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乡村文化旅游发展影响研究
2022-03-17吴江
吴江
摘要:文章基于对湖北省文化乡村旅游发展的必要性进行阐述,对目前湖北省乡村文化旅游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展开了分析,最终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湖北省;乡村;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一、引言
乡村旅游是中国旅游业的重要旅游形式和发展模式,其发展速度快,形式多样,具有鲜明的特色和功能,是地域旅游发展的新动力。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探讨,湖北省乡村旅游发展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特别是在我国倡导文旅融合和全域旅游发展后,乡村文化旅游成为旅游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近年来,湖北省乡村文化旅游发展速度明显放缓,存在着各种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因此,本文通过对湖北省乡村文化旅游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其原因,最后提出建设性意见,促进湖北省乡村文旅可持续性发展,为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湖北模式”。
二、湖北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2002年国家文化旅游局发布实行了《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检查标准(试行)》,并于2004年命名203个“农业旅游示范点”,湖北省既有6个首批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为湖北乡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对湖北省乡村文化旅游发展的研究和探索可知,湖北省文化旅游存在以下显著特点。
(一)交通优势明显,市场前景广阔
湖北省位于我国华中地区中心,交通便利,素有“九省通衢”之称。自我国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后,为缓解中部地区经济发展严重滞后问题,“中部崛起”成为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湖北省搭乘“中部崛起”这辆马车实现了弯道超车。自2003年以来,湖北省农村开展交通建设工程,进一步改善农村公路交通状况,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和旅游资源挖掘。同时,我国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实施文化强国战略,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势在必行。据湖北省统计年鉴,其经济增长提速迅猛,人均可支配收入呈上升趋势,由此可知,湖北省居民购买能力强,文化旅游需求空前,市场前景广阔。
(二)乡村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挖掘潜力巨大
截至2018年,湖北省共有102个县级单位,其中包括了38个市辖区,24个县级市,37个县,2个自治县和1个林业区。湖北省地貌类型多元化,气候条件适宜,形成了差异化的乡村旅游资源分布广泛形式,造就了其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地域特色鲜明、互补性强等特点,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和价值,为开展各种类型旅游活动提供了广泛的素材。具体如表1和表2。
同时,湖北地方特色的荆楚文化是华夏文明重要组成部分,农耕文化、红色文化等多类型文化在湖北土地上生生不息,特别是同样蕴含着深厚内涵的乡村文化。悠久的农业发展历史积累了丰富的农耕文化,使其拥有生动多样的表现形式,少数民族文化风情绚丽多彩,民族服饰、民族婚俗、民族节日等异彩纷呈, 这些都为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增添了丰富的体验元素。如此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使得湖北省乡村旅游的开发前景十分广阔。具体如图2所示。
(三)多措并举推动乡村文化旅游发展,提高旅游综合效益
近年来,湖北省“大力推进全域旅游、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战略目标。截至2020年,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局会同财政落实资金,全部农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现全省“村村响”工程建设任务;完成农村旅游厕所的建设工作;开展公共文化场所春节开展活动4000场次;开展旅游规划扶贫,结合各村发展实际以及资源特色,“一村一品”、“一村一策”,切实可行的旅游扶贫规划,成绩斐然。
就旅游人数而言,2017~2020年,湖北省乡村旅游年接待量逐年递增,2020年高达14000万/人次;就旅游收入而言,2019年,湖北省乡村旅游高达500亿元。具体如图3和图4。
三、湖北省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湖北省乡村文化旅游发展现状的整理和发展进行分析发现,湖北省乡村文化旅游虽取得显著性成效,但仍存在一些特性和共性问题,现就其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归纳总结。
(一)增长速度明显放缓,经营回收呈下跌趋势
根据数据分析可知,湖北省乡村旅游年收入在2018年前都保持着稳步增长的状态;但是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增长率在2020年呈现下跌趋势,旅游人数持续出现负增长;一方面,湖北省乡村旅游经营收入受损;另一方面,有着更旺盛的乡村旅游消费需求,但农家乐、采摘园等初级乡村旅游形式可能不具有普适性,导致农村旅游“无人”现象。因此,乡村旅游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领域,亟须乘势而为,复苏乡村旅游市场。
(二)文旅资源开发和利用不足,文旅融合力度不深
