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部门价格监测预警体系构建研究
2022-03-17李文红
李文红
摘要:基层部门价格监测预警是政府经济调控的关键,对于促进经济有序发展和百姓安居乐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构建基层部门价格监测预警体系对于指导基层地区价格监测,稳定当地物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基层部门;监测预警体系;价格
价格是市场经济运行状况的晴雨表,在市场经济运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肉类等居民生活消费品和部分重要生产资料的价格异常波动时有发生,因此,加强价格监测预警及时发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显得极为重要,尤其是基层地区,基层价格主管部门通过价格监测预警及时收集和处理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信息,对价格走势进行合理研判,为政府进行价格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以维护基层价格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一、影响产品价格波动的因素
(一)政治、经济、自然等宏观环境因素
对价格存在作用的外界因素首先是政治环境。政治环境决定经济环境,比如我国早期实行计划经济,严格分配各项社会资源,并制定物品价格,改革开放后我国实行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产品价格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波动。其次,全球宏观经济因素对价格也存在深刻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任何国家的经济都无法孤立于全球经济环境存在,比如国际期货价格、输入性通货膨胀等均会对国内产品价格产生影响。最后,自然因素同样影响商品价格。比如,恶劣的天气、洪涝灾害等能引起农作物减产,使其价格剧烈变动,进而引发与之相关的其他产业链商品价格波动。
(二)影响产品供给的因素
原料、人力资本等是产品成本的重要构成要素,他们的价格高低直接影响产品价格。比如粮食价格提高时,与之相关的饲料、养殖等产业链相关产品成本也会相应提高,厂家为保证利润,终端销售价格也会相应提升。在大部分服务行业中,人力资源成本占很大比重,当人工成本明显上涨时,服务价格也会明显升高。
(三)影响产品需求的要素
比如消费者的购买力及购买意愿。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直接影响其购买能力,消费心理则是购买意愿的反映。所以对消费能力及消费心理因素展开评估意义重大。此外,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在考虑本国需求的同时,也要同时考虑国外市场的需求,需根据各个地域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就业率、财政税收政策等因素综合考量消费的需求。
二、基层部门价格预警体系指标构建
(一)构建原则
1. 全面性原则。指标的建立和选取要综合考虑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的因素。宏观层面要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国家货币政策、产品行业发展现状等方面综合考率,从整体上反映经济运行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微观层面还应包括当地居民收入水平、消费习惯、区域产值等多个考量要素,综合反映当地市场价格波动情况。
2. 可行性原则。在设立价格监测预警指标时,要从客观现实条件出发,综合考虑指标数据收集的可行性、数据来源的可靠性以及具备实践的可操作性等因素,在此基础上整合数据、统计分析,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对价格预警提出相应的预警方案。
3. 相关性原则。价格预警体系指标必须与相应商品(产品)价格监测预警紧密相连,并且能对该商品(产品)的价格运行和调控起重要和关键作用,只有这样,价格主管部门才能更好地分析警情波动原因,从而制定合理的价格预警方案,否则该指标的建立就会毫无意义。
4. 重要性原则。某些经济指标之间可能存在明显的替代或者互补关系,因此应当选择具有关键价值的指标,避免数据重复。
(二)基层价格监测指标体系
构建基层部门价格监测指标是保障基层价格稳定的重要举措,一般来说,基层价格监测体系主要包含供应、需求、库存和价格四个方面的指标(见表1),此外,还需综合考虑特定品种的特殊因素指标,比如:国内市场价格现状、气候与环境变化及国家的干预调控政策等。
(三)基层价格预警指標体系
一般来说,价格预警体系主要从价格波动幅度、波动范围和波动时间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但是考虑到基层部门主要针对的范围为特定的基层地区,所以本文暂不考虑价格波动范围这一项,主要从其余两方面进行预警分析。为适应市场价格多变性的需要,在上述两个指标的基础上分别设立二级指标,具体事项见表2。此外,由于蔬菜价格波动往往具有很强的周期性和季节性,其幅度一般高于普通的工业或农业生产资料,因此本文警情指标构建中关于波动幅度的界定不适用于蔬菜价格。
