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为核心的社区景观设计策略研究
——基于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视角

2022-03-16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19期
关键词:人为小城镇景观设计

宋 玥

(天津职业大学艺术工程学院,天津 300410)

“十四五”时期,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成为优化国土空间布局的重要举措,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是其中的重要促成部分。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示范小城镇建设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生动实践。小城镇建设在空间规划上取得了巨大成功,空间艺术、景观艺术、园林艺术等在新型城镇化中得到广泛应用。

1 景观设计在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作用与价值

1.1 以景观造美境,营造美好人居环境

景观设计首要作用就是营造美,打造更加美丽宜居的社区环境。新型城镇化不是把农民请进城里,也不是把农村原地变成城市,而是因地制宜、集中转移、就近就势而建,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注重自然和城市的融合。既要依托乡村原始山水脉络,把小城镇融入大自然,也要依托乡村原始文化环境,把农村文化融入城镇文化,让新的城镇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1]。

1.2 以景观塑文化,营造良好人文环境

新型城镇化必将充分展现不同城镇独特的历史文脉与精神个性。社区景观的作用之一就是以作品特质表达精神诉求,以作品主题表达社区主流人文情怀,最终以人文情怀感化每一个居民。景观设计通过园林艺术、雕塑艺术、人文景观设计等多途径综合渲染,营造社区人文环境。新建城镇化社区更应该注重景观规划设计,注重景观的人文精神表达,注重居民因物理变动导致的精神诉求变迁,有针对性开展景观塑造。

1.3 以景观规行为,营造共享共治环境

新型城镇化必须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城镇,体现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城市治理水平。社区景观设计规律必须注重微观、局部、细节设计,服务于城镇精细化精准化有效化治理。景观规划设计,必须顺应新时代社区治理要求,有效结合新理念、新技术、新材料,回应居民的安全感、幸福感的诉求,营造共享共治的基层社会治理新环境。景观通过人性化设计、引导式设计,遵行以人为中心的动向设计,规范引导人在社区的行动,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2 当前部分社区景观设计中存在的与以人为核心的理念相违背的现象

尽管示范小城镇建设实践取得了巨大成就,为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创造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2.1 景观设计程序化,结合地方特色不明显

一些新建的城镇社区,没有良好传承原始村庄的风貌和村民的生活习惯,导致新建社区景观与新市民的心理需求景观割裂开来,阻断了传统自然景观向新建社区的迁移和发展。通过调研发现,很多设计师习惯把熟练的城市园林景观的手法和方式复刻到新建的示范小城镇的社区中,或者机械迁移原始村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破坏了乡村景观原有魅力和独有特色。这些程序化机械化的景观设计在造成审美疲劳的同时,也造成景观建设成本的攀升。

2.2 景观设计片面化,缺乏整体规划设计

以人为核心的景观设计,必须是科学的、有情怀的专业化设计。一些新建示范小城镇在建设中,景观规划缺少系统考量,作品设计缺乏与整体呼应,产生景观与景观之间的隔膜,致使社区景观呈现破碎性、不连续性的现状,违背坏了景观设计的科学性,削弱了景观的在社区生活中的作用。还有一些景观设计专业化水准不够,违背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生态优先的建设理念,既不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也不融合当地的人文环境,片面追求某一种风格或者模式,这样的主观的、片面的景观设计,使得新迁入的农村居民没有家的归属感,导致人进城精神不进城的尴尬。

2.3 景观设计短视化,可持续发展延续受限

以人为核心的景观设计,必须尊重人的发展需要。社区景观规划设计应当充分调研新市民的实际需要,结合新市民的经济价值诉求、对新型景观造型的接受度、幸福生活的满足度、不同年龄居民群体的适应性,形成良性循环并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一些新建城镇社区,在景观设计上盲目考虑现代化、数字化和智能化,貌似优秀的景观与原住民的审美观点、生活习性、工作方式不相适应,导致新居民心理上的空虚和生活上的不自在,失去了景观对人的美好诉求的回应价值。

3 景观设计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应用策略

3.1 统筹社区景观和乡村景观

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景观规划设计,要始终贯彻环保理念和生态可持续发展观,要始终坚持城乡融合、统筹新建社区景观和原始乡村景观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必须统筹城市、城镇和农村整体发展,城镇居中起到衔接城乡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的一体化发展,使城市、城镇与乡村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2]。在设计时充分统筹社区景观和乡村景观,建议采取半开放式的设计方式,让城市置身田园之中,让田园拥有城市魅力,充分促进社区景观与乡村景观的有机融合。例如,在北方平原地区且紧邻城市中心的农村地区,推进示范小城镇建设时,要充分考虑选址问题,既要向城市中心靠拢,也要向农村文化集中体现区域靠近,尽可能保留或者就近原来的村落环境,依田傍地,最大限度维持原生态,在此基础上打造新的居住区。新社区整体设计要打破围墙界限,把社区空间和乡村空间连贯起来,把社区景观和乡村自然景观连贯起来,实现新的社区中心向乡村四散开来,保留村民原有的习惯和行为惯性,有效过渡从村民到市民的心理适应期。

3.2 统筹审美景观与人文景观

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建设下的社区景观,必须是美与善的结合,展现作品的物理审美和人文表达。景观的物理美,是通过园艺、水系、雕塑、道路、设施等艺术上的美展现出来的,必须是因地制宜、体现居住者审美诉求的有效载体。原始村落的自然景观、标志性建筑、植物等,有条件的尽可能地移植,实现情景再现,满足新市民的心理寄托,保留乡愁根基。在园林景观建设中,充分结合外来植物的引进和乡土植物的移植,以保障本土生态环境稳定为前提,注重突出地方风土人情,兼顾外来优质景致输入,有效统一环境美化和生态保护。景观的人文美,是通过刻画自然与人文特性,反应一定的精神诉求,从而影响人的精神生活的内在美。在景观规划阶段,“要充分了解当地民俗,避免盲目开展城镇化建设”,充分尊重本土文化的内涵,以此提高新市民对于新的社区景观的归属感。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城镇化建设中的集中反应,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相结合的集中体现。这就要求,新的社区景观设计中,必须融入更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元素,反映富起来、强起来的中国人的精气神。

3.3 统筹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

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是实现乡村振兴进而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兼顾社会效应与经济效应,社区景观设计也必须融合社会效应与经济效应。景观设计时,注重保持农村特性,体现农业文化与城市文化的融合,以此吸引更多城市居民来观光旅游,唤起城市居民内心深处的精神需求,提高小城镇的魅力。适当把农业特色园区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结合起来,促进乡村经济发展。例如,园林景观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和艺术性,在新型城镇社区景观打造中,多结合植物群落特点和富有地方特色的景观,就能吸引众多的游客观赏游玩,有助于发展乡村旅游业。配套建设乡村民宿景观、娱乐景观、人文景观、红色景观,实现景观致富,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和旅游服务业共同发展。有些村落地区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就可以大力打造乡村红色文化网红景点景观,以本土的自然景观为基础,借助本土水体、居民村落、红色旅游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深化改造,打造有乡土特色、红色文化、历史底蕴的网红景点景观,提高乡村旅游的魅力和黏性,促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

猜你喜欢

人为小城镇景观设计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山高人为峰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源正泉自清 山高人为峰
小城镇社会治理创新逻辑
加快小城镇建设应采取的措施
山高人为峰
小城镇远
我国小城镇体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