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总体国家安全观视角下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调查

2022-03-17刘王飞

公关世界 2022年4期
关键词:总体国家安全观大学生

刘王飞

摘要:为全面描述、呈现总体国家安全观视角下的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状况,基于对武汉市数十所高校大学生的分层抽样调查,从大学生对总体国家安全观与国家安全的认识状况、在国家安全判断力上的认识状况以及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影响因素、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现状等观测点进行了多维度、多层面地审视和解读。归纳出群体间与整体上“两极化”、具体认识与抽象认知脱节两大突出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 总体国家安全观 国家安全意识

一、研究概述

为了深入了解新时代总体国家安全观视角下的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状况,“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研究”课题组严格遵循实践性、客观性、可测量性等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在全面理解、把握大学生思想认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将总体国家安全观基本理论[ 1 ]作为主要考察维度,进行了先期访谈,并设计了“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现状调查问卷”,于2020年秋在武汉地区根据高校在校生基本分布情况[ 2 ],控制高校类型、性别、年级、专业、政治面貌等样本特征,对数十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了分层抽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2000份。

对回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881>0.8,Bartlett检验中KMO值为0.933(接近1)、P值小于0.05,反映出问卷题目设置内在一致性强,且各变量间相关性高,调查的信度与效度较好,基于其展开的数据分析具有可靠性(见表1、表2)。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课题组主要选取了大学生对总体国家安全观与国家安全的认识状况、在国家安全判断力上的认识状况以及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影响因素、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现状等多个观测点进行多维度、多层面地审视和解读,以期全面描述、呈现新时代总体国家安全观视角下的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状况。

1.总体国家安全观:自我认知情况较好,客观了解有待加强

受访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自我认知情况较好, 57.8%的受访大学生认为自身对总体国家安全观有些了解,但在总体国家安全观客观了解度上有待加强。从数据结构上看,受访大学生总的来讲虽说自认为对总体国家安全观“认识不完整不明确”,但大都“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自我认知情况上较好。然而,超半数受访大学生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相关知识了解不清,客观掌握情况较差,错误率较高,不能深刻理解政治安全、人民安全、经济安全等在总体国家安全观中的地位,这表明大学生对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要求较为模糊,需要进一步加强掌握。

2.国家安全:意识到重要性,表现出倾向性

受访大学生普遍认同国家安全的重要性,且在国家安全意识上表现出倾向性。93.6%的受访大学生认为国家安全十分重要,是关系国家利益与稳定的大事,这说明大学生对于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有普遍正确的认知。而受访大学生在总体国家安全观十三个领域的国家安全上都表现出了极其重视的态度,每个领域认为“非常重要”的比例都是最高的,都超过六成。但在这其中,受访大学生更加倾向于重视国土安全、军事安全、信息安全与核安全,尤其是军事安全与核安全;更加倾向于忽视文化安全、生物安全与生态安全,尤其是生态安全。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倾向性。

3.国家安全判断力:总体认知复杂,具体了解分野

在国家安全的判断力上,受访大学生对我国总体的安全保障状况认识复杂,对有关重要政策法规、重大事件的了解与意识倾向呈现分野。

针对我国国家安全保障的总体状况,受访大学生的认识不一致,具有较大的分歧:认为我国国家安全狀况有待改善、状况乐观、状况严峻的受访大学生分别占22.35%、25.85%、20.60%,另有11.50%的受访大学生认为国家安全状况有待改善且形势严峻,10.35%的受访大学生认为国家安全状况比较乐观但有待改善,不同交叉选择的组合呈现出很强的离散性。在对有关国家安全重要政策法规及重大事件的知识了解情况上,受访大学生对《国家安全法》《反分裂国家法》《香港特区维护国家安全法》以及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等政策规定多表示不太了解,但对如“美国制裁华为事件”这样的具体事件则表示有一定了解。这说明大学生对国家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教育活动了解程度较低,而对于相关热点事件了解程度较高。

