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母成分对富锂铍伟晶岩成因的指示:以卡鲁安稀有金属矿田为例*
2022-03-17岑炬标凤永刚梁婷高景刚何蕾周义
岑炬标 凤永刚 梁婷** 高景刚 何蕾 周义
1.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西安 710054 2.长安大学成矿作用及其动力学实验室,西安 710054
中国阿尔泰造山带的卡鲁安-阿祖拜伟晶岩田是我国宝石(主要是海蓝宝石)、稀有金属(Li、Be、Nb、Ta)资源的重要产地之一(邹天人和李庆昌,2006;马占龙等,2015;Zhangetal.,2016;Zhouetal.,2018;Fengetal.,2019)。伟晶岩在区域上分布具有显著的分带性,离哈龙复式岩体从近到远分别为贫矿/无矿伟晶岩、富Be伟晶岩、富Li伟晶岩、石英脉,被认为是通过花岗质岩浆分离结晶形成(赵振华等,1991;邹天人和李庆昌,2006)。但年代学研究显示,岩体形成时代为早泥盆世,伟晶岩形成时代为中三叠世-早侏罗世,其巨大的年代差异排除了它们之间的成因联系(Lüetal.,2012;周天怡,2015;马占龙等,2015;Zhangetal.,2016;Zhouetal.,2018;Fengetal.,2019;刘涛等,2020)。2018年课题组在矿田南部群库尔路线地质调查时发现了淡色白云母花岗岩岩株,其成岩时代(240.1Ma;高景刚等,待发表)与稀有金属伟晶岩相近,从岩株的展布特征、矿物组成等分析,可能与稀有金属伟晶岩存在成因联系,这为我们研究该区伟晶岩的成岩演化过程提供了契机。本文选择卡鲁安-阿祖拜地区不同稀有矿化的伟晶岩,研究区内花岗岩、伟晶岩中贯通性造岩矿物白云母的成分演化,分析岩体与伟晶岩的成因联系,并建立瑞利分离结晶模型,旨在探讨云母成分变化趋势对伟晶岩与花岗岩的成因联系和岩浆演化过程的合理指示。
1 地质背景
阿尔泰造山带地处于中亚造山带中部,南以额尔齐斯大断裂为界,北至西伯利亚板块,西接哈萨克斯坦地块,东邻蒙古国阿尔泰地区(曲国胜和何国琦,1992;Windleyetal.,2002,2007;Xiaoetal.,2004;Longetal.,2008,2010;Sunetal.,2008;孙敏等,2009)。区域构造以NW-SE向断裂带为主,平面上呈向北西部撒开、向南东部收敛,同时发育多期显著的变质、变形(赵志忠等,2002)。根据沉积建造、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及构造变形强度、期次、构造层位出露等特征,曲国胜和何国琦(1992)将阿尔泰造山带分为5个构造带,而Windleyetal.(2002)则进一步将其划分为6个地体(图1a)。阿尔泰伟晶岩主要分布于北阿尔泰山地体、中阿尔泰山地体、琼库尔-阿巴宫地体。勘探资料表明已发现了十多万条伟晶岩脉(赵振华等,1991),其中数千条具有不同程度的稀有金属矿化或白云母矿化,依据控矿因素可划分为哈龙-青河稀有金属成矿亚带和加曼哈巴-大喀拉苏稀有金属成矿亚带(邹天人和李庆昌,2006),进一步分9个矿集区(图1a)。阿尔泰地区稀有金属成矿作用主要分为4期:奥陶纪-早志留世(476~436Ma)、晚泥盆世(~370Ma)、二叠纪(296~258Ma)和三叠纪-侏罗纪(250~151Ma),其中以三叠纪-侏罗纪(250~151Ma)为主要成矿期,处于陆内环境的区域大规模伸展的地球动力学背景(杨富全等,2018)。
2 矿田地质特征
