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效课堂理论下高中生物新教材的应用
2022-03-16黄焕燕
黄焕燕
(广州市第六十五中学,广东 广州 510000)
生物是自然学科的重要构成部分,其教学效率直接关乎着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以及形成。人教版生物学新教材在各章节中普遍设置的问题探讨相关信息、思维解锁等等标签,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其知识的本身内容。对于学生学习而言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倡导的是学生的全面化学习以及发展。引领学生认识生物知识,要求学生内化生物知识,在生物课堂的串联分析过程中,逐步拓展学生的应用能力,构建高效生物课堂,也完成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发展。
1 问题探讨,科学研究
为了突出生物学科本身的科学性质,教师在教学时要明确学生的表现状况。以思维训练为中心,强调学生的自由认识学习。基于问题探索环节,引入现实材料,解决生物问题。在借助情境创设模式上,让学生理解生物知识,学会自主应用分析,充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也让学生顺利完成所有知识的串联以及分析。
2 与社会联系,做好拓展
生物知识的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关于深层次生物知识教学内容的拓展要以为生活服务作为其宗旨。高中生物教师的教学内容不能够仅限于教材知识,要根据教材知识和教学目标,适当地对其进行调整,将知识点的讲解与生活案例串联起来。将生物知识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过程之中,由此引导学生正确的发现生物知识,做好其知识串联认识。通过生活事物,深化学生对于知识内容的了解。这是生物知识教学的一种重要策略,它也有效地提高了生物课堂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这一课程时,关于本节课程的学习重点,它要围绕蛋白质功能的讲解对其进行展开[1]。所以教师在教学要注重对于蛋白质相关知识的教学,将蛋白质的产生、组成、性质、理化功能进行讲解,并强调生活中补充蛋白质的重要性,使学生明确蛋白质对于人的作用。教师可向学生列举生活中缺乏蛋白质的一些危害,如皮肤干燥、指甲断裂、头发枯黄等等,这都是缺乏蛋白质的一些表现。严重一点的话,它还会造成儿童的生长缓慢,导致儿童生长抵抗力变弱。随后向学生提问吃哪些食物可以补充蛋白质,这时学生都踊跃发言,他们提出通过吃豆类、奶类、干果类能够补充蛋白质。教师适时引入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知识,让学生知道人们所需要的八种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此时,教师提出的问题包括——(1)如何评价食物中蛋白质的营养成分?(2)为什么人们格外注重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在问题提出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理解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的区别,从知识的了解到正视自身的健康问题,从生活习惯方面进行改善,养成良好的均衡饮食习惯。在这样的一问一答过程中,教师既引导学生了解生物知识,同时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念,让学生学会健康生活,落实社会责任教育。
3 生物实验,引导探究
生物实验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观念的一种重要途径之一,在高中阶段的生物课程教学过程中,生物实验内容的价值也是非常关键的。通过生物实验,有助于让学生了解到各类生物知识,对于生物内容的验证、推理过程进行分析。实验教学是生命现象探知的一种重要活动,在生物实验开展过程中,学生会亲身经历、做好主动探索,并深入了解到知识内容。这会形成学生生命价值观念,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
例如在教学《制作生态缸》这一实验课程时,本实验的主题是通过引导学生认识生态缸制作内容,探索生态系统基本构成部分。教师可提前准备好相应的实验材料,如蜗牛、蚯蚓、乌龟、沙土、杂草、玻璃板等等,关于材料内容的选择,可按照小组实际人数进行确定,随后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按照学生的分组状况对其进行合理划分,以学生的人数去确定其生态缸的制作内容。在制作生态缸时,学生会将沙土铺设在生态缸的底部[2],同时种上一些小草,将适量的水倒入到其中,将乌龟、小鱼放到鱼缸的顶部,而蜗牛则覆盖于浅草上,在盖口处再留上一两个带小孔的纱网,置于光线较好的地方,放置一段时间,让学生记录其中生物的变化状况。在生态缸趣味知识引入过程中,学生会了解到生态系统循环内容,这正好符合了生命观念教学的稳态与平衡知识。在高中生物《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实验中,学生可以观察到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这是一种常见的生物现象,但是许多学生对于植物细胞中的变化了解不足,为了能够强化学生对于植物细胞变化的认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来深入了解植物细胞的变化。