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绅士化视角下工业遗产空间重构研究
2022-03-17于佩张华
于佩 张华
摘要:文章以西安市纺织城艺术区为案例地进行调研,采用质性访谈法从群体结构、居住空间以及公共空间三个维度探析旅游绅士化工业遗产空间表征,以期丰富我国旅游绅士化研究类型。
关键词:旅游绅士化;空间重构;工业遗产艺术区;西安纺织城
一、引言
20世纪60年代,英国的社会学家Ruth Glass首次提出了“绅士化(gentrification)”的概念,即工人阶级邻里地区被中产阶级入侵,致使他们被替换从城市内城区迁移至别处,由此引发人口流动、经济升级、物理环境变化的社会现象。20世纪90年代后期,基于城市更新与重建运动的借鉴需要,我国学者薛德升和孟延春首次将“gentfication”概念引入中国,并翻译为“绅士化”。伴随着21世纪初国内学者对工业遗产旅游研究的兴起及产业结构的转变,创意阶层的崛起对社会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多地能够在承载城市记忆的废弃的工业场址得到满足。由此而产生的旅游绅士化现象并不少见,但是相关的专门研究还不多。本文针对这一研究的缺失,以西安市纺织城艺术区为实证研究案例,力图深化我国现有的旅游绅士化的类型研究并引导其在城市更新与重建中走向公平可持续。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对城市旧社区的改造和低收入群体的置换这一现象被称为绅士化。Cocola-Gant(2018)阐述了旅游业带来的这种商业绅士化,注意到旅游绅士化导致住宅迁移。然而,由于对生活质量的关注和消费设施的提供对吸引中产阶级用户至关重要,游客和居民造成的绅士化正日益商业化。
国内对旅游绅士化研究与西方国家起步大致相同,我国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一是旅游绅士化的概念引入和类型研究。赵玉宗和顾朝林(2006)对旅游绅士化的进行了引介和定义,并划分为依托历史文化古迹、山水景观和废弃的场址三种类型。冯淑华和沙润(2009)对旅游绅士化的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并将其分为度假区类型的旅游紳士化、 乡村旅游地类型的旅游绅士化和温冷景区类型的旅游绅士化三种。二是旅游绅士化现象产生机制和多重效应的研究。赵玉宗和寇敏(2009)以西方城市绅士化发展阶段和特征分析为基础,在肯定南京“总统”周围地区旅游绅士化的积极效应的同时也看到绅士化后周边地区因房价和租金猛涨,居住在此的低收入家庭被迫搬走失所的现象。基于不同发生地点的实证研究。沈苏彦和艾丽君(2018)以南京老城地区为例探讨了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绅士化现象。常江和谢涤湘(2018)等学者以佛山岭南天地为例,对历史街区更新驱动下的旅游绅士化进行了研究。
总体来看,已有文献主要集中在对旅游绅士化概念的引入和类型的辨析,产生机制,研究多集中于城市历史街区且对社会效应的关注度不够,所以本研究主要探讨旅游绅士化对西安半坡国际艺术区这一工业遗产区域的人口结构、居住空间以及公共空间的影响并归纳出其特征。
三、西安“纺织城”艺术区的实证研究
(一)案例区发展概况及研究方法
西安纺织城艺术区,前身是西北唐华第一印染厂,是典型的利用旧工业区改造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本文对半坡艺术区的艺术家工作者、原工厂工人、物业管理员等三类关键群体进行调研。以游客、消费者、购房者等身份观察、记录整体环境、商业业态、游客活动、消费水平、房价等信息,并从规划资料、艺术区工业遗产空间形态等方面对半坡国际艺术区绅士化现象进行探讨;接受深入访谈的人士包括艺术家工作者6人、原工厂老工人25人、物业管理员 3 人,周边居民随机拦访30人。结合深度访谈,对前来艺术区的游客进行了多次抽样调查,期间共发放问卷100份,有效回收86份,运用统计分析法对所获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并进行分析和解释。
(二)旅游绅士化对工业遗产空间重构特征
1. 生活群体的重构
