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空间量度词空间义的视角化研究
2022-03-17刘桂玲
刘 桂 玲
(吉林大学 外国语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一、引 言
空间量度形容词是对于具有一定形状的事物所占据空间量进行说明的词语(1)胡德明:《儿童空间维度形容词发展顺序的理论解释》,《世界汉语教学》2003年第3期。。英语中有“far/distant、near/close”“long、short”“wide/broad、narrow”“thick、thin”“tall、short”“high、low”“deep、shallow”“large/big、small/little”,汉语中有“远、近”“长、短”“宽、窄”“厚、薄”“粗、细”“高、低/矮”“深、浅”和“大、小”。研究者从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持续关注空间量度系统(2)Bierwisch,M,“Some semantic universals of German adjectivals”,Foundations of Language,No.1,1967,pp.1-36.,汉语空间量度词的语义及计算机识别(3)伍莹:《现代汉语维度形容词语义及其计算机识别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年。,个别英、汉空间量度形容词词对(4)陈舜婷:《语料库驱动的空间维度形容词对比研究——以“高”和HIGH/TALL为例》,《山东外语教学》2010年第5期。及英、汉空间量度形容词的隐喻义(5)刘桂玲、杨忠:《英、汉空间量度形容词隐喻域对比研究》,《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4期。。
空间量度形容词包含的概念有空间义的类别、凸显的维度数目和维度的方向。空间义包括位置义、维度义和距离义。空间量度形容词虽然都用于描述三维空间和物体,但是在使用时不同的词凸显不同数量的维度,有的量度词凸显一维量度,有的凸显二维或三维量度。维度的方向是指所述维度是水平方向抑或是垂直方向。从OxfordEnglishDictionary(OED)(6)“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http://www.oed.com/.及《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7)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年。两部词典和British National Corpus(BNC)(8)“British National Corpus”,http://corpus.byu.edu/bnc/x.asp.及语料库在线(9)CN Corpus(语料库在线),http://www.cncorpus.org/index.aspx.⑨两个语料库中的用例可见,英、汉空间量度词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空间义泛化的现象,体现为所表达的空间义类别、范围和特征泛化。例如,词典中对于英、汉语中表高度的词第一个释义都是“从下到上的距离”,但是通过对语料进行观察,我们发现表高度义的词已经用于描述不同方向上的维度延伸。
认知语言学的兴起为词汇语义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认知语言学认为视角化(perspectivization)在场景和事件识解中发挥重要作用,视角决定观察实体和情境的视点(vantage point),其中涉及位置、距离、模式和方向四个图式范畴(10)Evans,V.& M.Green,“Cognitive Linguistics: An introduction”,Edinburgh: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2006,pp.528.。在言语交际中,场景和事件中吸引语言使用者注意力的部分成为注意的焦点得以表述出来(11)Ungerer,F.& H.J.Schmid,“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pp.38-39.。人类在与世界互动过程中获得了感知经验并据此形成了意象图式,如基于人体结构及方向的“上下图式”和皮肤界定的“容器图式”(12)Johnson,M,“The Body in the Mind: the bodily basis of meaning,imagination,and reason”,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pp.331.。在意义和语法结构的识解过程中,有些意义不是来自于概念化的客体特征,而是来源于概念化的主体。概念化的过程中存在视角化和主观性,视角化包含选择性注意和凸显两种认知机制集合。语言提供多种识解方式,话语是选择的过程(13)Verhagen,V,“Construal of perspectivization”,D.Geerarts & H.Cuyckens,eds.,“Handbook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6,pp.48-49.。在人类与世界的互动中,意象图式经常通过旋转和投射发生变化,如将牛群看作群体和将牛看作个体造成了意义识解中集合名词和可数名词之间的转换(14)Lakoff,G.“Women,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 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pp.428.。
