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艺术类高职院校德育资源开发与共享机制研究
2022-03-17彭晋全
摘要:高校德育资源开发与共享与三全育人、思政教育的德育理念具有内在耦合性。在大思政背景下,艺术类高职院校德育资源开发与共享是实施“互联网+教育”的现实要求,是德育资源优化配置的理性选择,是落实培养人的教育诉求。当前,艺术类高职院校德育资源开发与共享存在开发与共享意识淡薄、资源配置方式不合理、管理体制不完善等问题。因此,应激发各方力量,树立多元主体共建理念;开展德育资源体系改革,丰富德育资源开发与共享方式;加强内部协同,健全德育资源开发与共享机制。
关键词:艺术类高职院校;德育资源;开发与共享;机制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07.082
德育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高职院校德育资源作为德育系统的关键环节,探讨德育资源开发与共享有利于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面对特殊的“90后”“00后”艺术类高职生,艺术类高职院校如何利用资源共享特点创新德育资源开发与共享机制,有效地实现德育资源各个元素之间融会贯通,是一项现实并具有可持续研究意义的课题。
1德育资源相关理论概述
1.1相关概念界定与分析
(1)德育资源。
教育者要提高受教育者的道德素养,必然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这些消耗的人、物、财等,都可以纳入德育资源的范畴。从某种意义上说,德育资源是指影响受教育者思想观念和道德的一切实际和潜在的因素,也就是说凡是纳入德育范畴的资源都是德育资源。只要能实现德育功能,不管是什么类型的资源,都可以称为德育资源。德育资源须依靠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发挥效能,由教育者的德育资源使用方法决定。德育有正向、负向两种功能,德育资源也有正向、负向两种因素,这就要求教育者运用合理方法和职业智慧进行去粗取精,摒弃或转化负向因素,只择取正向因素。
(2)德育资源共享。
从本质上看,德育就是一个共建共享的过程,如果德育内容不为他人所知,德育的规范、引导和制约功效就无从发挥,而只有发挥德育知识的外部性功能时,德育的育人功效才能发挥。德育资源共享是指德育主客体秉持资源共享和互利互惠原则,依托资源共享平台,将优质的德育资源集中起来,提炼德育资源的内容,拓展德育资源的广度和深度,从而有效利用德育资源,实现德育教育的育人目的。高职院校德育资源共享是指所有高职院校、所有个体通过德育资源共享平台,直接或间接在学校内部、学校之间以及更大范围内享有和使用德育资源建设的成果。
1.2德育资源开发与共享的理论依据
(1)生活德育论。
生活德育论打破了传统教学方式,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教学采用提问式、探讨式、小组式等进行引导和点拨,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积极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体性和能动性。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活动过程中积聚集体智慧,又提升了教师的理论素养。作为教育理念的生活德育不仅能促进学校课堂教学的发展,更能推动学校德育全方位的变革,从而构建以生活德育为核心的学校德育体系。在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十大育人”体系建设中,生活德育都将起着引领性和指导性作用。
(2)资源共享理论。
资源共享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由资源多方根据自身需求,不断完善共享发展机制。简单来说,资源共享就是指资源拥有者共同利用和享受某种资源,将相对独立的各个资源系统融合共享,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益,避免资源浪费。资源按照类型划分,可以分为通用型和专有型资源。通用型资源通常是指开放的、公用的,不包括特定类型资源的。专有型资源一般是与所处环境相关,为特定类型群体所专有的。通常情况下,通用型资源是公共的,任何群体都可以共享使用,但也是相对的,通用型资源共享范围是有要求的,不在共享范围内,通用型资源就转变成专有型资源。同样情况,专有型资源在特定的范围内,也是可以通用的,從而转变成通用型资源。
2新时期艺术类高职院校德育资源开发与共享的必要性分析
2.1实施“互联网+教育”的现实要求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正在对社会各行各业产生巨大的影响,“互联网+教育”已然成为一种新的教育形式,是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一种教育模式,为艺术类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创造了机遇。“互联网+教育”为艺术类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工作提供更多的素材和新方法,开始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平台,衔接线上与线上德育教育资源,推动线上线下德育教育资源共享,扩大优质德育教育资源覆盖面,提高德育课堂教学水平。“互联网+教育”更能在德育教学过程中凸显学生主体和中心地位,从而为学校的德育工作打造一种丰富多样的教学生态。艺术类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内容都是十分多样复杂的,如教育对象层次的差异、学习环境的不同、家庭背景的不同等,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创新利用“互联网+教育”方式,借助钉钉、微信、QQ等工作交流群,为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打造个性化服务环境。
2.2德育资源优化配置的理性选择
