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海经》图在日本的流传与演变

2022-03-17孟超

牡丹 2022年2期
关键词:异兽九尾狐天狗

中国和日本作为邻邦,在历史上经济和文化有很多交集,这使得中日两国的文化渊源颇深。研究明清时期《山海经》在日本的流传和演变,可以窥探两国不同社会背景下的文化和审美差异。

《山海经》图传播到日本的时间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也就是日本的奈良时代(710—794年),这一时期是两国经济和文化交流最频繁的时期。通过两国的人员来往,没被记录在册的文化交流传到了日本。了解《山海经》图在日传播前,要先了解其图的来源。

一、《山海经》图的来源

作为先秦古籍的《山海经》是一本奇书。其书的作者不详,成书时间不详,就连它当中的图像来源也是众说纷纭。其中记录的异兽形象足有469种,同时记录了不同国度、山川河流、历史人物,可谓包罗万象。目前对于《山海经》图来源的推测可划分为九鼎说、地图说、壁画说和巫图说四种。

一是九鼎说。九鼎又称禹鼎、夏鼎。传说中是大禹收九牧之贡金铸成九鼎,在这九鼎上刻上了各地不同的山精鬼怪的图像,使百姓在出门或进入山林中遇见时可以预防一二,这一传说在《左传·宣公三年》中有详细的记载。而把九鼎图当成《山海经》图的来源主要是因明代学者杨慎在《山海经后序》中和毕沅在《山海经新校正》中的推测,虽说两人的看法有分歧,但是都认为《山海经》古本中部分图像是九鼎图的遗象。近代的考古中并没有可以支撑这一传说的证据,无法考证大禹是否铸过九鼎,也不知这鼎上是否刻过所谓的九鼎图。这就像是和大禹治水一样的传说,是将定国安邦的伟业加在大禹身上。

二是地图说。关于《山海经》是古代地图的这一说法,从古至今都存在,不少外国学者也是将其当作一本中国古代地图来看。东汉时期,王景治水,汉明帝赐予其书籍作为治水的地理参考,其中就有《山海经》,可见《山海经》当时是被视为地图书籍而使用。后世的毕沅、袁珂也认为《山海经》为古代土地之图。在《神州的发现——〈山海经〉地理考》一书中,当代的学者扶永发对《山海经》被看作古代地图有详细说明,并指出《山海经》中描绘的地理之象是在远古时期华夏所在之地——古昆仑一带的山川样貌。但这一说法有待考古的发现与验证。

三是壁画说。早在先秦时期,在洞窟石壁、祖庙祠堂中绘制壁画就是古老传统。1954年在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发现的东汉晚期大型墓室石刻画像,全墓共发掘画像石42块,画像73幅。这73幅画像中有关神话人物、奇珍异兽的画像,有31幅与《山海经》中部分图像吻合。《沂南古画像石墓发掘报告》一书中也推测说:“我们揣测《山海经》原图,有一部分亦为大幅图画或雕刻,有类于今日所见画像石。”

四是巫图说。用鲁迅的话说:“《山海经》盖古之巫书。”《山海经》被认为是巫书主要因《山海经》根柢在巫和多含古神话。而这两方面正是图文并茂的《山海經》古本的特征和性质所在。从以往科学考察中的资料及实物中可以知晓,我国大量少数民族在举行一些仪式时所采用的一些图像和配套的经书、巫歌等文字材料这类根柢在巫又含带古神话的巫本,是在当时巫事活动盛行、文字不发达的背景下产生的。由此可推测,《山海经》古本很有可能与巫事活动相关,文字部分可能是巫事活动的解说词,经过时代的变迁和流传,才有了今天看到的《山海经》。

以上这四种《山海经》图的来源说法,因《山海经》古图佚失,并不能知晓其确切来源,只能期待之后的考古发现。

二、《山海经》图在日本的流传和影响

《山海经》在明代之前鲜少引起文人学者注意。直到明代以后,明代的学者墨客才开始关注《山海经》,加以图像和注释,开始编辑成册。民间的各大书馆也开始印刷出版。不少的文人也在诗词中提及《山海经》,如明代归有光的《题异兽图》。其实在明代之前就有不少诗人在诗句中提到《山海经》,如李白《赠闾丘处士》中的“闲读山海经,散帙卧遥帷”。可惜的是,明清之前的《山海经》古本已经佚失,现在的明清图本多为对古图印象的图像化或一些文人读过《山海经》后依靠想象所绘。尽管如此,依旧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研究价值。

