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课堂中促进学生思维力的生长
2022-03-17季冬梅
季冬梅
【关键词】阅读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思维力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09-0062-03
思维发展是人类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人类所有的创造性活动都与思维力紧密相连。思维力包括概括力、分析力、整合力、推理力等,是智慧的核心要素,参与、支配着一切智力活动。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真正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思维力,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实现看得见的生长。下文,笔者以六上《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为例,探索培养学生思维力的教学策略。
一、概括大意:借填空促概括力生长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板书课题。注意“迅”的部首是“辶”。
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让我们先来了解阅读提示提出的学习要求。
生默读学习要求:“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关于鲁迅的哪几件事,给每件事加个小标题。再结合资料和同学交流:课文中的鲁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师: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快速默读课文。
师:这篇课文在结构上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哪位同学发现了?
生:我发现这篇课文的每两部分之间,都有一个起着分隔作用的空行。整篇课文一共有五处空行,这五处空行把课文分成了六个部分。
师: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课文的第一部分采用倒叙的写法,写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去世后的情景。此后,“我”展开回忆,回忆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的哪几件事?
生1:课文回忆了伯父鲁迅先生借《水浒传》和“我”谈读书、谈“碰壁”这两件事。
生2:课文还回忆了伯父鲁迅先生除夕燃放花筒、热情救助黄包车车夫、关心女佣阿三这三件事。
师:很好!你们的概括能力都很强。
师(出示填空):谁能借助填空的方式,再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回忆了伯父鲁迅先生( )、( )、( )、( )、( )这五件事,以及( )的情景,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 )的人。
生:课文回忆了伯父鲁迅先生借谈《水浒传》教育“我”认真读书、笑谈“碰壁”、除夕燃放花筒、热情救助黄包车车夫、关心女佣阿三这五件事,以及众人吊唁伯父的情景,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师:这位同学借助课文中的关键词句,较为准确地概括了文章大意,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
概括力是思维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物品质往往在关键事例中体现,所以,准确地理顺和概括关键事例是感受人物品质的前提。在上述教学环节中,笔者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并借助填关键词句的方式帮助学生梳理文章主要内容,有助于其厘清文章的关键事件及其发展脉络,提升梳理关键信息和获取核心信息的能力。
二、推敲选材:借标题促分析力生长
师:谁来尝试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文中所写的关于鲁迅先生的几件事?
生:伯父和“我”谈《水浒传》、伯父谈“碰壁”、伯父放花筒、伯父救助车夫、伯父关心女佣。
师:这位同学以“人物+事件”的句式提炼小标题,令人一目了然。
生:我用四个字来总结每个故事:谈《水浒传》、笑谈“碰壁”、燃放花筒、救助车夫、关心女佣。
师:这位同学巧妙地抓住故事的重点,仅用四个字呈现故事内容,简洁凝练,你真了不起!
师:刚刚我们提炼出了关于这五件事的小标题,我们能不能尝试着给这些小标题分分类?
生:我能分成两类,一类与家人有关,分别是谈《水浒传》、笑谈“碰壁”和燃放花筒;一类与他人有关,分别是救助车夫和关心女佣。
师:这位同学从家人与他人的角度对小标题进行了分类,真是一个爱动脑的好孩子!
