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对中国古代笔记中江河湖泉资料的利用

2022-03-17刘百恒

史学集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四库全书笔记河流

刘百恒

关于中国古代河流湖泉的研究所依据的原始资料,主要是相应的专门史籍、历代史书及各地方志中的河渠水利专志等。这些专门史书和史志专章记载详细、系统、集中,价值很高,利用方便,将之作为中国古代河流湖泉研究的首选资料毋庸置疑。但是中国古代留传下来许多被称为“笔记”的书籍,内容是零散的随笔、杂录,或记历史琐闻,或作考据辩证,其中有相当多关于中国古代河流湖泉方面的记载,对于相关研究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

一、关于河流湖泉一般状况及特色等的记载

中国古代笔记,虽然就一种来说,其中关于河流湖泉的记载一般不会太多,但这类书籍不下数百种,从记载总量看,却是相当多。明人王士性著有《广志绎》一书,其中卷一对中国古代长江与黄河的基本情况从互相对比的角度进行了很有见地的记载:

中国两大水,惟江、河横络腹背。河受山、陕、河南、半南直四省之水,江亦受川、湖、江西,半南直四省之水。……江惟缓而阔,又江南泥土黏,故江不移;河惟迅而狭,又河北沙土疏,故河善决。若淮近日明让为河委,济自新室暗入于河中,虽均称四渎,实非江、河比也。①

此段话除对比长江与黄河的不同特色之外,还言简意赅地介绍了明代四渎的变化。同书卷二记载了明朝嘉靖至万历中期苏北吕梁洪处黄河之水渐渐上涨的情形:“吕梁洪石齿廉利。嘉、隆间,黄河涨,石渐入水,止水上盘窝。余癸酉(万历元年)上春官时,犹及见之。至丁丑(万历五年)涨甚,则盘涡亦无矣。”②

这对后人了解、研究历史上吕梁洪之地的水文情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清人钱泳《履园丛话》卷一八载:“余尝过南皮,访之土人,云九河故道渠岸形迹犹有存者,徒骇在西北……惟鬲津即今之天津,皆为当时注海之处。”③

此记载为研究禹时黄河九条支流的位置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元王恽《玉堂嘉话》卷三载:“(王)黄华论汴河:前宋以洛河入汴为京西漕路,其后黄河渐南,洛水旧道斷绝,今汴河名存,其实止是京、索、须三水自荥泽南入汴河故道行流。”④

这一记载反映了宋、元时期黄河之南迁影响了汴河和洛水。

除了黄河、长江与四渎这些赫赫有名的河流之外,中国古代笔记对于其他河流也有许多记录。如关于以“漳”和“洛”命名的河流,宋朝沈括《梦溪笔谈》卷三记载:

水以“漳”名、“洛”名者最多,今略举数处。赵、晋之间有“清漳”、“浊漳”。当阳有“漳水”。灨上有“漳水”。鄣郡有“漳江”。漳州有“漳浦”。亳州有“漳水”。安州有“漳水”。洛中有“洛水”。北地郡有“洛水”。沙县有“洛水”。此概举一二耳,其详不能具载。

(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862册第420页。

关于赵晋之间的清漳与浊漳,明人朱国桢《涌幢小品》卷二六也记载:“漳河在馆陶县西南五十里,源出山西。一出长子县,曰浊漳;一出乐平县,曰清漳。”

(明)朱国桢:《涌幢小品》卷二六,《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1996 年,第1173册第350页。关于新疆地区的河流,元人陆友仁《研北杂志》下卷专门有“于阗玉河”

“于阗玉河,其源出昆仑山西,流一千三百里至于阗界牛头山,乃疏三河”,即黄玉河、绿玉河、乌玉河,“其源虽一,玉则随地而变,故其色不同。每岁五、六月大水暴涨,则玉随流而至,玉之多寡由水之大小。八月水退乃可取,彼人谓之捞玉”。参见(元)陆友人:《研北杂志》下卷,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866册第591-592页。的记载。这类记载,把许多鲜为人知的一般河流的独特之处,非常清晰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关于湖泊,清人孙承泽《春明梦余录》卷四六和钱泳《履园丛话》卷一分别记录了太湖在明代永乐时期和清代康熙中期的周长变化。前者称“永乐间,浙西诸郡,苏松最居下流,常、嘉、湖三郡田,高多下少,环以太湖,绵亘五百里,纳杭、湖、宣、歙诸山水”。