《山海经》在明代引起关注,不少民间的书馆开始出版印刷,也引起了一直关注中国文化的日本学者开始关注《山海经》。但早在日本奈良时代或更早时期,《山海经》就传入日本。伊藤清司的《日本的山海经图——关于〈怪奇鸟兽图卷〉的解说》中提到,在日本奈良县北部奈良市内长屋王邸迹出土的约为天平年间的木简上有“山海经曰大”的字样,背面有墨书的《山海经》经文片段。这可以表明,在奈良时代的日本,已经有人看过并临摹过《山海经》。但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山海经》在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8年)才流传开来,这一时期日本出版不少关于《山海经》的书籍,如和刻本的《山海经》(日本出版的木版书)、《怪奇鸟兽图卷》等,其中《怪奇鸟兽图卷》是这一时期流传下以图像为主的画卷。

《怪奇鸟兽图卷》推测是江户时代一位不知名的画手所作,共收录76种形象各异的奇鸟异兽。此图卷以明代胡文焕的《山海经图》为母本临摹并添加色彩。《怪奇鸟兽图卷》中的形象分为鸟类30种、各种兽类46种,76种形象有66种可以在明代胡文焕的《山海经图》中找到对应的形象。其余的10幅中,有4幅的形象是在《山海经》文本中出现的形象,胡文焕的版本中没有,另外6幅是《山海经》文本和胡文焕的图本中皆没有,这10幅为日本独有的。日本的《怪奇鸟兽图卷》虽为图卷,但在版式和编排上并不是连环式,图与图的先后不是按《山海经》中经文的顺序,也不是按神、兽、鸟、虫的分类方法。从绘图方法上看,《怪奇鸟兽图卷》与同时期国内绘本的线图绘图法不同,日本卷本绘图更为细致,形象逼真传神,注重细节尤其是面部和眼睛的刻画。如《海外北经》的相柳,人面九首蛇身,九个头形象表情各异,再加上色彩的绘制,更为此卷增色不少。这也是同时期国内不曾见过的带有色彩的《山海经》图。图卷在图像造型上临摹参考了胡文焕的图本,但是总体来说带有日本本土的风格,体现了江户时代日本画家对《山海经》独到的看法。

综上所述,《山海经》早在奈良时代就传入日本,在江户时代风靡一时,也留下了像《怪奇鸟兽图卷》这样的佳作。但《山海经》并未在日本社会文化扎根,伊藤清司的文章中也有提及:“所绘鸟兽多局限于趣味性绘画的范围,在日本社会文化中并未扎根。”未扎根的原因是文化和审美差异,因为《山海经》中的妖怪构成形象过于复杂,重意不重形,日本社会难以接受这种风格。虽然《山海经》中的异兽形象在日本并未扎根,但日本的读书人和达官显贵接受了中国的祥瑞思想,使得代表祥瑞的龙凤和靈鸟形象在日本社会保留了下来。

三、《山海经》中异兽形象在日本的演变

在江户时代,日本受到中国古籍中妖怪形象的影响,加上江户时代的出版和浮世绘的流行,许多画家开始绘制妖怪图卷,如葛饰北斋、歌川国芳等。据推测,《怪奇鸟兽图卷》也是这一时期的作品。虽然《山海经》中的形象并未完全在日本扎根,但也有一些形象进入日本后被改造流传。如日本流传度最广的三个妖怪分别是玉藻前(九尾狐)、天狗、酒吞童子,其中两个的原型就是来自《山海经》中的形象——九尾狐和天狗。

