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山东省农村残疾人职业教育现状及对策

2022-03-16杨海宁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17期
关键词:残疾残疾人职业技能

杨海宁

(山东理工大学,山东 淄博 255000)

根据山东省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我省目前有各类残疾人的总数为569.5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6.15%。农村残疾人口为450.7万人,占70.15%。15岁及以上残疾人文盲人口(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为284.93万人,文盲率为51.74%。17.61%的农村残疾人家庭户年人均全部收入低于683元。以上数据显示,我省农村残疾人贫困程度严重,如何让广大农村残疾人脱贫致富,接受职业教育不失为一条好路。

2021年7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着力发展以职业教育为重点的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设置“残疾人职业教育提升项目”,支持特殊教育学习与普通职业院校联合开展残疾人职业教育,支持中高等职业学校(含特教学校中职部)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为残疾学生实习实训提供保障和便利。这些利好政策充分说明了职业教育在残疾人就业和脱贫致富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截止到2020年,我国招收残疾人的高职院校仅有23所,尤其是特殊教育职业院校中,农村贫困残障学生比例相对较高。

1 我国残疾人职业教育研究现状

残疾人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职业教育痛点之一。目前,我国残疾人职业教育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残障群体职业教育发展困境、路径、对策研究。曾燕红、邓晨等研究了职业教育对精准扶贫的影响,提出了要加强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育人模式改革等措施才能促进农村贫困人口快速、精准脱贫;陈倩燮研究了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指出目前职业教育扶贫存在流于形式、没有形成完善的长效机制等问题。

(2)残障群体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社会需求的诸多变化使残障群体职业教育课程体系部分陈旧,已经不能适应当今市场经济的需求。周姊毓等研究了黑龙江省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指出了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吻合度不高、课程内容与教学对象的适切性不足、课程比例落实不到位、人文素养类课程欠缺等问题,提出采取“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模式。

(3)职业教育对农村扶贫的实证研究。王学男以教育治理视域为切入点研究了“三区三州”教育扶贫政策,指出了扶贫政策不落地、执行力度不强等问题,提出了从政府、学校、教师层面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教学效果的做法。以上研究成果说明将职业教育与残障人群特点结合起来的研究尚有待深入,特别是将残障人群的职业教育与脱贫致富结合研究,是解决残障人群基数大、脱贫难的关键。

2 山东省农村残疾人职业教育现状及面临的困境

2.1 山东省农村残疾人职业教育(学历教育)现状

截至2020年底,山东省共有独立设置的特教学校152所,招收特殊教育学生47976人。仅有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一所高等职业院校以招收残障青少年为主的高职院校。目前在校生1500余人,90%以上为农村残疾学生,这些学生多数为建档立卡的困难学生。还有分散在各高等院校的残障学生多数也是农村学生。这些残障青年的父母基本生活在农村,学生因疾病、意外等各种原因导致残疾,因病致贫现象突出,使本就不富裕的农村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1)农村残疾学生持续就业力不高。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广大农民受教育意识的觉醒,近几年农村残疾学生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程度日益重视。以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为例,近几年残疾学生的生源质量逐年提高,录取比例逐年提高,入口门槛越来越高。反观出口,残障学生虽然在校期间习得一技之长,毕业当年的就业率稳步提高,但毕业后残疾学生的专业对口就业率与毕业时间成反比关系,也就是学生毕业时间越久,专业对口就业率越低,而且以农村残疾学生为主,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受农村残疾学生家长的教育观念滞后的影响,尤其是农村残疾适龄女生毕业后往往工作一两年,婚育后多数回归家庭。时间越久,职业技能越生疏,就业竞争力也就越来越薄弱。

(2)残疾人的职业教育体系不完善。山东省各地市特殊教育中心均有不同层级的职业教育体系设置,部分还设有高职班,但这些仅是针对学生在校求学期间,学生毕业后的职业教育追踪没有延续,导致残疾学生毕业后无法接受职业技能再培训,即便学生此方面需求旺盛,但由于生理缺陷学生无法与健全人正常交流沟通,因此职业技能与社会需求脱节。城镇残疾学生具有讯息发达等外部条件优势,还能接受残联系统及社会公益组织的短期职业技能培训,而农村残疾学生由于种种原因,毕业后几乎没有机会接受职业技能相关培训。