新疆阿尔泰卡鲁安-阿祖拜伟晶岩田地处中阿尔泰山地体,分布在哈龙复式花岗岩体外接触带西侧,属于哈龙-青河稀有金属成矿亚带柯鲁木特-吉得克矿集区的一部分(图1a,b)。出露地层为中-上志留统库鲁木提群,原岩受区域变质作用和热接触变质作用的影响,围绕哈龙复式岩体并在其西侧发育比较完整的递增变质带,形成各类片岩(马占龙等,2015;Zhangetal.,2016)。褶皱构造有哈龙复式背斜,断裂多为近北西向断裂,次为东西向断裂,大量的伟晶岩脉发育在哈龙背斜的倾没端、东西向断裂与北西向断裂的复合地带及与之相应的次级构造(邹天人和李庆昌,2006)。矿区周边出露的岩浆岩主要为哈龙复式岩基和伟晶岩。哈龙复式岩基(又称阿拉善岩体)主体岩性为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二云母花岗岩,成岩时代为早泥盆世(407.9~397.3Ma;马占龙等,2015;刘涛等,2020)。2018年作者在南部群库尔伟晶岩调查中发现了白云母花岗岩株,经野外路线调查及遥感卫片解译,该岩株出露面积约为0.8km2,受北西向构造控制,呈岩株状侵入到中-上志留统库鲁木提群中(图1b、图2a),并具有不同程度的糜棱岩化,利用锆石U-Pb获得成岩时代为中三叠世(240.1±2.1Ma;高景刚等,待发表)。矿区内伟晶岩脉发育,主要侵位于中-上志留统库鲁木提群黑云母石英片岩中。根据主要稀有金属矿化类型,将含矿伟晶岩分为富Be伟晶岩、富Li伟晶岩。
富Be伟晶岩主要位于阿祖拜、群库尔、哈龙河东岸、勒克特河下游地区,该类伟晶岩以Be矿化为主,Nb-Ta矿化次之。阿祖拜富Be伟晶岩侵位于二云石英片岩及含电气石二云石英片岩中(图2b),走向为近南北向。这些伟晶岩的分带性较好,可分为细粒边缘带(<5cm)、具文象结构的绿柱石-白云母-微斜长石-石英带、粗粒至巨晶块状微斜长石-石英带及钠长石交代结构(叶片状钠长石集合体以及细粒石榴子石-钠长石组合),部分脉体局部出露石英核。其中,文象结构带中的绿柱石多为海蓝宝石且均匀分布于带内,以个大、完整、少裂纹、颜色蓝而鲜如海水而闻名(王登红等,2000)。除含有石英、微斜长石、钠长石、白云母及绿柱石(海蓝宝石)等造岩矿物外,阿祖拜富Be伟晶岩尚含有电气石、石榴子石、锆石及磷酸盐矿物(主要为磷灰石、磷铁矿、磷锰矿等),但不含铌钽铁矿。哈龙河东岸(HL)的富Be伟晶岩与阿祖拜富Be伟晶岩较为相似,其分带性较好,具有纹层状细晶岩带、具文象结构的绿柱石-白云母-微斜长石-石英带、粗粒至巨晶块状微斜长石-石英带。除含有石英、微斜长石、钠长石、白云母及绿柱石等造岩矿物外,副矿物还包括电气石、石榴子石、锆石、磷酸盐矿物(主要为磷灰石、磷锂铁矿等)及铌钽铁矿。比较特殊的是,勒克特河下游地区(YRT)的富Be伟晶岩侵入哈龙花岗岩体的西北缘,与黑云母花岗岩呈侵入接触关系,并主要由石英、微斜长石、白云母和海蓝宝石组成(Fengetal.,2019)。
富Li伟晶岩位于卡鲁安、柯鲁木特、佳木根(开)地区。该类伟晶岩以Li、Be矿化为主,Nb-Ta矿化次之。卡鲁安富Li伟晶岩脉往往成群出现,呈NE向或近NS向分布。NE向分布代表矿脉有803、807号脉等,有一定的垂向分带,顶部为锂云母-钠长石型伟晶岩,深部出现锂辉石-钠长石型伟晶岩。近NS向代表矿脉有650、802、805号脉等,其中650号伟晶岩脉结构分带清晰,主要造岩矿物为石英、微斜长石、钠长石、锂辉石及锂云母(图2h,i),副矿物则包括锰铝榴石、铌钽铁矿、绿柱石(海蓝宝石)及锆石。除650号脉外,其他富Li伟晶岩中的锂矿物主要为锂辉石,锂云母含量较少;805号脉呈透镜状,结构带分带性较差,可见细粒结构带和中粗粒结构带呈韵律分布(图2c),局部有块体微斜长石。石英-钠长石-锂辉石结构带是该矿脉的主体,位于矿脉的中心部位,锂辉石为薄板状,长轴垂直脉壁,除锂辉石外,还见铌钽铁矿。
3 样品描述
本次研究的样品主要采自新发现的群库尔白云母花岗岩株以及阿祖拜富Be伟晶岩、卡鲁安富Li伟晶岩等。
(1)含石榴子石白云母花岗岩
样品采自群库尔白云母花岗岩株(QK),岩性为含石榴子石白云母花岗岩。岩石呈灰白色,全晶质等粒结构,块状构造,有一定程度的糜棱岩化。组成矿物为微斜条纹长石(40%~45%)、钠长石(25%~30%)、石英(20%~25%)、白云母(10%~15%)、以及少量的石榴子石(3%~5%)。矿物粒径1~3mm,其中微斜条纹长石为板状,发育条纹结构和格子双晶;钠长石呈板状,聚片双晶发育;石英为他形粒状,有的可见波状消光。白云母呈白色片状(图2d),片径为0.5~1mm,受应力作用发生一定形变,成分均一(图3a)。石榴子石为红褐色粒状、均质体;副矿物有磷灰石和锆石。
