术后感染的发生率通常>10%[1],感染最常见的部位是手术切口处,因此术后对切口进行有效护理和感染预防是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的关键。由于人体胃肠系统内存在较多的细菌及其他微生物,因此胃肠手术术后感染的发生率通常高于其他普通外科手术[2]。同时由于胃肠道自身存在一种微生物生态平衡,且抗生素的滥用易导致患者出现抗药性,极大增加术后感染的风险[3,4],延缓愈合速度、影响手术效果,对患者的健康造成极大的损害。本研究通过回顾分析,探讨胃肠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情况以及临床相关的影响因素,并对切口感染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总结,为临床护理治疗的展开提供更多研究支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我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胃肠手术患者1 128例,男654例,女474例;年龄22~81岁,平均年龄(51.26±10.44)岁;平均体重(BMI)(21.48±3.16)kg/m2;高血压226例,糖尿病179例,贫血82例,低蛋白血症39例;患者疾病手术类型:胃部手术62例,胰腺手术21例,结肠手术49例,阑尾炎手术290例,剖腹探查术103例,疝气手术162例,胃肠道肿瘤根治术441例。本研究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①患者于我院进行胃肠外科手术治疗,且住院期间未出现转院或出入院情况;②临床资料完整;③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①除胃肠外科手术外还接受其他手术治疗者;②存在其他原发性感染性疾病患者;③治疗期间不能配合完成所有治疗或检查者;④不同独立完成或在调查员帮助下完成相关调查的患者。
1.3 胃肠手术切口感染诊断标准 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5]中关于表浅或深部手术切口感染的诊断标准进行胃肠手术切口感染的诊断:(1)患者感染发生在手术后30 d内;(2)患者切口处出现红、肿、热、痛或脓性分泌物;(3)切口自然开裂或由医生切开后出现脓性分泌物,患者伴有发热的情况,切口部位可能存在局部压痛;(4)对表浅切口分泌物或深部切口引流物进行病原学检查,结果显示细菌培养阳性;(5)从深部切口引流或穿刺出现脓液;(6)再次手术探查或影像学检查显示深部切口出现脓肿或感染症状。
1.4 护理
1.4.1 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术前心理疏导: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疾病类型进行详细的健康教育,告知患者手术的相关注意事项,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和相关术前准备指导;对出现紧张、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进行术前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减轻对手术的恐惧感,使得患者能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手术治疗。
1.4.2 进行细致的术前护理:护理人员在术前需要帮助患者进行细致的备皮准备:手术前1 d护理人员需要保证患者进行了全身的皮肤清洁工作,并穿戴干净的病号服或舒适的衣物;护理人员需要帮助患者完成指甲和手术区域相关毛发的清理,避免出现脏污藏纳;术前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手术区域的皮肤进行检查,查看患者手术区域的皮肤是否出现损伤或存在过敏的情况,并进行基础的备皮工作;术前30 min需要对手术区域的皮肤进行二次消毒,消毒完成后需要用皮肤保护膜进行覆盖;护理人员需要在手术室内进行基本的准备工作,提前开启层流,至少维持30 min,并监测手术室的清洁、消毒情况。
1.4.3 术中相关护理工作:护理人员在手术中需要对清洁、消毒相关的工作进行严格的检查:手术中严格限制参观或进出人员,对相关出入人员的消毒情况进行检查,保证进入手术室的医护人员已经穿戴灭菌手术服、口罩帽子等相关衣物穿戴整齐,并已经完成刷手消毒工作;护理人员需要对手术器械的使用进行严格的管理,不可出现更替使用、造成二次污染;护理人员需要配合手术医生对患者非手术区域进行相关的保护工作,避免胃肠手术对其他非手术区域的污染;手术中护理人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积极配合手术医生完成手术工作,尽可能缩短患者暴露时间;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注意手术室的相关消毒仪器工作正常,层流设备需要在手术结束后关闭。
1.4.4 术后预防性护理工作:护理人员在患者术后需要进行有效的预防性护理措施,降低患者发生感染的风险:护理人员需要维持患者住院环境的整洁,对患者床单、衣物进行定期的更换;术后护理人员需要及时更换患者的敷料,选择合适的敷料对患者的切口进行换药处理,并观察记录患者的切口状态;对于存在引流装置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每日记录患者引流量和引流物状态;对患者抗生素的使用进行细致的记录。
1.4.5 切口感染的护理措施:对出现表浅切口或深部切口感染的患者,根据患者切口化脓情况、每天多次更换敷料,尽可能保持患者切口部位的清洁;及时记录并上报患者切口的状态,每天多次记录患者的体温变化情况,如果异常需要及时上报医生进行处理。
1.5 观察指标
1.5.1 统计患者术后情况和护理满意度:对患者的术后切口感染情况、住院情况进行观察和统计,调查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使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满意度调查,问卷包括护理措施、护理态度、并发症发生情况、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等多个方面,共20题,总分100分,≥90分为非常满意,75~89分为满意,60~74分为一般满意,<6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统计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
1.5.2 比较感染与未感染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65岁、<65岁)、性别(男性、女性)、BMI(<18.5 kg/m2、18.5~23.9 kg/m2、≥24 kg/m2)、高血压、糖尿病、贫血、低蛋白血症。
1.5.3 比较感染与未感染患者的手术和住院情况:包括手术类型(胃部手术、胰腺手术、结肠手术、阑尾炎手术、剖腹探查术、疝气手术、胃肠道肿瘤根治术)、手术时间(≤2 h、>2 h)、住院时间(≤14 d、>14 d)。
1.5.4 比较感染与未感染患者的切口类型:包括手术切口分类(Ⅰ类切口、Ⅱ类切口、Ⅲ类切口)。
2 结果