本文尝试在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化理论观照下,分析英、汉空间量度形容词空间多义性中空间义类别的泛化、垂直维度参照面的泛化、凸显维度数目的泛化及其认知理据。
二、视角化及空间义类别泛化
英、汉空间量度形容词系统中都包含三个类别的空间义——维度义、位置义和距离义,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一个空间量度词用于表达多类空间义的现象。
英、汉语中描述垂直维度上凸显量度的空间词有“tall、short”“high、low”和“高、低/矮”。在描述位置义时,英语用“high、low”,这对词表达维度义时描述无生物。汉语中,“高”既可以描述位置义又可以描述维度义,“矮”用于描述维度义,“低”主要用于描述位置义。
(1)Her legs were long and elongated further by the very high heels which she wore.(BNC)(维度义)
(2)We kept spiralling up towards a high point on the ridge…(15)本文中的英、汉语例句只保留了最相关部分,不相关的部分用省略号代替。(BNC)(位置义)
(3)十月三日下午,……沈庭国……用煤渣砖叠起一米多高的墙……(语料库在线)(维度义)
(4)过去规定,直升飞机着船飞行……云高不能低于二百米……(语料库在线)(位置义)
由于“high”和“高”既用于表达维度义又用于表达位置义,而“low”和“低”主要用于描述维度义,因此我们以“high”和“高”为例分析英、汉空间量度形容词表达不同类别空间义的用法。在以上两例中,“high”用于描述“heels”时着眼的是鞋跟的延伸,“高”用于描述“墙”也是着眼于墙自下而上的延伸,高度是以实体形式存在的。而在另外两例中,“high”和“高”都用于表位置义,描述的是登山者及云所处的位置,也就是从地面算起到所述点的距离。在视觉感知中,如果视线集中于物体的延伸则人们关注的是维度义,如目光落在物品从某一平面向上的距离或当物品的上表面被看作活动场所,那么量度词表达的就是位置义。
运动通常都涉及起始点、路径和路径末端三要素,在概念化运动事件时一般人们头脑中激活的是路径,认知由路径通达路径末端。视点由路径向路径末端转移造成了维度义向位置义的转变。由路径向路径末端转换的过程调用了参照点能力(16)Cervel,M.S.P.& I.F.J.Ruiz de Mendoza,“The metonymic and metaphoric grounding of two image-schema transformations”,Panther K-U.& L.Thornburg,eds.,“Metonymy and Metaphor in Grammar”,Amsterdam/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2009,pp.345.。在概念化过程中,有些运动是真实发生的,有些运动是虚拟或想象的。如果现实中并未发生运动事件而是将某一定点看作虚拟运动的终点,那么空间量度形容词通常表示位置义,也就是将定点概念化为虚拟运动路径末端(17)Cervel,M.S.P.& I.F.J.Ruiz de Mendoza,“The metonymic and metaphoric grounding of two image-schema transformations”,Panther K-U.& L.Thornburg,eds.,“Metonymy and Metaphor in Grammar”,pp.348.。在例(1)和(2)中,“high”和“高”用于描述鞋跟和墙时,高度即路径成为凸显的图形,凸显的是维度延伸。如果将鞋跟和墙当作路径,那么这个路径是虚拟和想象的运动(fictive motion)。“High”和“高”用于描述山上或空中某点时表达的是位置义,路径的起点是山脚,终点是山上的某一定点,从山脚到这一点的距离界定了该点的位置,即凸显路径末端的过程。因为维度义基于真实存在的路径,而位置义来源于对路径的虚拟,就人类空间认知而言,维度义因路径的存在比位置义直观、具体且基础,路径末端预设路径的存在。如果视点落在路径末端则形容词描述的是位置义,如果视点落在路径上则描述的是维度义。
图1 视角与空间量度义的类别
英、汉空间量度形容词在空间义类别泛化方面比较一致。在运动事件中,通常视点落在运动物体上,目光跟随物体移动直至到达终点,随后物体所在的位置常会成为焦点,路径与路径末端之间的转换是视角变化带来的注意焦点的变化(18)Johnson,M,“The body in the mind: the bodily basis of meaning,imagination,and reason”,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路径和路径末端是一个整体,两者之间的转换是视点切换的结果。描述路径的维度义与描述路径末端的位置义之间的转换是视点转换问题,是“图形—背景”切换的过程。