(2)富Be伟晶岩
富Be伟晶岩样品主要采自阿祖拜(AZB)1号、4号、5号伟晶岩脉。部分样品采自哈龙河东岸地区(HL)和勒克特河下游地区(YRT),具体位置见图1。所有白云母样品均采自外侧带(文象结构带),其矿物组合为绿柱石-白云母-微斜长石-石英。矿物成分主要为微斜长石(50%~60%)、石英(30%~35%),白云母(5%~10%)、少量为绿柱石(1%~2%)、石榴子石(0~1%)、电气石(0~1%),副矿物有锆石、磷酸盐矿物(磷灰石、磷铁矿、磷锰矿等)。绿柱石呈淡蓝-黄绿色(图2f),较为自形,粒度在20×40mm~5×10mm,在阿祖拜地区多为海蓝宝石(图2e)。白云母呈片状(图2e,f),片径≥20mm,多与钠长石、微斜长石共生,成分均一,同样无分带特征(图3g-i)。不同的是,哈龙河东岸(HL)的富Be伟晶岩还产出铌钽铁矿。这些铌钽铁矿多为半自形粒状,与磷灰石、石英共生,粒径约为0.1~0.3mm(图3f)。
(3)富Li伟晶岩
富Li伟晶岩采自卡鲁安(KLA)650、801、802、804、805、806、807、808号伟晶岩脉,分析的白云母大多采自边缘带,少量采自中间带。边缘带一般<5cm,矿物组合为钠长石-石英-白云母-石榴子石(图2g),具有细粒结构,块状构造,矿物组分主要为钠长石(60%)、石英(30%)、白云母(12%)、石榴子石(3%)。白云母呈片状,片径<1mm,常与石榴子石共生,其成分均一,无明显分带(图3b)。中间带为伟晶岩脉主体,矿物组合为锂辉石-钠长石-(微斜长石)-石英,具有伟晶结构,块状构造。岩石矿物组成主要包括锂辉石(25%~30%)、石英(20%~25%)、钠长石(15%~20%)、微斜长石(15%~20%),白云母(5%~10%)、少量为锰铝榴石(1%~2%)、绿柱石(<1%),副矿物有磷灰石、铌钽铁矿及锆石,未见电气石。锂辉石呈自形柱状、板状,粒径0.5~3cm,部分锂辉石沿节理被粉色锂云母交代(图2h);镜下可观察到简单双晶与聚片双晶,具有熔蚀结构(图3c),并发育毛发状锂辉石。铌钽铁矿一般为自形至半自形粒状,与锂辉石、白云母共生,粒径为0.1~0.3mm,背散射照片下常见振荡分区或扇形分区或两者兼有(Fengetal.,2019)。白云母呈片状,片径≤2mm,与钠长石、锂辉石、铌钽铁矿共生,其成分变化明显,表现为不同的成分分带形式,如白云母与锂云母呈不规则分带(图3d)或补丁状分带(图3e)产出。
4 测试方法和分析结果
4.1 测试方法
所有云母样品的测试均在长安大学成矿作用及其动力学实验室完成。主量元素分析(EPMA)的实验仪器为日本电子株式会社8100型电子探针(JEOL-JXA-8100)。实验条件如下:探针分析时的加速电压和样品表面电流分别为15kV和15nA,电子束斑直径为2μm。所分析元素的X光谱线及相应标样如下:Si Kα(石英)、Fe Kα(磁铁矿)、Ca Kα(硅灰石)、Na Kα(钠长石)、K Kα(钾长石)、Mg Kα(橄榄石)、Mn Kα(红钛锰矿)、Ti Kα(红钛锰矿)、Al Kα(刚玉)、P Kα(磷灰石)、F Kα(萤石)。白云母、锂云母中Li的含量根据云母的F含量(Tischendorfetal.,1997)或Mg含量(Tischendorfetal.,1999)计算。
