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措施
2022-03-16刘娟
刘娟
(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泾川一中,甘肃 平凉 744300)
0 引言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能否在理解掌握好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学习状况提出有意义的物理问题,这关系着整个高中物理教学的效率,同时也是对问题教学法的一种实践检验。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所具有的意义体现在多个方面,既有利于物理教师教学,又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掌握,是十分值得大力推广的。
1 问题教学法概述
问题教学法是探究教学法的主要分支。其首要总体目标是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致力于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1]。高难度教学法的实施,可以使学生从主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独立思考,从而有效内化新知识与新技能。新课程改革强调,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协同、研究”的能力,而问题教学法的运用恰恰可能达到这样的培养规律。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控制者,应成为课堂教学的策划者和领导者。在问题情境下,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
2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意义
高中物理学科在理科综合考试中占有的分值比较多,且高中物理学科具有灵活性、整体性的学科特点,这就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让学生在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2]。在问题的探索中加深自己对于高中物理知识点的理解,逐步锻炼自己举一反三和融会贯通能力。在高中物理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感觉到物理知识在实际应用中会比较吃力,如果学生长期处于不能将学习的知识点应用到实际的做题中的状态,就会逐步丧失对于高中物理的学习兴趣,失去思考和探索物理知识的热情。问题教学法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应用可以更好地满足物理教学的需求,有利于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质量,更好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水平。问题教学法是高中物理教师在进行课堂授课过程中根据所需要讲解的内容知识点制定课程教学目标导入内容,根据所制定的教学目标进行引导性的问题抛出。根据教学内容,抛出一些具有引导性和吸引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去锻炼自己独立分析与思考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思考探索能力。
3 问题教学法的实施原则
3.1 明确性原则
教师在设置物理问题时,应提前对现阶段学生所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分析,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设置的问题情境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其能够发挥作用[3]。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实际的知识储备,科学、合理地设置相关物理问题,让学生应用已学知识对新知识进行高效学习,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2 启发性原则
启发式原则是指所提出的问题要能使学生能够对所学物理知识进行独立的思考和探索。在设置问题的时候,应采取启发式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自主解决相关问题。不仅如此,教师还应重点关注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热情程度,应设置一些学生感兴趣且具有探究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主动思考和讨论,以此来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热爱物理学科。
3.3 适度性原则
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应合理把控问题的难易程度,由浅入深,采取逐渐提升问题难度的设问方式。这样一来,可以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思考问题的环节中,优等生不会觉得问题设定过于简单而没有探索价值,后进生也不会认为此项问题过于复杂而丧失学习热情。
4 当前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
4.1 学生没有构建完整的逻辑思维模式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高中物理教师为了加快物理授课的教学进度,采取的教学模式往往是先快速通讲一遍物理教学知识点,导致学生在课堂过程中无法接受和真正理解老师讲的物理知识点,在做题过程中对于知识点没有透彻理解,不能熟练地运用。部分同学的学习能力较为低下,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在做题过程中独立思考能力较弱,遇到整体性的问题分析时没有对物理过程的每一步透彻理解,僵硬地代入物理公式,陷入思维困境,对物理题目越来越畏惧,逐步丧失物理学习的兴趣。
4.2 高中学生缺乏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高中物理具有极强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构建完整的物理知识体系,但是大多数学生缺乏对于物理学科的整体性的认知,且高中物理比初中物理的难度陡然升高,会使学生的畏惧心理加重,使一部分学生对于物理学科的学习存在抵触心理。部分高中物理老师授课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知识灌输,无法让学生将物理与现实生活应用相结合,导致部分同学认为物理枯燥无味,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会降低高中物理的授课效率与高中物理的教学质量。
5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5.1 问题设置难易程度不够科学
教师在设定问题时,经常会出现对问题的难易程度把控不科学的现象,不是过于复杂,就是太过简单,没有结合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来设置问题。如果问题设定太过复杂,则会降低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影响学生的自信心;如果太过简单的话,则会给学生造成相应的错觉,让学生认为自己对现阶段所学习的物理知识掌握得较好,出现盲目自信的现象,也会不利于学生的能力发展,进而阻碍学生进步。由此可见,以上两种设置问题的办法都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没有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
5.2 问题与物理知识存在脱节现象
部分教师在运用问题教学法的初始阶段,经常会出现为了问题而设定问题的现象。如在高一物理的“力学”教学中,由于力的类别较多,讲解过程相对复杂,需要教师充分掌握章节的重难点以及教学目标,提前设置好力学知识的问题[5]。然而,在问题设置环节中,部分教师并没有合理运用问题教学法,其所设置的问题不是过于片面,就是过于宽泛,并没有抓住问题教学法的实质特征,更无法让学生学习和掌握相关的知识要点。由此可以看出,当前在高中阶段的物理教学中,一些教师并没有灵活运用问题教学法来组织相应的教学活动,问题设定存在严重的机械化和单一化现象,这不利于提升学生的问题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5.3 缺乏创新性
创新是进步的灵魂。要想使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取得更好的成效,需要在应用理念、应用模式等诸多方面进行创新,但个别教师对此缺乏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在设计、导入、组织、实施、评价等方面还没有形成健全和完善的应用体系,同时也缺乏对学生的有效引导,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强,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问题教学法的有效组织和实施,同时也无法发挥更加多元化的功能和作用。有的教师在应用问题教学法的过程中不注重“以学生提出问题为前提”,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敢于创新等诸多方面不够到位,对于怎么让学生提出问题、问题是否有价值、会提出怎样的问题、能不能提出问题、敢不敢提出问题等,教师并没有深入思考。
6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6.1 创设问题情景
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实际问题场景的建立,激发学生学习,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尽快融入教学环节,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培养学生探索、积极分析问题、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清晰提出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的冲动。采用这种形式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该方法实现的主要对策为下面3 点。
(1)教学前,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实现学生的全面掌握,充分探索教学内容。在运用科学知识处理问题时,需要结合实际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问题场景。此外,应使用适当的语言技巧来讨论问题的问题。不应使用强硬或命令式的语言,而应注意改善问题本身的挑战,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