由于这一片厂区遗存着历史的独特沧桑风韵,加之远离喧嚣都市,环境宁静恬然,租金比市区低。政府的政策导向吸引了一部分艺术家、文化工作者与机构驻扎于此,自发形成了小规模的艺术聚落。艺术家在此处创作的空间逐渐成为城市文化旅游资源并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通过对游客社会特征调查问卷分析(见图1),可以看出来艺术区游览的多为18~25岁的年轻人,其次是26~45岁带着孩子过来教育培训,与此相对应的18岁以下的学生比较多,说明艺术区主要吸引人群还是年轻群体。游客的职业多为办公室工作人员或者城市白领,受教育水平多为大学,月收入集中在3000~5999元之间。游客的社会经济地位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社会阶层的转变。相比之前较为单一的人口结构,艺术区的“空间使用者”群体的社会阶层发生剧烈的转变。在艺术区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原厂工人由于原有的劳动技能不适合艺术区以及观光旅游的发展,加之受到受教育程度和年龄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西北一印工人在空间经济转型过程中逐渐成为被排斥的群体。
2. 居住空间的失所
艺术区的发展对土地与建筑产生垄断性的需求,导致工人的生活被迫迁移出原有核心区域。通过主流房地产网站交易数据追踪发现艺术区改造后周围区域的住宅和租金价格大幅上升,低收入群体无力支付生活成本。这正是绅士化进程中直接失所的表现,也是促成西北一印从工厂大院转变为艺术区的关键一步。
居民对原有空间的主动疏离是绅士化进程中间接性失所的表现。早期入驻的艺术家、艺术机构大多以内部空间改造为主。原来工厂的生产车间、食堂以及举行活动的礼堂,都被分割为艺术创作空间、美术画廊、高档餐厅、咖啡厅等,仅面向相对封闭的艺术创作与交易小群体以及游客,通过调研访谈发现工人们已经失去对这片原本属于自己的生产生活空间的归属感。
3. 活动空间的边缘化
私密区主要是艺术家们的工作室,征得同意后,可以入内参观。半公共部分则以展廊和展厅为主,不定期举办一些艺术家作品的展览和交流活动。公共部分则是艺术家对纺织城艺术区外部环境创作的一个巨大的平台。通过与居住在附近的居民访谈,发现他们虽然也会在双休日的时候带着孩子在艺术区进行活动,但是都集中在小部分的公共空间,很少有居民带着孩子进入到艺术区的内部,因为他们怕孩子的吵闹声打扰到艺术家的创作。
四、结论与讨论
由工厂转变为艺术区、旅游区的过程中,原厂工人的社会经济地位已经逐步被新进入的艺术家以及高收入群体所取代,工业遗产地的旅游绅士化现象显露。主要表现为艺术家和文化工作者形成的艺术聚落、游客成为艺术区的第一流动群体;艺术家对内部空间的改造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得原有破旧工厂空间价值重现,物质环境得以更新;因为空间使用群体的多样化,资本的涌入致使生活空间的消费导向趋显;纺织城艺术区的工业遗产旅游价值在得到进一步开发的同时也抬高了周边区域的房价和租金,富裕居民的涌入导致原主居民居住空间的失所。
全球化时代,城市与区域间竞争加剧,将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进行推销成为城市提升其竞争力的的战略之一。工业遗产地的旅游发展促进了绅士化进程,提升了城市形象,改善了城市景观。但另一方面,也导致了社会阶层的分化,原本世代生活在这里的工人被迫迁离至他处,取而代之的是有着绅士身份新中产阶层的入住。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更应该引起学者们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Freytag T,Bauder M.Bottom-up touristification and urban transformations in Paris[J].Tourism Geographies,2018,20(03):443-460.
[2]赵玉宗,顾朝林,李东和,黄明丽.旅游绅士化:概念、类型与机制[J].旅游学刊,2006(11):70-74.
[3]冯淑华,沙润.我国自驾车旅游与旅游绅士化研究[J].人文地理,2009,24(03): 61-65.
[4]趙玉宗,寇敏,卢松,李东和.城市旅游绅士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南京“总统府”周边地区为例[J].经济地理,2009,29(08):1391-1396.
[5]沈苏彦,艾丽君.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旅游绅士化现象的探讨——以南京老城南地区为例[J].中国名城,2018(07):50-56.
[6]常江,谢涤湘,陈宏胜,陈惠琪.历史街区更新驱动下的旅游绅士化研究——以佛山岭南天地为例[J].热带地理,2018,38(04):586-597.
[7]郭吉.乡村旅游绅士化及其空间响应机制研究——以苏州市旺山村为例[J].湖北农业科学,2018,57(12):120-125.
(作者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旅游学院)
3821500589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