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生活科普类节目的发展创新

2022-03-17潘希鸣

学会 2022年1期
关键词:生活圈类节目媒介

[摘要]在融媒体时代,旨在服务大众的生活科普类节目如何突出困境,找寻创新发展之路,成为电视从业者最为重要的课题之一。作为转型升级的成功代表,中央电视台《生活圈》节目通过内容创新、形式创新与平台创新三个维度的探索,实现了节目生产模式的新突破,形成了融媒体背景下电视节目多维度交互机制,建构了旨在服务全民的大科普平台,成为当下生活科普类节目发展与创新的重要镜鉴。

[关键词]生活科普类节目科普融媒体

[中图分类号]G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9596(2022)010060-05

中央电视台创办《为您服务》以来,生活科普类节目成为受观众喜爱的电视节目类型之一。该节目类型不仅以服务百姓生活为宗旨,究其内容,涵盖生活资讯、科学技巧、健康知识等,具有高度的大众科普性。不仅电视媒介的大众化属性与生活科普类节目面向受众、服务受众的宗旨高度契合,愈加丰富的视听表现与广泛的覆盖面,也使生活科普类节目的“服务”属性得到进一步彰显。但不可忽略的是,各地电视台纷纷效仿创办与之类似的节目,内容同质化、形式程式化等问题由此出现[1]。同时,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演进,特别是在融媒体语境下,受众的信息接收渠道日益多元,所获取的视听服务日益丰富。受众难免会产生对传统生活科普类节目的审美疲劳,大量的受众流失也随之出现。面对融媒体时代语境,生活科普类节目如何突出困境,找寻出应对之策,创新发展之路,成为电视从业者最为重要的课题之一。新媒体时代,生活类科普节目既面临诸多挑战,如受众流向网络,特别是网络媒介即时化、随身化、便捷化的信息呈现与服务形式,高度契合当下受众的媒介使用偏好。特别是随着5G时代的到来,受众能够流畅地享受网络媒介的各种视听影像节目。受众不仅作为旁观者参与到网络中,更获得了充分互动、展示自我的机会,获得了自主选择契合自己所需求内容的媒介空间。这都对电视媒体形成了挑战。

但生活类科普节目并非毫无机会。其实,把握新媒体时代特性,充分借鉴并融合互联网媒介功能,不仅能够实现节目的创新,更能够使节目屹立于新媒体时代,引领新的潮流。作为转型升级的成功代表,央视综合频道打造的“融媒体”生活科普类节目《生活圈》以“大家帮助大家”为核心理念,通过移动互联搭建“全民互助平台”,为百姓难题寻找权威解答和实用办法。同时,打造全媒体传播矩阵,实现了电视端及网络端多平台互动,将健康科普、生活服务推向融媒体,是当下生活科普类节目创新发展的宝贵镜鉴。整体而言,该节目实现了节目内容、节目形式与节目传播平台三个维度的创新升级,其中节目内容是节目的本体与核心,节目形式关乎节目的呈现形态及节目与受众的互动性关系,而节目传播平台则直接影响到节目意义与价值的实现。尤其是对生活科普类节目而言,能否通过节目帮助受众解决生活难题,消除生活疑虑,传播科学知识与方法,是评价节目成功与否的关键,要实现这一点就需要依托以上三个维度的探索。XUEHUI學会2022年第1期2022年第1期融媒体时代生活科普类节目的发展创新XUEHUI

一、内容创新:节目生产的新探索

(一)拓展生产源,构建新型传受关系

选题来源是生活科普类节目品质与公信力的关键所在。融媒体语境下,受众已不仅仅满足于扮演接受者的角色,尤其是在生活科普类节目高度同质化的当下。“传者本位”向“受者本位”的转换,既是受众在媒介市场地位的提升,更是对节目创作生产的提醒[2]。《生活圈》将受众作为节目的服务对象,更将其视作节目的生产源。编导已不再是节目选题、策划的唯一来源,“源自受众”的节目生产方式是《生活圈》创新生产方式的一项新尝试。节目组秉持媒介群落概念,开设有数十个“圈友群”,上万名观众以“圈友”的身份活跃在圈友群中。他们及时分享生活心得,发布生活妙招,提出生活疑问,成为节目组了解受众需求最直观的来源。同时,这些具有代表性的话题经过筛选也成为节目的板块或主题,成为节目选题的源头。在这一新型传受关系中,受众既是节目的观看者,又是节目的创作者。对节目的深度参与不仅提升了受众的获得感,增加了受众对节目的黏性,更提升了编导对观众兴趣的捕捉能力以及对优秀选题的发现能力。“节目进社区”是《生活圈》构建新型传受关系的又一尝试,与传统节目进社区慰问服务不同的是,节目将演播室直接“搭建”在社区,社区居民不再是节目的旁观者,而是实实在在的参与者。他们或向专家提出各式生活疑惑,或向其他观众分享生活技巧。当受众的“生活场域”与节目的“生产场域”相融合时,不仅作为现场参与者的受众感受到强烈的主体性,电视受众亦通过生活化的场景缩短了观看电视的“审美距离”,强烈感受到自己作为节目一员的存在。