三、视角化及无生物垂直维度参照面泛化
人体中存在纵、横两条轴线,两条纵轴分别界定左、右对称的人体和前后不对称的人体,横轴界定上、下不对称的人体。人体区分前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为人类感知器官位于头部的正面。人体的左右对称性使得双侧的器官和四肢可以协同作用、各司其职。横轴对于人类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横轴以腰部为中心界定了人体的上和下,感知器官在上面,站立时头朝上脚朝下。垂直量度和水平量度都凸显一维量度,两者的自然参照面都是地面,地面将垂直方向区分为直观的地上部分和不直观的地下部分(19)Clark,H.,“Space,time,semantics and the child,”T.E.Moore,ed.,“Cognitive Development and the Acquisition of Language”,New York: Academic Press,1973,pp.27-63.。垂直量度的另一个参照物是人体,高度的界定通常是与语言使用者自身的高度和位置相关。垂直维度上的凸显空间量度都包含方向性,地面以上的垂直量度为自下而上的高度概念,地面以下的垂直量度为自上而下的深度概念。英语中表高度的空间量度形容词有“high、low”和“tall、short”两对,后者用于描述有生命体的垂直量度,前者用于描述无生命体的垂直量度(20)Dirven,R.& J.R.Taylor,“The conceptualisation of vertical space in English: The case of tall”,R-O.Brygida,ed.,“Topics in Cognitive Linguistics”,Amsterdam/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1988,pp.380.(21)刘桂玲:《认知语义视角下英、汉空间量度形容词对比研究》,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7年,第50页。。汉语中有一组空间量度形容词“高、矮/低”用于描述垂直量度,其中“高”和“矮”既可以描述有生命体又可以描述无生命体,如人或者墙,“低”一般用于描述无生命体如墙和堤坝。
在这三组表垂直维度上量度的空间词中,描述有生命体的“tall、short”和“矮”基本只用于描述自下而上的量度特征,这大概是因为生命体有它自然的存在方式和方向,如人类和一般的动物都是头上脚下直立于地面,草和树根植于地下。头上脚下的方向是生命体的自然状态,如果状态改变,不再用高度词进行描述。对于蛇等非直立动物,我们描述的时候采用的是“long”和“长”。在描述无生命体和空间时,我们一般使用“high、low”“高、低”“deep、shallow”“深、浅”,这四对词在使用中不再局限于从地面或水面开始的延伸。
《牛津高阶英语学习者词典》(OALECD)(22)Hornby,A.S,“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8th edition)”,Beijing: Commercial Press/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4.和《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2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年。对于“high”和“高”的定义都是“从下到上的距离大”,含义中包括类别、量值和方向三方面,意义中预设参照面。这两对词描述自下而上的高度时参照面通常是地面,但在使用中参照面已经多样化了,如OED显示“high”可用于指“(额头)从眼睛或眉毛到发际线的距离”和“(颧骨)突出”,这时它的参照面就是眼睛或眉毛高度所在的面。“High”和“高”常用于指某部位突出于参照面即皮肤之上的状态,作为参照面的可能是皮肤的水平面,如眼睛和眉毛的水平状态,也可能是竖直面,如面部和躯体,这时它们搭配的词有“forehead”“cheekbone”“breast”“额头”“颧骨”“胸”,这是因为参照面依据实体的变化发生了旋转。“Low”和“低”没有检索到这种用法,这大概是由于可见维度上凸显的量才有交际必要。
(5)He was tall and skinny,with a high bald forehead and a mantle of long hair halfway down his back.(BNC)
(6)秦王为人隆准(高鼻),长目……(语料库在线)
“Deep、shallow”在OED中的释义为“向下、从表面向内或从前向后的延伸”,如“deep wound”,“向下、向内或向后的特定量度”,如“knee deep”。“深”在古文中是指“深水”,即现在湘水支流之一的潇水(《汉语大辞典》普及版7.01(24)《Chinese Dictionary(汉语大辞典 V7.01)》,http://www.hydcd.com/.),所以它的本义是名词。后来“深”用于描述空间量度,将水面作为参照面描述自水面起垂直于并远离参照面的空间或量度延伸。通过对BNC和语料库在线中检索到的语料进行观察,我们发现“deep、shallow”和“深、浅”所界定的参照面和搭配情况如下:
