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花香溢满课堂
2022-03-17王艳杰
王艳杰
一同往日,蓝天、白云、九月的秋风一起陪着我走入了三(7)班的教室。
看着学生张张明丽的笑脸,我会感觉一天的心情都很“晴朗无比”。惯例请同学们拿出默写本,任务布置下去后,孩子们便专注地去默写了。不知为什么,潜意识中,我总感觉今天三(7)班的教室与往常不大一样。忽然一阵秋风挤窗而入,把一缕淡淡的清香送到了我身边。我循着香味望过去,发现有一枝桂花静静地躺在“窗台上”。淡淡的黄色,幽幽的清香,娇小的姿态,无法不让人注意 。她注定了是我们今天教室了的一位尊贵的“客人”,语文课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完成默写收齐本子,同学们期待着我带领他们进入到今天的新授课环节。我呢,因為窗台上的那枝桂花早已分了我的心思,当然就没有办法和孩子们同步了。我悄悄地走到窗台边,对着“花”的主人顾嘉彦说:“小顾同学,能否把你的桂花借用一下。”不用问,我也猜得到花的主人就是顾嘉彦了,他对各种花的钟爱我已耳闻。据听说小顾曾因“折花”还被班主任“约谈”过。听我这么讲小顾先是很吃惊,一定是担心我这位语文老师也“借机教育”他一番。我微笑着,示意他放心,他方犹疑地点点头。我拿起那枝桂花走到讲台前,小顾连同其他同学的目光则一直追着我,不明白我“葫芦里将要卖的是什么药”。我“狡猾”地看向学生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教室里多了一位‘客人’,我举起了手中的桂花。”继续说道:“既然来者有意,我们闻者当然不能‘无心’,你们说是吗?”学生们迫于老师的“颜面”,跟着点头。我话锋一转道:“下面就请大家仔赏赏这桂花,然后写上一段描写桂花的文字,奉上我们的欢迎之情。”此刻,孩子们才连忙惊呼:“老师!我们上当了!”即便知道了我的“醉翁之意不在酒”,但想反悔为时已晚,他们也只好乖乖地拿起笔,做观察与思考状。我偷偷地瞥向小顾同学,他满脸无奈,颇为滑稽,我则掩嘴窃笑……
平日里学生们的写作,无论是写人还是记事、绘景,他们的作文总会有各种问题。比如说每逢写作时,他们都要绞尽脑汁,还是觉得无“内容”可写。其实不是没有东西可写,而是他们少了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我们也常告诉孩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引导他们要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善于观察,勤于积累。今天教室里发生的这一切不正是一个帮助学生积累素材的契机吗。新课标也提出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写作教学中破茧成蝶,进而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今天教室里走来了挂花,那就带领孩子一起赏赏桂花,明天教室里飞进了小鸟,我们就同孩子们一起听听鸟鸣,后天教室里飘来了清风,我们就和孩子们一起感受一下微风拂面……密切结合学生的实际,挖掘学生的生活宝藏,方能开掘学生习作的“活水源头”。
今天既然神助,我当然不会坐失到手的良机。学生们在看“风景”,我则在看“看风景的人”。我发现当任务指令足够明确后,学生做一件事就真的会极为专注,平日里再平常不过的一枝桂花,今天似乎变得不一样了。他们专注的神情,好似在告诉我今天他们笔下的桂花一定会“与众不同”。观察过后,孩子们开始写作,我也穿梭在学生当中。有的孩子根本没有关注到我,完全沉浸在写作中;有的孩子见我在偷看,就用小手遮挡一下,用眼神告诉我一会再来欣赏其“大作”;有的孩子则大方的邀请,希望自己的佳作能得到老师的充分认可……我在巡视的过程中,感觉今天的这堂课真令人愉悦。今天的孩子好棒,今天的我好棒!接下来我用实物投影展示了学生的优秀作品:
作品中有从形态方面展示的,例如:
“青绿的叶子上缀着点点金色如繁星一般的小花,花与叶的映衬相得益彰,在清风的微抚下散发出淡淡的幽香。”
“一朵朵淡黄色的花朵羞涩地藏在一片片绿叶之下,三五成群的抱成一团,好不欢乐。”
“绿色的叶子,衬托着中央那小巧的黄色花朵,整整一株,形似飞舞的蝴蝶,淡雅、清秀。”
“米粒大的淡黄色桂花,簇拥在绿叶中,那绿叶青翠欲滴。二者相应,好似巧夺天工的艺术品。”
有的是从气味方面进行描摹的,例如:
“细细闻一下,可以闻出甜蜜的香味。”
“那淡淡的清香飘来,仿佛那陈年的老酒,仅仅是“香气”就能醉人心脾。”
“我虽离得远,但仍能闻到丝丝清香,愈向前靠拢,香味越浓郁,虽浓郁却不艳俗,颇有几分清雅佳人的味道。”
“淡黄色的小花一簇簇地躲在宽大的绿叶间,但无论怎么躲都无法阻挡他们散发出香味。俗话说:“金桂飘香十里,”那气味闻起来甜丝丝的,就像嘴里吃了糖果般,甜味久久无法散去。”
有的是从修辞角度另辟蹊径,让人眼前为之一亮,例如:
“花与枝叶相映衬,瘦瘦小小让人心生怜爱。”
“细细的枝条上,翠绿的叶子舒展开来,为金黄的花籽阻挡风雨。”
“这一株桂花扑鼻的香味,即使隔着几千里也能闻到。”
“鹅黄色的小花点缀着青翠欲滴的绿叶,犹如夜空中的繁星点点。花虽小,花香却浓郁,这便是桂花。”
有的则调动了人的想象,例如:
“这束花有着像阳光一样暖人心房的米黄色……闻着花香好似置身于一大片桂花林中。”
“桂花一粒一粒紧密地缀在枝丫上,可以想象着这个金秋他们将有说不完的悄悄话。”
……
特级教师凌宗伟老师的“遇物则诲,相机而教”的主张,我特别赞同。因为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作为主体学生的思维不是固化的,教学情境也是瞬息万变的,那么教师就要利用好各种“偶发事件”,运用智慧,正向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如本次的语文课,我打破了自己原定的备课思路,在课堂教学中因那一枝小小的桂花的闯入,临时让“写作片段”教学介入,用学生熟知而又喜爱的桂花,作为写作教学的兴趣支点,来帮助学生搭建写作教学的桥梁,我挺为自己的做法感到“骄傲”。
过后,我把孩子们的片段结集成册,我想每当桂花飘香的时节,我和这帮孩子们一定会对那“花香满堂”的语文课久久不能忘怀!
2033501705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