白云母花岗岩、富Li伟晶岩中云母的微量元素分析(LA-ICP-MS)的实验仪器为联接美国Photon Machines公司193nm气态准分子激光剥蚀系统的安捷伦7700E型四级杆等离子体质谱仪。激光剥蚀系统采用氦气作载气、氩气为补偿气调节灵敏度,氦气流量为0.87L/min,激光频率为8Hz,测试点束斑直径为50μm,单脉冲能量为4.9J/cm2,单次测量时间为50s,背景测量时间为30s。分析步骤为:在薄片中选择已进行探针分析的云母,先测试2次标样NIST 610,之后每分析8次云母样品,重复测试2次标样NIST 610,使用NIST 610和NIST 612分别作为主要外标和次要外标,以Si(其含量由探针分析测得)作为内标,进行云母微量元素含量计算。测试数据的离线处理(包括对样品和空白信号的选择、仪器灵敏度漂移校正、元素含量计算)采用软件ICPMSDataCal(Liuetal.,2008;Liuetal.,2010a)完成,详细的仪器操作条件和数据处理方法见(Liuetal.,2008;Liuetal.,2010a;Liuetal.,2010b)。富Be伟晶岩白云母的微量元素分析的实验仪器为美国热电X-7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仪(ICP-MS)。样品选择片径>2cm的云母,在60℃下洗涤、干燥,用玛瑙磨具研磨至200目。检测依据为GB/T14506.30—2010,分析精度约为2%~5%。
4.2 主量元素分析结果
白云母花岗岩、富Be伟晶岩、富Li伟晶岩的云母主量元素成分结果列于表1。基于云母成分的分类图解(图4)表明:白云母花岗岩中白云母均为白云母;富Be伟晶岩的白云母均为白云母;而富Li伟晶岩的白云母大多为白云母,少量为多硅白云母、含锂多硅白云母和铁锂云母。
4.3 微量、稀土元素分析结果
通过LA-ICP-MS及ICP-MS分析测试获得云母的微量元素成分(表2,详细数据见电子版附表1)。结果表明(图5),白云母花岗岩、富Be伟晶岩、富Li伟晶岩的白云母共同表现为较低的Be、Sc、Cr、Zr、Ba、Ta、Pb、V含量(<100×10-6)和较高的Rb含量(>1000×10-6)。不同的是,富Li伟晶岩具有相对更高的大离子亲石元素(Li、Rb、Zn、Cs)和更低的高场强元素(Nb)含量显著区别于富Be伟晶岩、白云母花岗岩(图5),而白云母花岗岩、富Be伟晶岩则较为相似,其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高场强元素含量没有显著区别。具体表现为富Li伟晶岩具有较高的Li(1042×10-6~20812×10-6)、Rb(4616×10-6~7961×10-6)、Zn(933×10-6~2592×10-6)含量,中等的Cs含量(92.0×10-6~381×10-6),较低的Nb(27.4×10-6~97.6×10-6)含量;白云母花岗岩具有较高的Rb(1185×10-6~1658×10-6)含量,中等的Li(357×10-6~870×10-6)、Zn(124×10-6~283×10-6)、Nb(145×10-6~180×10-6)含量,较低的Cs(22.2×10-6~133×10-6)含量;富Be伟晶岩具有较高的Rb(1312×10-6~2878×10-6)含量,中等的Li(491×10-6~1782×10-6)、Zn(154×10-6~268×10-6)、Nb(268×10-6~438×10-6)含量,较低的Cs(75.7×10-6~111×10-6)含量。
表2 卡鲁安-阿祖拜地区群库尔白云母花岗岩、富Be伟晶岩、富Li伟晶岩代表性云母微量元素成分(×10-6)Table 2 Trace element concentrations of representative micas from the muscovite granite,Be-rich pegmatites and Li-rich pegmatites in Kalu’an-Azubai field (×10-6)
5 讨论
5.1 富Li、Be伟晶岩与花岗岩体同源性分析
表3 柯鲁木特-吉得克矿集区花岗岩和卡鲁安-阿祖拜伟晶岩田稀有伟晶岩类型、产状及年龄统计Table 3 Type,shape and age statistics of granite in the Kelumute-Jideke district and pegmatites in Kalu’an-Azubai field
