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国人大代表、巴中市委书记何平:靠“山”脱贫的革命老区,下一步将如何破局?

2022-03-17郭霁瑶

中国经济周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何平巴中成渝

郭霁瑶

初春时节,从四川省东北部的巴中市区出发,一路朝北往光雾山方向走,盘山公路两旁是满目的绿色,山间有清澈的泉水流淌。

这个时候还算不上巴中最好的季节。在当地居民眼里,这里的山一年四季都很美,尤其是秋天。“春天是山花遍野,夏天是云雾缭绕,秋天是满山红叶,冬天还有雾凇白雪。”当地居民老黄说。

农田里农民们开始播种。这里的人们对于本土的蔬菜总是有种执念,觉得只有山里的菜才有真正的“菜味”。即使移居外地,每年回家总会带走大包小包的蔬菜。

这是大山的馈赠,但也正因群山隔绝的缘故,这里也曾长期被贫困困扰。当地政府笃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是可以变现的资源。经过多年的发展,山里的“宝贝”成为特色农产品,当地摘掉了贫困的帽子,如何做好脱贫的“后半篇文章”便成为当地政府思考的主要问题之一。

“巴中是四川除三州以外脱贫任务最重的市(州)。”全国人大代表、巴中市委书记何平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说。据他介绍,巴中是原川陕苏区核心区、中心城市和全国革命老区重点城市,也曾是国家确定的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中心城市,所辖县区均属国家或省扶贫开发重点县和片区县。2013年时巴中的贫困人口总数、贫困发生率分别位居四川全省第四、第三位。

“绿色生态是巴中最大的优势和潜力。”何平说。如何将这些山里的宝藏产业化,将绿水青山换成金山银山,成为过去几年脱贫攻坚的重要工作。

为了充分发挥本地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他们实施了“456”特色农业产业振兴计划(即4大特色农业产业、5个连片产业示范带、6个国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大力发展茶叶、核桃、道地药材、生态养殖等特色农业产业,打造“巴中造”农产品。以被誉为“亚洲第一羊”的南江黄羊为例,通过企银政共建共营养殖园区,带动农民就业4.5万余人,收入高出全县32%,“借羊还羊”还入选了全球优秀减贫案例。

经过多年努力, 巴中5个区县全部摘帽、699个贫困村全部退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累计减贫49.9万人,绝对贫困问题全面解决,巴中市连续3年进入全省脱贫攻坚考核“好”的等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从2013年的2416元增加到2020年的10501元,翻了两番多;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6416元增加到2019年的13232元,增長了一倍多。

而这座曾经因大山的隔绝导致交通不便的小山城,如今也实现了“老区人民家门口乘飞机、坐动车和县县通高速的梦想”。

“但巴中作为革命老区、秦巴山区、后发地区‘三区’叠加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的难度不亚于脱贫攻坚,其意义不亚于脱贫攻坚。”何平说,“尽管经过数年的持续努力,全面小康同步实现,但‘三区叠加’的典型特征尚未改变,部分脱贫群众的生活水平还需要持续改善,脱贫产业发展、搬迁安置区建设等任务还非常繁重,加之疫情影响,防止规模性返贫仍然面临很大困难。”

巴中城区

巴中市南江县金枝玉叶茶叶基地

张家院子民宿游客多

当地百姓为新年干杯

目前巴中全市累计认定监测对象5615户16650人,现有未消除风险监测对象2429户7285人。“这些对象是防止返贫的重中之重,帮助他们持久稳定脱贫也是我们不容有失的底线任务。”这无疑是何平与当地党委、政府面临的严峻挑战。

政策的红利正在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2021年,国务院批复通过的《“十四五”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巴中作为四川唯一的全国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入选。

《规划》在发展目标上明确提出,全力支持川陕革命老区建设成渝地区重要交通枢纽,清洁能源、绿色食品、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红色旅游目的地,生态文明示范区;在发展路径上明确提出,全力支持川陕革命老区发展清洁能源和绿色产业,保护建设秦岭重要生态屏障,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这就是一份为我们量身定制的振兴发展蓝图。”何平说,“符合巴中发展实际,也与巴中‘十四五’自身发展定位和主导产业定位高度契合。”他相信这将为老区高质量发展带来巨大政策红利。

