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人口流失内生性影响因素浅析
2022-03-17赵辰光王恒
赵辰光 王恒
摘要:人口流失问题对社会经济与文化影响深远,研究人口流失内生性影响因素的现实意义重大,黑龙江省作为近年来人口流失问题严重的省份,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文章基于黑龙江省统计年鉴2000~201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构建人口流失的内生性影响因素模型,通过Eviews软件进行描述统计及回归分析,发现黑龙江省人口流失主要受到第二产业份额、地区教育水平和工作待遇差距等因素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建议,以期对缓解人口外流起到指导作用。
关键词:人口流失;劳动力;内生性;Eviews软件;经济发展
一、引言
近年来,东北地区人口流失严重,黑龙江省在东北三省中人口流失问题尤为严峻。据统计,黑龙江省2017年14~65岁的人数为2926万人,青壮年和逐渐进入劳动年龄段的人数从2012年开始一直呈现下降趋势,其中,流失的人口中很多是高校毕业生和技术人才。2016年国务院批复了《东北振兴“十三五”规划》,2017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东北地区与东部地区部分省市对口合作工作方案》,推动东北地区经济的发展以吸引和留住人口。黑龙江省与其他省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突出,研究黑龙江人口流失的问题,留住本地人力资源显得尤为必要。
当前国内外对人口流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人口流失原因的研究。Oberoi S S(2006)从迁移医生的角度验证推动因素比拉动因素发挥更大作用。陈入嘉(2011)指出市场因素和制度因素是外企人才流失的原因;邵建平(2012)从欠发达地区的实证研究表明除了工作环境、待遇、事业待遇等可量化的指标,人口流动还和地域认同感等心理因素有关。梁震宇(2013)指出造成社区卫生服务人口流失的原因主要有:员工看不到前景;机构组织文化建设不佳;上下级关系不融洽;职称晋升困难,技术水平提高速度慢等微观原因。第二,对人口流失对策的研究。张纪轩等(2018)以二、三线城市为例,发挥中央政府调控作用,做好人口引流工作,城市也应从满足人口多元化需求。于善甫(2016)从小微企业的视角,指出发挥小微企业自身的灵活性,优化企业管理制度做好人口流失的应急预案。杨秀清(2012)完善民营企业的薪酬制度来留住人口。
从现有文献看,关于人口流失的定性研究主要集中在三方面。第一,经济体制因素。王志浩(2019)、张妍等(2017)指出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体制机制不健全,导致东北人口流失严重。第二,薪酬结构因素。李德煌(2013)、宋晶晶(2012)指出劳动报酬低下,与产业结构不相匹配,使得东北地区成为人口净流出地区的重要原因。第三,个人因素。周燕(2016)从人口自身素质、价值观及自主性理念等个人因素来指出也是推动东北地区人口加速外流的原因。
但是当前对人口流失的定量化的研究较少,张剑宇,谷雨(2018)运用2013~2017年毕业生就业数据,采用面板Logit模型和Ordered Logit模型,高校人才流失与学历、性别、生源地有密切联系。戚伟等(2017)采用2000~2015年数据,指出东北三省人口出现持续流失,并且不断加剧。黑龙江省位于东北地区的最北端,其人口流失现象相较于其他省份更为严重,15~64周岁的劳动人口数占比逐年下降,本文基于2000~2017年间的时间序列数据,创新性得对人口流失进行定量化分析,旨在实证分析黑龙江人口流失的内生性影响因素,为缓解人口流失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角度。
二、研究涉及与计量模型
(一)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了2000~2017年黑龙江省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数据均来自于黑龙江省的统计年鉴,无缺失值,本文对数据进行初步处理,最后用Eview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指标选取
通过梳理有关文献,工业化带动GDP的增长,第二产业结构对经济的发展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但是东北地区长期作为重工业基地,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第三产业结构的不断完善促进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第二产业份额与第三产业份额的比重反映产业的发展战略,比值大于1,表明产业趋向于工业化主导;比值小于1,表明产业趋向于服务业主导。人口流失与学历、薪酬待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且在人口流失定性研究中均提及薪资待遇,15~64周岁反映一个地区适龄劳动人口,其人数规模的大小常常反映人口的迁入和迁出情况,因此本文用15~64周岁的劳动人口比重作为被解释变量,地区教育水平、工资待遇的差距、第二产业结构、产业结构系数作为解释变量,各变量定义及描述见表1所示。
(三)模型设定
基于2000~201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黑龙江人口流失的影响因素,构建如下的模型:
公式中β0表示截距,β1、β2、β3、β4表示系数,φ为误差项。
三、描述统计与实证结果
(一)描述统计分析
表2的描述性统计显示,随着时间的变化,各变量均呈现显著差异,黑龙江地区受教育水平均值每万人大学生数为204.71,受教育程度较高,工作待遇差距由2000年的1202元到2017年18251元,薪资待遇水平逐步拉大;第二产业份额在2013年低于第三产业份额,产业结构系数<1,产业结构愈发趋向于服务业主导。
(二)平稳性检验与协整分析
为了避免伪回归,本文采用ADF检验和协整检验来验证数据的平稳性和之间的协整关系,在对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中,LaborR、SL、WD存在单位根,数据不平稳,在进行一阶差分后数据为平稳序列,如表3所示。变量有些数据本身不具有平稳关系,但是它的某种线性组合是平稳的,也能反映变量间的长期稳定关系。因此,需要对1阶差分后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协整检验,本研究样本容量为18,通过临界值计算公式c=?覬∞+?覬1T-1+?覬2T-2,算得C<-4.7048,即小于0.05的顯著性水平,表明各变量间存在长期的因果关系。
