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体经济调整经济结构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

2022-03-17李逸瞿云珍

中国集体经济 2022年1期
关键词:集体经济调整结构

李逸 瞿云珍

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乡村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是集体经济。集体经济具有协调各方资源,发展壮大乡村产业的显著优势。以集体经济调整乡村经济结构是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实现农民获得感与满意度的有效经济形式,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集体经济调整乡村经济结构必须以生产关系调整为抓手,捋顺集体经济市场交换体系,完善集体经济收入分配体系,着力提高农民的消费能力,不断满足农民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

当前,我们正在奋力夺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2020年12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三农问题是关系国际民生的根本问题,为在2035年取得乡村振兴的决定性进展,在2050年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乡村振兴道路。乡村振兴的抓手是产业,乡村产业调整、转型、升级的最终落脚点在经济结构,构建乡村振兴的经济结构转型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一、集体经济调整乡村经济结构的理论基础

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乡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历程,党的三代领导集体都在肯定集体经济对乡村经济结构调整与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必须坚持和完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也多次强调要在乡村坚持和完善集体经济制度。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十九大报告再次指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收益,壮大集体经济。”可以看出,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十九大报告在乡村经济层面有一个不变的主题:壮大集体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乡村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是集体经济,为更好地巩固、坚持、发展和完善集体经济制度,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把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作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结合乡村振兴背景,可以断言,集体经济调整经济结构在经济领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的有效手段。

在我国,以集体经济调整乡村经济结构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和路线。在经济学研究领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强调对经济关系的研究。马克思认为“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生产关系作为一个内涵广泛的名词,研究的重点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即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经济关系。基于此,集体经济作为一种调节乡村经济结构的有效手段,其调整乡村经济结构实现乡村振興的研究范畴可以概括为以集体经济调整乡村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经济关系。

二、集体经济调整乡村经济结构的现实考察

透过国内乡村经济发展的实践,乡村以集体经济调整经济结构具有协调各方资源,发展壮大乡村产业的显著优势,为实现乡村资源的整合与农民的获得感并进提供现实路径。

回顾集体经济发展史,无论是改革前还是改革后,大寨村、西沟村、南街村、华西村都是走的集体经济发展道路,是实现村乡村经济全方位发展,乡村社会全面进步的典范。除去耳熟能详的“中国名村”,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两会期间高度评价的集体经济“代村模式”等也为我们所熟知。由此可见,集体经济在我国既有实践的理论基础,更有实践的土壤与众多成功的案例。

现阶段,我国乡村经济结构调整多见于农工结合、农旅结合,乡村一二三产业兼有的经济结构成为新时期的显著特点。以集体经济调整乡村经济结构主要有农民专业合作社、集体股份制公司等实现形式。农民专业合作社聚焦在农业生产、加工、销售,农民既是生产者又是管理者,以集体的合力应对市场的风云变幻,有效抵挡了传统农业生产经营体制下,农民个体对市场规则的把握、产品质量的把控、销售渠道的建立等一系列流程管理的问题,为农民增收,农业增产,乡村的现代化提供了保障。集体股份制公司的实现形式,多聚焦于旅游业、建筑业以及农产品深加工、初级工业制成品等领域。发展旅游业的形式,多以乡村旅游为构建模式,通过挖掘本村的民俗文化、建筑艺术、自然风光、手工艺特色等,打造旅游目的地品牌。这一模式之下,农民既是资源的拥有者、保护者,又是实际的参与者、经营者,享受集体资源、入股的分红或分红加工资收入。以建筑业为主体的构建模式,发挥乡村人力优势,充分利用城市基建发展契机,以乡村剩余劳动力为主体组建专业化的建筑企业参与建筑市场竞争。农产品深加工或初级工业制成品模式,是集乡村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劳动力优势为一体的构建模式,是传统集体经济企业向现代化转向的新型模式,为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实现农民增收与生活富裕开辟了新路径。

无论是起步阶段的合作社还是现代化的集体经济企业经营,集体经济调整乡村经济结构在改善乡村产业结构、提升农民收入、提高农民满意度与获得感等方面都显著增效,有利于化解矛盾,不断满足农民群众对更美好生活的期望,符合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本质。

三、集体经济调整乡村经济结构的意义

方向问题事关全局,坚持集体经济调整乡村经济结构,是根本性和方向性问题。集体经济作为乡村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从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实现乡村共同富裕的视域出发,有利于农民团结合作,聚合资源,形成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体制。

坚持集体经济调整乡村经济结构的重大意义,可以体现为由参与度带来的获得感。集体经济调整乡村经济结构,最大程度调动农民参与,实现参与度与获得感并进,为乡村剩余劳动力的消化与乡村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提供现实路径。农民的参与度,简言之就是让农民参与到集体的合作社或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中。农民的获得感可以理解为在参与集体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收益大于个体单干,幸福指数显著提升。伴随市场经济的冲击,个体经济与民营经济等都在乡村扎根,资本的弊端也在乡村显现,利益的博弈、纠纷等屡见不鲜。我国乡村长期以来形成了守望相助的民风,面对市场经济的挑战,农民个体的力量是有限的,组织起来参与市场竞争是一条进路。把农民纳入到集体经济经营的全过程,既是对农民个体能力的尊重与对集体主义精神的诠释,也是扶危济困、团结互助在新时代新农村的彰显,有利于乡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同步发展。