岩相学研究表明,区内富Li伟晶岩发育大量橙色石榴子石、锂云母而缺乏磷酸盐矿物,而富Be伟晶岩则相对富磷灰石、磷铁矿,这意味着形成二者的熔体在成分上有较大差异,分别属于贫P但富Al、F的体系以及富P体系(Sánchez-Muozetal.,2017),表明富Be伟晶岩、富Li伟晶岩可能并非来自同一岩浆源。Hf同位素数据结果显示,白云母花岗岩εHf(t)值的变化幅度大,为-4.75~2.66,均值为-0.18(高景刚等,待发表);富Be伟晶岩εHf(t)值的变化幅度大,为-1~6.3,均值为2.51(马占龙等,2015;Zhangetal.,2016);富Li伟晶岩εHf(t)值的变化幅度小,为-0.6~2.5,均值为1.29(Zhangetal.,2016)。εHf(t)值总体表现为白云母花岗岩<富Li伟晶岩<富Be伟晶岩,与白云母花岗岩、稀有金属伟晶岩形成的时代顺序呈明显的负相关。这表明了它们的物源组成存在一定变化趋势,可能与岩浆演化过程中外来物质加入的程度不同有关,也可能是岩浆起源于相似而非同一源区。综上所述,卡鲁安-阿祖拜地区花岗岩与稀有金属伟晶岩不太符合典型的岩浆分异模式,很可能并非同源演化的直接产物。
已有研究显示,阿尔泰地区稀有金属伟晶岩大多与赋矿花岗岩不存在成因联系(杨富全等,2018),其成因与造山运动过程中加厚的不成熟地壳物质因伸展减压背景下小比例减压熔融(深熔作用)有关(张辉等,2019;Lüetal.,2021)。而利用伟晶岩的混合成因模式(Sheareretal.,1992;Roda Roblesetal.,1999),解释卡鲁安-阿祖拜地区稀有金属伟晶岩的成因时,则更加合理。当变质源区部分熔融程度较低时,富含粘土矿物的变质泥质岩可能先于蒸发岩发生部分熔融,Li优先进入熔体中形成较为富Li的花岗质熔体;而当部分熔融程度增大时,则蒸发岩也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富Be、P的花岗质熔体,最终表现为富Be伟晶岩的结晶年龄大多小于富Li伟晶岩,而εHf(t)值的变化幅度也大于富Li伟晶岩。
5.2 瑞利分离结晶模型和云母成分变化趋势对伟晶岩成因及演化的指示
本区稀有金属伟晶岩中存在Li的类质同象置换趋势(图7a,b)。在富Be伟晶岩、富Li伟晶岩中,白云母均有AlLiR-2的类质同象置换趋势(Roda-Roblesetal.,2006),即八面体的Fe、Mg、Mn被Li、Al置换(图7a),但并不足以改变白云母的类型。而富Li伟晶岩中则具有白云母Si2LiAl-3的类质同象置换趋势(Roda-Roblesetal.,2006),具体表现为白云母中四面体和八面体的Al被置换为Si和Li(图7b),并形成含锂多硅白云母、铁锂云母(图4)。这反映了富Be伟晶岩、富Li伟晶岩均存在Li富集的演化趋势,而在富Li伟晶岩中最为显著,出现了锂云母、锂辉石等独立矿物。
此外,从白云母花岗岩→富Be伟晶岩→富Li伟晶岩,白云母还存在Nb含量和Nb/Ta值降低的趋势(图7c,d)。前人研究发现,从过铝质花岗岩→伟晶岩,其全岩成分的演化趋势表现为Ta相对于Nb更明显的增加,而Nb/Ta值降低(Stepanovetal.,2014),反映了Ta的富集和Nb的消耗,可能归因于白云母(Stepanovetal.,2014)和铌铁矿(Linnen and Keppler,1997)的结晶。岩相学观察显示白云母花岗岩不含铌钽铁矿,富Be伟晶岩仅样品HL有少量的铌钽铁矿,富Li伟晶岩则发育大量铌钽铁矿。这表明了白云母花岗岩、富Be伟晶岩中白云母Nb/Ta值的变化更可能与白云母结晶有关,其较大的变化范围则代表可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分离结晶作用;富Li伟晶岩白云母较低的Nb/Ta值可能与丰富的铌钽铁矿有关,其演化趋势为Ta#=Ta/(Ta+Nb)值增加(Fengetal.,2019),可能指示更高的岩浆分异演化程度。