表1 “deep、shallow”和“深、浅”的参照面及搭配情况
水面、地面 物体最高处/容器上沿/积存物上表 皮肤表面 物体外缘
(平行于地面) (旋转) (旋转)
图2 “deep”的参照面状况
“Deep、shallow”和“深、浅”由以水面和地面为参照面扩展到物体的上表面、容器及假想的容器的上沿和积存物质的上缘,这时参照面发生了平移。当皮肤和物体的外围或正面成为参照面,这时参照面是由地面或平行于地面的平面旋转特定的角度得来的。这两对词也常用于描述自平面的顶部到地面的距离,这种情况下,上表面成为参照面而地面被看作容器底部,如积存于地面上的油和雪,因而参照面平行于地面。在这样的情境中之所以不用“高”而用“深”描述是因为此类物质被当作承载物看,内里容纳船行或者其他物体没于其下。在参照面发生平移的情况下,“深”描述的方向没有变化,依旧是指垂直于参照面的由参照面向远离参照面延伸的量度。
(7)With a very shallow L curve (as in Figure 18.3),a rise in money supply from M to M’ …(BNC)
(8)1900年有一口井自发地喷出油来,地面上积油好几公尺深……(语料库在线)
由以上例证可见,描述深度的空间量度形容词由描述水面或地面向下延伸发展到由皮肤表面、前面、外面、容器表面、任一平面或者假想的平面沿垂直方向向内里延伸。“High、low”“高、低”和“deep、shallow”“深、浅”四对空间量度形容词都表示与表面垂直,参照点为地面或水面,在使用过程中这四对词所界定的原始参照面发生了平移或旋转,但是它们垂直于参照面这一方向特征在参照面平移或旋转中保留下来。这四对空间量度形容词使用范围的扩大来源于意象图式的平移和旋转,由表示自地面向上的凸起转而表示从任何高度和任何方向平面上突起。视角的变化引起参照面泛化,参照面的泛化造成使用范围的扩大,但描述的情形仍然是自参照面起垂直于并远离参照面的量度延伸,其延伸方向随着参照面的旋转而旋转,所以旋转后的方向不再垂直于地面或水面而是垂直于新的参照面。由于参照面的旋转,量度的延伸方向也发生改变,但是可见性仍然是意义扩展中的限制条件,可见的垂直量度用“high、low”“高、低”描述,不可见的垂直量度通常用“deep、shallow”“深、浅”描述。
四、视角化及凸显维度数目泛化
在英、汉语空间量度形容词中,“far/distant、near/close”“远、近”“long、short”“长、短”“deep、shallow”“深、浅”“high/tall、low”“高、低” “厚、薄”主要凸显一维量度,“wide、narrow”“thick、thin”“宽、窄”可以凸显一维量度或二维量度,“large、small”“big、little”和“大、小”主要凸显三维或整体维度。研究发现“big、little”“large、small”“大、小”和“wide、narrow”“宽、窄”在使用过程中所描述和凸显的维度数目发生了泛化。
“Wide、narrow”和“宽、窄”表一维量度义时用于描述水平维度上的量度,通常在水平面上与长度相垂直,在立面上与高度相垂直。在用汉语描述垂直维度凸显的物体时,人们倾向于用“长、宽、高”或“宽、高、厚”三个维度概念,在描述垂直维度不凸显的物体时,人们倾向于选择“长、宽、厚”三个词。
OED对“wide”的释义为“having great extent (esp.horizontally);vast,spacious,ample,extensive,roomy;of a garment or piece of dress: capacious;large and loose”。这一释义说明“wide”的基本义为水平维度大,此外它可以表示覆盖面积大或容积大,其中包括“宽度、面积、容积(主要指衣物)”三个概念。
(9)Kitchen and dining-room were massive,eighty-eight feet long by thirty feet wide…(BNC)
(10)Throughout wide areas,land,industry,commerce and services underwent collectivization.(BNC)
(11)Her body was disposed in a frame of wide and easie clothes.(OED)
“宽”在《汉语大辞典》软件中的释义是“广阔,面积大;横的距离大;宽松,松弛”。从以上释义可见,“宽”也有面积义(例12)、水平方向的一维量度义(例13)和容积义(例14)三类含义。
(12)那是一座拥有三十几平方米宽、用结实的麻板石砌成的大坟墓。(语料库在线)
(13)当洪水撕开市郊永丰村的闽江内堤时,洪水沿着4米宽的口子涌向村里。(语料库在线)
(14)一是袖子太宽。(语料库在线)
根据词典释义,“wide”的基本功能是描述水平维度,“宽”的基本功能是描述面积。在使用中,两个词所描述的维度数目都发生了泛化,不仅用于表水平方向的一维义,还用于表二维义(面积大小)和三维义(衣物的容积)。英、汉语表宽度的空间量度形容词都能描述三种维度义。这是因为按照空间比例框架,长度用于描述最大维度,宽度用于指称同一平面上的较小维度,所以宽度的大小预设长度的大小。
