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书院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与产业合作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
2022-03-17蔡尚伟张昕
蔡尚伟 张昕
【摘要】“书院”这个起源于中国的文化教育组织,伴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步伐,传播到了东亚、东南亚、中亚以及欧美国家。在中国致力于推进“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与产业合作的背景下,书院文化能够充分彰显中国文化自信,可以成为“文明之路”建设的重要载体。以书院为载体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文化聚合、创新、传播、互鉴,通过联合沿线国家共建“丝绸之路国际书院联盟”、打造国际“书院之旅”黄金旅游线路、培育“书院游学”人文交流项目等举措,促进民心相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务实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书院;“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文化产业合作;文明互鉴
“书院”这个起源于中国的文化教育组织,伴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步伐,传播到了东亚、东南亚、中亚以及欧美国家,对“一带一路”沿线很多国家及地区的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典型案例,值得深入探究。这里对中国的书院文化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与产业合作中的地位、价值及实现路径进行探讨,以彰显书院文化的当代价值。
一、“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与产业合作的主要成果与困境
(一)“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与产业合作的主要成果
从“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的内容来看,涵盖了自然科学技术、哲学社会科学以及动漫、游戏等领域,形成了“丝路之旅”“中非文化聚焦”等10余个文化交流品牌,打造了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等一批大型文化艺术节事活动。[1]
从“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的范围来看,截至2021年11月,已经有140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加入了“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与产业合作的范围随着“朋友圈”扩大而日益拓宽,向全方位拓展。
从“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的形式来看,主要包括国际文旅合作、文化交流年、艺术节、电影节、音乐节、语言培训、互派留学生、举办展会、国际学术会议、体育竞赛活动以及图书广播影视精品创作和互译互播等。丝绸之路国际剧院、博物馆、艺术节、图书馆、美术馆联盟相继成立。[2]在政府主导文化交流活动的带动下,民间文化交流活动也蓬勃发展起来。
從“一带一路”文化交流项目的数量来看,截至2021年,丝绸之路沿线民间组织合作网络成员已达310家,涉及69个国家,成为推动民间友好合作的重要平台。截至2019年,在全球162个国家(地区)建立了550所孔子学院,开设了1172个孔子课堂;与57个沿线国家缔结了涵盖不同护照种类的互免签证协定,与15个国家达成19份简化签证手续的协定或安排。2017年,中国设立“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目前已与54个沿线国家签署高等教育学历学位互认协议。[3]文化和旅游部自2018年开始统计文旅产业国际合作重点项目,重点项目数量从2018年的40个增加到了2020年的45个。
(二)“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与产业合作的主要困境
文化交流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困境。第一,当前我国对外交流与合作仍以官方为主,民间交流为辅,尚未形成多元主体协调推进的良好局面。第二,文化交流合作区域不均衡,与经济文化发达国家和地区交流较多,而与欠发达经济体交流合作较少,甚至处于空白阶段。第三,在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过程中,经常出现文化误读、文化曲解、文化折扣等问题。我国缺乏高效的传播矩阵和高质量的媒体平台,尚未形成结构完善和技术先进的文化传播体系。
文化产业合作也存在三个方面的困境。第一,文化贸易增速较快,但文化产品质量不高,文化产品和服务仍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第二,文化贸易结构不合理,文化服务贸易规模小、逆差大。第三,缺乏高质量的合作平台,文化企业“走出去”渠道不畅,经验匮乏,投资合作风险大。
二、书院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与产业合作中的价值
(一)书院的内涵及外延
关于“书院”的概念,邓洪波指出:“书院是中国古代士人围绕着书,开展的包括藏书、读书、教书、讲书、著书、刻书等各种活动,进行文化积累、研究、创造与传播的文化教育组织。”[4]蔡尚伟提出,书院必须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明确的文化价值观、鲜明的文化形象以及系统的文化传播策略。
书院兴起于唐朝,最初以修书、藏书为核心,后来演变为士人读书治学的场所,其服务对象从个人扩展至大众,具备人才教育和文化传播的双重功能。北宋时期,书院兴盛,出现了著名的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到了明朝中后期,书院开始衰落。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清政府下令改“书院”为“新式学堂”,书院制度瓦解。但书院制度的瓦解并不意味着“书院”就完全消失了。“1964年,香港新亚书院、崇基学院、联合书院合并组建为香港中文大学,将传统书院转化为一所现代化大学”。[5]当前,作为高等院校教育改革的试验田,一批高校推出了“书院”制度,如西安交通大学设立了文治书院,复旦大学建立了志德、腾飞、克卿、任重四大书院等。几经沉浮的书院制度在现代大学体制下重现生机。[6]
