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故事,滋养学生言语智慧
2022-03-17梅晓玲
【摘 要】神话以口头讲述的方式代代相传,教师在教学神话故事的过程中,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还原神话最初的“讲述”样态,引导学生在言语感知中建构神话学习的场域,在言语思维的碰撞中丰满神话神奇的细节,在言语实践中讲述神话动人的情节。
【关键词】讲故事;神话故事教学;言语智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09-0015-02
【作者简介】梅晓玲,江苏省无锡市八士实验小学(江苏无锡,214192)教师,一级教师,无锡市语文教学能手。
尼采说:“没有神话,一切文化都会丧失其健康的天然创造力。唯有一种用神话调整的视野,才把全部文化运动规束为统一体。”教师不妨让神话故事教学回到最初的起点,让儿童以讲故事的方式去触摸文本,滋养言语智慧。本文以统编教材四上神话故事教学为例,作具体阐述。
一、言语感知,建构神话学习场域
“小学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 [1]于是,教师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以具体可感的方式营造氛围,引导学生发现神话类文本的叙事结构。
1.词串引入,营造故事讲述氛围。
学生对神话故事其实并不陌生,大语文学习时代,他们通过各种途径读过、听过神话故事,教师所要做的只是唤醒他们对于神话的“前认知”。在《盘古开天地》课前谈话时,出示以下词串:
十日并出 晒焦枯死 神箭手 拉弓搭箭
美丽善良 接济乡亲 不死仙丹 飞到月宫
孤独寂寞 抟黄土 挥藤条 喊“妈妈”
黄河泛滥 疏通水道 三过家门而不入 13年
教师选取了学生熟悉的中国神话故事,引导他们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这个故事的内容。在聊天式的课前谈话中,学生轻松愉悦地讲述神话故事,虽然此时的讲述是简洁的,可他们却能发现原来4个词可以经由“说一说”变成四五句话。词语华丽转身为故事,原来可以如此简单有趣。
2.概述故事,梳理神话故事脉络。
讲好故事,不仅要营造氛围,更需要对所要讲述的文本是如何传播信息的有一个整体性的认知。学生熟悉的神话故事一般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其叙事结构一般是人类遭遇困境→神为了拯救人类历经艰辛、无私奉献→最后造福人类。这是远古人类对英雄的崇拜,是对自然朴素的解释。反观本单元神话故事的教学,教师也可以沿着这样的叙事结构梳理清楚故事脉络。
二、言语思维,丰满神话神奇细节
神话,以其神奇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教材文本作为文化的载体,教学不应止步于感受神奇,而应敞开文本的多重意义,和学生一起去丰满神奇的细节。
1.融入体验,关注人物独特动作。
学生在讲述《盘古开天地》时,一定会关注到盘古“撑”在天地间的这个独特的动作。教学时,先让学生说一说、演一演“撑”是一个怎样的动作,接着让他们代入式体验:“你就是盘古,为什么要这样‘撑’在天地间?”“为什么不歇一歇?”“在你眼里,这是怎样的‘撑’?”“怎样的盘古?”在一次次追问中,学生的思维逐步走向深入。于是,学生在讲述这个动作时会加入对盘古心理的揣摩。在他们眼里,盘古心里会想:“虽然天已高,地已厚,但我不能歇息,我站得越久,天与地的距离才越大。”“为了创造一个新世界,我甘愿撑在这天地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还会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感受和对主人公的评价。在学生的心里,“撑”不断丰盈起来。
2.发散思维,补白人物独特经历。
讲故事时,也需要引导学生围绕文本“空白点”,经历头脑风暴,发散开去展开想象。《女娲补天》中,教材只说女娲从各地拣来五色石,具体如何拣来的呢?这就需要学生去填充、重建。学生会这样讲述女娲寻找五色石的经历:“女娲奔赴火山口寻找赤色石,岩浆翻滚如巨龙,张开血盆大口要吞噬一切。女娲不顾自身安危,直扑而下,在岩浆的正中心取得了赤色石。”“女娲冒险进入深海,却遇到青色石的守护圣兽——玄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交流,感动了圣兽玄武,终于取得青色石。”……“头脑风暴”式的讨论,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激活了学生思维的创造力。
三、言语实践,讲述神话动人情节
张志公先生指出:“不能把语文课搞成一门纯粹的知识课,而是以知识为先导以实践为主体并以实践能力的养成为依归的课。”[2]神话文本的阅读,不能仅停留在知识传授这个层面,还应注意以“讲故事”这一言语实践方式去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1.提供支架,搭建故事讲述阶梯。
在学生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一定的学习支架,帮助学生讲述,如上文提到的词串,也可以是故事发展的思维导图。当然,教材上的插图也能为我们所用。如《盘古开天地》一课的插图,我们可以把这幅长图分割成四部分:
图片是直观形象、内蕴丰富的,它不会禁锢学生思维,反而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梳理清楚故事的结构,关键内容上的暗示提醒,更能帮助学生把细节部分讲好。
2.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听者意识。
写作文的时候,我们总说要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想想这篇作文是写给谁看的,从而揣摩表达的方式。讲故事也是如此,教师要有意识地树立学生的“听者意识”,面对不同的听众,所讲的内容、形式、语调等是有所区别的。譬如设计如下话题:
7岁的小妹妹脑袋里装满了问号。有一天,她睁着水灵灵的大眼睛,问你:“哥哥(姐姐),日月山川是怎么來的呀?”你摸了摸小妹妹圆圆的脑袋,说道:“很久很久以前……”
创设了这样的具体情境,学生的讲述便有了对象性,他们自然而然会根据自己的理解、想象,丰富人物形象,把事情的经过叙述得更具体、更生动、更丰富。
“语文教学在促进语文能力发展的同时,也要擦亮学生的精神世界。”[3]以讲故事的方式还原神话教学,期许“一个孩子,向最初的地方走去。那最初的,便成了孩子生命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朱智贤,林崇德.思维发展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95.
[2]张志公.张志公文集:第3卷[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1:33.
[3]薛法根.文本分类教学:文学作品[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236.
3151501908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