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理课与课程思政融合探析
2022-03-17张永忠姚玉英
张永忠 姚玉英
摘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工匠人才的关键。生理课是医学高职院校的必修课程,深入挖掘生理课思政元素是推动学生专业素养能力与核心技能的关键。本文结合多年工作经验,以高职生理课与课程思政融合的必要性作为切入点,分析高职生理课与课程思政融合的具体路径,最后提出促进生理课与课程思政融合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高职 生理课 课程思政 融合
2021年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大国工匠人才。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将思想教育贯穿于高职教学全过程是实现“三全”育人的关键。高职生理学课程是研究人体功能及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医学院校的必修课程。随着我国生命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构建生理学课程思政体系是高职院校适应教育新常态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高职院校要积极探索生理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以此塑造品德兼修的技能型人才。
一、高职生理学与课程思政融合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课主要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让其具备正确的职业意识的课程。随着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尤其是各种突发卫生事件的发生对医学专业学生的职业观产生巨大冲击。因此实现生理课与思政课的融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构建生理思政课程是解决传统教学模式弊端的重要举措。生理课主要是研究人体功能及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长期以来高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讲解一些理论性的知识或者突出实践技能方面的培养,而缺乏对职业素养的教育,导致高职教学工作离“立德树人”根本目标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1 ]。而构建课程思政则可以有效解决高职教学工作重视课堂教学,而忽视职业素养培训的问题。最突出的现象就是通过构建课程思政丰富了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探究人体生理机能的动力;其次构建生理课与思政课融合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坚定学生的岗位崇尚感。长期以来,医学学生对于自身岗位存在模糊的现象,意识不到医学岗位的重要性。而在生理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他们投入我国医学研究的激情;最后构建生理课程思政是促进高职教学改革,适应“双高”计划的必然举措。长期以来高职教学改革一直在推进,但是其效果不明显,尤其是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人才难以满足就业岗位要求。而将思政教育融入到生理学中可以促进课程教学改革,推动高职医学专业的高标准建设,实现职业院校的内涵式发展。
二、高职生理课与课程思政融合的路径
构建生理课程思政是增强生理课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在构建课程思政的过程中要遵循因材施教、将思政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1.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增强课程育人功能
生理课是一门研究人体功能的课程,诸多内容与思想政治教学目标相一致。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深入挖掘教材思政元素,增强教学的育人功能。比如在学习胰岛素时,引入糖尿病”知识点,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的思政元素:一是要通过对糖尿病的流行数据分析,让学生认识到糖尿病的危害性,以此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例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入我国糖尿病患者的发病比例,以此让学生认识到糖尿病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慢性病,已经严重影响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此唤起学生的重视,激发学生投入糖尿病预防工作体系的积极性;二是要融入真实案例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的动力。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有效临床药物,教师可以将我国研制胰岛素的发展历史作为教学的导入,通过牛胰岛素人工合成历史回顾,感受我国老一辈科学家不畏艰难、顽强拼搏的科学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三是要结合相关视频资料等,增强高职学生的责任感。例如在胰岛素教学中需要学生了解胰岛素的作用以及其对糖尿病病人尿量增多的机理,而教师通过引入视频资料可以让学生明白胰岛素生产的重要性,以此增强责任感。
2.借助社会热点事件,增强课程教学实效性
为了增强生理课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在生理课与思政课程融合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社会热点事件的吸引作用,将社会热点事件分析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例如在生理课中,教师可以将某些突发卫生公共事件作为案例开展思政课程教学:首先教师要以突发事件为背景,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增强学生“敬畏生命、救死扶伤”的医者精神。例如在讲解呼吸生理知识点时,如果教师单纯的讲解知识,学生很难明白。而教师可以引入患者的病情作为主导,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出现肺部毛玻璃样改变最终引起肺水肿?”学生通过对相关问题的分析,逐步认识到了本节课的核心点,即缺氧的处理;其次通过社会热点增强学生的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教育。例如在讲解“血液循环”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引入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消灭丝虫病的国家,除技术之外,政府组织、部门协作、群防群治,是中国特色的传染病防治之路。在发生各类紧急公共卫生事件时,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共同努力取得胜利。对比国外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下所谓“民主”,他们在面对应急公共卫生事件时的反应暴露其社会制度致命短板和巨大缺陷,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依托在线教学平台,促进生理学课程思政教学互动性