四、集体经济调整乡村经济结构实现乡村振兴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以生产关系调整为抓手

本文经济结构转型研究的理论架构是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的经济关系。基于此,在生产关系领域本文着重研究所有制形式,及人们在生产中形成的地位与相互关系。

所有制关系包含公有制和私有制两种基本关系,乡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应以公有制的生产关系为调整方向。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黑龙江抚远市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时指出:农业合作社是发展方向,有助于农业现代化路子走得稳、步子迈得开。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段论述非常重要,集体经济一方连接市场,一方连接农民,有效解决了产销之间的矛盾,对乡村产业规模化和现代化发展都大有裨益。

乡村经济结构公有制的调整方向聚焦在集体经济模式,对农民在生产当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也带来巨大变化。传统农村的农民多选择外出务工,或者个体、私营模式进行生产,抵御外在风险能力较弱,农民在生产当中属于相对被动的地位,生产当中形成的更多是工作关系、利益关系,传统农村守望相助的关系囿于生计被淡化。集体经济模式下,每一个农民都是合作社或者企业的主人,形成共同劳作,风险与利益共担的关系,进一步凝练出团结互助的关系,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促进乡村人际关系的和谐,减少矛盾纠纷,为乡村的有效治理开辟新道路。

因此,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之下,以集体经济调整生产关系,以生产关系为抓手变革乡村经济结构是乡村走向振兴的现实选择,为乡村振兴开辟生产繁荣的新局面。

(二)捋顺市场交换体系

以集体的合力应对市场是集体经济存在和发展的重要一环。现阶段,我国农民整体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对市场规则的把握相对不足,集体经济能有效补齐这一短板。

集体经济捋顺市场交换关系不是天然形成的,除去集体合力,依然需要深刻把握市场规则。第一,重视现代“乡贤”的作用。我们发现发展较好的乡村都是走集体化道路的,而这当中必然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带头人,他们或是外出务工积累经验后的回乡创业者,或者村两委的负责同志,他们具有懂农村、爱农村、懂市场的共性,我们把他们谓之为新乡贤。以集体经济捋顺市场交换关系必须承认的前提是大部分农民驾驭市场的能力不足,但是他们可以在能人的带领下为集体经济这份自己的事业付出绝对的热情。基于此,必须重视乡村能人的作用,为他们的涌现与成长提供土壤。第二,在集体经济合作社或者企业中重视工匠的培育,乡村才俊抓市场,普通农民抓生产,把好生产关,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提供品质保证。

(三)完善集体经济收入分配体系

现阶段,我国乡村集体经济的股本构成相较于传统集体经济有较大变化,大体而言,集体经济的股本由“集体原始积累+个人入股(资金或者资源)”构成。从集体经济的盈利分红而言就包含集体原始积累部分的按人头分红,个人入股部分的比例分红。同时,由于集体经济模式下大部分村民既是股东又是工人或管理者,因此也存在按照贡献参与分配。

我国乡村集体经济已经形成了多元化的分配模式,但是这一模式之下按贡献分配有模糊的界限,也是造成集体经济内部博弈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捋顺集体资产与个人资产关系,贡献度与收入的关系势在必行。参照现代化企业的管理模式,构筑职业经理人模式不失为一条路径。

集体经济肩负振兴乡村的职能,不仅要使个人收入增加,更要进一步发挥再分配的职能繁荣乡村社会,构筑和谐美丽新乡村。具体而言,可以投入到扶危济困、敬老助老爱老、关爱弱势群体、奖助学、乡风文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真正让农民感受到集体经济发展带来的乡村经济社会全方位的变化,更进一步激发农民参与到集体经济生产经营的热情。

(四)着力提高农民的消费能力

消费能力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指标,意在评价经济结构调整对人们生活的改善程度。长期以来,我国乡村地区品质消费能力较弱,消费集中在基本生活物资领域。趋于保守的消费观折射出乡村地区收入的不稳定性。集体经济是否真正改善乡村社会的整体面貌,满足人们对更美好生活的期望,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消费能力的提高。

构筑集体经济转型的增收模式,最终目的是使农民生活富裕并走向共同富裕。這一目的之下,集体经济发展与农民同步增收必须作为核心考量,切实让农民感受到生产发展与生活富裕的同步。

五、结论

本文在政治经济学视域下构筑起乡村振兴在经济结构调整领域的研究视角,想要阐明的基本观点是:集体经济调整经济结构可以充分发挥乡村各方面的优势,为产业兴旺、生活富裕开辟道路;同时,集体经济的发展也为乡村的和谐与美丽注入新活力,为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生态宜居开辟道路。

参考文献:

[1]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西双版纳州乡村振兴路径研究——集体经济调整经济结构的分析框架”(2021J1041)。

(作者单位: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集体经济调整结构
《史记》类传结构论
工位大调整
农村集体经济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发展集体经济更需完善乡村治理
股指震荡调整 创投概念兴起
沪指快速回落 调整中可增持白马
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脱贫攻坚
当型结构与直到型结构的应用
物质结构规律归纳
半包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