书院文化在域外的传播,始于明代,传播到了东亚、东南亚、中亚等地区,韩国、朝鲜、日本、越南、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接受了中国书院文化的移植,出现了大量的本土化书院,进一步扩大了中国书院文化的国际影响。当今又涌现了一些民间非政府组织创办的综合性新型书院,它以学术为“核”、文化为“根”,联通高校、企业与社会,融通文化与产业,涵盖教育培训、文化创意、科技创新、学术研究等领域,成为特色鲜明、功能多样、面向世界和未来的文化教育组织。这类新型书院在具有公共文化产品属性的同时,又具有产业属性和经济功能;既服务于国内经济,也参与国际文化产业合作。
中国书院文化从唐至今,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当代又与时俱进衍生出新的功能,并与西学东渐带来的西方大学书院制度交相辉映,成为充满活力的中华文明载体,具有传承传统文化、促进文明互鉴的特殊作用。
(二)书院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与产业合作中的价值
建设“文明之路”是“一带一路”的一个重要愿景。书院作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文化教育组织,应该成为“文明之路”建设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弘扬书院文化能够充分彰显中国文化自信,更好地促进“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尤其是现代新型书院超越了传统书院,在具备文化传承、传播的基础上又承载了文化创意和产业合作的新功能,使其能够更好地推进文化交流和产业合作。
在书院走向世界的道路上,孔子学院作为先行者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二者有相似之处,但也功能有异,各有侧重。书院与孔子学院的相似之处体现在三个方面:(1)均有语言培训的功能;(2)均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3)均提供中国教育、文化、经济及社会等信息咨询。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书院比孔子学院承载的功能更多,如书院具有智库的作用、文化产业合作的载体、文化传播的特色媒介。在运营形式上,书院更加灵活,可与现行大学制度进行有机结合,无须新办教育机构,有助于弱化国家间意识形态的分歧;还可以与行业协会、学会、研究会等文化组织、大型文化企业(集团、财团)联合开办新型书院。
书院的价值集中体现在文化聚合、文化传承、文化创新、文化传播和文明互鉴五个方面。一是文化聚合:书院能将孤立的、分散的形形色色的文化元素,如族群意识、社会组织、器物、符号等,甚至是彼此冲突的文化理念和社会组织融合在一起。二是文化传承,书院可成为文化传承的理想载体,连接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三是文化创新,书院可成为文化创新的高端平台和体验空间,承载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的前沿成果,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四是文化传播,书院可成为文化传播的特色媒介,依托新型书院并利用新媒体、智媒体等形式讲好“中国故事”,促进中华文明在全球舞台上真正实现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效果。五是文明互鉴,书院可成为促进人类文明互鉴的重要载体,以彰显书院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为抓手,推进中国书院文化与世界各国不同类型书院文化的对话。
总之,通过以书院为载体的文化聚合、传承、创新、传播、互鉴,促进民心相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务实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三、书院在推进“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与产业合作中的实现路径
(一)联合沿线国家共建“丝绸之路国际书院联盟”,共同申请世界文化遗产
首先,需要中国率先整合国内书院资源。应由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将传统书院、新型书院和现代大学书院等形式各异的书院资源统筹起来,从各类书院中选取最具代表性的书院,如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互鉴书院、北京大学兰园书院、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等,形成全国书院的协调管理机构,统筹形成“丝绸之路中国书院联盟”,设立“丝绸之路中国书院联盟”文化基金以提供适当资助。
其次,由“丝绸之路中国书院联盟”联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众多书院,如韩国的白云洞书院、日本的藤树书院、越南的富江书院、马来西亚槟榔屿的五福书院、新加坡的萃英书院、意大利那不勒斯城的圣家书院等,共同打造“丝绸之路国际书院联盟”。“丝绸之路国际书院联盟”致力于积极探索在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书院文化的主题展览、信息共享、文化传播、数字化合作、产业合作、专业人员交流和人才培养,推动沿线国家之间的各类书院开展国际合作,加强与各书院相关国际机构和组织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定期举办联盟大会,向世界广泛传播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丰富多彩的书院文化,提高国际社会对书院跨文化交流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实现丝绸之路上的民心相通。联盟成员协力构建“全球书院文化大数据体系”,联合向世界遗产委员会申请“东方儒学书院”为世界文化遗产。
(二)打造国际“书院之旅”黄金旅游线路,形成丝绸之路国际文旅合作品牌
由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相关部门协作,依托书院文化遗产资源,打造国际“书院之旅”黄金旅游线路。选取中国、韩国、朝鲜、日本、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哈萨克斯坦、意大利、法国等国家构建政府间书院协作体,形成国际“書院之旅”黄金线路。考虑到韩国书院文化的重要地位,中韩之间可率先启动国际“书院之旅”黄金旅游线路的前期工程。