下一步,巴中也将锚定《规划》确定的目标定位和重点任务,细化分解发展任务,加快建设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市。

但革命老区的发展长久以来就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尤其是巴中这种革命老区、秦巴山区、后发地区“三区叠加”的区域。

何平承认,巴中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尚未根本改变,基础设施滞后、产业支撑乏力、开放程度不深的基本市情尚未根本改变,农村居民数量多、人口占比大、群众收入不高基本现状尚未根本改变。“并且这些困难和问题相较于其他先发地区表现得更加突出和明显,要与全国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任务十分艰巨。”

面对如此困境,巴中又将如何破难题开新局?

何平告诉记者,当前他们的工作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政策梳理工作,学习重点文件精神,他们试图在其中找寻政策争取的突破口,明确具体的发展任务目标。“我们要把战略机遇转化为政策争取清单、项目对接清单、任务落实清单。”何平说,另一方面则聚焦于产业发展。依托当地绿色资源禀赋的文旅康养产业被排在了首位,食品饮料、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三大产业集群则被列为当地的主导产业。

“山”依然是当地走向富裕的希望。“绿色”是这座革命老区重点城市未来发展的底色。

2020年7月,四川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支持巴中建设成渝地区北向重要门户枢纽、成渝地区绿色产品供给地和产业协作配套基地。这为巴中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树立了明确的定位。

消息一公布,当地政府便为此展开了积极谋划。他们提出从三个方面强化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强化战略融入、产业融入、交通融入。

在强化战略融入上,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总体规划,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以建设“三市两地一枢纽”(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市、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全國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文化传承基地、成渝地区绿色产品供给地和产业协作配套基地、成渝地区北向重要门户枢纽)为牵引,加快融入成渝地区“一轴两翼三带”区域经济布局,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振兴战略部署,努力走出后发赶超振兴发展新路子。

在强化产业融入上,围绕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加快发展绿色低碳优势产业,持续提升绿色产品供给能力。积极开拓成渝消费市场,实施线上线下营销战略,不断扩大“巴中产”“巴中造”产品在成渝地区市场占有率和供给率。积极探索与成渝地区共建产业协作园区,参与其产业分工,勇闯“总部在成渝、基地在巴中,研发在成渝、转化在巴中,消费在成渝、生产在巴中”的产业发展新路子,重点承接成渝地区食品饮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等产业转移。

在强化交通融入上,聚力建设成渝地区北向重要门户枢纽,加快构建以“八纵八横四环四航”为骨干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进一步融入全国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航空网络和成渝西1.5小时交通圈。

为建设成渝地区北向重要门户枢纽,在全国两会期间,何平还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将成都至巴中至安康高铁和汉巴南城际铁路巴中至汉中段纳入《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和国家铁路“十四五”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前期工作。

不止于此,为了争取更有利的发展环境,何平共带来了6份很有针对性的建议,内容包括支持高铁等战略大通道建设、落实财税金融差异化支持政策、支持红色文化传承等方面。

《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提出,“国家在老区贫困地区安排的重大公益性建设项目,取消县以下(含县)以及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市地级配套资金”。然而何平认为,老区脱贫地区虽已解决绝对贫困问题,但财力贫困仍是不争事实。中央、省级基础设施项目要求市、县配套且配套比例较高,可能会造成“不实施项目困、实施项目又会背上新增债务”的窘境,不利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也不利于基本同步实现现代化。因此,他建议对老区脱贫地区仍然沿用取消市县配套相关政策。

作为主政者,何平竭力为这座革命老区重点城市争取更多的发展红利。

3511500559564

猜你喜欢

何平巴中成渝
高分辨率CT+人工智能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断与疗效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巴中:从一案之“改”到一域之“治”
轨道上的“双城”之路
成渝中线高铁开工 建成后50分钟通达
冒领“死者”补贴,村文书的伎俩终被揭穿
2020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大事记
Classroom Interaction:How far is it,Where should we go?
The Analysis of the News Story: For More Chinese Firms,It Pays to Make It in the U.S.A.
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洪天云调研巴中扶贫
产业扶贫的“巴中”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