生物实验的开展,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在自主化实验中,学生可以充分应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跟随教师的步伐,规范化的完成生物实验。通过对该实验的探究过程不仅让学生直观体验到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生命现象,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设计、分析实验的能力。教师还可以在学生完成相应的实验之后提出新的问题:如果把浓度为30%的蔗糖溶液改成浓度为50%的蔗糖溶液,实验现象有什么不同?如果把蔗糖溶液改成一定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又会出现什么现象?通过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的实验思维能力。
4 拓展应用,磨炼科学思维
新教材在节后习题方面进行了更新,原创了大量考查核心素养发展的习题。节后习题分层次,既重视概念的检测,也关注拓展应用。既关注知识,也注意引领学生建立生命观念、磨炼科学思维、提升社会责任。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好教材的节后习题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核心素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了“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这节内容之后,教师可借助课后的拓展问题:“在日常的饮食中,如何合理摄入糖类和脂肪呢?”“结合家人的健康情况,从合理摄入的角度,来提出对应的饮食建议。”引发学生进行思考,然后综合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内容,来解答生活中的问题。目前许多人会选择通过断糖的方式进行减肥,由于糖是人体中的必要成分之一,完全断糖会导致体内的营养吸收不够均衡。为此,学生可以通过自身对于人体营养的了解,提出合理的摄入建议,一般而言,人体每日的白糖摄入量控制在30-40克左右,即不要超过每日摄入总碳水化合物的10%。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糖类的摄入要更加的谨慎,不宜摄入过多的糖分。生物知识在我们生活中十分的常见,不少的学生忽略了生活中的生物知识,导致了知识应用价值并未得到体现。而在当下的教学发展中,通过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来实现拓展应用,让学生可以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充分发挥出生物知识的价值所在,培养自身的科学思维。
5 制作生物模型,深化课堂认知
在复习课程开展过程中,很多教师不注重生物模型的构建,这样很难让学生对复习内容作出全面理解。生物模型构建方法是以实物形式将生物形象展示出来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生物模型构建能够提升学生的动手与创新能力,也有助于学生在生物学习过程中将传统的生物思维进行转变。基于物质与形式转变过程,让学生自主构建生物模型,掌握其中的关键知识,这也是学生复习知识、了解重要内容的基础。
例如,在细胞知识的学习中,细胞中的各类组成状况是学生必须了解的重要知识。在进行本节课程教学时,教师不妨转换思维,让学生应用一些材料自主参与到细胞模型构建过程中。在教师讲解完细胞模型相关知识之后,要求学生以小组制作细胞模型,在制作过程中,分清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差别。这时学生会进行分工合作,每一位学生都会仔细思考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所拥有的各类细胞器以及细胞的差别状况,最后在小组分工合作过程中,直观地展示出细胞结构。该种教学方法可检验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状况,也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关于其中的细胞知识理解,向学生传递了“任何一个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生命系统的传递过程是从DNA分子开始的”关于这一系列的系统知识教学,由模型构建模式自然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做好复习了解,它完成了生命观念内容的传递。
6 结语
面对高中生物课堂构成状况,教师必须明确目前生物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针对高中生物教材改革现状,以新教材教学内容为基础。明确高效课堂下高中生物教材内容的应用,对于其主要栏目编排意图、教学思想做好分析,了解其对于学生的影响状况。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作出发展策略,帮助学生完成思维认识与综合素养提升。创造性地利用生物教材组织问题,开展实践操作,指导学生内化生物知识概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