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2022-03-17虞美平
虞美平
摘 要 森林乡村系统的建立,是为了适应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继续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巩固提高我国林业“四化”(绿化、美化、彩化、珍贵化)建设成效的基本要求。重点分析我国森林城市创建指标体系现状与调研要点,查找森林乡村构建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并提出鼓励社会参与、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注重建设特色、健全管护机制、实行动态考评及完善森林管理体系等具体措施。
关键词 森林乡村;建设;发展对策;福建省南平市
中图分类号:S731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02.071
建立森林乡村作为新农村绿化与美好新农村建设的立足点,森林村镇的建立既可以改变乡村自然环境,减少城乡差别,充分发挥林地经济效益,提高农村园林绿化管护水平,又给森林新城建设提供了基本要求,是对提高农村园林绿化水平的又一次革新。同时,它既是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落实到农村生态建设的具体行为,也对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全新标准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1 指标体系创建现状与开发要点
1.1 森林网络体系现状
福建省南平市黄沙村森林资源丰富,村内处处鸟语花香,绿荫环绕。黄沙村林地总面积为369.0 hm2,其中生态公益林27.1 hm2,商品林341.9 hm2(涉及主要林种有用材林183.3 hm2,竹林91.2 hm2,经济林64.8 hm2),森林覆盖率达73.11%。截至2019年11月,黄沙村居住区总面积5.00 hm2,公园绿地0.13 hm2,
附属绿地1.87 hm2,乡村居住区的林木覆盖率为40%,详见表1。现有的林木植物种类中大部分都是常绿阔叶林,壳斗科植被较占优势。该村集体先后主动地向市林业局争取到了近1.33 hm2地域的园林绿化项目指标,将村里主干道打造成以樱花为主、玫瑰漫道为辅的秀美生态廊道,与附近万亩荷塘、凉亭文明长廊和文化广场等建筑相映生辉,形成了一道靓丽景点。
1.2 森林健康体系现状
近年来,当地政府进一步强化了对林地森林资源保护区的管理,坚决严厉打击非法侵犯国家森林湿地公园、毁坏森林资源、猎捕园内野生动物及盗取名贵植物等违法行为。并深入开展植树造林等社会公益活动,以丰富和保护森林土壤资源和湿地等重要自然环境,有效保护和恢复环境生态多样性。同时,继续做好森林抚育和树木管护等工作,森林公园绿地土壤的有机覆盖和功能得以有效修复,并提高涵养水、滞尘等重要生态功效。同时,政府积极开展森林防火工作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并通过检疫执法等工作的不断加强,对预测预报等管理措施也更加严格,对有害生物防治的科技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提高地区防治害虫的技术管理水平,森林防火工作成效也越来越显著,目前森林内严重火灾事故的发生率大大降低。
1.3 森林乡村建设开发要点
森林乡村建设项目应当突出利用森林资源优势,在森林农村建设项目过程中,着重关注其在利用林地防风、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减轻干旱、提高生物多样性、减少植物病虫害、调节局部气候、提高城市空气质量及减少环境噪声污染等方面的综合功能效果,以提升农村经济发展品质;着重注意其产业化价值,并对其开展一、二、三产业发展。经过对黄沙村其他绿地指标的汇总,整理后得出其他绿地量化指標体系,见表2。重点注意其对乡村环境的绿化效果及其对村级公众活动空间的积极影响,对当地相关部门工作应予以充分支持,森林乡村重点建设项目中,政府也要积极引进社会资金,以推动乡村与公司之间的协作双赢,提升森林乡村建设效益和品质。另外,政府在森林乡村建设过程中还应充分重视有关专业人才的价值,通过采取技术咨询等手段,积极聘请有关方面专业人才参加森林乡村建设工程。森林是人类生存的摇篮,是适于人们生活的基本环境条件,要通过加快发展城市森林,稳定增长农村森林资源,努力构建美好农村。
2 存在的问题
2.1 乡村森林资源匮乏
对一些村落来说,耕地很多,但森林资源或绿化资源比较贫乏,这样的村落通常处于平原地带。形成这个现象往往有其历史因素,过去因为粮食的短缺,农民不断开垦荒地以耕种更多农作物,但现在很多的乡村农民却因增收来源比较单纯,片面追求农业产出而不断开垦荒地,使林产资源遭到破坏,林产资源逐渐减少。由于乡村森林资源的锐减,乡村生态受到一定破坏,这也影响了地区农村的发展环境,对乡村发展产生不良影响[1]。
2.2 乡村森林未得到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
部分乡村森林资源比较丰富,但却不能进行合理管护和开发利用。这样的传统农村通常位于山地,森林资源占整个乡域的大部分耕地,而在中国绝大部分农村也往往以传统农耕生产作为农村的主要经济来源,但这些农村经济都比较落后,更谈不上对林产资源的有效保留和发展。所以,这一类乡村对建立森林村镇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先天优势。
2.3 重基础设施和硬质景观建设,轻绿化