生理学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在生理学教学中往往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导致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不强。因此为了增强教学质量,教师在生理课程思政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在线教学平台的优势:一是教师在生理课教学的过程中,要发挥多媒体设备的优势,通过播放生理学视频的方式激发学生投入医学研究的激情。生理学知识是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在教学中需要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只有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才能唤起学生的爱岗敬业的精神。例如在学习呼吸系统知识点时,教师可以播放一些关于医护工作者在面对突发卫生事件中不畏危险、勇往直前的视频资料,以此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二是要通过在线教学平台增强与学生的互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 2 ]。在生理学教学中由于基于传统的授课模式,导致学生难以真正融入到课堂中,制约学生的职业思维培养。而利用在线教学平台能够为师生互动提供良好的平台,这样无形中便于教师将思政教育融入到课堂中。例如在生理课教学中,当教师提出问题时,部分学生可能会认为教师不会叫到自己,因此他们不会认真听课,久而久之形成懒散的学习态度。而通过在线教学平台,通过在线教学平台的随机提问模块,能够让学生集中精力学習,因为随机提问模块具有随机性,随时可能叫到自己。
4.强化实践教学指导,培养学生工匠精神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课程,需要学生通过实验学习相关知识。教师要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优势,在实验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树立工匠精神:首先教师在实验教学前要加强思政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此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学习的动力。例如在学习“体温计的发明”时可以通过引入故事的方式让学生明白在医学领域必须要通过不断的实验才能获得成功;其次在具体的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根据调查当前高职学生在吃苦耐劳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尤其是在互联网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学生丧失了细心严谨的科学精神,他们不愿意从事到繁琐、枯燥的实验研究中。因此高职院校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必须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例如“循环系统的发现”就是哈维敢于挑战权威,敢于用实验证明猜想,并开启了实验生理学的新纪元。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权威并用科学事实去验证。
5.以学生身边故事为导向,增强学生课堂参与性
生理课具有很强的参与性,针对当前高职大学生经常熬夜等不良习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入学生身边的事例,以此增强教学质量。例如讲述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以及泌尿系统的解剖和生理知识时,一方面以球迷观赛心肌梗死,世界杯成“世界悲”等新闻报道为反面教材,介绍不良生活习惯对这些系统形态及功能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不良生活习惯看似轻如鸿毛,却让生命难以承受,严重危害身体健康。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进行直观体验:课前布置任务,让学生完成坚持某一项健康生活方式一周打卡行动,如12点前入睡、不吃油炸食品等,通过行动前后对比照片、学生参加活动感想,引导学生认识良好生活习惯对身体的积极作用,让学生清楚“我们需要做什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理念,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三、高职生理课与课程思政融合的保障措施
深入推进生理课与课程思政融合必须要做好以下保障工作: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
构建生理思政课关键就是要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所以高职院校要加强教师的培养工作:一方面要对生理课教师进行专门培训,提高他们挖掘思政元素的能力。挖掘思政元素需要教師要具备较强的思政教学能力,而通过调查从事生理课教学的教师是医学专业的教师,他们的思政理论水平相对不高,因此需要实施专业的培训;另一方面开展思想大讨论,集体备课,加强教师的交流。
2.生理课程思政要因材施教,注意学生差异性
教师在实施生理课程思政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性,结合学生的特点实施有效的教学:首先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例如部分学生可能缺失严谨求实的精神,教师则要突出对学生严谨求实精神的培训。部分学生可能缺乏爱岗敬业的动力,教师则要突出学生岗位意识的培养;其次教师要合理引入思政元素,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引入案例,避免出现为了思政教学而机械性使用思政案例的现象。
总之,构建生理学课程思政是培养新时代人才的重要举措,因此我们要不断优化生理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以此增强生理课程的教学内涵,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参 考 文 献】
[1]刘晓霞.生理学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初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20(08)
[2]许蓬娟,李春深,蔡青,周涛,张帅.医学院校生理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12)
(责任编辑:姜秀靓)
3809501908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