(清)孙承泽:《春明梦余录》卷四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868册第847页。后者载,康熙三十八年(1699),圣祖玄烨第三次南巡至太湖洞庭东山,向扈驾守备牛斗询问:“太湖广狭若干?”牛斗回以:“八百里。”清圣祖又问:“何以《具区志》(即太湖志——引者注)止称五百里?”牛斗回答:“积年风浪,冲坍堤岸,故今有八百里。”

(清)钱泳撰,张伟点校:《履园丛话》卷一《旧闻》,第15页。并进一步说明附近的贡湖(属长洲)等都有类似状况。此类记载不仅真实地反映出太湖面积大小的变化状况,而且对其变化原因也做出了说明。

山东泗水县陪尾山下,有寺名泉林,其左右涌泉甚多,汇而成为泗水,此其寺名之由来。钱泳《履园丛话》卷一八《古迹》记下了其泉水的盛况,“其地并无高山大林,水由平地流出,势甚汹涌,真是奇观”。

(清)钱泳撰,张伟点校:《履园丛话》卷一八《古迹》,第470页。清人王士祯所撰《池北偶谈》卷二○《谈异·趵突泉异》,则记载了康熙年间济南趵突泉水量突然大增的情形,“康熙庚戌(九年),忽大雷雨,泉涌起丈余,水大上。诸公急呼骑,水顷刻及马腹,踣坠而死者数人。从来未有之异也”。

(清)王士祯:《池北偶谈》卷二○《谈异·趵突泉异》,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870册第286页。这是关于中国古代泉水记载的两则记录,既保存了其平时状态的记载,又记录了其特殊时期的情形。

二、关于河流湖泉治理利用状况及经验的记载

古代笔记中有关河流湖泉治理状况的记载亦非常之多。这里择其若干为例,加以说明。

做好河流湖泉治理的前提,是要弄清其时其地这一治理所应谋求的目标取向。古代笔记在这一方面做得很充分,兹举一例。明朝徐三重所撰《采芹录》卷三记载:“论者谓大禹治河,与今日大有难易。大禹时直欲除害,故顺水下流……今并欲兴利,须引之使东南流以济漕,水性既纡曲不顺,而所经行处土疏地下,冲溃之患在所不免。即令神禹治之,未必便有长策。”

(明)徐三重:《采芹录》卷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867册第394页。这一记载表明,明人对其时最重要的水利工程即治黄工程所应谋求的目标取向的重大转变,是非常了解的。

古代笔记对许多著名的治水人物也有大量的记载。如在明代漕渠开通上做出重大贡献的平江伯陈瑄与尚书宋礼,张瀚《松窗梦语》记载:“时漕渠之功,在江、淮以南者平江伯陈瑄为大,在齐鲁以北者尚书宋礼为多。”

(明)张瀚撰,萧国亮点校:《松窗梦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40页。又如明代治黄贡献卓著的潘季驯,孙承泽《春明梦余录》卷四六记载:“嘉、隆之季,司空潘季驯一生拮据河干,时谓之劳臣。”

(明)孙承泽:《春明梦余录》卷四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868册第857页。再如明中叶大力整治吴淞江的海瑞,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一四记载:“前年海刚峰来(苏松)巡抚,遂一力开吴淞江。隆庆四年五年皆有大水,不至病农,即开吴淞江之力也。非海公肯担当,安能了此一大事哉。”

(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一四,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121页。

古代笔记对治理河流湖泉的好办法、好经验尤其重视。如《梦溪笔谈》卷一一载:

庆历中,河决北都商胡,久之未塞。有水工高超者献议,今当以六十步为三节,每节埽长二十步,中间以索连属之。先下第一节,待其至底,沉压第二、第三。……超谓之曰:第一节水信未断,然势必杀半。压第二节,止用半力,水纵未断,不过小漏耳。第三节乃平地施工,足以尽人力。处置三节既定,即上两节自为浊泥所淤,不烦人力。申锡主前议,不听超说。是时贾魏公帅北门,独以超言为然。