(三)回归分析
本文进行最小二乘回归(LS),结果如表3所示,回归结果拟合度较高R2为0.81,调整后的R2为0.77,结果显示地区受教育水平、工资待遇差距、第二产业份额通过显著性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产业结果系数p值>0.05,不具有显著性水平,结果如表4所示。
因此,本文最终回归模型如下:
LaborR=0.023920lnel+0.023920sl-0.014910lnwd+0.619041
四、结论与讨论
(一)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人口流失主要受到第二产业份额、和地区教育水平和工作待遇差距等因素的影响,产业结构系数显著性水平不高。可能由于黑龙江经济不景气,很多重工业面临倒闭的情况下出现的,表明虽然黑龙江省第三产业超过第二产业,但是并不能表明黑龙江省第三产业已经处于主导地位,黑龙江产业结构依旧以重工业为基础,产业结构转型困难,第三产业没有发挥应有作用。
(二)讨论
1. 劳动力人口比重与学历存在正相关的影响,即受教育水平越高,劳动力人口比重越高,黑龙江地区的企业发展缓慢,与发达地区相比不具备竞争优势,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更愿意选择经济发达的大城市以满足自身的发展规划,实现自身价值。因此黑龙江省需要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为人口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2. 第二产业结构与劳动力人口比重存在正相关的影响,即第二产业结构可以反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与城镇化存在密切的联系。但是,黑龙江以重工业为基础,第三产业还未形成主导地位。因此需要优化产业结构,不断加强创新的投入,创新驱动来吸引黑龙江省人口,缓解人口外流现象。
3. 工资待遇差异与劳动力人口比重成负相关影响,即工资待遇差距越大,劳动力人口比重越低,黑龙江经济发展缓慢,薪资待遇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较存在明显的差距,人口通常追求更高的薪資待遇,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相一致。因此政府和企业需要建立完善合理的薪酬体系,提高对人口吸引的投入。
4. 由于获取的数据来源有限,已有相关定量化分析研究较少,导致本研究指标选取类型较少,可能存在对黑龙江省人口流失内生性影响因素概括不全,这是本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希望后续研究能拓宽指标选取,归纳出更多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Oberoi S S, Lin V, Health S O P. Brain drain of doctors from southern Africa:brain gain for Australia[J].Australian Health Review,2006,30(01):25-33.
[2]陈入嘉,郭士祺.外贸企业人口流失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商贸,2011(17):198-199.
[3]邵建平,李芳红.欠发达地区核心人口流失与地域认同度关系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13):28-31.
[4]梁震宇,马新颜.社区卫生人力资源管理(一)——人口流失的原因[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05):469-470.
[5]张纪轩,黄瑞玲.二三线城市如何留住人口[J].人民论坛,2018(19):58-59.
[6]于善甫.小微企业应对人口流失的对策[J].商业经济研究,2016(15):133-134.
[7]杨秀清.民营企业人口流失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3(02):283-286.
[8]王志浩,王洋.人力资本流失、配置效率与东北地区经济发展[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2):98-112.
[9]张妍,白夜昕.大国方略与地方协同: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人口培养与流失问题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7(07):4-11.
[10]李德煌,李森.新时期我国人口区域流动现状评价与对策研究[J].中国统计,2013(11):16-18.
[11]宋晶晶.探求企业人口流失的原因和对策[J].人口与经济,2012(S1):26-27.
[12]郭馨.浅析近年东北地区人口流失的原因[J].中国集体经济,2016(24):102-103.
[13]周燕.企业转型期人口流失对策研究[J].企业管理,2016(S2):60-61.
[14]张剑宇,谷雨.东北地区高学历人才流失及原因——基于吉林大学2013-2017年毕业生就业数据的分析[J].人口学刊,2018,40(05):55-65.
[15]戚伟,刘盛和,金凤君.东北三省人口流失的测算及演化格局研究[J].地理科学,2017,37(12):1795-1804.
[16]汪川.工业化、城镇化与经济增长:孰为因孰为果[J].财贸经济,2017,38(09):111-128.
[17]王智勇.市场化、重工业化与“新东北现象”——基于东北37个地级市1989~2012年面板数据的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18,40(05):90-102+127-128.
[18]周荣蓉.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互动关系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6(10):136-138.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社科基金项目“新移民融入视角下大城市生人社会的熟人社区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8SHD349)。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3275501186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