(二)夯实生产链,汇聚业界权威资源

对受众而言,选择观看一档生活科普类节目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节目内容的权威性、科学性。节目形式固然是吸引受众的重要因素,但高品质的节目内容更是持续吸引受众的关键所在。生活科普类节目的宗旨是为受众解疑释惑,提供生活资讯、生活技巧、生活妙招,因此,权威性、科学性、实用性成为受众衡量与评价节目的重要标准。特别是面对互联网海量的讯息,面对短视频平台众多的科普、健康、生活类自媒体,虽然选择增多,但受众却无从辨别和判断信息的真假与优劣。作为中央电视台出品的生活科普类节目,《生活圈》具有天然的公信力优势,更为重要的是,节目组将丰富的专家资源融入到生产链条中。专家不仅给出结论,更参与论证,参与到生活类话题的讨论之中。例如“手把手”教学强身健体的五禽戏;“点对点”教学缓解咳嗽的穴位按摩;对网络上流传的所谓“偏方”进行科学检验,用科学实验的数据说话,让观众眼见为实;对网络上盛行的传言进行辟谣,给予受众科学、权威、可信的答案。同时,按照前沿科技、健康养生、文化旅游等类别,对专家资源进行专业划分,建立各类别专家库,将业界权威资源最大程度汇聚到节目生产链条中。专家不仅是节目的访问对象,更是节目的讲述者、参与者、实证者,成为节目的生产者之一。

二、形式创新:垂直细分与多屏联动

(一)节目板块的垂直细分

垂直化发展是当下大众媒介持续吸引受众并增强受众黏性的关键。如何精准对接受众的审美偏好,如何贴合受众的审美需求,是电视业者所必须面对的命题。《生活圈》基于受众分析,对节目板块与段落进行细分、编排、整合,将一期约50分钟的节目细分为若干板块,每一板块围绕一个主题,每一板块又由若干段落组成。节目板块设定既符合节目定位又与受众需求精准对接。如2021年7月5日播出的《生活圈》节目,共划分为“在线大名医”“智能一点通”“生活大爆款”“健身九宫格”“巧手厨房”5个板块(见表1),分别对应健康、科技、购物、健身、饮食等5个主题。简言之,就是将节目划分为5个受众偏爱的主题,归入相应的节目板块,力求全方位覆盖受众的生活所需。生活科普类节目以中老年受众为主,“在线大名医”板块很好契合了这类受众对身体健康的关注,知名医生“在线解答”的方式也更为直观、直接地为观众解决了生活疑虑,彰显出节目的服务宗旨与实用价值。对智慧科技的运用是当下中老年群体经常遇见的难题,“智能一点通”板块围绕观众的现实困难,“手把手”教学,既科普了新科技,又为中老年观众解决了生活难题。“生活大爆款”则聚焦身边“好物”,并组织“百人亲测团”,通过亲身使用、亲自操作来验证“好物”是否好用,节目既具有实用性,又契合中老年受众的购物心理。作为早间时段节目,节目播出时间与中老年晨练时间、烹饪时间具有重叠性,因此,受众能够跟着电视一起学、一同做,教学健身的“健身九宫格”与教学烹调的“巧手厨房”能够与受众产生共鸣效应。

段落2:趣味曼波步板块五:巧手厨房(饮食主题)段落1:花样早餐

(二)节目呈现的多屏联动

“多屏”成为《生活圈》最亮眼的特点之一。一是节目中各式屏的有机运用,如演播室主背景曲面大屏是节目环境与信息传播最重要的载体,富有科技感的曲面屏既给节目增添了简洁、现代的审美观感,又能够作为节目线索将各式信息,包括板块名称、关键词、专家视频、观众视频等有机串联起来。在曲面屏中,各式小屏形成了节目每一段落的“对话场域”。如“在线大名医”中医生通过手机屏向观众答疑解惑的画面以“小屏”的形式呈现在大屏上。又如“智能一点通”板块,主持人的现场教学与观众边学边操作的画面同时以“小屏”的形式呈现于大屏,既直观又建立起了节目与观众间的有机互动关系。

“多屏”联动更体现在《生活圈》电视屏与其各网络屏的有机互动上。除前文所述的数十个微信圈友群外,《生活圈》节目于2016年开通节目微信公众号,每天早晨7点准时推送,与即将播出的电视节目形成呼应。同时,节目组尝试通过微信端在电视节目播出的前期、中期及后期进行全维度互动。比如,节目开播前,微信端都会开通与本期节目主题相关的“互动测试”,让观众提前参与到节目中。同时,观众在微信端所发表的观点、妙招或生活疑惑经过筛选,也会出现在电视节目的大屏中,形成微信端“小屏”与电视端“大屏”的有机联动,电视节目的时空得以延展。又如“生活大爆款”板块,在“百人亲测团”测试产品的过程中,网络端会开启投票与测评通道,观众亦可通过发布微视频等方式参与到产品亲测中,为节目准确、真实测评产品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在节目播出后,围绕当天的热点话题,节目组会在App移动端开设相应的网络直播,邀请相关专家来到直播间为观众答疑解惑,使节目的“服务”属性最大限度覆盖受众,同时弥补电视媒体时长有限的缺憾。此外,《生活圈》还开通有微博帐号、抖音账号、快手账号等,通过gif、精剪短视频等“小屏”呈现方式拓展节目的辐射面,延伸节目的传播链,真正实现节目不下线,服务不打烊。