2.2 山东省农村残疾人职业培训现状

2012年,全国残疾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达45.7(万人次),山东省积极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举办首届齐鲁残疾人工匠职业技能竞赛,全省残疾人网络安全职业技能培训等各种培训。积极引导残疾人参加人社部门普惠制培训,提高残疾人职业技能和就业服务人员工作水平。在职业技能培训中,我们发现多数生活在农村的年轻、行动方便的残疾人希望学习一些电商营销等技术性,知识性的培训;而年龄较大的农村残疾人则更希望学习一些实用性较强且能够较快上手的职业技能培训,最好与农业相关或者能够自主创业的项目培训。例如临沂市残联举办的“沂蒙阳光”农村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培训就取得良好的效果。广大农村残疾人对持续时间长、成体系、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提升培训愿望迫切。因此,针对不同地区农村残疾人的需求现状和贫困程度,将“精准扶贫”与“精准培训”有效结合,系统性开展定制化的分层职业技能培训。

3 提升山东省农村残疾人职业教育培训的对策

3.1 加强顶层设计,打通农村残疾人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壁垒

第一,区域差别明显。从山东省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源质量来看,山东沿海地区的残疾学生录取比例最高,生源质量最好。多数农村残疾学生能够接受教育并一直坚持求学之路,鲁西南农村地区由于交通闭塞、经济发展落后等问题,特殊教育发展较落后。山东是我国农业大省,农村人口比例较高,将农村残疾人职业教育的发展置于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布局,不仅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也有助于推动农村残疾人稳步就业,助力乡村振兴。

第二,城乡差异明显。随着新农村建设的热潮,山东省新农村建设效果显著,城乡差距明显缩小。但是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也使得资源配置不均衡。城市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生活在城市的残疾人能够接受系统规范的职业教育。以济南市为例,济南市各区均制定并开展了一系列残疾人职业教育和技能等方面的学习培训,既有系统的长期的职业教育也有短期的职业技能培训。而在资源匮乏的农村地区残疾人多数从事体力劳动,缺少谋生的技能。

第三,各残类之间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根据山东省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视力残疾67.3万人,占11.8%;听力残疾149.8万人,占26.3%;言语残疾6.6万人,占1.2%;肢体残疾189.4万人,占33.3%;智力残疾30.5万人,占5.4%;精神残疾36.4万人,占6.4%;多重残疾89.5万人,占15.7%。山东省残疾人职业教育体系中最完整的教育链主要以招收听力残疾和视力残疾学生为主,而主要生活在农村的肢体残疾人和精神残疾等类型的职业教育发展明显滞后。

3.2 因地制宜,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农技职业教育体系

山东是农业大省,地域农产品特色鲜明。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农技职业教育短期培训具有资源优势。例如烟台的特殊教育学校可以开展苹果种植技术的长期农技职业培训,也更需要深入农村残疾人在田间地头进行持续性的苹果种植技术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职业教育技能提升需要资金支持,尤其是农村残疾人职业教育培训的工作更需要大量资金投入,需要各地残联和特殊教育职业院校与当地高等农业院校或农技部门合作,建立面向农村残疾人职业教育实践培训基地,进一步发挥农业技术培训机构和基地的示范引领作用。

3.3 创新工作机制,适时进行农村残疾人分层职业教育培训

牢固树立“职业技能培训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理念,根据残疾人的残疾类型和残障程度,因地制宜地开展适合农村残疾人自主创业和容易上手的职业技能培训项目。例如针对下肢残疾但年龄尚轻的农村残疾人开展电商营销培训,依托当地农产品,打造农产品品牌化运营模式。针对听力障碍年龄较大的农村残疾人可以开展柳编等手工艺品创作制作培训。还可以依托高职院校资源开展培训,济南市残联依托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服装专业优势资源开展针对农村残疾人的毛衣棒针编织短期培训,效果良好。学到技术后,学员可以利用农闲时间编织成衣,和电商合作,取得一定收益。

另外,绝大多数农村残疾人因病致贫,生活困难,做好他们子女的教育培训工作,既减轻了农村残疾家庭的负担,又能够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据统计,农村残疾家庭的子女选择职业教育的比例较高,因为父母残疾的原因,其中部分子女学有所成后选择回家乡就业或者创业,其中不乏一些优秀者不仅使自己家庭过上了小康生活还自主创业,带动当地残疾人就业。

3.4 改变宣传方法,由宣传政策变为树立职业教育成果典型

从省级残联部门到各地市残联系统均要加大宣传经费的投入,加强新媒体宣传力度,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辐射作用,将宣传政策解读变为宣传各地残疾人职业教育成果的典型。尤其需要重视对农村残疾人自主创业,带动就业的模范的宣传力度,重点宣传农村残疾人克服困难,身残志坚,学有所长,回报家乡的先进事迹。引导广大农村残疾朋友从观念上根本改变想法,积极参加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同时,呼呼社会各界积极关注农村残疾人这一特殊群体。

猜你喜欢

残疾残疾人职业技能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我骄傲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职业技能竞赛国内外现状分析
多方联手为残疾青年办实事
一个倾情帮教的残疾老人
四位老人与一个残疾少年