(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一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862册第774页。

这种以三节之埽合龙门之法,无疑是水工高超的难得发明,

因《梦溪笔谈》的记载而使这一宝贵的治河经验得以留传于世。《梦溪笔谈》还于卷一三记下了大石塞山涧的办法,“石下穿一穴,度如石大,挽石入穴窖之,水患遂息”。

(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一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862册第784页。《涌幢小品》卷六《大隄》中,记下了江河之堤采用纡曲之状的优点,“襄阳、开封二府之堤,其妙处全在纡曲”。

(明)朱国桢:《涌幢小品》卷六《大堤》,《续修四库全书》本,第1172册第687页。同卷《隄利》中,又记下了将泉水引向地势较高地区的巧计,“从泉下筑堤障之,高丈许,隄高泉与俱高,因地引而下”,“灌田万顷,黄昭素有记甚详。此兴水利之良法也”。

(明)朱国桢:《涌幢小品》卷六《堤利》,《续修四库全书》本,第1172册第688页。

以上所举事例,大都是与河流湖泉治理相关的单个人物与事件的记载,而以整体为视角的关于河流湖泉治理与保护等记载,在中国古代笔记中,亦不缺乏。如孙承泽《春明梦余录》卷四六对明代漕河的范围、主管者,以及利用、修治、维护的时机、人员、办法等,都做了相当全面而具体的说明。

(明)孙承泽:《春明梦余录》卷四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868册第850页。限于篇幅,不再多举。这些有关记载为我们研究古代河流湖泉,提供了大量资料。

综观前列诸笔记,其中所记载的河流湖泉资料,不仅数量多,而且价值高。究其原因,在于其资料来源,一靠亲历亲眼所见,二靠向熟悉情况者请教,三靠阅读前人之记载。如明人沈德符记载过吕梁洪时的艰难情况,“遇水溢时,顺流者一瞬而下,逆泝者以尺寸许”,“余幼時侍先人过此,闻其險已渐夷,然仍用纤夫二百人挽一舟,老稚相顾无人色”。

(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一二,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329页。又如明人朱国桢根据《襄阳大隄曲》所咏之情形,赞叹“余亲行其上,回复如冈如陵,真是伟观”。

(明)朱国桢:《涌幢小品》卷六《大堤》,《续修四库全书》本,第1172册第687页。此类记载俱出于作者的见闻,故比较可信。宋人费衮《梁谿漫志》卷五,记“西汉沟洫志”,

(宋)费衮:《梁谿漫志》卷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864册第725-726页。亦言之成理,可供考史参酌。又元人白珽《湛渊静语》卷一载“禹导水”

(元)白珽:《湛渊静语》卷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866册第301页。一条,亦可据以考。这两条记载反映出古代笔记的作者,不仅在记载河流湖泉时重视阅读有关文献,而且对文献的理解通常非常深入、精准到位。这种对文献的深入精准的理解,使古代笔记中关于河流湖泉的记载更加真实可靠。

古代笔记中尽管保存有研究河流湖泉的大量珍贵资料,但既往的有关研究,对之利用并不是很充分,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古代笔记虽多,但世传数少,而且非常分散,搜求不易。如今情况大为改观。在20世纪中后期,若干古代笔记已开始陆续被选印出版;近三四十年,又有《四库全书》等系列丛书陆续推出影印本,其中收录的古代笔记甚多;关于某朝笔记的多册系列丛书亦有单独出版。这种状况,弥补了以往利用古代笔记研究河流湖泉的短板,为我们深入开掘这些古代笔记提供了便利,同时也为现实生活中的河流湖泉治理提供了有力的借鉴。

责任编辑:孙久龙

1176501186297

猜你喜欢

四库全书笔记河流
经史子集——《四库全书》
河流的走向
河流
学写阅读笔记
学写阅读笔记
我的自然笔记(一)
当河流遇见海
藏书楼
爱的笔记
静静的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