(2)能够顺利理解情景的基础上改进挑战,但问题不能太简单,难度也不宜过大,这样容易打消学生的信心。
(3)物理教师要明白,设置问题是整个教学环节的重点内容。因此,课堂教学要紧紧围绕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明确提出一些补充性问题。这将增强学生的知识储备,帮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物理问题。例如,教师在讲解力的概念时,可以举例说明一个人在行走过程中所产生的力,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站在大街上,一个人会受到来自地球的吸引力,地面的弹力,行走时鞋子与地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就可以得到力的概念和分类。
6.2 小组探究合作,深化知识学习
教师在组织物理教学活动期间,应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应用于物理教学活动中,这样可以让学生真正成为问题的探索者和解决者。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来开展问题教学活动,通过科学创设问题环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和分析相关问题,并解决问题。如此一来,不但能够提升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让学生学会多角度、全方位思考问题,提升其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深化学生对相关物理知识的学习和探究,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这样有利于增强物理教学效果,创建优质的“问题教学课堂”。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通过小组合作方式进行以“问”引学的时候,需要重点考虑以下两个方面:①教师可以采取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方式来划分小组,以此保证小组的每一名成员都可以成为小组内部学习的参与者,进而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②教师应充分结合学生整体素养和本阶段的物理教学目标,科学、合理地设计小组合作探究的题目,有针对性地创设问题,以更好地促进问题教学法和物理教学活动的进一步融合。如在高中物理“加速度”的教学中,由于该知识点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教师需要及时予以点拨和引导,所以该课程知识点不适合使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在学习“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质量的关系”“加速度与力”等知识点时,由于以上课程知识更具有思考意义,相比之下更适合使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来进行讨论和探索。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温故”的基础上“知新”,有助于提升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物理综合素养。
6.3 加强对高中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学生在学习物理问题时,根据问题的应用,明确提出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因此,必须主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把握学生现阶段的主要思维方式,根据课程实际内容明确提出相关问题,正确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实现思维。教师在运用高难度教学策略时,必须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学生和教师的思维能力普遍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培养过程中,要创新教学方法,以思维教学为重点,推动问题教学法深入高中物理课堂。
例如,在解读《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验证》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对这一基本定律进行有效的验证。在这整个过程中,必须使用一些实验室仪器,包括重锤、计时器、铁架等。测试机制主要是验证降低地电位是否完全转化为更好的机械能,基于动能的转化重锤着陆全过程的能量和势能,进而验证机械动能质量守恒。老师鼓励学生勇敢地提问。如果两者不一样,势能怎么会稍微大一点呢?重锤的加速度怎么可能为零?如何减少纸带与限位开关孔之间的摩擦?实践性实验科学研究,针对自身提出的问题,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并且由于能有效提高问题教学法的实践效果,教师在学生面前进行了开创性的练习,加强了学生思维和水平的培养,并设置了一些新颖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在课余时间根据实际的实践,对问题进行探究,在下节课前逐步研究讲解以前的问题,确保问题教学方法在使用中达到预期的效果物理教学。
6.4 多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设置问题,还要充分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学生的提问在问题教学方法中具有一定的效果。因此,教师应协助学生营造自然提问的环境,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教学中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进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情境、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学习过程中,老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过于关注。
例如,在学习《机械守恒定律》时,教师往往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正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教师可以在学生提问的同时正确引导学生:分子热运动的动力在哪里?动能是如何变化的?等等。再比如,在学习“光的折射”时,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多个组,每个组都有一个具体的组长,组长带领每个组员进行独立探索,以便他们可以亲自参与。感受光折射的基本概念。在这个环节,老师可以正确引导的学生,让学生检测光的反射状态,如移动状态、变大状态和变小状态等。通过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提问,一方面可以激活课堂教学的教学氛围,另一方面也可以让枯燥的物理问题变得越来越具有趣味性。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从多方面进行学习。学习知识,提高学习成绩。此外,学生在提出问题时,不仅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还可以实现进一步的思考,从而提高综合能力。
6.5 以实际生活为基点,增强学生应用能力
学习的最终归宿都是运用,考虑到物理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以生活为基点,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在对知识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问题教学法运用其中,提出于实际生活相关的物理现象,并让学生借助所学的内容来解决问题。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不断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例如在学习《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这一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冬天的时候,有时候我们用手触碰毛衣会有一种触电的感觉,大家知道是什么原理吗?”,通过对实际生活问题的思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静电现象,同时也能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学习与实际生活的相关性。随后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向学生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静电现象呢?”,使学生对实际生活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讨,不断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6.6 强化巩固练习,提升应用能力
高中物理知识具有难度大、抽象化的特征,因此,在完成当前阶段的知识教学后,应及时引导学生练习相关物理题目,让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以达到巩固和强化的效果。如当学生对教师所设定的物理问题探究出相应的规律以后,教师可以将相关知识点进行延伸拓展,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对物理知识的应用能力。
7 结语
高中物理教师在将问题教学法应用在课堂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把教材内容作为基础核心讲解,结合高中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延伸性物理知识讲解,不断落实新课改理念,提升物理教学质量。高中物理教师对问题教学法在实际授课中的应用应该更加深入地进行研究和探索,将问题教学法融入高中物理课堂中去,强化问题教学法的融合性、创新性和科学性,使问题教学法发挥多元化的功能与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意志,使学生可以更加积极主动地投身到高中物理学习的过程中去,达到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