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土文化助推乡村振兴的路径探析

2022-03-17毕兰雪

南方农业·下旬 2022年1期
关键词:现实路径乡土文化乡村振兴

毕兰雪

摘 要 以乡土文化推动乡村振兴有着深刻的内在机理,其有效传承是乡村现代化发展、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基于当前乡土文化传承发展现状及乡村振兴政策贯彻的现实情况,结合推动乡村振兴的其他因素展开研究,提出乡土文化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促进村规民约法制化,推动乡村政治振兴、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助推乡村经济振兴、重建当地乡土文化,加快乡村文化振兴、培育良好乡风民俗,促进乡村社会振兴、复兴乡村农耕文化,推进乡村生态振兴。

关键词 乡土文化;乡村振兴;现实路径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02.051

在乡村历史发展长河中孕育而生的乡土文化源远流长,记录了乡村社会发展的历史脉络,是村民生活生产的生动记录与情感的真实表达,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脉所在。然而随着我国改革深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我国乡村社会发生了剧烈变迁,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步履艰难,其作用发挥也面临着重重障碍。十九大所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推动乡村现代化、解决乡村发展短板的重要举措,乡土文化作为乡村文化的核心基础,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精神动力,从一定意义上讲,乡村振兴的关键就在于乡土文化力量的转换与发挥[1]。因而,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中,重新审视乡土文化的价值所在显得尤为重要,促使乡土文化散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以乡土文化助推乡村困局破解,推进乡村快速发展,是一项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

1 内在机理

以乡土文化推动乡村振兴有着深刻的内在机理,乡土文化是推进乡村现代化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的不竭源泉,也是助推乡村和谐发展的内驱动力,其有效传承是乡村发展与振兴的关键所在。

1.1 乡土文化是推进乡村现代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振兴,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内生推动力,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指标。文化的力量总是“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力量、政治力量、社会力量之中,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2]。完整意义上的乡村振兴决不能缺失文化振兴,因此推动乡村振兴必须重视乡村文化振兴。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乡土文化是乡村文化底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村现代化的背景下,传承与发展乡土文化是守护乡村的根脉所在,只有不忘乡村的悠久历史,传承乡村优秀乡土文化,才能在新时代背景下继往开来推动乡村振兴。乡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也是新时代背景下赋予乡土文化的担当与使命,乡土文化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也正是推进乡村现代化发展的关键之举,将作为有力举措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3]。

1.2 乡土文化是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的不竭源泉

以“协调和谐”为核心理念的农耕文化嵌于乡土文化中,积淀了我国人民长期劳动的智慧与经验,其基本主张与当代绿色发展理念一脉相承,对指导当代乡村建设具有独特的价值。1)农耕文化强调“和谐共生”的理念,我国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十分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农业生产要遵循大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更好地维护生态平衡,增强乡村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生态文化大力推崇“取用有节”,古人早已意识到自然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为防止自然资源枯竭要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强调农业生产要建立在自然和谐运转、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对于保护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促进资源节约有着重要意义,为我国乡村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继续发扬优秀农耕文化,在乡村经济发展中始终遵循“协调和谐”理念,不仅有助于乡村振兴战略中“绿色发展”要求的落实,也有助于乡村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在保护乡村原始生态环境中推进乡村绿色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

1.3 乡土文化是助推乡村和谐发展的内驱动力

优秀的乡土文化都具有共同的内部功能,能对村民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给予正确的引导。在乡土社会中,相对于规章条例,人们更习惯于遵循良好的民风民俗。乡土文化具有十分浓厚的伦理色彩,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代人的生活,在乡村中自发形成的乡风乡俗在村民之间建构起一套特定的行为准则,规范着人们的道德行为[4]。借助乡土文化,通过村民对乡土文化的认同感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建立正确的价值体系,建构正确的价值选择,是乡土文化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途径所在。乡土文化中处处体现着历史文化的沉淀与魅力,约定俗成的道德准则给予村民正确行为方式的肯定,帮助人们以一种更为谦让的方式和谐相处。由此可见,乡土文化为乡村振兴凝心聚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乡村人民生产生活的精神支柱,对于构建和谐稳定的乡村社会具有积极意义。

2 现实路径

以乡土文化助推乡村振兴,应将其置于乡村发展的大系统中,以全局性视角看待乡村振兴战略中乡土文化的作用发挥,将乡土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中其他因素相结合,以开阔的思路寻求乡土文化助推乡村振兴的现实路径,探寻多种力量共同促进乡村振兴的道路所在。

2.1 促进村规民约法制化,推动乡村政治振兴

村规民约是法律法规的延伸,是道德教化的载体,亦是乡土社会的特色。熟人社会的乡村,村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代代相传、约定俗成的调整个人之间、村落之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即村规民约。作为规范乡村秩序的重要手段,村规民约在处理乡村事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和國家法律相辅相成,在应用中能彰显出其独特的价值。1)要善于将礼治与法治相结合,法治可以借助于礼治达到更好的实施效果,通过礼治效力在乡村推动法律的实施。2)还应加快新村规民约的形成,使其既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符合当地乡村发展实际需要,又要遵循我国法律要求,成为国家法律的乡村操作细则,使村规民约与国家法律相互补充,发挥出对社会关系的调节作用,在完善乡村法治的同时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