总體来讲,湖北省乡村旅游目前仍处于自由发展状态,导致一些相关管理部门的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观念薄弱,对市场经济下乡村文化旅游业的产业功能、发展规律,以及如何实现文化和旅游的结合缺少正确认识。以农民为主体的乡村旅游经营商户对合理利用文化旅游资源缺乏深刻认识,忽视文化的经济功能,缺乏新时期文化旅游理念上的创新,未能充分利用乡村地方特色文化,产生了“文化资源多,但开发利用不够;历史文化深厚,而挖掘整理不足”等现象。
(三)产品同质化问题严重,文旅发展后劲不足
湖北省农村旅游产品的开发还主要停留在传统农家乐旅游产品的设计与组合上,缺乏高品位、大规模、有鲜明特色的综合性旅游产品。缺乏市场理念、产品定位不准、大都缺乏文化内涵。在开发利用上,大部分景区的开发都是模仿其他地区的,为充分体现本土特色,没有土家特色,产品同质化和产业同构化现象严重,游客体验度不高。部分游客重复游概率低,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以及其配套和周边产业发展明显后劲不足,缺乏新动力。
四、影响和制约湖北省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原因
(一)文化旅游融合产业发展认识不足,游客体验感不高
目前,我国倡导乡村旅游应基于本土特色发展,从而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新动力。但是湖北部分乡村文化旅游开发数私有投资,未能有明晰的总体规划和指导,对文旅融合发展仅仅停留在字面,未能深入理解文旅融合的概念,简单的以为将文化和旅游糅杂在一起就是融合,未能找到文化旅游融合的点,旅游开发广度和深度不够,尚未充分挖掘本土文化价值。因此,造成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开发的产品无法让游客山临其境的体验。例如,武当茶文化、土家文化等特色文化产品几乎雷同,这也说明湖北省目前乡村旅游对文化的认识需进一步加强。
(二)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专业化人才欠缺
湖北省乡村景区基础设施的短板表现在休闲娱乐设施种类较少、安全性较差、日常保养维护缺失等方面,娱乐设施的建设缺乏创意。一方面,湖北省乡村旅游地都建在市区之外,道路状况尚须改善。另一方面,在方便游客游览的同时,将许多原本具有地方风味的交通工具和线路弃之不用,片面追求道路的宽广和便捷。并且其经营者主要以家庭为单位从事个体小规模经营,经营者多为当地村民,对乡村旅游资源内涵及价值欠缺深入理解和系统认知判断,专业化服务培训程度较低,导致乡村旅游资源在开发利用中整体上呈现低水平、松散运作的状态。
(三)宣传推介力度不足
湖北省乡村旅游虽存在一定的发展不足,但是仍具有可塑造型。通过对抖音、快手、小红书等新媒体进行调研发现,湖北省乡村旅游成果在新媒体宣传方面明显较弱,但新媒体正是大部分群体较为青睐的消息接收阵地。如云南、四川等地在抖音等新媒体都有宣传阵地,利用粉丝经济、流量为本地文旅助力,且拥有专业的新媒体运营人才。
五、推动湖北省乡村旅游发展的相应对策
(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培养专业性运营管理人才队伍
对照国家《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细则要求,对湖北省乡村旅游景点现有公共基础配套设施进行评估,优化基础配套设施,规划景区服务管理的外在驱动,调整景区传统运营模式,打造乡村旅游景点线上旅游信息服务平台,加强旅游信息资源整合,促进旅游服务大数据应用,推进智慧旅游业态建设,进一步优化景区旅游环境,提升游客体验感,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同时,根据乡村景区自身特点,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引进和培养运营管理专业性人才。
(二)了解市场需求,开发个性化产品,输出乡村文旅品牌IP
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了解市场偏好,开发具有科学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主的游乐项目和文旅产品。一是挖掘开发地域特色文化旅游项目。稳步发展已有项目、深入挖掘开发具有荆楚文化和地域特色旅游项目、精品线路。二是发展举办特色乡村旅游文化节、美食节等主题消费活动。三是打造本土文旅产品,形成固有的景区定位、经营模式、消费群体和利润回报,构建文化旅游品牌。
(三)创新市场营销策略,加大营销推广力度
在全球化背景下,市场经济就是注意力经济,农村旅游业更是如此。湖北乡村旅游点普遍存在市场营销策略简单、推广力度不足的现象,营销冲击力不强。湖北农村旅游业要获得较快发展,首先必须提高知名度,扩大影响力,提升注意力。加強乡村旅游发展宣传推介,突出湖北农村地域特色文化的营销效应。
(四)提高总体规划,创新多元化建设方式
乡村文化旅游作为城市旅游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乡村文化旅游建设应意识到总体规划的重要性。一方面应规范乡村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让乡村旅游发展有“法”可依。另一方面,创新多元化建设的方式,应当创新方式,探索最适合其发展的方式。例如,神农架景区,应当充分保证其自然的发展和生长,避免现代化的建设破坏其本有的特色,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市场热点,融合当地特色文化,不断创新产品种类。
六、结语
乡村文旅发展对乡村的乃至整个湖北省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投射,更是我国追求的目标。因此,应当根据湖北省各乡村文旅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通过科技的产物,促进乡村旅游升级,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罗晓黎,闵剑.湖北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J].科技创业月刊,2007(12):3-4.
[2]李会琴,王林,宋慧冰,熊剑平.湖北省乡村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研究[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6,33(05):26-31.
[3]杨嘉慧.湛江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21(03):237-238+242.
[4]罗志慧,王宁.国内外乡村旅游产业数字化发展现状与发展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23):111-113.
(作者单位: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3008501186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