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大学生就业观教育探讨

2022-03-16李翼民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18期
关键词:就业观观念岗位

李翼民

(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天津 300387)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增长,国内企事业单位相比之前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各个岗位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不仅需要掌握基础技能,而且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带来的挑战。在当前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一些高校学生的就业教育观念较为落后,与缺乏就业观教育息息相关。高校应注重探索就业观教育的手段和方式,引导大学生对未来就业进行理性分析,结合自己的情况和社会的需要,树立正确的职业目标在步入大学之后,能够朝着目标进行针对性的努力,通过这种方式有助于提高我国毕业生的就业率,促进有效就业目标的实现。

1 开展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的现实意义

目前,我国经济增长率在国际经济增长领域中依然处于领先地位,虽然稍有回落,但在不断改革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的过程中,依然积极响应改革与时代发展所提出的要求。在现代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高等学校的就业情况更加关注,积极开展就业观教育,有助于契合社会需求,以促进就业和创业为导向,向社会和市场输送充满活力的人力资源。

1.1 有助于学生树立自身的职业方向和目标

每年的毕业生人数在逐步增加,而进入职场之后,能够发现学生的个人技能和基础情况与岗位需求之间存在不匹配的问题,在校期间,学生对未来就业生涯提出了较高的期望,但接触职场之后,自身的能力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开展大学生就业观教育旨在引导学生学会适当降低自身的期望,以自己的实际情况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树立正确的职业目标。

1.2 有助于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

开展大学生就业观教育必须要贯穿于各个学期,引导学生围绕自己的职业目标和方向,设定合理的职业计划,带领学生了解不同专业未来的就业前景,也可以借助实习或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参观企业,了解岗位对人才提出的需求。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对自己形成更为客观的认知,找到自己在能力方面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并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进一步符合不同岗位对自身提出的要求。

2 当前高校就业观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在当代社会中,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就业环境相比之前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不同行业内部甚至出现了“内卷”的现状,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需求。高校对人才培养所采取的方式与当前社会发展出现不同频的情况,就会不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就业。

2.1 就业教育观较为落后

结合目前高校的就业观教育情况来看,一些学校将就业观教育集中设置在大学生毕业的前夕,进行短期而针对性的集中教育,忽略了就业观教育是一个长期而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对就业教育的认知也会影响学生的态度和观念,在此过程中,教师往往采取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模式,很容易让学生对教师产生过分依赖,难以客观地根据自己的情况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并进行合理的人生规划[1]。

2.2 忽略创新创业教育

社会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是有限的,而每年的高校毕业生是不断涌现的,学生必须要注重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够在竞争的浪潮中脱颖而出。部分教师将重心放在鼓励就业方面,而忽略了引导学生尝试创新和创业。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缺失,不利于引导学生挖掘自己的潜能和才智,抓住创业的契机,教师缺乏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也会影响学生未能与现代社会取得良好的联系。

3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的具体策略

3.1 积极转变就业观念,加强就业观教育相关研究

思想观念的创新有助于形成人们行为转变的动力,高校应积极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和教育理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目标,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就业之间存在的规律,能够以客观的眼光看待自己未来的发展前景。作为教师应积极转变自己的就业观念,结合当前经济新常态的背景,突破传统就业观念的限制。为学生讲解就业信息和就业形势,在教学生就业求职技巧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2]。带领学生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到更为明确的认知,时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和才智,积极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学校也应加强对就业观教育的相关研究,将新型教育理念融入于就业观教育中,引导学生拓宽对就业的认知和理解,能够在学校的引导和支持下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目前经济新常态给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学校需要不断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将就业观教育贯穿于各个学期,突出就业观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不仅要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时也要开展实操训练课程,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及时转化为自身的专业技能,有助于今后的顺利就业。

3.2 鼓励学生创新创业,帮助学生实现自身价值

目前,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容易忽略学生所具有的创新创业潜能。对此,必须要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激情。目前经济新常态的背景,必须要采取双管齐下的方式,在促进学生就业的同时,也要鼓励大学生积极创业和创新,才能够更好地应对当前可就业职位较少的现状。学校需要利用好当前在创新创业方面的政策支持,为学生提供各种具有潜力的发展项目,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和尝试,并建立专门的创业委员会,满足学生在创业初期资金和其他资源的需求[3]。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观念,积极抓住创新创业的契机,不断储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敢于尝试和实践。除此之外,学校也需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结合企业和岗位的实际需求,开展相应的创新创业课程,培养学生策划方案的创新能力。学生在此过程中,也能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心理抗压能力,明确自己未来的就业方向和人生奋斗目标。学校应定期对学生开展心理教育,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正确的指导,帮助学生尽快调整自己的状态。

3.3 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建立完善的人才培育机制

高校必须注重为学生打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从而对学生的就业观念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首先,必须加强与政府和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政府应积极承担自身的责任,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进行宏观的控制,针对大学生就业做好充分的保障措施,同时也需要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充分的就业服务。不同领域的企业应结合自身未来发展的企划和实际需求,向高校毕业生广泛递出橄榄枝,合理设置人才招收的门槛,在促进人才竞争的同时,也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来招聘员工。高校需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培育机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习实践活动,在接触具体岗位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4]。对此,应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客观的判断和选择,培养自己吃苦耐劳和敬业的精神,尽可能选择具有潜力的工作岗位。通过将政府和用人企业以及高校教育进行有机的联合,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就业的积极性,为大学生的顺利就业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高校必须要积极承担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的责任,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创新创业观念,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就业规划,并通过自身的努力,抓住发展和进步的契机,更好地满足未来社会对人才所提出的需求。同时,学校也应建立更加完善的人才培育机制,借助社会各方力量,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就业教育环境,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猜你喜欢

就业观观念岗位
维生素的新观念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疫情后,青年农民工就业观变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当代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研究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健康观念治疗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即兴表演的观念阐释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