此外,在国家安全相关问题的判断中,受访大学生表现出相对较高的利益意识,但忧患意识与危机意识尤显不足:面对威胁国家利益的具体事例,多数受访大学生表示要坚定捍卫我国主权、安全,维护国家发展利益,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体现了较高的利益意识。而在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时,40%的受访大学生认为仍应持乐观态度,继续保持固有发展模式,对于防范化解经济社会各领域重大风险的重要性认知不足;41.6%的受访大学生则在当前我国保持总体稳定向上发展势头的情况下缺乏忧患意识,着眼于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而忽略了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的重要性。

4.个体特征差异影响国家安全意识水平

对问卷样本进行人口统计学特征的交叉分析,可以发现受访大学生政治面貌、性别、专业、院校及年级差异对其国家安全意识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政治面貌上,党员较之团员与群众对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及其相关政策法规的了解程度明显较高,其“非常了解”与“比较了解”的占比高出共青团员与群众约20%。

性别上,总体看男性较女性对国家安全相关重大事件更为了解,如《反分裂国家法》、南海主权归属问题、中印边境对峙事件等;且男性对目前高校在培养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方面的工作持更为积极的评价,认为高校工作“非常好”的占比达26.9%,比女性高出6.2%。

从专业与高校来看,文史类与理工类学生较体育类与艺术类学生对总体国家观及国家安全内涵的了解程度更高,而985与211高校的学生则较本科与高职院校的学生有着更高的国家安全意识水平,特别是在对国家安全影响因素的认识上、在重视科教水平与文化事业方面,差异更加明显。

三、突出问题

根据调查所得的受访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基本状况,课题组对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所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概括式总结,以发掘特殊性、找准痛点,为现行教纲下[ 3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培育提供参考。

1.群体间与整体上的“两极化”

在受访大学生中,不同群体间国家安全意识存在一定的“两极化”现象,尤其是在对国家安全的总体判断上,受访大学生对于我国国家安全保障状况的认识存在较大分歧:近半受访大学生认为我国国家安全状况有待改善、存在进步空间的同时,认为我国国家安全状况乐观与认为我国国家安全状况严峻的受访大学生比例相当且都为数不小。

受访大学生作为一个整体,国家安全意识存在的“两极化”现象更为显著:首先是认识领域,在对有关国家安全重要政策法规及重大事件的了解上,受访大学生普遍对国家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教育活动等了解程度低,而对于相关具体的事件了解程度高。且根据统计分析,受访大学生对上述两类事物了解度的“两极”认识是清晰而稳固的。再者,受访大学生会选择通过社交媒体了解国家安全的比例最高,达91.3%;学校教育紧随其后,占65.7%;而会选择通过书籍报纸、影像资料与学生日常生活了解的则相对较少。这说明大学生对于国家安全相关知识的了解多为被动摄入、缺乏主动汲取的同时,同一群体存在对国家安全了解途径的两极分异。

2.具体认识与抽象认知的脱节

一方面,受访大学生对国家安全现状能做出基本合理判断,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多有着良好认知,认为其是关系国家利益与稳定的大事,呈现出较高的利益意识。另一方面,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本内涵认识不够深刻透彻、了解模糊,且普遍对国家颁布的有关国家安全重要政策法规了解程度较低,缺乏一定的忧患意识与危机意识。这说明面对实践,面对实际行动的落实与系统知识的学习,大学生的具体认识情况较为不足。

此外,在维护国家安全的具体措施认识上,受访大学生的想法颇丰,譬如对我国与国际社会的合作表现出了更大的兴趣与认同,希望与世界各国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斗争中携手而行,有更多的交流沟通。但于国家安全意识的倾向性上,即使在各种矛盾集中凸显而日益呼唤绿色现代化的今天,受访大学生还是傾向于忽视生物安全与生态安全,二者的受重视度仍是最低的。如此,说明大学生在国家安全具体实践上的认识倾向,不能上升到抽象认知、尤其是不能上升到国家安全意识的深层维度上来,也较为普遍。

【参 考 文 献】

[1]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

[2]陶宏等.湖北教育年鉴[R].湖北省:湖北省教育厅,2019.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大中小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纲要[Z].教材〔2020〕5号,2020-9-28.

(责任编辑:姜秀靓)

3057501908253

猜你喜欢

总体国家安全观大学生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一带一路”战略下西部高校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基本特征分析
“新安全观”下高校国防教育新形式探索
关于推进“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思考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导向的高校国防教育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
“总体国家安全观”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