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基层团组织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研究

2022-03-16汤钰文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19期
关键词:团组织双创基层

汤钰文,李 钰

(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1)

1 新形势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1.1 大学生创新创业是助推国家长期战略发展的重要动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把“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纳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组成部分,并强调“创新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核心是坚持创新,这需要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有效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大学生作为创新创业的重要主体或后备军,是经济社会发展巨大的新动能,能为新常态下经济平稳发展增添持久活力。

1.2 大学生创新创业是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环节

高校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优秀人才的重任,是培养青年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基地,需将注重学生的开拓性和创新能力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创立高校与科研机构、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互动机制,营造良好的双创氛围,进一步完善服务与支持机制,是实现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校发展的机遇。

1.3 大学生创新创业是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一方面,创新创业往往与自身学科研究密切相关,创新创业活动既依赖于学科知识,又能促进大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科研动手能力。另一方面,随着高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毕业生数量不断攀升,就业形势愈发严峻,大学生在择业选择上若希望拥有更多自主权,就必须提升自身综合素质,而创新创业能力则是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越来越受到众多优秀企业雇主的重视。

2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

2.1 政府出台各类政策强化支持力度

国家、地方各级政府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加强了对学生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与扶持:如对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的相关税费给予优惠,通过各类途径进行“双创”公益语广告全覆盖,各种文艺形式助推“双创”,发动百姓成为“双创”宣传员志愿者,让“双创”人人知晓,外化而行,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2.2 社会参与度稳步提升

近年来,在“双创”时代背景下,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比例呈现平稳增长态势。根据麦可思研究院对2012—2018届大学毕业生创业情况的分析可见,毕业生创业比例从2012届的2.0%上升到2018届的近3.0%,开展近30年的“挑战杯”赛事从最初19所高校发起至今1000多所高校参与,已成为百万级大学生的竞技场,70%的学生获奖后继续攻读更高层次的学历,随后推出的“互联网+”“中国创翼”等创新创业赛事也吸引了大批创新型企业与个人参与,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

2.3 高校推进配套改革步伐加快

在大学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的快速转变与就业的严峻形势下,高校已尝试改变传统教育形式,着重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学科化发展,从开设相关课程、建立学生组织与社团到成立KAB创业联盟、创新创业学院,全面着力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创新性人才,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环境有待完善、大学生创新意识仍较薄弱、平台建设上的资金不足。

3 高校基层团组织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团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基层服务型团组织要竭诚帮助青年成长发展,努力为青年“圆梦”创造条件,充分表明了基层团组织对青年人成长成才的重要性。高校基层团组织与广大青年学生保持着最直接最广泛的联系,为团的工作和活动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和稳定的依托。

(1)发挥思想引领作用:做好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是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核心,也是高校基层团组织的首要工作:把培养合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凭借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逐步强化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大学生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广阔的研究视野和合理的科研思路,同时还树立良好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2)组织与服务作用:利用广大青年的蓬勃生命力和影响力优势,高校基层团组织可充分发挥自身基层组织服务职能,强化组织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抓住青年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困难和问题,在营造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的氛围,开展创新创业相关工作等方面提供系统的支持。

(3)维护合法权益:发挥党和政府联系青年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依法代表和维护青年在创新创业活动中产生的具体利益,反映他们的意愿和呼声,提供更广阔的展示和交流平台。

4 高校基层团组织系统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途径

4.1 强化思想引领,系统管理营造良好氛围

高校基层团组织可发挥思想引领优势,凭借广泛的群众基础进行加强创新意识,建立健全学生双创教育制度基本框架。通过成立学生科技活动专门领导小组、制定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条例、出台鼓励参与活动奖励方法与激励机制、统筹大学生学科竞赛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和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同时,通过成立学生科技活动评审专家委员会、制定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评选标准、整合各项科研资源,杜绝抄袭等各种学术不端造假行为,确保得出专业、公平的评审结果,实现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双管齐下,切实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4.2 完善导师机制,优化指导软实力

协助推荐、组织一定比例的青年教师,建立一支态度端正、思路清晰、思维活跃、敢于突破的高水平指导教师队伍,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的,联通教学、实习与实践等各个环节,从而引导学生高效投入创新活动,保证项目的可持续性发展,同时,还可结合专业特点,实现在课题组里汇聚人才,打造品牌项目,鼓励学生不断推陈出新,实现创新创业人才的“全链条”培育。

4.3 依托文化活动,强化创新创业教育

依托各级学生组织,以大学生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作用,如举办创新创业教育的主题团日活动,普及相关帮扶政策;通过模拟比赛、创新创业知识讲座,让学生全面了解科研选题、立项、申报操作的基本流程;通过举办科技文化节,及时宣传国内各类创新创业竞赛的概况,邀请校企创新创业成功团队进行创新经验分享会,完善培训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竞赛、各类实践提升创新创业能力;通过定期举办大学生课外学术科研工作推进交流会,追踪各个团队项目的研究进展,为加强学生基本创新技能提供交流与训练的渠道。

4.4 搭建团队梯队,实现项目可持续性发展

借助各类创新创业的学生组织,设立专门的部门负责与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相关的事务,招募或选拔对创新创业有兴趣的学生,通在线课程、视频公开课促进优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资源的开放和分享,广泛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鼓励学生开展真实的创新创业实践,提供个性化培养,为后期建立团队提供良好基础;确保团队分工明确,有针对性地对不同人才进行能力培养;有效挖掘和大学生群体中科研创新带头人,培养团队合作意识与默契程度,构建具有创新理念、实践能力、开拓精神的创新创业梯队团队,以此来激发和提高不同年级学生的积极性,逐步实现团队的可持续发展。

4.5 整合校内外资源,建立完整的孵化平台

通过举办各类展示与宣传,将学生的创新创业成果推广到校外,促进校内开放技术资源和设备资源,为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必要的技术、资源的支持。与市场需求结合,利用学生的创新实物及相关系列服务解决社区面临的各项问题,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创新积极性,同时可为吸引一些企业孵化创新技术,如,设立创业基金等,进一步促进创新衍化为新的生产力,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资金支持,发挥物联网、大数据等资源优势,完善创新创业项目公开化,搭建项目孵化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高校基层团组织要始终坚持以育人为中心,把培养青年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放到一个战略地位的高度,以活动为载体,牢固树立基层服务意识,把服务大学生的发展作为创新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切实提高教育服务能力,为青年学生的创新教育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

猜你喜欢

团组织双创基层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基层在线
发挥群团组织推动群众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探析如何加强油田社区基层团组织建设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思考
发挥群团组织带头作用——全国人大代表吴洪芹接受境内外媒体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