玉藻前的原型就是《山海经·南山经》中的九尾狐,原文描述为:“(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意思是青丘山上有一异兽,长相像狐狸,但有九条尾巴,声音像婴儿,会吃人。吃了它的肉可以避开邪祟。早在唐朝前,九尾狐还被当作祥瑞和子孙繁衍生息象征的祥兽。在郭璞的注释中,九尾狐“太平则出而为瑞”,是祥瑞太平的代表。《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中记载的大禹娶涂山女子为妻而成王的故事中,这个涂山女子的原身就是九尾白狐,此时的九尾狐还是一个祥瑞的神兽。到了唐朝,九尾狐的身份就开始由祥瑞之兽转到妖兽一列,宋代则彻底转为妖兽,不少文章中将其视为邪祟。元代,讲史话本《武王伐纣书》中商纣王的妃子妲己是九尾狐的化身被写入小说,之后明代的《封神演义》进一步完善了这个故事,使九尾狐真正变成了妖兽的代名词。这一九尾妖兽形象不但被视为不祥,而且也与女色亡国、惑乱朝纲的观念联系在了一起。

九尾妖狐的形象传到日本后,经过艺术的加工和改造,变成了日本神话传说中的玉藻前。传说中,狐妖妲己被姜子牙逼迫逃亡到日本,并且化名“玉藻前”魅惑鸟羽天皇。后由阴阳师安倍泰成识破逼出皇宫,被三浦介斩杀。现在,九尾狐已经成为日本妖怪文化的代表符号,并深深根植于日本社会和文化中。

日本三大妖怪之一的天狗,在《山海经》中也可以找到它的原型。《山海经》中关于天狗的记载为:“又西三百里,曰阴山。浊浴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蕃泽,其中多文贝。有兽焉,其状如狸而白首,名曰天狗,其音如榴榴,可以御凶。”在《山海经》中,天狗是出没于阴山的一种头部是白色像猫的动物,是可以御凶的吉兽。但与九尾狐一样,它在之后的岁月里由吉兽转为了凶兽。古代人对于天文星象没有科学的认识,遇到了日食或月食这些难以用当时的认识去解释的事情,就会把这些事情加到神怪异兽的身上,认为是天狗吃掉了太阳或月亮,将天狗视为不祥的征兆。时至今日,不少地方还流传着日食、月食时要敲锣打鼓、燃放烟花吓天狗,让它吐出太阳或月亮的传说。

当天狗传到日本,在平安时代后,其形象融入日本本土并开始慢慢转变。这种形象的转变发生了两次。日本最早记载天狗的书《日本书记》中的天狗长了一双翅膀,面部有可以攻击人的鸟喙,会飞,名为“鸦天狗”,这是第一种形象。第二种形象是因佛教、修验道等宗教元素的融入而产生。传说到了镰仓时代,天台宗僧人因其修为高深,妄想成为超越佛祖的存在,《是害坊绘卷》中就记载了天台宗僧侣与天狗大战的故事。这时中国天狗去向日本天狗求助,但日本天狗表现出傲慢神情,日语中的“鼻高”则代表了傲慢、得意扬扬的人。因此,原本“鸦天狗”的形象逐渐转变为“鼻高天狗”的形象,身材高大,脸部为红色再加上高高的红鼻子,手中拿着团扇或宝槌,穿着修验服或盔甲,脚踩着日本传统的高脚木屐,腰间斜挎着武士刀,背有双翼。这个形象在之后的传说中被认为是因品行心性不够,而又无法放弃执念和傲慢的僧人在死后所化。

这两个《山海经》中异兽形象经过日本本土的文化、历史和社会等多重要素影响,衍生了许多民间神话传说与日本本土的妖怪文化合理的融合,逐渐演变成了现在能看到的妖怪形象。

四、结语

当代作家黄裳曾说过:“我国明刻附有版画的书籍,在日本还保存着大量实物。……我想在中日文化交流的这个方面,前景是广阔的。”《怪奇鸟兽图卷》的发现为研究《山海经》图在日本的传播和影响起到了推动作用。《怪奇鸟兽图卷》虽说融入了我国《山海经》中的艺术和文化元素,但在之后异兽形象的演变中贴合融入了日本本土的传说和形象,形成了日本本土的妖怪文化和标志。

(东北电力大学)

作者简介:孟超(1995—),女,辽宁鞍山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视觉传达设计艺术。

1964500511399

猜你喜欢

异兽九尾狐天狗
广西发现九尾狐甲鱼化石等
中国古代异兽形象在现代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
天狗送的纸牌
天狗吃月亮
浅谈色粉画与神话故事的交汇
《山海经》异兽角色的相关研究
天狗吃地球
异兽传说——古代的狮子雕刻
可爱的九尾狐
九尾狐“留学”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