艺术类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工作是由德育目标、德育资源、德育效果三个部分组成的,而德育资源的配置起着桥梁纽带的作用,只有实现德育资源配置的最优化才能保证德育目标与德育效果的统一。艺术类高职院校德育资源是从德育环境、德育对象、德育过程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搭建平台与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德育教育资源,从而实现德育教育的德育目标。但是德育资源具有合理配置与不合理配置两重性,不同的配置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德育效果。当德育资源配置合理时,德育资源组成要素有序衔接,协调配合,发挥各自的最大效用,朝着共同的德育目标前进,产生持久的德育效益,从而使德育教育持续有效优化发展。然而,德育资源配置不合理会阻止德育教育健康持续发展,德育组成要素之间配合混乱,相互制约,无法形成合力,无法产生最大德育效益。
2.3落实培养人的教育诉求
艺术类高职院校德育目标是将德育工作与艺术教育相结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构建系统完整的德育教学体系,以艺化人,深入到课堂教学实践,并通过演绎角色的训练,让学生沉浸式领会艺术作品的德育內涵,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雅思贝尔斯说:“教育是关于人类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如果学校教育不能感化人类的灵魂,不能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那么教育就会丧失育人本质特性,而只是一门教学技术。高职院校开展德育工作,须依托德育资源,丰富多样的德育资源是德育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树立大德育观,培养德育资源共享意识,构建德育资源共享体系,整合学生获得的零碎化的德育知识,为学生创造更便捷、更丰富、更完善的德育资源库,从而增强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丰富学生的精神理想,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立特性,接受德育教育的习惯也不同,通过德育资源共享,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接受德育教育。同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可以随时发挥德育实效,从而真正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3新时期艺术类高职院校德育资源开发与共享的困境研究
3.1开发与共享意识淡薄
当前,部分艺术类高职院校开始共建共享德育资源,但是共建共享德育资源的意识还没有完全普及,主要表现在很多高职院校都是各自为政,受传统文化影响,闭门造车,不愿意与外界沟通交流。长此以往,人们潜移默化受到影响,习惯享有现成的德育资源,没有意识到开发与共享德育资源的重要性。部分普通高职院校一如既往希望从双高院校汲取优质的德育教育资源,但是缺少与双高院校开发与共享德育资源。其实,每所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逐渐积淀自己特有的文化底蕴和大学精神,这些优质的德育资源并未引起高校德育管理工作者的重视,内部共享程度更是不足。开发与共享意识的淡薄导致校内间、校际间德育资源共享出现断层现象。拥有优质德育资源的高职院校缺乏共享积极性,自私与功利倾向比较明显,往往只是在本校内共享德育资源。优质德育资源不足的高职院校虽有强烈的开发与共享意识,但德育资源拥有量处于劣势使其很难调动拥有优质德育资源的高职院校参与开发与共享。在德育资源领域仍然延续这种自给自足的意识,缺乏共建共享意识,高校德育工作者对共建共享的认知程度也处于较低的水平,无法高效利用德育资源,难以形成育人合力。
3.2资源配置方式不合理
当前艺术类高职院校德育配置的主体主要是学校专任教师,配置主要渠道是以德育课堂教学为主。高职院校德育资源一直是由高校思政部门和辅导员掌控,学校内部的德育资源很难共享到其他机构。艺术类高职院校专业以文化艺术类专业为主,以表演艺术为主要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演绎实践活动,拥有综合演绎实践教学场所,这些独有资源为德育资源开发与共享提供了较好的实践操作平台。事实上,每一门专业课程都蕴含丰富多样的德育资源,专任教师和德育管理人员也拥有比较高的德育素养,其实这些潜藏的德育资源并没有得到有效开发与共享。在高职院校德育教育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开展德育,第二课堂以及校园文化方面的作用很少体现出来。高职院校的校园环境以及校园文化是一种隐性的德育资源,在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这部分隐性德育资源的作用,潜移默化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同时,开展德育教育需要经费支持,经费配置不足是阻碍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得以有效开展的重要一方面,很多德育活动都没有按照原先设定的计划执行。如果高职院校能够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配足,那么德育资源就会充分实现整体效益。
3.3管理体制不完善
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受到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影响,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基本上呈现条块独立、联系不通畅等特点。这种管理体制存在诸多方面的不足,由于缺乏顶层设计和规划,学校内部各个部门之间沟通不畅、联系不紧密,无法有效形成合力,学校与外部机构也是如此。艺术类高职院校在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如德育课堂教学、德育社会实践等活动,都是闭门造车、各自为政,完全没有按照预先设计好的全局规划来开展。在这种狭隘理念的指导下,很多优质的德育资源不能在学校内部及外部共享,大量的德育资源被低水平重复建设,德育资源整体利用效率非常低下。高职院校对德育资源存在管理方面的问题,不仅仅表现在开发筹划阶段,更多表现在共享后的德育资源的有效管理。要准确发现德育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须及时对其进行反馈和调整,使广大德育工作者对德育资源开发与共享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避免许多德育资源被浪费在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上。