(四)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分析方法
1. 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联系。宏观分析基于总量视角分析产品价格,而微观分析则是针对特定品种的价格波动进行研究和预测。
2. 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使用动态分析主要是为了准确掌握价格运行轨迹,从而进行趋势性、周期性等特点分析和未来价格走势预测。此外,为了价格预警分析的全面性,也需要抽掉时间因素和具体变动的过程的静态分析,两者互相补充。
3.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是指运用文献分析、观察、经验等非量化手段进行分析的方法,而定量分析往往依托大量的数据资料,通过对数据资料的比较和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辅相成,必不可少。
4. 比较分析和因素分析相结合。比较分析是关注其他城市的产品定价从而分析当地产品波动的相关度;因素分析是关注对产品定价存在作用的要素,如供求关系等,与此同时,还要充分考虑主要因素与次要因素以及长期因素与短期因素的影响。
三、价格警情界定及应急预案启动
(一)价格警情界定
为对价格异常波动进行早期发现和准确判断,本文以价格上涨为例,把价格波动设置为四级警情(见表3)。
(二)应急预案启动
当价格波动出现上述警情,需根据实际情况(如波动幅度、危害程度等)启动相应级别的价格监测应急預案,适当增加监测频次和上报频率,加强价格巡查,并及时进行价格变动原因分析和走势预测,为政府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1. 三级黄色预案。此时采取价格监测周报,除常规监测外,要定期进行市场巡查,实地了解价格行情,及时发现价格波动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并及时上报当地政府和上一级价格主管部门。
2. 二级橙色预案。此时采取每周两次至三次的价格监测报告。提高监测次数,相关员工每周最少进行市场调查和巡视一次,同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交流,并建立价格信息专报制度,及时上报价格波动情况,此外,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提醒告诫等以规范市场。
3. 一级红色预案。此时实行价格日采日报和随时报告制度。第一,增加监测频率,加强市场巡查。各个定点单位需指定专人每天对市场进行不间断巡查,密切监视市场情况,保证及时汇报新问题、新情况;第二,构建应急值班制度。值班电话24小时畅通,保证各种消息及时传达,问题及时处理。第三,还要及时对价格异常波动进行分析研判,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四、完善基层部门价格监测预警体系的建议
(一)夯实价格监测预警体系基础,强化组织建设
只有如此才能更好的服务当地经济发展。首先要加强组织建设,无论是从组织架构还是人员构成都要具备专业性和技术性,唯有专业人员才可以顺利开展相关活动,因此基层部门需要主动招聘专业人士,并为其提供相关的专业培训。其次要加强价格监测网络建设,根据当地实际,科学选取监测点,合理布局,确保价格信息采集及时、全面。此外,还要充分发挥信息的作用,全面捕捉、合理分析、适时发布。
(二)完善价格监测预警制度,有效应对突发事件
健全的价格监测预警体系能够对突发事件迅速做出反应,有效处理和解决价格异常波动事件。第一,要完善价格异常波动监测体系。从信息传递、警情界定、指标细化等多角度出发,制定详细的预警方案。第二,要健全价格异常波动报告制度。明确细化波动程度及报告范围,使政府部门更好的进行分析决策。第三,建立专业的信息发布制度。准确及时的进行信息披露有利于缓解大众的恐慌情绪,适时引导民众的消费心理和预期,起到稳定市场价格的积极作用。
(三)构建专业的数据平台,提升监测预警准确度和灵敏性
数据是价格监测预警的基础,首先,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只有依托准确的数据信息,才能进行科学的预测和预警。其次,要充分提高数据分析能力,唯有切实了解这部分数据,才可以从中获得重要信息。最后,关注数据的比较分析。不仅要进行纵向比较,还要综合进行横向比较,以期对未来价格走势进行准确判断,进而提出科学的分析结果和具有建设性的建议。
参考文献
[1]王佳锐.我国价格监测预警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价格月刊,2014(11):14-17.
[2]贺刚.中国能源价格波动监测预警机制研究[J].中国物价,2009(06):29-30.
[3]王佳锐.我国价格监测预警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价格月刊,2014(11):14-17.
[4]董真,梁启建,伏乃建.煤炭价格监测预警定量指标研究初探[J].能源技术与管理,2010(01):44-45.
[5]郑素芳,郑业鲁,林伟君,马巍,李泽.我国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研究综述[J].广东农业科学,2012(23):33-34.
(作者单位:博兴县发展和改革局)
2525501705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