根据瑞利方程(Rayleigh and Ramsay,1896),Neumannetal.(1954)建立了岩浆的分离结晶模型,该关系可表示为:
①
其中,矿物j中元素i的浓度与结晶程度F的函数关系如下:
②
其形式为:y=A·x+B。斜率A为:
④
其y轴的截距B为:
⑤
本次模拟选择的白云母来自阿祖拜富Be伟晶岩,其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191.6Ma(Zhangetal.,2016);富Li伟晶岩中的白云母及锂云母则选自卡鲁安805号脉(KLA No.805),其铌钽铁矿U-Pb加权平均年龄为224.3Ma(Fengetal.,2019)。同时,为正确建立瑞利分离结晶模型,严格按照前人的总结,选取了白云母样品(Allègreetal.,1977;Van Lichterveldeetal.,2008;Hulsboschetal.,2014)。经过计算,白云母实测值投点呈显著的线性趋势(图8a,b),线性拟合度良好,而利用公式④、⑤计算得出斜率A、截距B值(表4),与散点图趋势线的斜率、截距值差异不大,满足建立瑞利型分离结晶模型的条件(Hulsboschetal.,2014)。对此,设结晶程度(F)为变量,模拟初始熔体结晶程度从1%变为99%(F=0.01~0.99)的过程,并利用公式②计算白云母中K、Rb、Cs的理论含量,建立白云母大离子亲石元素的瑞利分离结晶正演模型(图8c,d;详细数据见电子版附表2),计算过程的相关参数见表4。结果表明(图8c),可由初始花岗质岩浆经分离结晶作用依次形成白云母花岗岩→富Be伟晶岩→富Li伟晶岩。
附表2 初始花岗质岩浆不同结晶度下白云母的大离子亲石元素含量模拟结果
表4 瑞利分离结晶模型参数Table 4 Parameters applied in Rayleigh fractionation modelling
对比世界上各著名伟晶岩产区发现,即使是不同产地、不同类型的伟晶岩,其白云母K/Rb值和Cs含量总体还是呈现出负相关的线性趋势(图9),说明不同伟晶岩的白云母稀有元素含量与只与伟晶岩自身的演化程度密切相关,并不能简单通过其元素含量或比值关系就判定伟晶岩之间存在成因和演化关系。综上所述,使用瑞利分离结晶模型判断伟晶岩的“母岩”和定量研究岩浆分异演化程度时,对花岗岩、伟晶岩时空分布合理性和同源性判断应为第一要素,尤其是面对复杂矿化、多期次侵位的稀有金属伟晶岩。
6 结论
(1)卡鲁安-阿祖拜地区富Be伟晶岩、富Li伟晶岩的白云母均存在Li富集的演化趋势,而富Li伟晶岩中出现了锂云母等独立矿物。从白云母花岗岩→富Be伟晶岩→富Li伟晶岩,白云母总体表现为Nb含量和Nb/Ta值降低,可能代表了白云母花岗岩、富Be伟晶岩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分离结晶作用,也可能代表了富Li伟晶岩的岩浆分异演化程度更高。
(2)利用瑞利分离结晶模型判断复杂稀有金属矿化伟晶岩的成因及演化关系时,花岗岩-伟晶岩系统具有合理的时空分布、源自同一岩浆源的特征是正确建立的瑞利分离结晶模型的前提。
致谢本次野外调研、取样、收集地质资料等工作获得了新疆有色金属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大力支持;样品处理与实验测试得到了长安大学成矿作用及其动力学实验室谭细娟博士和刘民武博士的指导和帮助;在本文写作过程中,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调查院李平高级工程师进行了有益的讨论;匿名审稿专家给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在此对他们表示诚挚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