4新时期艺术类高职院校德育资源开发与共享路径研究
4.1树立多元主体共建理念
高职院校是落实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在培育学生前,高职院校自身应注重德育资源意识的培养。艺术类高职院校德育资源意识可以通过不同形式呈现,如对学校校园环境的改造、校园德育文化环境的营造、德育课堂教学的设计、德育文艺活动的表演等,从显性德育资源到隐性德育资源,不断加强德育资源意识的培养。鼓励青年德育教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德育教育教学规律,主动适应德育教学对象个性化和多样化发展需求,深化德育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德育教师落实德育教育工作的主体,实现名校优秀师资流动是德育资源开发与共享的关键。打破教师身份限制,鼓励优质德育教师资源流动到德育教师资源匮乏的地区,校际间共建共享优质德育资源,推动德育教育的均衡发展。鼓励集团化办学,学校之间组成利益共同体,搭建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立资源共享机制,以此推动优质德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彰显以文化人、以德育人。
4.2丰富德育资源开发与共享方式
艺术类高职院校德育资源教学部积极利用现有教学硬件和软件条件,融通配合,努力建设跨学校、跨地区的资源共享开放的德育共同体,实现资源互补一体化发展。利用学校的音乐、表演、舞蹈、美术和戏剧等艺术资源,打造沉浸式舞台艺术作品,为学生的德育体验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提高学生的德育情怀。主动适应“互联网+”的发展,依托学校重点发掘创新型德育教育资源,积极探索在线德育课堂和混合式德育教学模式改革。如老师和学生通过云课堂,结合时事热点新闻话题展开讨论。利用网络德育资源开展探究性学习,由学生自己设定学习目标,在自主设定的学习情境下,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艺术类高职院校还可以借助校园媒体的德育作用,如学校举办的大型文艺活动、课程思政实践教学活动、时政新闻进校园等活动,可以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校园媒体实现线上和线下互动,实现德育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丰富德育资源开发与共享方式,实现德育资源全方位共享。
4.3健全德育资源开发与共享机制
长期的高职院校德育实践证明,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德育运行机制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建立全员化德育资源体系管理机制,全员化德育资源体系管理机制是指学校、家庭、企业和社会等元素共同参与德育资源管理始终,实行党委统一领导,校长及行政职能系统齐抓共管的德育资源管理机制,既有纵向衔接,又有横向贯通的管理系统和网络,有利于德育工作信息反馈及时、处理恰当,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形成全方位、全过程、全领域、全员化开展德育教育的良好态势。
二是建立具有合力效能的德育资源体系协调机制,人生活在一个复杂的物质世界,在其成长和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一方面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外在环境的影响,特别是教育在一个人道德品质养成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要充分开发社会生活中的德育资源,加强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德育合力建设,建立具有合力效能的高职院校德育资源体系协调机制,培养德艺双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三是健全德育资源共享机制,改革传统高校行政管理系统,建立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制定德育资源共享规则,设立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共享机构等,同时鼓励更多的优质企业加入这个德育资源大联盟,以此提高各个管理机构在整个德育资源管理系统的效能。
参考文献
[1]张丽,安艳霞,何云峰.高校德育资源整合:阻滞因素与消解路径[J].当代教育科学,2020,(04):53-57.
[2]刘芳.传统德育资源的当代挖掘与现代性转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20):31-33.
[3]张炜,李祥永,陈智玲.专业课程隐性德育资源开发利用刍议[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34(05):148-15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科学研究项目(CEFA2019065)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彭晋全(1993-),男,安徽芜湖人,硕士研究生,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教育管理研究。
353650190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