2.1 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 非常满意:592例(52.48%)、满意:349例(30.94%)、一般满意:127例(11.26%)、不满意:60例。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4.68%。
2.2 患者的切口情况 1 128例患者中,共89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感染率为7.89%,患者均出现发热(体温≥38℃),其中21例患者出现深部切口感染(23.59%),其余患者为表浅切口感染。治疗后,所有切口感染患者的感染情况均得到控制。
2.3 感染与未感染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切口感染患者的年龄、BMI异常比例、糖尿病、贫血、低蛋白血症患者比例均高于未感染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与未感染患者的性别比例、高血压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感染与未感染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例(%)
2.4 感染与未感染患者的疾病类型比较 切口感染患者手术时间>2 h、住院时间>14 d比例高于未感染患者(P<0.05)。感染与未感染患者的手术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感染与未感染患者的疾病类型比较 例(%)
2.5 感染与未感染患者的切口类型比较 切口感染患者与未感染患者切口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感染患者Ⅲ类切口比例较高。见表3。
表3 感染与未感染患者的切口类型比较 例(%)
3 讨论
影响胃肠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的因素较多,包括患者自身疾病状况、手术情况、术后住院情况、护理情况等多个方面[6]。由于胃肠道手术部位存在的原生细菌较多,一方面会影响手术深部切口的愈合,另一方面,原生的细菌环境对患者术后抗生素的使用有更高的要求,使得胃肠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通常情况下要高于其他部位的手术[7]。切口感染将影响患者手术切口的愈合速度,严重者将会导致切口疝的发生,进而引发全身性的感染,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8]。手术前后的护理工作对手术患者的感染发生有着重要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回顾分析,探讨胃肠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发生情况和影响因素,并对胃肠手术的护理工作进行总结。
1 128例患者中,共89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感染率为7.89%,21例患者出现深部切口感染(23.59%),所有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4.68%。本研究中采取了较为全面的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胃肠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10%,同时深部切口感染发生率较低,在针对性治疗和护理后,未有患者出现严重感染并发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较高。对切口感染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切口感染患者的年龄、BMI异常比例、糖尿病、贫血、低蛋白血症患者比例均高于未感染患者(P<0.05);切口感染患者手术时间>2 h、住院时间>14 d比例高于未感染患者(P<0.05);感染与未感染患者的手术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感染患者与未感染患者切口类型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的基础情况对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有密切的联系,年龄较大、体重过低或过高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风险明显增高,存在糖尿病、贫血、低蛋白血症患者的感染风险也较高。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水平的异常,导致机体的免疫功能较差,影响切口处瘢痕组织的增生[9],进而使得切口愈合情况较差,极大增加了感染风险,而贫血或低蛋白血症患者机体的营养状态较差,影响了免疫功能,进而不利于切口愈合[10]。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手术切口类型对切口感染有较大的影响,胃肠手术患者手术时间的延长,极大提高患者手术区域暴露所带来的感染风险[11];由于医院环境较为复杂,住院时间的延长意味着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风险提高,这要求临床治疗中,需要尽可能控制患者的住院时间[12];Ⅱ型和Ⅲ型切口患者由于切口的清洁度较低,导致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风险提高,对于此类患者在术后需要加强抗生素的使用,以降低切口感染风险[13]。
对于胃肠外科手术患者,在手术前后均需要提高护理人员对切口感染的预防意识,实施更为细致的护理,本研究中主要通过以方面达到更好的护理效果:(1)做好术前的护理准备工作,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问询,并帮助患者进行充分的备皮和饮食准备工作,减轻患者的肠道负担,降低由于患者皮肤状态不佳所导致的感染风险,同时护理人员需要对手术室准备状况进行检查;(2)术中密切监护患者状况,配合手术医生尽快完成手术工作,护理人员需要控制和检查手术室进出人员的消毒情况,对手术器械进行严格管理,对手术区域的情况进行密切的监控,积极配合医生完成手术工作,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手术暴露时长;(3)术后对患者进行更为精细的预防性护理,一方面护理人员需要保持患者住院环境的整洁,另一方面,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切口进行细致的换药护理,关注患者切口的变化情况,对出现感染的患者进行更高频率的换药工作,尽可能保持切口的洁净,降低患者感染风险。
综上所述,年龄较大、体重异常、基础疾病较多的患者在胃肠手术后更易出现切口感染,同时手术时间、住院时长、均会影响患者的切口感染发生率,Ⅱ型和Ⅲ型切口患者易发生切口感染。为降低胃肠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提供更为细致的护理服务,从术前、术中、术后3个阶段进行预防性护理,对出现切口感染患者需要进行精细护理,以保证患者的手术效果,提高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