2.2 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助推乡村经济振兴

在城镇化进程中,乡土文化散发的淳朴魅力是乡土文化自身的特色彰显,也是乡土文化区别于城市文化的根本所在。乡土文化作为复杂的文化体系,对于乡村经济发展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推动乡村振兴需要加快乡村文化因素与经济因素的互动与融合。乡村社会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例如具有特色的乡村建筑、地方小吃、传统的生产生活技术及优美的自然风光等,这些都是发展乡村文化产业的独特资源。对乡村文化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借助乡土文化的独特性发展特色旅游,保留古村落的格局招商引资,利用传统工艺制作纪念品,将优秀的乡土文化转化为经济效益等,是推进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对当地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另外,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也会带动就业机会的增多,有效解决村民就业问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村民收入,带来较高的社会效益。乡村振兴战略中明确提出要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为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和政策支持,加速推进乡土文化融入乡村经济,优化乡村文化产业结构,将有力推动乡土文化与乡村经济共同发展。

2.3 重建当地乡土文化,加快乡村文化振兴

乡村振兴既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提供了机遇,又为当代文化创新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营养[5]。乡土文化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乡村发展的精神力量,以乡土文化助推乡村文化振兴是应有之义,应加快乡土文化与乡村振兴制度目标的一致性建设,从而以乡土文化自身的强大力量推动乡村文化的发展。乡土文化并不是对我国乡村社会各种因素的简单描绘,而是基于传统乡村的特殊社会结构及我国乡村的基本形态不断衍变而来的文化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乡村的发展沿革与乡土社会的基本特征。面对乡村振兴的历史机遇,应重建乡土文化,并打造特色乡土文化,使其在新时代重焕光辉。乡土文化是对乡村发展历史的高度凝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乡村独特的乡土文化作为特殊符号,彰显着整个乡村的风貌,这也是其区别于其他文化的重要标志。重振乡土文化就要把握乡土文化的地域特征,将乡村中独具特色的乡土文化发扬光大,以乡土文化推动乡村别具特色的文化建设,使乡村建设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支撑。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乡土文化也应进行自我革新,对乡土文化的传承要秉持扬弃的原则,对优秀文化加以继承与发展,对于落后文化加以剔除,还应积极吸收其他优秀文化的精髓来丰富自身,从而更好地促进乡村文化振兴。

2.4 培育良好乡风民俗,促进乡村社会振兴

实现乡村社会和谐不仅需要大量的物质投入,也依赖于精神力量对社会的建构。乡风乡俗作为乡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乡村伦理道德的一种重要体现形式,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村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因此,可以通过大力弘扬良好的乡风民俗,鼓励村民自我规范,约束村民的个人行为。乡风民俗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许多优良美德,例如知恩图报、仁爱孝悌、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及修己慎独、克己奉公的道德修养等,对优良的乡风民俗要注意积极传承和发扬。但同时,乡风民俗中也存在一些落后腐朽的内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为追求面子而互相攀比,拉帮结派、亲亲疏疏的問题时有发生,因此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标准,对乡风民俗进行适当改造,革除村民封建迷信及落后腐败的思想,从而更好地提升村民道德水平,促进和谐村民关系的形成,营造谦让互助的乡村社会氛围,推动乡村文明建设的发展。由此,在正确的乡风民俗规范下,能够更好地维护乡村稳定性,凝聚村民价值共识,构建和谐稳定的乡村社会。

2.5 复兴乡村农耕文化,推进乡村生态振兴

农耕文化作为乡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在长期的劳动生产中形成的包括生产技术与劳动理念在内的独特生活方式的总和,是蕴含着丰富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和谐生态思想的文化体系。传承“精耕细作”“套种”“间作”“桑基鱼塘”等生态农耕技术,发扬协调和谐的生态文明理念,对于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发展乡村生态农业,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1)对农耕文化遗产要进行“活态化”保护,做到在传承中继承,在利用中发展。保护好农耕文化赖以生存的乡村生态空间,健全农耕文化的传承体系,既要依赖于口口相传,也要建立各种培训基地,充分发挥农耕文化的价值,使其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2)对农耕文化进行开放式传承。农耕文化中有现代技术不可替代的部分,但农耕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能因循守旧,要善于将现代科学技术融入到农耕文化之中,赋予农耕文化以时代内涵,是实现文化中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3)善于将农耕文化的精髓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积极借鉴农耕文化其中的生态理念与发展思想,促进传统农耕技术与现代理念的结合,在发展乡村经济的同时保护好乡村原生态环境。通过以上举措,将有效促进农耕文化作用发挥最大化,使其生态价值得以彰显,打造生态宜居的乡村社会。

参考文献:

[1] 尹洁,洪涛.乡村振兴视野下乡土文化优化路径探析[J].文化产业研究,2019(2):70-80.

[2] 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149.

[3] 佚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J].广西经济,2018(2):6-14.

[4] 费孝通.乡土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63.

[5] 曹立,石以涛.乡村文化振兴内涵及其价值探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6):113.

(责任编辑:刘宁宁)

3152501908258

猜你喜欢

现实路径乡土文化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互联网+出版”的现实路径及发展前景研究
借助乡土文化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借助乡土文化资源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试论新背景下乡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回归与运用
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状况与培育路径研究
国家审计职业化的现实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