以人类认知中的完形心理来分析,大部分物体是合乎比例的三维实体。也就是说,如果一个物体宽,那么通常它也比其他同类物体长。用表示某一维度或某两维度的词来描述整体维度是源于观察视点由物体的部分转到整体,视点由某一维度或区域转向立体空间。根据所描述的物体状态,“wide、narrow”和“宽、窄”可以描述距离义(“两张床之间距离宽”)、线性维度义(“这张床一米宽”)、面积义或容积义。空间量度词所描述维度数目的泛化体现了人类认知中的整体思维,它们所凸显的维度数目之间的切换是视角转换的结果。在人类对现实的感知中,整体比部分具有心理基础性(25)Lakoff,G.Women,“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 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pp.270.,人类认知倾向于完形结构。因此,主要用于表水平方向一维量度的“wide”和用于描述面积的“宽”在使用过程中所描述的维度数目发生泛化,都能够用于描述一维、二维和三维量度。
与此类似的是,凸显三维或者整体维度的“large、small”“big、little”和“大、小”表维度义时不仅用于描述三维义,还用于描述一维义和二维义。从用于描述三维体积义或容积义到用于描述二维面积义和一维线性义,这是语言使用者着眼于整体特征或某一或某些维度特征的差异(26)Lakoff,G.& M.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Chicago: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1980,pp.39.。以下三例中,“large”“big”和“大”分别用于表三维、二维和一维量度义。虽然实体都是以三维形式存在的,但是只有个别维度成为与人类活动中互动的对象。例如,在谈论窗户的大小时其实只是它的长和宽,即采光面积对于人类有意义,所以人们在谈论窗户的尺寸时其实关注的是它的两个维度,即长度和宽度所界定的面积。
(15)a large box,large eyes,a large distance
(16)a big apple,a big window,a big needle
(17)大房子、大门、大绳子
图3 不同视角下big凸显的维度数目
英、汉空间量度形容词描述维度数目的泛化也来源于交际需求方面的理据。在选择空间量度形容词时,起决定作用的不是所述名词的抽象特征,而是我们关于物品的日常经验及概念化这些物品的方式(27)Dirven,R.& J.R.Taylor,“The conceptualisation of vertical space in English: The case of tall”,R-O.Brygida,ed.,“Topics in Cognitive Linguistics”,pp.381.,即我们观察这些物体的视角。当使用者着眼于一件物品的单一量度时,则凸显这件物体的一维量度;当着眼于所覆盖区域时,则凸显面积义;当着眼于所占据或框定的立体空间时,则凸显三维义。在言语交际中我们倾向于选择描述对交际有意义的维度和方向。一般来讲,竿子类的细长物品既可以垂直又可以水平放置,在BNC中“long pole”的使用频次为19次,而“high pole”仅仅出现1次。“Long”的词义中不包含方向性,所以它与“pole”搭配的频率高。因此,词语选择受观察物品的视角、物品所发挥的功能、所处形态及存在状态的影响。
五、结 语
英、汉空间量度形容词在描述空间义时出现了空间义类别泛化、凸显维度数目泛化和垂直维度参照面泛化三种现象。
很多英、汉空间量度形容词能够用于表达距离义、位置义和维度义三种类别的空间义。“high、low”和“高、低”兼表位置义和维度义,“long、short”“长、短”和“wide、narrow”“宽、窄”兼表维度义和距离义。英、汉空间量度形容词用于表不同类型的空间义是观察时视角变化的结果,是视点在“路径”和“路径末端”之间转换的结果。“High、low”“高、低”和“deep、shallow”“深、浅”四对空间量度形容词都用于描述无生命体,表达的空间义中都包含自下而上的方向,参照面为地面或水面,在使用过程中四对词描述的量度参照面通过平移和旋转发生了泛化,但是量度方向得以保留,这说明方向特征在垂直维度中是核心特征。虽然参照面发生了变化,但可见性仍然是意义扩展中的限制条件,可见的垂直量度用“高、低”描述,不可见的垂直量度用“深、浅”描述。两组英、汉空间量度形容词描述维度数目发生了泛化,“wide、narrow”“宽、窄”和“large、small”“big、little”“大、小”都兼表三维义、二维义和一维义,这是视点着眼于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差异及不同交际需求造成的。由于物体一般都是成比例的,当三维实体的部分维度对于交际者发挥作用因而产生描述的必要,空间量度词被用于描述交际中有凸显需求的某种维度,这样一来空间量度词在使用中描述的凸显维度就发生变化。这三种类型的词义泛化是通过视角和视点的切换,借助意象图式转换,根据语言使用者的交际需求产生的,体现了语言使用中的选择和主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