三、平臺创新:构建融媒体时代全民大科普场域

《生活圈》节目的创新不仅在于其节目本体层面形式与内容的突破,更在于其对生活科普类平台的搭建。从传播层面看,《生活圈》以节目本体为切口,通过节目生产链的创新探索,线上与线下的交互,各方资源的汇聚与整合,以及各式媒介端的互通联动,提升了节目本体的公信力与品牌效应,凝聚了庞大的受众群体,更搭建了全民参与式的、开放性的节目生产平台,搭建了全民互助帮扶体系,搭建了服务公众生活的大科普平台。

如前文所述,基于传受关系的重新建构,受众已不仅仅是节目的收看者,而是通过全程式的参与,成为节目的生产者。从节目选题、专家问答、选品验证,到直播互动、经验分享,《生活圈》已跳脱出传统的较为封闭或单向度的电视节目创作模式,转而形成愈加开放的节目生产平台。这与融媒体时代“人人都是创作者”的受众主体性语境高度契合,也更易被受众所接纳。线上线下的充分交互使《生活圈》最大程度诠释其为人民生活服务的宗旨。一方面,进社区、进校园、进市场等线下活动使节目紧贴人民生活,同时增强节目影响力,提升了电视节目的传播效力,为人们提供贴心的生活服务;另一方面,利用多屏互动的传播平台,打破时空地域的传播局限,实现随时、即时的互动与服务,将《生活圈》嵌入受众的现实生活。

权威资源汇聚是生活科普类节目的关键,也是彰显节目品质的重要一环。围绕医学、健康类话题与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汇集知名医生为公众解疑释惑。聚焦传言、谣言,联合中国科学技术馆,通过专家解读、实验验证、真相还原等呈现形式,为公众揭露谣言、传播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与方法。如针对“菊花茶二氧化硫超标”的传言,联合北京市农科院实验室,对市场上各类菊花茶进行科学检测;针对观众提出的“如何清洗水果才最干净”疑问,通过运用淘米水、洗洁精、柠檬水、小苏打水等进行清洗并检测后,科学解答观众疑问。此外,还联合中国消费者协会等机构,对各类消费品进行权威测评。从多维度增强节目的权威性,同时将专业资源融入节目生产链条,融入《生活圈》生活服务场域。

从节目本体层面看,《生活圈》是突破传统生活科普类节目的创新代表。从传受关系看,《生活圈》是电视节目受众主体性的构建者。从更为宏大的节目理念层面看,《生活圈》通过节目本体的切口建构为民服务的大科普平台。首先,节目通过专家解读、科学实验等各种形式为观众普及了健康、养生、运动等各方面的科学知识与科学方法。其次,节目通过与观众的融媒体互动,形成了受众间的科普帮扶关系。再次,在节目组、各方专家的共同参与下,在普及科学知识与方法的基础上,弘扬“求真”精神,传播“不信谣、不传谣”“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同时营造出热爱生活、分享美好的媒介氛围。特别是在融媒体语境下,各式自媒体平台为了博取点击量而制造的噱头、留言不胜枚举,以《生活圈》为代表的生活科普类节目所传递的是对生活“求真、向善、臻美”的追求,更是融媒体语境下电视节目所应有的担当与价值。

四、结束语

作为始终以服务百姓生活为宗旨的生活科普类电视节目,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期间,节目形式与内容亦不断调整和演进。随着媒介融合的持续深化,生活科普类节目也在尝试将新媒介引入传统媒介平台,将传统节目创作方式融入新媒介语境。当前,以央视《生活圈》为代表的生活科普类节目,正以构建大科普平台的姿态,以融媒体手段为载体,让人们感受生活的美好,不仅要利用好、运用好各式新型媒介手段,更要坚守电视人的初心与使命。

参考文献

[1]常江.中国电视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

[2]王黑特,潘希鸣.中国电视剧批评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9.

3438501908249

猜你喜欢

生活圈类节目媒介
虚拟社会化与批判缺失:代际媒介观演进与媒介素养研究
城镇15分钟社区生活圈划定方案研究
挖掘乡村意象,新疆文化旅游类节目的地方性特色
广州市黄埔区公共服务设施评估
生活圈视角下中小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论媒介批评的层面
不喜欢胖的
天山游牧圈与绿洲圈融合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