生:按照“我”是否亲身经历的角度,可将标题分成两类,一类是“我”亲身经历的,如谈《水浒传》、笑谈“碰壁”、燃放花筒和救助车夫;一类是“我”听说的,如关心女佣。
师:很好!虽然这五件事都是写鲁迅先生的,但是选材角度却不同。也正是不同的选材角度让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了鲁迅先生。
提炼小标题的过程是学生分析力不断得到提升的过程。通过提炼小标题的形式,学生将课文凝炼为五大组成部分,使课文的组织结构更为清晰。此外,笔者还引导学生通过分类的形式对小标题本身进行了二次分析,从而使学生更加明确各标题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建构形象:借导图促整合力生长
师:请大家圈画描写鲁迅先生的相关词句,说说文中的鲁迅先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当“我”张冠李戴时,伯父担心当众批评可能会让“我”难堪,于是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通过这一情节的描写,我可以看出伯父不仅关心家人,还非常懂得维护小孩子的自尊心。
师:很好!这位同学抓住文中描写伯父动作、神态、语言的相关词句来感受人物形象。
生:通过默读“燃放花筒”这件事中对伯父神情的描写,我不仅感受到了鲁迅先生的慈祥与率真,还发现鲁迅先生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师:是呀,魯迅先生曾说:“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可见,鲁迅先生是一个热爱生活、向往光明的人。
生:“救助车夫”这件事中传神的动作描写,将一位大作家俯身为车夫清洗伤口的情景表现得淋漓尽致,生动地体现出了鲁迅先生对穷苦人民的同情之心。
师:“救助车夫”和“关心女佣”这两件事有相似之处,为什么“我”写完“救助车夫”这件事后,还要再写“关心女佣”这件事呢?
生:前者写的是鲁迅先生和一个陌生人之间的故事,而后者写的是鲁迅先生和身边人之间的故事。通过读女佣阿三的话,我发现鲁迅先生不仅心怀他人,还心怀天下,希望用自己的笔唤醒民众,改变旧中国。
师:读着,读着,我们眼前浮现了一个这样的鲁迅,他——
生1:他关爱后辈、热爱生活。
生2:他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
师:我们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更直观地感受人物的形象,现在请大家以鲁迅为主题词,将你心目中鲁迅先生的形象,填写到思维导图中。
笔者以建构鲁迅人物形象为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究“我”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丰满人物形象的写作手法。脑科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处于从形象化、直观化思维向抽象化、逻辑化思维过渡的认知阶段。所以,笔者借助思维导图这一集文字、符号、图像于一体的思维表征工具,引导学生以鲁迅为主题词,向四周发散多个分支,感受不同故事展现出的人物品質的不同侧面,建构自己心目中的鲁迅先生。学生在利用零散的关键词句拼凑人物形象的过程中,整合信息的能力也得到锤炼。
四、品味内涵:借资料促推理力生长
师:作者回忆的五件事中,哪件事是“我”自认为懂了,但其实根本没懂?
生:笑谈“碰壁”这个故事中,“我”恍然大悟:墙壁比鼻子硬得多,难怪把鼻子碰扁了。然而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从其他人的反应中可见“我”并没有真正懂。
师: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你能透过人物的语言听出弦外之音吗?
生:我通过查阅课外资料,了解到鲁迅先生先后用了一百多个笔名,可见当时鲁迅先生面临的形势是多么艰难。所以,我认为“碰壁”暗指鲁迅先生常常受到挫折与迫害。
师:借助相关资料来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是一种很好的语文学习方法。你很会读书,读出了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还有吗?
生:在“救助车夫”这件事中,伯父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伯父的表情变得严肃了,话语变得深奥了,甚至深深地叹气,“我”没有读懂伯父这一举动的内涵。
师:你觉得这一举动的内涵是什么呢?
生:我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当时国家的形势是非常危急的,人民的生活是非常艰难的,面对一个又一个像车夫这样的贫苦百姓,鲁迅先生觉得自己能够救助一个、两个,但无法救助所有的人,他心中对美的人和美好事物的期盼不知何时才能实现,所以只能通过写文章的方式去表现他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深忧虑。
师:从这一声叹息中,你读出了鲁迅先生的忧国忧民情怀,为你点赞!
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语文学习历来讲究涵泳、揣摩。语文教学应着力引导学生依据外在的言语形式理解言语的内涵,借助一个个精妙的句子,感受写法上的独特之处、句式上的微妙变化、修辞上的别具一格,细细品咂字里行间的滋味。笔者引导学生结合头脑中已有判断和背景资料,对文中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感情色彩、表达作用等进行辨析和品味,推断出这些关键词句承载的信息、暗含的意义,于平淡处见奇崛,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学生经由由表及里地推理,不仅领会了关键语句的真正内涵,也真正走进了鲁迅先生的精神世界。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外国语学校)
3341501908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