园林绿化土地资源大都相对短缺,居住用地和工业用地等均存在挤占大部分园林绿化建设用地资源的现象,有些村镇在工程建设时对路面和景观亭等硬件配套修建投资过多,把园林绿化工作当成附属性的后置工作,使得资金投入在园林绿化的比重小。而维护投资的主要是人工管理费,将重点集中在施肥、拔草和喷药这3种能够保持植物平均存活率的方面,对景观经济效益提升不大。养护管理人员主要为3~5人,但一般都由附近村民组成,专业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对养护绿地的管护公约、管理规章制度的执行不到位[2]。
2.4 缺乏专业人才
研究表明,我国大部分乡村缺乏系统、长远的专项绿地计划,只是简单的园林绿化设计,操作性不强,没有完整性和计划性;园林绿化工程中过多地使用城市园林绿化工程设计模式,且技术标准过高,造成乡村园林绿化特点的不明显,从而导致重复工程建设。构建好森林乡村工程,往往还必须有相应的专业人才为基础,包括生态专家、农业专家、村镇规划设计专家、建筑专家、城市景观设计专家、旅游产业专家、文化体育专家、休闲娱乐专家、健康专家、营销宣传专家和经营管理专家等。乡村这些人才是相对短缺的,乡村必须通过外部人才的引入及自身人员的培训,增加相关专业人才。
2.5 体制机制不畅
由于一些政策或规章制度的原因,很多森林资源未得到充分的挖掘与利用,也有一些土地不被允许作为森林或以森林为载体的产业化开发。一些地方管理者未对建设森林乡村有足够的认识与了解,未引起足够重视,所以森林乡村的建设在很多地区还无法顺利开展,需要进一步的宣传、推广与体制机制协调。
3 对策
3.1 鼓励社会参与
实施“促进绿色、绿色生产”政策,直接关系到森林的生长和人们的利益,通过植树造林和管理的有机融与产业发展的双向互动、循环增值,在全国所有经营有关树木和园艺产品的绿化管理公司,通过统一规划设计、土地平整、供水、排灌、施肥分配,以及对经营相关农业产品的生产技术标准招投标、发包、出租等,保障由居民管理和独立经营的营业收入是绿色的。选用特色花卉、草本植物和富有观赏价值和经营价值的各类果蔬品种加以栽培;在商场、居民小区、风景名胜区、政府办公楼、工厂厂房、校园及绿地等各种类型的区域,开展绿色生产试验,寻找最适宜的管理模式,并宣传成功经验,这一措施的推行可以充分调动整个社会投入植树造林工作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民众投入程度,节省公共财政成本,增加就业机会,促进民生发展[3]。
3.2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要增加当地财力对森林乡村建设投资的保障力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形成对各县市的乡村绿化基本建设、营护等资金投入,逐年增加投资激励机制。美丽乡村的建设重点将优先向建设森林乡村倾斜,同时提出每年每平方米的最低保护标准,并对国家财政投入进行统一兜底管理,积极引入农村自有资本对建设森林村落的投资支持力度,同时积极引进乡村工商资金与森林工业的融合,积极参与森林乡村建设活动。
3.3 注重建设特色
森林乡村的建设应重视当地的资源特色,不要照搬其他地区、城市的建设活动,也不要搞高投资、高标准,坚持建设绿色建筑,节能绿化的基本标准。通过栽培花木,绿化老都市环境;在景观方面,需要合理地栽培乡土花卉,如朴树、榆属花卉、柳、桂、桃、梅及杏等。
3.4 健全管护机制
对设施或园林植物造景中的每个树木,都应明确管护责任,并实行前栽植后管理,以避免管理混乱,及时修枝,确保林木的良好生长。鼓励建设各级园林绿化施工、维护智能管理系统平台,通过多方借智,综合实施。建立全地区园林绿化档案,落实专门负责人员,并明确负责关系,切实达到“建好一个,见效一片”的效果[4]。
3.5 实行动态考评
根據各区域的实际状况,对原有的园林造景规范与考核办法进行补充、完善和提高,实行动态考评制度。既要严格地按照原有规范考评,做到公开、公正、公平,也要从社区实践出发,激励前进、带动后进,做到合情、合法。对于农村园林绿化积极性比较高、有一定建设能力及管护措施比较健全的社区(村),则采取以奖代补政策;同时,要形成复评激励机制,对园林绿化经修整达不成规定标准的,也要进行“摘牌”。
3.6 完善森林管理体系
实行多样化的投资体制,森林乡村和森林乡镇建设项目牵涉多个政府部门,要形成政府主导,各部门协调、全社会参与的投资体制;由各级人民政府通过整合森林机制等进行多渠道投入,促使对城镇、农村森林工程建设资金的投入比例逐年提高;在各乡镇和村设置档案柜,委派人员专门管理档案,保证归档资料完整。重点收集工程建设方法、施工监理、工程项目申请(计划)文件、合同、工程建设记录、造林前后的对比图片、工程科技应用、质量检测报告、验证结果、各种文书资料、技术资料和影像资料等,逐一实现信息化管理[5]。
4 结语
随着中国森林乡村的建立、中国森林质量提升工程的开展,成功营建风景美、生态优的自然宜居环境,使我国传统森林发展取得巨大成效,带活森林经济,丰富当地林业资源,促进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保障环境能效,创造生态宜居、山川秀丽的优越自然环境。
参考文献:
[1] 晋生菊.浅谈西宁市森林乡镇和森林村庄发展对策[J].花卉,2020(6):226-227.
[2] 焦航.浅谈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戏剧之家,2021(5):220.
[3] 王春艳.浅谈林业技术推广在生态林业建设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农家科技,2019(4):12.
[4] 杜登武.浅析汉源县森林生态安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四川林勘设计,2020(1):51-54.
[5] 李振平,王锋.浅析林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青年时代,2019(2):277-278.
(责任编辑:张春雨)
312250190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