借助“书院之旅”,开展系列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如中韩服饰文化体验交流项目。不论是汉服还是韩服,在国际上都形成了巨大的影响力,书院与“汉风”“韩流”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可在2021—2022“中韩文化交流年”期间,推出“丝路·汉服与韩服”活动(线上+线下),向世界讲述汉服与韩服的故事,邀请中韩及其他国家的东方服饰文化的研究者和爱好者开展系列展览、论坛、讲座,讲解汉服与韩服两者的异同及其前世今生。开办汉服与韩服设计研修班,举办“汉服与韩服时装秀”“汉服与韩服设计大赛”等。通过系列文旅交流活动,实现文明的交流互鉴,为不同国家间人民减少误解、加强了解、增进友情搭建新的平台,提供新的机会。
(三)培育“书院游学”人文交流项目,促进“一带一路”文明互鉴
书院本身承载着教育培训、文化交流、历史纪念功能,同时兼具展览展示、旅游观光的价值。以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书院文化为资源支撑,创新性打造特色鲜明的书院主题游学产品,如“书院文化营”系列活动,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提供新的实践形式。
筹划中的书院游学产品内涵丰富,主要包括儒家经典诵读、经典著作翻译、经典著作多语种互译,经典著作转化为绘本、剧本、电影、电视、动漫、游戏等;书院文化空间体验,在沉浸式文化场景中感悟博大精深的书院文化,运用数字化技术呈现书院文化的精华;启动书院文化专项人才培养计划,聘请书院文化专业导师、创意导师,培养多层次书院弟子,授予书院学童、学士、硕士、博士等学术称号;发挥新型书院作为智库的作用,进行“一带一路”沿线书院文化大型调研活动,策划书院文化创新创意创业项目,如书院IP打造、书院文化周边产品研发等;以书院为新型文化空间,打造新媒体、智媒体传播矩阵,系统化传播优秀的书院文化,呈现令人耳目一新的媒体景观。通过书院游学项目,推动“一带一路”从倡议到行动,从“大写意”到“工笔画”,促进“一带一路”建设走深走实,进一步探索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方法与路径。
(四)构建面向全社会的书院文化服务平台,发挥书院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
现今,书院正在成为我国推进全民阅读,提升人民群众科学文化素质,增进文化艺术欣赏水平的特色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构建面向全社会的书院文化服务平台,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社会公共服务建设提供“中国方案”“中国智慧”。
支持和鼓励书院积极融入本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采取免费或部分免费的形式向公众开放,做到公益性与盈利性相结合。书院可以和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科技馆、体育馆、美术馆以及高校等协作,发挥各方文化资源优势,向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教育、艺术活动、文艺创作、非遗传播以及展览展示等文化服务内容。书院要与上述机构搭建网络服务平台,做到文化艺术信息与资源的数字化共享,保障各机构之间文化艺术资源流转的畅通。同时,书院要依托地缘优势,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书院对接,谋划书院国际化合作项目,打造公共服务的国际化品牌。
四、结语
书院文化不仅是中国及东亚地区古代的一种文化教育组织,而且它紧跟时代发展和文化演变,呈现出新的表现形式,衍生出了新功能新价值。本文所论的新型书院具有教育培训、文化交流、人才智库、产业研发、展览展示等功能,具有文化聚合、传承、创新、传播、互鉴等价值。中国应联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弘扬书院文化,通过联合沿线国家共建“丝绸之路国际书院联盟”,打造国际“书院之旅”黄金旅游线路,培育“书院游学”人文交流项目,实现书院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与产业合作中的独特价值。共建共享书院文化是顺应世界文化发展规律、反映文明互鉴理念、契合国际合作原则的中国方案,能让世界共享中国优秀文化,促进民心相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基金项目:201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重大基金项目“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文化产业合作共赢模式及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7ZDA044)]
参考文献:
[1]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共建“一带一路”倡議进展、贡献与展望(2019)[R].北京:外文出版社,2019:25-26..
[2]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进展、贡献与展望(2019)[R].北京:外文出版社,2019:26.
[3]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进展、贡献与展望(2019)[R].北京:外文出版社,2019:26.
[4]邓洪波,兰军.书院:传承千年的中华文脉:上[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6-03-21(005).
[5]王净华,吴光辉.书院文化的现代意义与当代书院教育的构建[J].东南学术,2018(5):223.
[6]王净华,吴光辉.书院文化的现代意义与当代书院教育的构建[J].东南学术,2018(5):223.
(蔡尚伟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昕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传播学专业博士生,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研究助理)
编校:郑艳
396550190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